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边箱架安装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边箱支架安置于摩托车后座的侧边,用于放置货物。目前市场上的摩托车,边箱的上侧和下侧一般均通过螺栓与摩托车的车架固定连接。目前的技术中,摩托车的边箱一般采用边箱侧面卡口或者边箱侧面螺栓直接与摩托车的车架相连接,因而边箱底部悬空没有支撑力。
然而边箱在使用过程中,边箱内载有物体,因而使得边箱所受力主要为边箱和其内部载物产生的扭力矩,当摩托车运动在颠簸路面时,边箱容易受该扭力距的影响而使得边箱在侧面卡口或螺栓连接处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箱架安装连接机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边箱载物受到扭力矩,进而造成边箱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边箱架安装连接机构,包括结构对称的左连接机构和右连接机构,所述左连接机构和右连接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车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左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杆和承重杆,所述固定座与车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与车架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杆包括横向承重段,远离车架一侧的所述固定座与横向承重段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远离车架一端固定连接有承重块,所述横向承重段与边箱上部固定连接,且横向承重段与边箱上部下表面相抵,所述承重块与边箱的下部相抵。
在本方案中,承重杆上的横向承重段与边箱上部的下表面相抵,因而给予载物的边箱一个向上的支撑力;承重块与固定连接在车架下部的固定杆固定连接,且承重块与边箱的下部相抵,因而承重块在载物边箱的下部给予一个支撑力,承重杆和承重块分别在边箱的上下位置给予支撑,使得边箱载物后的重力得到平衡;相比于传统车辆中,采用边箱侧面卡口或者边箱侧面螺栓直接与车架相连接,边箱底部悬空没有支撑力而产生扭力距的情况,本方案的承重杆和承重块使得边箱在载物时产生的重力得到平衡,且上下两个位置的支撑也消除了扭力距的产生,进而避免了边箱因受扭力距而损坏的情况。
横向承重段与边箱上部的下表面相抵形成的支撑贯穿边箱的下表面,使得横向承重段对边箱的支撑是大范围的支撑而非局部的点支撑,相比于传统方案的由边箱侧面卡口或螺栓连接的局部点支撑相比,一方面,贯穿边箱底部的大范围支撑强度更好,更加有利于边箱的稳定进而延长边箱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贯穿边箱底部的大范围支撑,使得即便边箱内所载物体不在边箱的重心位置,通过贯穿边箱底部的支撑依然可以平衡边箱内载物所产生的重力,进而使得边箱载物所受的力最终由横向承重段平衡掉,进一步增加了对边箱的保护。
进一步,所述承重杆还包括与横向承重段相交的竖向承重段,所述竖向承重段与横向承重段在车架上部相交,所述竖向承重段下端与承重块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块与边箱下部在靠近车头一侧相抵,所述竖向承重段与边箱侧面相抵。
承重块与承重杆的连接在竖向承重段的下端,因而承重块与横向承重段对边箱的支撑位置为上下错开的支撑,因一般摩托车载人载物的一段车架为倾斜向下朝向车头,因而为了减少摩托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边箱安装也与载人部位的车架保持平行,因而安装好的边箱倾斜向下朝向车头;当摩托车沿水平运动或下坡运动时,载物边箱的重力方向靠近车头,此时边箱的侧面将承受一定的载荷,而竖向承重段与边箱侧面相抵,进而起到平衡边箱侧面所受载荷的作用,使得摩托车在水平运动或者下坡运动时,边箱承重依然得以平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箱的支撑保护。
此外因边箱倾斜安装在摩托车上,因而横向承重段和承重块对边箱的支撑面也与车架载人段平行,进而该两个支撑面也是倾斜的,一方面用以平衡边箱载物的重力;另一方面,当摩托车在做上坡运动时,边箱载物所受的重力方向靠近车尾,此时倾斜的两个支撑面也可以平衡该重力方向发生改变的重力,进而保证摩托车在做上坡运动时,边箱承重依然得以平衡,进一步保护了边箱,相对延长了边箱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横向承重段在远离竖向承重段的末端设有支撑连接孔。
通过支撑连接孔,使得边箱与承重杆之间的连接通过螺栓连接,便于边箱的拆装与维修。
进一步,所述承重块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板和竖直板,所述竖直板在高度方向上设有与固定杆连接的至少一个通孔。
承重块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相比于仅有水平板的情况,承重块的强度更好;竖直板上设有通孔,该通孔用于与固定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通孔的数量在高度上不止一个,可以用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下对边箱倾斜角度的调整。
进一步,所述固定座包括横向固定板和纵向固定板,所述横向固定板和纵向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
固定座设有横向固定板和纵向固定板,结构上强度更好,有利于承重。
进一步,所述横向固定板和纵向固定板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横向固定板上还设有定位孔。
横向固定板上的安装孔用于采用螺栓将固定板安装在车架顶部,而纵向固定板上的安装孔用于与横向固定板可拆卸固定连接,安装孔的存在拆装,但部分受损时,仅更换部分零件即可,使得维修和更换成本低。
横向固定板上设有的定位孔用于后扶手架的定位,且能增加后扶手的强度,实现后扶手与边箱架安装连接机构的互相支撑作用。
进一步,所述横向承重段上焊接有对接块,所述对接块与纵向固定板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对接块与承重杆的横向承重段焊接,所述承重块与竖向承重段焊接。
承重位置的连接采用焊接,相比于螺栓连接,焊接的稳定性更好,且不会因为连接件之间的震动而影响连接效果,焊接使得连接的两个物体形成一体,强度更好;而对接块与纵向固定板的螺栓连接,使得安装与拆卸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边箱架安装连接机构实施例安装在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边箱架安装连接机构实施例安装在车架上的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架1、边箱2、后扶手3、固定座4、固定杆5、承重杆6、对接块7、承重块8、横向固定板41、纵向固定板42、安装孔411、定位孔412、横向承重段61、竖向承重段62、支撑连接孔611、水平板81、竖直板82、通孔821。
实施例基本如图1和图2所示:
边箱架安装连接机构,包括结构对称的左连接机构和右连接机构,左连接机构和右连接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车架1的左右两侧。
左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座4、固定杆5和承重杆6,固定座4与车架1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杆5与车架1下部固定连接,固定座4和承重杆6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对接块7,承重杆6的下端和固定杆5之间连接有承重块8。
固定座4包括横向固定板41和纵向固定板42,横向固定板41和纵向固定板4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横向固定板41和纵向固定板42上均设有安装孔411,横向固定板41上还设有定位孔412;安装孔411用于通过螺栓将横向固定板41和纵向固定板42连接;定位孔412用于后扶手3的定位,且能增加后扶手3的强度,实现后扶手3与边箱2架安装连接机构的互相支撑作用。
承重杆6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承重段61和竖向承重段62,横向承重段61与竖向承重段62在车架1上部相交,对接块7一端焊接在横向承重段61上,对接块7另一端与纵向固定板42螺栓连接;承重块8焊接在竖向承重段62下端,横向承重段61与边箱2上部固定连接,且横向承重段61与边箱2上部下表面相抵,承重块8与边箱2下部在靠近车头一侧相抵,竖向承重段62与边箱2侧面相抵。
横向承重段61在远离竖向承重段62的末端设有支撑连接孔611,通过支撑连接孔611,使得边箱2与承重杆6之间的连接通过螺栓连接,便于边箱2的拆装与维修。
承重块8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板81和竖直板82,竖直板82在高度方向设有与固定杆5连接的两个通孔821。该通孔821用于与固定杆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通孔821的数量为两个,可以用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下对边箱2倾斜角度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第一步,将固定座4的横向固定板41和纵向固定板42螺栓连接,再将承重杆6通过对接块7与纵向固定板42螺栓连接;第二步,在承重杆6的下端,固定杆5通过螺栓与承重块8的竖直板82螺栓连接;第三步,完成承重杆6、承重块8与固定座4和固定杆5之间的连接后,左连接机构本体完成连接。
第四步,通过固定座4上的横向固定板41与车架1顶部螺栓连接,而固定杆5与车架1下部固定连接,该连接完成时,左连接机构固定在车架1上;第五步,将边箱2与承重杆6和承重块8配合,让承重杆6和承重块8对边箱2进行支撑,安装好边箱2后,采用螺钉或销钉通过横向承重段61末端的支撑连接孔611,将边箱2与承重杆6之间的位置紧固限定。同理,车架1右侧的右连接机构和边箱2的连接安装与左连接机构相同。
边箱2架安装连接机构和边箱2连接完成后,横向承重段61与边箱2上部的下表面相抵,对边箱2形成整段的支撑,而承重块8在边箱2下部对边箱2进行支撑,上、下两个位置的支撑使得边箱2载物产生的扭力距得以平衡,避免了边箱2因受扭力距而损坏的情况。
结合图2,承重块8与横向承重段61对边箱2的支撑位置为上、下错开的支撑,因一般摩托车载人载物的一段车架1为倾斜向下朝向车头,为了减少摩托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边箱2安装也与载人部位的车架1保持平行,因而安装好的边箱2也倾斜向下朝向车头;当摩托车沿水平运动或下坡运动时,载物边箱2的重力方向靠近车头,此时边箱2的侧面将承受一定的载荷,而竖向承重段62与边箱2侧面相抵,进而起到平衡边箱2侧面所受载荷的作用,使得摩托车在水平运动或者下坡运动时,边箱2承重依然得以平衡,加强了对边箱2的支撑保护。
此外因边箱2倾斜安装在摩托车上,因而横向承重段61和承重块8对边箱2的支撑面也与车架1载人段平行,进而该两个支撑面也是倾斜的,一方面用以平衡边箱2载物的重力;另一方面,当摩托车在做上坡运动时,边箱2载物所受的重力方向靠近车尾,此时倾斜的两个支撑面也可以平衡该重力方向发生改变的重力,进而保证摩托车在做上坡运动时,边箱2承重依然得以平衡,进一步保护了边箱2,相对延长了边箱2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