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筋场地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1453发布日期:2019-04-13 01:1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钢筋场地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设计钢筋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钢筋场地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所以钢筋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

钢筋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所以在施工场地上的运输方式直接影响到施工进程,而钢筋在使用前有些需要截断切割,工人通常将切割工具放在地上进行切割,但是施工场地往往是东西杂乱而且不平整的,这给切割工作带来一定不便,现有的钢筋运输工具都只能够起到运输作用,不能够利用运输装置作为切割装置的载体,功能较为单一,所以现提供一种建筑钢筋场地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钢筋在使用前有些需要截断切割,工人通常将切割工具放在地上进行切割,但是施工场地往往是东西杂乱而且不平整的,这给切割工作带来一定不便,现有的钢筋运输工具都只能够起到运输作用,不能够利用运输装置作为切割装置的载体,功能较为单一,所以现提供一种建筑钢筋场地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钢筋场地运输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运输装置不能作为切割装置的载体、功能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以及施工现场环境复杂、钢筋且切割工操作安全性相对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钢筋场地运输装置,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底部安装有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车头一侧外部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与车厢之间通过安装杆进行连接;所述车厢上方架设有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横向设置,其机架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帖设在车厢的左右侧壁外,朝外一侧设有第一套环,相应的,所述车厢上,在固定板两旁的外壁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内活动连接有插杆,实现切割装置与车厢的第一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车厢上,在固定板两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钢筋夹持结构;所述钢筋夹持结构设置在插杆上方,包括钢筋夹持环、第二连接杆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在车厢外壁面上,所述钢筋夹持环设于固定板外侧,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钢筋夹持环连接,一端与固定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实现切割装置与车厢的第二道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内轴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外轴与固定环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横部、纵部和竖部,所述横部的自由端与固定环可转动连接,所述竖部的自由端与钢筋夹持环固定连接;所述横部的长度大于固定板的厚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车厢内侧靠近推板的壁面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杆通过锚钉穿过车厢壁面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车厢的车尾一侧设置有厢板,所述厢板与车厢活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厢板的内侧水平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左右两端设有限位轴,所述车厢的尾端开设两个固定凹槽,所述限位轴嵌入固定凹槽内实现与车厢的活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厢板之间通过若干固定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轴与第一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上述的建筑钢筋场地运输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输运方法和钢筋切割方法:

需要钢筋输运时:

将插杆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中抽出;将厢板取下,将切割装置取下;把所需运输的钢筋放入车厢内;把厢板放到车厢内,把限位轴放入固定凹槽中固定厢板;推动推板进行钢筋运输;

需要进行钢筋切割时:

将切割装置放置于车厢上方,把插杆对准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插入以固定切割装置;将钢筋两端分别放入钢筋夹持环中进行固定;启动切割装置进行切割,施工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

1、兼有钢筋运输与切割功能:兼有钢筋运输与切割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筋运输装置不能与切割装置有效结合的问题;

2、操作安全、使用方便:利用车厢作为载体,将切割装置放在车厢上完成切割,同时由钢筋夹持结构配合夹持钢筋,相对于把切割装置放置于不平整的地面上操作来说难度较小、舒适度较高,而且传统切割时,需要操作者用力握住钢筋并将其放入正在运转的切割机中,如果用力不足使另一端被弹起,有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而本实用新型将钢筋两端均固定,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

3、厢板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第一连接杆两端设置有限位轴,限位轴与第一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车厢靠近厢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凹槽,限位轴与固定凹槽吻合,厢板通过这种结构与车厢固定,方便取下,而且厢板只有一端活动连接在车厢上,可以在钢筋比车厢长时容纳钢筋伸出车厢。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厢;2-推板;3-安装杆;4-厢板;5-滚轮;6-切割装置;7-固定板;8-安装板;9-插杆;10-钢筋夹持结构;11-第一套环;12-第二套环;13-固定凹槽;14-固定块;15-第一连接杆;16-接轴;17-限位轴;10.1-钢筋夹持环;10.2-固定环;10.3-轴承;10.4-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钢筋场地运输装置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建筑钢筋场地运输装置,包括车厢1和推板2,推板2设置在车厢1外侧的一端,推板2与车厢1之间设置有安装杆3,车厢1内侧靠近推板2的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板8,安装杆3与安装板8固定连接,车厢1下端设置有滚轮5;车厢1上方设置有切割装置6,切割装置6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11,车厢1外侧固定板7两旁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环12,第一套环11与第二套环12内活动连接有插杆9;车厢1远离推板2的一侧设置有厢板4,厢板4通过与车厢1活动连接。

其中,在车厢1外侧壁设置有钢筋夹持结构10,钢筋夹持结构10设置在插杆9上方;钢筋夹持结构10包括固定环10.2和第二连接杆10.4,固定环10.2固定连接在车厢1外壁面上,第二连接杆10.4与固定环10.2之间设置有轴承10.3,轴承10.3的内轴与第二连接杆10.4固定连接,轴承10.3的外轴与固定环10.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10.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钢筋夹持环10.1。所述第二连接杆10.4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横部、纵部和竖部,所述横部的自由端与固定环10.2可转动连接,所述竖部的自由端与钢筋夹持环10.1固定连接;所述横部的长度大于固定板7的厚度。

厢板4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5,第一连接杆15与厢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第一连接杆15两端设置有限位轴17,限位轴17与第一连接杆1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6;车厢1靠近厢板4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凹槽13,限位轴17与固定凹槽13吻合。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当需要运输钢筋时,将插杆9从第一套环11和第二套环12中抽出,然后将切割装置6取下,将厢板4取出,把所需运输的钢筋放入车厢1内,再把厢板4放到车厢1上,把限位轴17放入固定凹槽13中固定厢板4,随后通过推板2推动本实用新型运输钢筋;第二种是当需要切割钢筋时,将切割装置6放置于车厢1上方,把插杆9对准第一套环11和第二套环12插入以固定切割装置6,然后将钢筋放入钢筋夹持环10.1中固定,启动切割装置6切割,即可完成切割。

本实用新型利用车厢1作为载体,将切割装置6放在车厢1上完成切割,同时由钢筋夹持结构10配合夹持钢筋,相对于把切割装置6放置于不平整的地面上操作来说难度较小、舒适度较高,而且传统切割时,需要操作者用力握住钢筋并将其放入正在运转的切割机中,如果用力不足使另一端被弹起,有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而本实用新型将钢筋两端均固定,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筋运输装置不能与切割装置有效结合的问题;另外,厢板4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5,第一连接杆15与厢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第一连接杆15两端设置有限位轴17,限位轴17与第一连接杆1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6,车厢1靠近厢板4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凹槽13,限位轴17与固定凹槽13吻合,厢板4通过这种结构与车厢1固定,方便取下,而且厢板4只有一端活动连接在车厢1上,可以在钢筋比车厢长时容纳钢筋伸出车厢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