单车摆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2900发布日期:2019-01-04 22:49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单车摆放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车摆放架。



背景技术:

单车具有随取随用、随时随地有车骑、绿色出行的优点,是一种新兴的环保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开启了健康低碳新生活,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尤其共享单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共享服务,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使得单车的日常出行更便捷。但是很多市民将单车骑行后胡乱摆放,严重的影响了市容,同时单车的随意摆放容易发生倾翻将单车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左右两侧支撑后轮轴实现对单车的固定摆放,比单车的单边支架要稳定牢靠,不易被风或外力刮倒造成单车损坏,而且能规范单车的有序摆放的单车摆放架。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车摆放架,包括轴套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轴套连接,所述轴套与所述立柱以单车的后轮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单车的后轮轴插入所述轴套内。

优选的,所述轴套设为“U”形,所述轴套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向上设为开口。

优选的,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所述后轮轴的垂直中心线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与所述底板的夹角设为锐角。

优选的,两个所述立柱的下端内侧连接有履带,所述履带设为扇环形,所述履带的内径大于单车的后轮直径;所述履带的内壁上突出设有若干个齿,所述齿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齿与单车的后轮外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履带的外壁上向下延伸设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螺栓从右往左依次穿过第二立柱、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立柱和所述螺栓从右往左依次穿过第一立柱、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一立柱。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沿轴向设有长孔。

优选的,所述履带的外壁上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位于所述履带的底端,所述压板向下纵向延伸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上设有弹簧,所述底板上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为中空,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导杆上插入所述套筒内,所述压板的外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内径且大于所述弹簧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轴套设为向后方倾斜,所述开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后轮轴的垂直中心线的夹角设为15-45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车摆放架,通过左右两侧支撑后轮轴实现对单车的固定摆放,比单车的单边支架要稳定牢靠,不易被风或外力刮倒造成单车损坏,而且能规范单车的有序摆放。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车摆放架,当单车放置于该摆放架上时,单车则可变为动感单车,起到锻炼身体,方便人们的生活。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车摆放架,可以将多个该摆放架设置于校园、居民区、公共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不仅可以为单车提供有序的摆放,而且可以使单车变为动感单车,使单车在闲置时成为健身器材,这样能对其有效利用,对资源进行充分和有效利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车摆放架,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却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值得在市场上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车摆放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Ⅰ处放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单车摆放架的左视图;

11-轴套;12-底板;13-立柱;131-第一立柱;132-第二立柱;14-履带;15-齿;16-第一固定块;17-第二固定块;18-螺栓;19-长孔;20-压板;21-导杆;22-弹簧;23-套筒;25-后轮轴;26-后轮;27-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单车摆放架,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轴套11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12和立柱13,所述立柱13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2连接,所述立柱13远离所述底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轴套11连接,所述轴套11与所述立柱13以单车的后轮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单车的后轮轴25的两端插入所述轴套11内。通常单车的后轮轴25为固定心轴,后轮轴25的左右两端会伸出车架,即后轮轴25比车架的宽度要长;立柱13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2和轴套11连接时可采用焊接,可将底板12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上,且可将轴套11的中心到地面的距离设为高于单车的后轮26的半径,左右轴套11的间距则以后轮轴25的长度设计为准,因此将后轮轴25的两端插入轴套11内,这样前轮着地,通过左右两侧的轴套11支撑后轮轴25就可实现对单车的固定摆放,比单车的单边支架要稳定牢靠,不易被风或外力刮倒,这样不仅不易发生倾翻将单车损坏,而且能规范单车的有序摆放。

所述轴套11设为“U”形,所述轴套11远离所述立柱13的一端向上设为开口。这样只需将单车的后轮稍微抬高就可将后轮轴放入轴套11内,或脱离轴套11,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取放单车,而且取放单车时很轻松。

所述立柱13包括第一立柱131和第二立柱132,所述第一立柱131和第二立柱132以所述后轮轴25的垂直中心线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立柱131和第二立柱132与所述底板12的夹角设为锐角。这样第一立柱131、第二立柱132和底板12构成了三角形,有利于支撑单车,保证了整个支架的稳固和牢靠。

单车在闲置时,只能摆放在校园、居民区、公共服务区等公共场所,却不能成为健身器材,不能对其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本申请中申请人针对该问题还做了如下设计:

如图1-图2所示,两个所述立柱13的下端内侧连接有履带14,所述履带14设为扇环形,所述履带14的内径大于单车的后轮26直径;所述履带14的内壁上突出设有若干个齿15,所述齿15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齿15与单车的后轮26外壁相接触。履带14和齿15可设为由耐磨橡胶等材料制作,且可设为小于180度的弧形,可设置于后车轮的底端,位于底板12的上方;当单车放置于该摆放架上时,后轮悬空,爱好骑行的人可坐在单车上骑行,当后轮26转动时,后轮的外轮胎与履带14上的齿15摩擦,增加了后轮26的摩擦阻力系数,这样降低了骑行的速度,增加了踩踏的力度,让骑行的人感觉在骑动感单车,起到锻炼身体,方便人们的生活。

所述履带14的外壁上向下延伸设有第一固定块16和第二固定块17,螺栓18从右往左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立柱132、第二固定块17、第一固定块16和第二立柱132和所述螺栓18从右往左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立柱131、第二固定块17、第一固定块16和第一立柱131。第一固定块16和第二固定块17的侧面可与第一立柱131和第二立柱132的内侧面贴合,这样通过螺栓18将履带14固定在第一立柱131和第二立柱132上,使得履带14不易松动及左右晃动,固定牢靠,而且拆卸方便。

所述第一立柱131和所述第二立柱132上沿轴向设有长孔19。通过长孔19的设计可以上下移动履带14,进而调节齿15与后轮26的外壁接触的间隙,即调节后轮的摩擦阻力系数的大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锻炼。

通常大家在使用动感单车的时候,如果是零阻力练习,有可能会对膝盖产生损伤;另外我们还可以先从小阻力开始练习,逐渐的适应;因此为了进一步更好地调节齿15与后轮26的外壁接触的间隙,即调节后轮的摩擦阻力系数的大小,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履带14的外壁上设有压板20,所述压板20位于所述履带14的底端,所述压板20向下纵向延伸设有导杆21,所述导杆21上设有弹簧22,所述底板12上设有套筒23,所述套筒23为中空,所述弹簧22套在所述导杆上21插入所述套筒23内,所述压板20的外径小于所述套筒23的内径且大于所述弹簧22的外径。当松开螺栓18时,弹簧22的张力将履带14向上弹,确保齿15与后轮26的外壁始终接触良好,此时再锁紧螺栓18,将履带14的位置固定牢靠,此时的摩擦阻力系数调为适中;如果将后轮26的外壁压紧齿15,使得齿15产生了变形,此时的摩擦阻力系数调为最大;如果将螺栓18不锁紧,此时的摩擦阻力系数调为最小,当骑行的时候,后轮26旋转产生向下的推力,弹簧22产生向上的张力,使得齿15与后轮26的外壁时而接触时而脱离,从而使得摩擦阻力系数为最小;这样可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锻炼。

为了防止在骑行的过程中后轮轴25跳出轴套11的U型开口27,优选的方案为所述轴套11设为向后方倾斜,所述开口27的中心线与所述后轮轴25的垂直中心线的夹角设为15-45度。开口27的中心线与所述后轮轴25的垂直中心线的夹角优选为30度,既能对后轮轴25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又方便人们取放单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