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273发布日期:2019-06-13 10:40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平衡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平衡车,又称体感车,是近来较流行的一种代步工具,同时,它还可以成为视频、拍摄或分享的移动平台,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主要应用于个人交通、工作巡视、室内场馆、高尔夫球车,警察巡逻、会展巡逻、大型场馆工作人员交通工具、旅游娱乐以及汽车搭载等多个方面。

双轮平衡车的结构普遍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车轮以及连接主体,主体上左右对称设置有踏板,使用时,使用者直接双脚踩踏在踏板上,通过人体的倾斜以及脚部的施力来控制平衡车的行驶与转向。由于使用平衡车时,大多数都是人站立在平衡车上的,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以控制平衡,即使是常常使用的人来说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也难以保持平衡,或在转弯时,由于力道控制不到位,在骑乘时就可能从平衡车上掉落,造成摔伤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平衡车,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让人坐着使用平衡车的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辅助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横梁和后弯梁,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安装有用于连接平衡车的接合件,所述后弯梁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滚轮,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可用于载人的座椅,座椅靠近所述后弯梁。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横梁上设置有可供踩踏的调控踏板,调控踏板下侧设置有接触件。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控踏板中部铰接在所述前横梁上,调控踏板的前后两侧的下侧面分别安装有所述接触件,位于前端的接触件厚度大于位于后端的接触件。

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手控装置,所述手控装置安装在所述后弯梁或前横梁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把手,把手安装在所述前横梁或所述后弯梁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通过转动限位组件安装在所述前横梁或后弯梁上,该转动限位组件包括相互转动安装的固定件和转动件,固定件与所述前横梁或后弯梁相连,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转动件上;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转动件内侧成型有限位卡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控装置包括连接杆和转向盘,连接杆下端安装在所述前横梁中部,连接杆上端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向盘。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包括伸缩杆和伸缩套,所述前横梁固定安装在伸缩杆的外端,伸缩杆内端可伸缩安装在所述伸缩套内,所述后弯梁固定安装在伸缩套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和伸缩套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若干个连接孔相互配合通过插销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合件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前横梁可拆卸地安装在平衡车上,紧固件包括绑带、夹持件和磁力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件直接与所述前横梁连接,或所述紧固件上安装有所述手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作为平衡车的辅助装置,使用时安装在平衡车上,车架上设置有座椅,使得使用者可以坐在座椅上来使用平衡车,使用时不容易从平衡车上摔下,增强平衡度及安全性,同时也增加了平衡车使用的乐趣。

2、本实用新型在前横梁上设置有可供踩踏的调控踏板,调控踏板下侧设置有接触件,使用者在使用时直接将脚部踩踏在调控踏板上,通过脚尖或脚后跟的施力来控制平衡车的运行。

3、本实用新型调控踏板下侧设置有接触件,由于使用者在坐着的时候,脚部放置在调控踏板上会保持略微倾斜的状态,因此位于前端的接触件厚度大于位于后端的接触件,便于使用者施力。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手控装置,当手控装置安装在后弯梁上时,手控装置主要用于使用者的扶持,便于使用者在行驶过程中施力,并且能够保持平衡,避免由于速度过快而倾倒;当手控装置安装在前横梁上时,手控装置可用于控制平衡车转向。

5、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包括伸缩杆和伸缩套,两者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者的需求调节前横梁和后弯梁之间的距离,调整至最适合使用者坐下时的状态,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与接合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与接合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5:

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辅助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横梁2和后弯梁3,所述前横梁2的两端安装有用于连接平衡车的接合件6,所述后弯梁3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滚轮5;滚轮为一个时,安装在所述后弯梁的中部,滚轮为两个时,安装在所述后弯梁的左右两侧。

所述安装架1上安装有可用于载人的座椅8,座椅8靠近所述后弯梁3,座椅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后弯梁中部设置有安装板81,所述座椅8可拆卸或固定安装在该安装板81上;所述前横梁2上设置有可供踩踏的调控踏板4,调控踏板4下侧设置有接触件41。

所述调控踏板4中部铰接在所述前横梁2上,调控踏板4的前后两侧的下侧面分别安装有所述接触件41,位于前端的接触件41厚度大于位于后端的接触件41。所述调控踏板4设置有两个,分别铰接在前横梁的两侧,使用者可直接将脚部踩踏在该调控踏板上。

还包括手控装置,所述手控装置安装在所述后弯梁3或前横梁2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手控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手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把手71,把手71安装在所述前横梁2或所述后弯梁3上。此处的把手选用为一个或者两个,把手安装在前横梁或者后弯梁的端部,当把手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后弯梁两端时,所述座椅位于两个把手之间,此时,把手主要用于保持使用者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当两个把手分别安装在前横梁两端时,把手可用于平衡车转向的控制,其具体安装方式为:所述把手71通过转动限位组件安装在所述前横梁2或后弯梁3上,该转动限位组件包括相互转动安装的固定件72和转动件73,固定件72与所述前横梁2或后弯梁3相连(前横梁端部设置有连接柱21,固定件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柱穿设在连接孔内,连接柱上形成有螺纹,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所述把手71安装在所述转动件73上;所述固定件72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转动件73内侧成型有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卡点。限位卡点与限位孔的设计有助于根据使用者的习惯来调节把手的方向,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手控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手控装置包括连接杆和转向盘,连接杆下端安装在所述前横梁2中部,连接杆上端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向盘,使用者可通过转动转向盘来控制平衡车的转向。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架1包括伸缩杆11和伸缩套12,所述前横梁2固定安装在伸缩杆11的外端,伸缩杆11内端可伸缩安装在所述伸缩套12内,所述后弯梁3固定安装在伸缩套12上。伸缩杆和伸缩套的使用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者的腿长来调节前横梁与后弯梁之间的距离,便于使用者腿部对平衡车的控制,且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伸缩杆11和伸缩套12的具体伸缩连接方式为:伸缩杆11和伸缩套12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111,若干个连接孔相互配合通过插销13进行可拆卸连接。

所述接合件6包括紧固件61,所述紧固件61将所述前横梁2可拆卸地安装在平衡车上,紧固件61包括绑带、夹持件和磁力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当紧固件为绑带时,如图4所示,包括前绑带62和后绑带63,前绑带上开设有定位卡槽621,所述后绑带上开设有定位孔631,定位孔631与定位卡槽621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定位卡槽的设计有利于根据实际配合的平衡车的宽度来调节前绑带62和后绑带63连接后的总长度,适用于多种规格型号的平衡车。

所述紧固件61直接与所述前横梁2连接,连接时,可在紧固件上方设置一个连接件,然后通过前横梁的连接柱固定连接该连接件;或所述紧固件61直接安装在所述手控装置的固定件上,通过固定件与前横梁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