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动物流车的可调节挡风前板。
背景技术:
物流运输车种类繁多且大小各异,一般根据运输的货物量大小分为对应的等级,而直接与物流人员接触的物流运输车一般都不会太大,从而方便物流人员将物件送至各处。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740360A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物流运输车,其包括运输箱,运输巷顶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对称安装有两根横杆,运输箱内部开有贯穿的箱孔,横杆上通过开孔的方式开有多个绳孔,绳孔内放置有皮带绳,运输箱内还设有多个货架和滑轨,通过货架和滑轨之间的配合达到在运输途中减少对货物损害、方便取出货物的效果。
但是一般的物流车都较为简陋,甚至很多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驾驶室,只能安装单面的挡风玻璃来形成挡风前板,且挡风前板在雨雪天能够起到一定的遮风挡雨的效果,但是到了天气炎热的夏天却很难再兼具遮阳和透风的效果,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物流车的可调节挡风前板,具有调节简单、实用性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电动物流车的可调节挡风前板,包括安装于车身上的安装导柱,所述挡风前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导柱上,所述安装导柱至少设置有平行的两根,所述挡风前板包括滑动上板和滑动下板,且所述滑动上板和所述滑动下板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滑动上板和滑动下板之间间距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挡风前板分为可调节间距的滑动上板和滑动下板,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挡风前板的开口大小,适应性高,也不用为了天气原因而将挡风前板安装或拆除,便捷且实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上板和滑动下板上连接有一根连接绳,且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上板的顶端,另一端连接于滑动下板的顶端;所述安装导柱上还设有供所述连接绳滑动换向的换向件,所述连接绳绕设于所述换向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绳绕设在换向件上,从而连接绳的两端均处于一个方向,且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滑动上板和滑动下板上,从而当滑动下板向下滑动时在连接绳的带动下滑动上板必然会向上滑动,从而加大了挡风前板的开口大小,而当滑动下板向上滑动后,滑动上板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回落,重新向滑动下板靠拢,从而缩小挡风前板的开口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身上设有容纳所述滑动下板的容纳腔,所述滑动下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容纳腔中还设有驱动并固定所述滑动下板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滑动下板提供了滑动的缓冲空间,同时驱动组件的设置也能够实现对滑动下板的驱动和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下板上沿滑动方向设置有滑动齿条,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所述车身上设置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转动连接有控制转轴,所述控制转轴上设有与所述滑动齿条啮合的转动齿,所述控制转轴内设有用于转动或制动所述控制转轴的控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齿条和控制转轴上设置的转动齿之间啮合,因此只需要控制控制转轴的转动或静止,即可控制调节杆的相对滑动或保持相对静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转轴内部为中空设置设有控制腔且所述控制腔至少一端为开口,所述控制腔内设有止动环,所述止动环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控制盒的侧壁上,所述控制转轴滑动套设于所述止动环上;
所述控制转轴的周向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径向的伸缩孔,所述伸缩孔内均通过弹性件连接有伸缩杆,所述止动环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伸缩孔位置对应的制动孔,所述制动孔贯穿所述止动环侧壁且所述制动孔内也通过弹性件连接有制动杆,且所述制动杆的长度等于所述止动环的厚度;
所述伸缩杆一端处于伸缩孔内且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制动孔内,所述制动杆一端处于所述制动孔内且另一端穿出止动环处于所述控制腔内,所述控制腔内还滑动连接有驱动所述制动杆向所述制动孔内运动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伸缩杆一端处于伸缩孔内且另一端插接于制动孔内,制动杆一端处于制动孔内且另一端穿出止动环处于控制腔内,因此在此种状态下,控制转轴和止动环之间形成一种无法相对转动的连接关系,进一步的也就对两根调节杆形成了制动的效果,安装支架和落地支架也无法相对位移;
同时,由于调节件滑动连接在控制腔内,并且能够驱动制动杆向制动孔内运动,当调节件将制动杆全部推动驱动孔内时,正好将处于驱动孔内的伸缩杆推动至脱离驱动孔并收缩至伸缩孔内,此时控制转轴和止动环之间不再有相对转动的限位制动,从而此时能够通过安装支架和落地支架之间的滑动来直接调整支撑架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的端部呈圆台设置,所述控制杆靠近所述控制腔的一端为球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件抵接于制动杆的端部上时,圆台和球形之间更加容易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也更加容易将制动杆推动至制动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伸缩杆处于伸缩孔内的一端通过弹簧与伸缩孔连接,所述制动杆的杆身上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制动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弹簧能够为制动杆和伸缩杆提供位置改变和恢复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导柱上还固定连接有固定顶板,所述滑动下板和所述滑动上板抵接时,所述滑动上板的顶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顶板的底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顶板一方面不会减弱行驶过程中的凉爽程度,另一方面又能够提供一定的遮挡效果,且不需要拆除或安装,经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顶板的底端设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内通过卷簧卷收有遮光件,且所述遮光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上板的顶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上板向上滑动从而使得挡风前板的开口变大时,此时有利于驾驶人员的散热,往往此时会有强烈的阳光照射现象,而此时遮光件会被拉伸并展开,起到遮光隔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件与所述滑动顶板的顶端之间为可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拆连接有利于遮光件的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挡风前板分为可调节间距的滑动上板和滑动下板,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挡风前板的开口大小,适应性高,也不用为了天气原因而将挡风前板安装或拆除,使用便捷且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挡风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5是控制盒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5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8是调节件的平面图。
图中:1、车身;2、安装导柱;3、滑动上板;4、滑动下板;41、滑动齿条;5、调节组件;6、连接绳;7、换向件;8、容纳腔;9、驱动组件;10、控制盒;11、控制转轴;111、转动齿;112、伸缩孔;113、伸缩杆;12、控制腔;13、调节件;14、止动环;141、制动孔;142、制动杆;15、弹性件;16、固定顶板;18、遮光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用于电动物流车的可调节挡风前板,如图1和2所示,电动物流车包括车身1,车身1上安装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安装导柱2,安装导柱2之间滑动安装有滑动下板4和滑动上板3,安装导柱2上还固定连接有固定顶板16,滑动下板4和滑动上板3抵接时,滑动上板3的顶端抵接于固定顶板16的底端上。
如图3所示,固定顶板16的底端设有收卷轴(图中未示出),收卷轴内通过卷簧卷收有遮光件18,且遮光件18的一端连接于滑动上板3的顶端上,遮光件18与滑动顶板的顶端之间为可拆连接,可拆连接可以为常见的螺栓螺母连接。当滑动上板3向上滑动时,可拉伸遮光件18,从而达到遮光隔热的作用,当滑动上板3向下滑落后,卷簧及时将遮光件18卷收于收卷轴上。
如图2和4所示,为了方便调节滑动上板3和滑动下板4之间的间距,在滑动上板3和滑动下板4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滑动上板3和滑动下板4之间间距的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包括设置于滑动上板3和滑动下板4上连接的一根连接绳6,连接绳6的一端连接于滑动上板3的顶端,另一端连接于滑动下板4的顶端;安装导柱2上还设有供连接绳6滑动换向的换向件7,连接绳6绕设于换向件7上。实际使用中,换向件7一般采用定滑轮即可,连接绳6绕设于定滑轮上。
如图2和4所示,车身1上设有容纳滑动下板4的容纳腔8,滑动下板4滑动连接于容纳腔8中,且容纳腔8中还设有驱动并固定滑动下板4的驱动组件9。滑动下板4上沿滑动方向设置有滑动齿条41,驱动组件9包括车身1上设置的控制盒10,控制盒10内转动连接有控制转轴11,控制转轴11上设有与滑动齿条41啮合的转动齿111,控制转轴11内设有用于转动或制动控制转轴11的控制组件。
如图5和6所示,控制转轴11内部为中空设置设有控制腔12且控制腔12的一端为开口,控制腔12内设有止动环14,止动环14的两端固定于控制盒10的侧壁上,控制转轴11滑动套设于止动环14上。控制转轴11的周向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径向的伸缩孔112,伸缩孔112内均通过弹性件15连接有伸缩杆113,止动环14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伸缩孔112位置对应的制动孔141,制动孔141贯穿止动环14侧壁且制动孔141内也通过弹性件15连接有制动杆142,且制动杆142的长度等于止动环14的厚度。
如图6和7所示,弹性件15为弹簧,伸缩杆113处于伸缩孔112内的一端通过弹簧与伸缩孔112连接,制动杆142的杆身上通过弹簧与制动孔141连接,弹簧处于正常伸长状态下时,伸缩杆113一端处于伸缩孔112内且另一端插接于制动孔141内,制动杆142一端处于制动孔141内且另一端穿出止动环14处于控制腔12内。
如图7和8所示,控制腔12内还滑动连接有驱动制动杆142向制动孔141内运动的调节件13,调节件13整体呈圆柱状设置且调节件13的端部呈圆台设置,控制杆靠近控制腔12的一端为球形设置,当调节件13向控制腔12内插进时,调节件13的侧壁抵接在控制杆的端部上并驱使控制杆向控制孔内回缩,直至控制杆完全缩回控制孔内,此时控制杆也将伸缩杆113完全推出控制孔内,从而使得伸缩杆113完全处于伸缩孔112中,此时控制转轴11和止动环14之间失去周向转动的限位作用力,即滑动下板4可以继续滑动调节位置。
当调节件13拔出控制腔12后,控制杆在弹簧的复位弹性作用下一部分回插接至控制腔12内,因此伸缩杆113在转动至对准控制孔时也会在弹簧的作用下直接插接至控制空中,从而控制转轴11和止动环14之间又形成了制止周向转动的限位作用力,此时滑动下板4的位置也得到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