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装组件,尤其是一种用于副仪表台的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也使得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有了更多的关注。其中汽车内部的撞击问题,也是车辆碰撞时对乘坐人员造成伤害的一个原因。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中《GB11552:乘用车内部凸出物》的要求,汽车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对乘员的保护。具体对于后排乘客而言,需要确保碰撞过程中后排乘员头部与副仪表台发生碰撞时,受到的反向加速度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减少副仪表台对发生碰撞的后排乘员头部造成的伤害。为满足以上法规的要求,在副仪表台的设计中,通常需要弱化相关结构的刚强度,以确保碰撞发生过程中,副仪表台的部分区域受力后能产生一定的溃缩,从而减少对后排乘员头部的反作用力。但另一方面,副仪表台也有自身的一系列刚强度要求,不能无限止的弱化结构强度。因此,如何在保证副仪表台结构刚强度的情况下,减少头碰的加速度一直是一个两难问题,难以平衡。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所示,其图示了一种现有副仪表台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副仪表台30的外壳和车身支架10’之间通过螺钉22’和卡入式螺母20’牢固连接。在这种连接方式下,当副仪表台30受到垂直向下的乘客的头的碰撞击力时,无论冲击力多大,所述副仪表台30同所述车身支架10’间会始终保持连接,无法吸收撞击能量,进而也就会对乘客的头部造成较大的碰撞伤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结构不仅能够稳固连接副仪表台与车身支架,确保所述副仪表台的安装刚度、强度等要求,而且,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情况下,若后排乘员头部与副仪表台表面发生撞击,该安装组件也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避免或者减少副仪表台对乘员头部的伤害。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包括安装支架,其上设置有用于收容卡入式螺母的安装槽;其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变形导向槽,其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变形导向槽被构造为当收容在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卡入式螺母受到力的冲击时,使所述卡入式螺母进入到所述变形导向槽内。进一步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变形导向槽的横向宽度沿其延伸的方向是逐渐缩小的。进一步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变形导向槽的部分区域的横向宽度是沿其延伸的方向逐渐缩小的。进一步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变形导向槽与所述安装槽相邻接的部分区域的横向宽度是沿其延伸的方向逐渐缩小的。进一步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变形导向槽包括过渡段和滑行段,所述过渡段前后连接所述安装槽和所述滑行段,其中所述过渡段的横向宽度是逐渐缩小的。进一步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安装支架是所述副仪表台预设安装的车身支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所述安装槽和变形导向槽是可以直接开设在车身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在安装支架的安装槽处增设与其连通的变形导向槽,使得当副仪表台承受静力值或冲击力不足以使卡入式螺母变形时,卡入式螺母同车身支架间的连接保持牢固;而当副仪表台承受较大冲击力时,卡入式螺母将从所述安装槽滑入所述变形导向槽,并通过所述变形导向槽收集撞击能量,如此以减少撞击能量对于乘员头部的伤害。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收集撞击能量,所述变形导向槽可以设计为两段,一段是通道逐渐收窄的过渡段,一段是滑行段。因此,当所述卡入式螺母进入到所述过渡段时,由于所述过渡段的通道是逐渐收窄的,因此其将会产生较大变形进而同时吸收大量撞击能量,为避免卡入式螺母变形到极限时无法继续吸收能量,因此,所述变形导向槽的过渡段后还会设置滑行段,其通道不再收窄。当所述卡入式螺母进入所述滑行段后,还能靠与所述安装支架间的摩擦力吸收能量。如此,能够使得碰撞时产生的大部分冲击力都被吸收,从而减少对乘坐人头部的力的撞击。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所包括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卡入式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副仪表台与车身支架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安装支架10安装槽12变形导向槽14过渡段142滑行段144卡入式螺母20图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车身支架10’卡入式螺母20’螺钉22’副仪表台3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包括安装支架10,其上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用于收容卡入式螺母20。其中,所述安装支架10上还设置有变形导向槽14,其与所述安装槽12连通。当收容在所述安装槽12内的所述卡入式螺母20受到力的冲击时,其会进入到所述变形导向槽14内。其中,所述安装支架10可以是所述副仪表台预设安装的车身支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所述安装槽12和变形导向槽14是可以直接开设在车身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汽车副仪表台安装组件,其在安装支架的安装槽下增设与其连通的变形导向槽,使得当副仪表台承受静力值或冲击力不足以使卡入式螺母变形时,卡入式螺母同车身支架间的连接保持牢固;而当副仪表台承受较大冲击力时,卡入式螺母将从所述安装槽滑入所述变形导向槽,并通过所述变形导向槽收集撞击能量,如此以减少撞击能量对于乘员头部的伤害。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收集撞击能量,所述变形导向槽14可以设计为两段,一段是通道逐渐收窄的过渡段142,一段是滑行段144,其中所述过渡段142前后连通所述安装槽和滑行段144。因此,当所述卡入式螺母20进入到所述过渡段142时,由于所述过渡段142的通道是逐渐收窄的,因此其将会产生较大变形进而同时吸收大量撞击能量,为避免卡入式螺母20变形到极限时无法继续吸收能量,因此,所述变形导向槽的过渡段142后还会设置滑行段144,其通道不再收窄。当所述卡入式螺母20进入所述滑行段144后,还能靠与所述安装支架10间的摩擦力吸收能量。如此,能够使得碰撞时产生的大部分冲击力都被吸收,从而减少对乘坐人头部的力的撞击。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变形导向槽14的过渡段142与滑行段144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其中所述滑行段144也可以采用一个逐渐收窄的通道构型,所述过渡段142和滑行段142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较长的过渡段。即整个变形导向槽14整体就是一个通道逐渐收窄的构型,而不需分为两个部分。所述过渡段142和滑行段144的划分以及构型的区别,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