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976发布日期:2019-02-19 19:1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提升,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私家车,汽车的普及给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和设计带来了发展,由于汽车结构复杂,涉及的零件范围十分广泛和复杂,因此,必须保证每个零部件的结构合理及强度满足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汽车的使用要求。前端模块安装支架是用来安装水箱中冷等,并与机舱纵梁相连接。现有的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安装时,需要通过夹具将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固定在安装位置,然后作业人员再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固定在汽车的机舱纵梁上。上述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因不同车型的前端模块的重量不同,因而对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的强度的要求不同,进而使不同前端模块需要不同的安装支架,增加的模具成本。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及汽车,以解决因不同前端模块需要不同的安装支架而导致模具成本增加的问题。一种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用于将前端模块安装在汽车的安装梁上,所述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板、设于所述固定板一侧的连接板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板一侧的加强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板的中部间隔设有多个凸起部,相邻两凸起部之间形成一个凹陷部,所述加强板包括钩合部、与所述钩合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的自由末端的支撑部,所述钩合部与所述连接部围合成一个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卡设于所述凹陷部,所述连接部抵靠于所述连接板的外侧,所述支撑部抵靠于所述前端模块的下端,所述固定板固设于所述安装梁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一个大灯安装板,所述大灯安装板上设有装配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朝向远离所述安装梁的方向凹陷。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夹具定位孔。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连接孔的一侧均设有一个第二夹具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设有一个橡胶垫。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板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凹陷部过盈配合。一种汽车,包括机舱纵梁和设于所述机舱纵梁上的前端模块,所述前端模块通过两个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机舱纵梁上,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机舱纵梁连接,所述前端模块与所述连接板两侧的所述连接孔连接,同时,所述前端模块的下端抵靠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及汽车,安装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穿过固定孔将固定板与汽车的机舱纵梁固定,再将加强板的卡接槽卡合在凹陷部处,再将前端模块的下端地靠在支撑部上端,然后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穿过连接孔与前端模块连接,使连接板与前端模块固定,使前端模块安装在机舱纵梁上,同时,通过将连接板上设置多个凸起部,即加强了连接板的强度,又形成了安装加强板的凹陷部,并通过设置加强板,起到支撑前端模块的作用,进而每个加强板均可起到加强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的强度的作用,因此通过调节加强板的个数,即可调节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的强度,无需改变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的生产模具,减少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的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的主视图;图4为图1中的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圈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固定板10连接孔23橡胶垫34固定孔11第二夹具定位孔24大灯安装板40第一夹具定位孔12加强板30装配孔41凹槽13钩合部31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连接板20卡接槽311前端模块200凸起部21连接部32凹陷部22支撑部3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用于将前端模块200安装在汽车的安装梁上,所述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包括固定板10、设于所述固定板10一侧的连接板20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板20一侧的加强板3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0上设有多个固定孔11,所述连接板20的两侧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3,所述连接板的中部间隔设有多个凸起部21,相邻两凸起部21之间形成一个凹陷部22,所述加强板30包括钩合部31、与所述钩合部31连接的连接部32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32的自由末端的支撑部33,所述钩合部31与所述连接部围合成一个卡接槽311,所述卡接槽311卡设于所述凹陷部22,避免加强板30对前端模块200的安装产生干涉,且所述卡接槽311与所述凹陷部22过盈配合,防止加强板30在安装过程中松脱,所述连接部32抵靠于所述连接板20的外侧,所述支撑部33抵靠于所述前端模块200的下端,所述固定板10固设于所述安装梁的上端,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梁为汽车的机舱纵梁(图未示出)。上述前端模块安装支架,安装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穿过固定孔11将固定板10与汽车的机舱纵梁固定,再将加强板30的卡接槽311卡合在凹陷部处22,再将前端模块200的下端地靠在支撑部33上端,然后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穿过连接孔23与前端模块200连接,使连接板20与前端模块200固定,使前端模块200安装在机舱纵梁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设有两个,两个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分别设于所述前端模块200的两侧,其中,通过将连接板20上设置多个凸起部21,即加强了连接板20的强度,又形成了安装加强板30的凹陷部22,并通过设置加强板30,起到支撑前端模块200的作用,进而每个加强板30均可起到加强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的强度的作用,因此通过调节加强板30的个数,即可调节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的强度,无需改变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的100生产模具,即,无需多种模具。减少了生产成本。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加强板30,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前端模块200的重量选择加强板的数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0与所述连接板20相对的一侧设有一个大灯安装板40,所述大灯安装板40上设有装配孔41,所述大灯安装板40用于安装汽车前大灯,增加了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的实用性。具体的,所述固定板10的中部设有一个凹槽13,所述凹槽13朝向远离所述机舱纵梁的方向凹陷,通过上述结构设于,增加了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的吸能效果,进而增加了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的强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在所述固定板10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夹具定位孔12,每一所述连接孔23的一侧均设有一个第二夹具定位孔24,通过设置第一夹具定位孔12,便于工装夹具与固定板10的定位,通过设置第二夹具定位孔24,便于工装夹具与连接板20的定位。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3的上端设有一个橡胶垫34,增加了前端模块200与支撑部33的贴合效果,同时提高了前端模块200的减震效果。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2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板20的高度,即有部分连接部32延伸至连接板20的下端并与机舱纵梁抵靠,并将从前端模块200传来的作用力分散到机舱纵梁上,提高了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的安装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机舱纵梁和设于所述机舱纵梁上的前端模块200,所述前端模块200通过两个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固定在所述机舱纵梁上,所述固定板10与所述机舱纵梁连接,所述前端模块200与所述连接板20两侧的所述连接孔21连接,同时,所述前端模块200的下端抵靠于所述支撑部33的上端。上述汽车,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穿过固定孔11将固定板10与汽车的机舱纵梁固定,再将加强板30的卡接槽311卡合在凹陷部处22,再将前端模块200的下端地靠在支撑部33上端,然后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穿过连接孔23与前端模块200连接,使连接板20与前端模块200固定,使前端模块200安装在机舱纵梁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设有两个,两个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分别设于所述前端模块200的两侧,其中,通过将连接板20上设置多个凸起部21,即加强了连接板20的强度,又形成了安装加强板30的凹陷部22,并通过设置加强板30,起到支撑前端模块200的作用,进而每个加强板30均可起到加强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的强度的作用,因此通过调节加强板30的个数,即可调节前端模块安装支架100的强度,无需改变前端模块安装支架的100生产模具,即,无需多种模具。减少了生产成本。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