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287发布日期:2019-03-27 11:0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使用的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多功能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三轮车是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交通、载人载物工具,因其价格低廉、便于操纵、结构轻便、节能而得到人们的喜爱,在狭小的作业环境中如田间窄道、大棚内等情况下使用广泛,在一些小城镇或城乡结合部,限制于当地的发展,依然普遍采用电动三轮车进行客运或货运,为了便于三轮车方便的既能载货又能载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三轮车的车厢包括车厢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门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固定在所述车厢底板上后门板的底部与车厢底板相铰接,后门板的顶部通过后门锁与左侧板、右侧板相锁定,车厢底板上安装有两排座椅,两排座椅固定在车厢底板的两侧,而座椅则占据了车厢的大量位置,使得车厢不能放下更多的货物,浪费了车厢的空间。

所以需要一种方便使用的多功能电动三轮车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多功能电动三轮车,有效的解决了车厢在不载人时浪费车厢空间,并提高载人安全性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

车架,车架前端端设有座椅,车架的右端于前后两侧均设有后轮;

支架,支架安装在车架的前端,支架上端设有把手,支架下端设有前轮;

车厢,车厢包括底盘,底盘的前端、后端和右端分别设有转动安装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底盘内设有内腔,底盘上端滑动设有多个直板,内腔内设有多个带动直板上下移动的伸缩固定装置,内腔内设有分别与每个伸缩固定装置配合的自动拉动装置,构成直板向上移动离开底盘时自动拉动装置带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转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随意将车厢转换为货用或客用,且在拉客时,可以根据人的身高的需求,调节座位的高度,在将车厢转换为客用时,车厢周围的挡板会自动升起,可有效的保护客人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C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D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E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由图1至图7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车架1,车架1前端端设有座椅2,车架1的右端于前后两侧均设有后轮3;

支架4,支架4安装在车架1的前端,支架4上端设有把手5,支架4下端设有前轮6;

车厢,车厢包括底盘7,底盘7的前端、后端和右端分别设有转动安装的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和第三挡板10,底盘7内设有内腔11,底盘7上端滑动设有多个直板12,直板 12可在底盘7上上下滑动,内腔11内设有多个带动直板12上下移动的伸缩固定装置,内腔11内设有分别与每个伸缩固定装置配合的自动拉动装置,构成直板12向上移动离开底盘 7时自动拉动装置带动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和第三挡板10转动的结构,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和第三挡板10将底盘7上侧围起。

所述的伸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伸缩装置13和第二伸缩装置14,第一伸缩装置13包括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之间有一定间隔,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的上端与直板12连接,构成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与直板12共同上下移动的结构,第一支撑板15的左端和第二支撑板16的右端分别设有第一内板17和第二内板18,第一内板17和第二内板18固定连接,第一内板17的左端和第二内板18的右端分别设有第一外板19和第二外板20,第一外板19与第二外板20固定连接,第一内板17右侧和第二内板18左侧均设有第一凹槽21,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 的下端均设有滑动安装在第一凹槽21内的第一卡块22,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向上移动会至第一卡块22顶在第一凹槽21的上端时,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继续向上移动时会带动第一内板17和第二内板18向上移动,第一外板19的右侧和第二外板20的左侧均设有第二凹槽23,第一内板17和第二内板18下端均设有滑动安装在第二凹槽23内的第二卡块24,第一内板17和第二内板18向上移动至第二卡块24顶在第二凹槽23的上端时,第一内板17和第二内板18继续向上移动时会带动第一外板19和第二外板20向上移动,第二伸缩装置14与第一伸缩装置13结构相同,第一伸缩装置13与第二伸缩装置14配合可提高直板12的稳定性和承压能力。

所述的第一内板17和第二内板18上设有第一滑槽25,第一滑槽25的开口向内,第一滑槽25内滑动安装有水平的第一楔形块26,第一内板17上的第一楔形块26的端部顶在第一支撑板15上,第二内板18上的第一楔形块26的端部顶在第二支撑板16上,第一滑槽25内设有第一弹簧27,第一弹簧27的端部与第一楔形块26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楔形块26 在不受外力时始终顶在第一支撑板15或第二支撑板16的侧面上。

所述的第一外板19和第二外板20上设有第二滑槽28,第二滑槽28的开口向内,第二滑槽28内滑动安装有水平的第二楔形块29,第一外板19上的第二楔形块29的端部顶在第一内板17上,第二外板20上的第二楔形块29的端部顶在第二内板18上,第二滑槽28内设有第二弹簧30,第二弹簧30的端部与第二楔形块29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楔形块29在不受外力时始终顶在第一内板17或第二内板18的侧面上。

所述的直板12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与内腔11连通的梯形孔31,梯形孔31内设置有转盘32,转盘32可在梯形孔31内转动,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的上端伸入梯形孔 31内,且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的上端顶在转盘32的下端,转盘32的下端分别设有与第一支撑板15左端与第二支撑板16右端接触的第一挡块33和第二挡块34,转盘32 转动时使得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互相靠近。

所述的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之间设有多个第三弹簧35,第三弹簧35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5的右端连接,第三弹簧35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6的左端连接,使得当不对转盘32施加外力时,第三弹簧35的弹力使得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互相分离,并通过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与第一挡块33和第二挡块34的连接使转盘32 恢复原位。

所述的转盘32上端设有开槽36,方便手动向上拉动直板12和转动转盘32。

所述的自动拉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内腔11的第一转动电机37、第二转动电机38和第三转动电机39,第一转动电机37、第二转动电机38和第三转动电机39分别设置在内腔11的前端、后端和右端,第一转动电机37和第二转动电机38的转动轴水平向右,第三转动电机 39的转动轴水平向后,第一转动电机37、第二转动电机38和第三转动电机39的转动轴上均装有拉绳40,拉绳40缠绕在第一转动电机37、第二转动电机38和第三转动电机39的转动轴上,第一转动电机37、第二转动电机38和第三转动电机39通过拉绳40分别与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和第三挡板10连接,即第一转动电机37上的拉绳40与第一挡板8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第二转动电机38上的拉绳40与第二挡板9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第三转动电机39上的拉绳40与第三挡板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底盘7上于直板12的前端、后端设有距离感应器41,内腔11内设有处理器,当直板12离开底盘7时,距离感应器41将接受到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并通过处理器控制第一转动电机37、第二转动电机38和第三转动电机 39转动,通过拉绳40使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和第三挡板10转动,直至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和第三挡板10均处于竖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拉动转盘32上的开槽36,将直板12向上拉动,当直板12 向上移动时带动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向上移动,当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 16上的第一挡块33顶开第一楔形块26,使得第一挡块33移动至第一楔形块26的上端,直板12不可向下移动,则为直板12的第一档高度。

继续向上拉动直板12,使得直板12通过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带动第一内板 17和第二内板18向上移动,当第一内板17和第二内板18上的第二挡块34顶开第二楔形块29,使得第二挡块34移动至第二楔形块29的上端,直板12不可向下移动,则为直板12 的第二档高度,可以根据需求,任意选择高度。

当直板12离开转盘32时,距离感应器41接受到信号,并通过处理器控制第一转动电机37、第二转动电机38和第三转动电机39转动,通过拉绳40使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 和第三挡板10转动,直至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和第三挡板10将底盘7围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随意将车厢转换为货用或客用,且在拉客时,可以根据人的身高的需求,调节座位的高度,在将车厢转换为客用时,车厢周围的挡板会自动升起,可有效的保护客人的安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