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874发布日期:2019-05-21 22:0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是指有自身装备的动力装置驱动,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汽车通常被用作载运客、货和牵引客、货挂车,也有为完成特定运输任务或作业任务而将其改装或经装配了专用设备成为专用车辆。

现有的汽车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当使用人员在生产汽车后纵梁时,现有的汽车后纵梁结构制造工艺复杂,还增加了车身自重,从而使车身油耗增大,其次现有的后纵梁强度不够强,从而较为不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多功能化与安全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包括后纵梁前段,所述后纵梁前段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后纵梁后端,所述后纵梁前段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强块,所述后纵梁前段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内撑板,所述第一内撑板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多组减重孔,所述第一内撑板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纵梁后端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后纵梁后端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二内撑板,所述第二内撑板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后纵梁前段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后纵梁后端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后纵梁前段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多组连接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块的外直径与后纵梁前段的内直径大小相同,且后纵梁后端通过连接块与后纵梁前段固定连接,且连接块设置在后纵梁前段与第一内撑板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内撑板的内直径与后纵梁前段的外直径大小相同,且第一内撑板通过连接杆与后纵梁前段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后纵梁后端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二连接杆,且后纵梁后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内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后纵梁后端的内直径与第二内撑板的外直径大小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的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第二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的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本实用新型中:该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内撑板与第二内撑板,当使用人员通过第一内撑板与第二内撑板加强整体装置的强度,从而能够使得整体结构的强度更强,在碰撞时能够更加坚固,由于内撑板与后纵梁整体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从而能够加强整体装置的韧性同时又能形成真空减轻整体装置的重量,便于使用时能够进行更大强度的使用,又能减少油耗,便于使用人员使用整体装置,通过设置的减重孔,使用人员则可以通过减重孔减少内撑板的重量,从而使得整体装置能够更加轻便的使用,通过设置的加强块,从而使得整体装置能够更加的坚固,不会在使用时出现变形的现象,通过设置的连接块,当使用人员通过连接块将后纵梁前段和后纵梁后端焊接,从而能够增加连接口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后纵梁前段和后纵梁后端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方便了使用人员对其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的后纵梁前段与后纵梁后端的顶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的后纵梁前段与第一内撑板的剖视图;

图中:1、后纵梁前段;2、后纵梁后端;3、加强块;4、第一内撑板;5、减重孔;6、第一安装孔;7、连接块;8、第二内撑板;9、第二安装孔;10、第三安装孔;11、第四安装孔;1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包括后纵梁前段1,后纵梁前段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后纵梁后端2,后纵梁前段1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强块3,后纵梁前段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内撑板4,第一内撑板4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多组减重孔5,可以通过减重孔5减轻整体装置的重量,从而使得整体装置更加的轻便,从而能够减少油耗,第一内撑板4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6,后纵梁后端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7,从而能够通过连接块7增大后纵梁前段1与后纵梁后端2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能够通过连接块7连接的更加的稳定,后纵梁后端2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二内撑板8,第二内撑板8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9,后纵梁前段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0,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孔6与第三安装孔10安装后纵梁前段1和第一内撑板4使用,后纵梁后端2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四安装孔11,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孔9与第四安装孔11安装后纵梁后端2和第二内撑板8使用,后纵梁前段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多组连接杆12。

连接块7的外直径与后纵梁前段1的内直径大小相同,且后纵梁后端2通过连接块7与后纵梁前段1固定连接,且连接块7设置在后纵梁前段1与第一内撑板4之间,从而能够通过连接块7增大后纵梁前段1与后纵梁后端2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能够通过连接块7连接的更加的稳定;

第一内撑板4的内直径与后纵梁前段1的外直径大小相同,且第一内撑板4通过连接杆12与后纵梁前段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第一内撑板4进行加强后纵梁前段1使用,从而能够使得整体装置更加的坚固稳定,便于使用人员使用;

后纵梁后端2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二连接杆,且后纵梁后端2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内撑板8固定连接,后纵梁后端2的内直径与第二内撑板8的外直径大小相同,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后纵梁后端2与第二内撑板8来增加强度,从而能够使得整体装置更加的坚固稳定;

第一安装孔6与第三安装孔10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第一安装孔6与第三安装孔10的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孔6与第三安装孔10安装后纵梁前段1和第一内撑板4使用;

第二安装孔9与第四安装孔11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第二安装孔9与第四安装孔11的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孔9与第四安装孔11安装后纵梁后端2和第二内撑板8使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将该装置的第一内撑板4放置在后纵梁前段1中,将第一安装孔6与第三安装孔10位置对应,将后纵梁后端2与第二内撑板8安装,将第二安装孔9与第四安装孔11对应,通过螺栓安装在汽车框架上,便于使用人员安装使用整体装置,后纵梁后端2通过连接块7与后纵梁前段1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增加后纵梁前段1与后纵梁后端2的连接面积,从而使得整体装置能够连接的更加稳定,由于第一内撑板4的内部开设有减重孔5,从而能够减少重量,减少汽车的油耗,由于后纵梁前段1与第一内撑板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2,从而能够使得整体装置形成真空,从而能够减轻整体装置的重量,又由于后纵梁前段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强块3,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便于使用人员对其进行使用,较为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