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2574发布日期:2019-09-24 23:5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置防弹插板的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



背景技术:

陶瓷防弹插板一般使用陶瓷和聚乙烯PE等材料制作而成,它的原理是:当子弹冲击防弹插板的时候,子弹首先冲击的是最上面的陶瓷层,陶瓷碰到动能巨大的子弹发生碎裂,而且还会将冲击点巨大的冲击能传递到周围,来吸收子弹巨大的动能。当子弹穿过陶瓷层后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动能,当子弹到达聚乙烯层后,聚乙烯通过拉伸消耗子弹动能,并且裹住弹头和弹片,这个过程对人体几乎没什么影响,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生产制造防弹插板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压制成型的防弹插板放置在专门的储放架上,然后储放一定数量之后再转移至烧结炉中进行烧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减少取放防弹插板的次数,同时也需要避免防弹插板碰撞到硬物,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通过设置一种便于储放、安置防弹插拔的放置架,保证防弹插拔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坏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包括储放柜,其特征在于:储放柜分为第一储放区域以及第二储放区域,第一储放区域与第二储放区域结构一致,第一储放区域与第二储放区域之间由加强板隔开,第一储放区域包括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第一隔板水平设置在第一储放区域内,第二隔板垂直设置在第一隔板上,相邻第二隔板形成一个储物槽,储物槽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置有垫块,垫块呈L字形,垫块的L字形垂角端在储物槽内对角设置。

采用这样的机构后,将压制成型的防弹插板直接放置在储物槽内,并根据储物槽内上下两个垫块进行存放,即将防弹插板的两端分别放置在L字形的垫块的垂角端。此种垫块为具有一定柔软度的软垫,具体可为橡胶垫,能够保证防弹插板陷入至垫块内,一方面可以增加防弹插板与垫块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垫块可保护防弹插板的边缘免受磨损。同时,垫块L字形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储放防弹插板,因为防弹插板为了更贴切使用者的身体,往往会将防弹插板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弧度。所说垫块采用L字形的结构,防弹插板向外弯曲的一面可以抵靠在储物槽上端的垫块的一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第二隔板与防弹插板之间的磨损。

进一步的,垫块相对与第一隔板接触的宽度为10-15cm,垫块相对与第二隔板接触的高度为15-20cm。具体的,垫块相对与第一隔板接触的宽度可为10cm,垫块相对与第一隔板接触的高度可为15cm,采用这样的设计,保证垫块相对与第一隔板接触的宽度,就可以保证在储物槽内的防弹插板可以稳定的倾斜安置,并降低防弹插板的重心,使其在储物槽内的稳定性提高。而保证垫块相对与第二隔板接触的高度,该结构与上述垫块相对第一隔板接触的宽度想配合,保证倾斜后安置在储物槽内的防弹插板的一端面能够完全倚靠在储物槽上端垫块相对第二隔板一端,即增大防弹插板上端与垫块相对第二隔板接触的一端的接触面积,减小防弹插板接触面承受的压强。

进一步的,第二隔板相对垂直于加强板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垫块相对垂直于加强板方向上的高度,垫块相对垂直于加强板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一隔板相对垂直于加强板方向上的高度。采用这样的机构后,能够保证防弹插板在储物槽内容易取放。

进一步的,储放柜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滚轮组件以及第二滚轮组件。第一滚轮组件与第二滚轮组件的设计,便于移动放置架,使其达到不仅便于防弹插板的存放,而且还能方便防弹插板的移运。

进一步的,第一滚轮组件设置有两个,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以及第一滚轮支架,第一滚轮支架呈U字形,且第一滚轮支架的U字形开口朝下,第一滚轮支架的顶部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滚轮位于第一滚轮支架U字形的开口内。第一滚轮组件属于不可转向滚轮。

进一步的,第二滚轮组件设置有两个,第二滚轮组件包括转向杆、第二滚轮以及第二滚轮支架,第二滚轮支架的结构与第一滚轮支架的结构相同,转向杆的一端与底座连接,转向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滚轮支架连接,第二滚轮位于第二滚轮支架U字形的开口内。第二滚轮组件属于可转向滚轮,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第二滚轮组件来进行转向。

进一步的,储放柜的两侧设置有推把手。推把手的设计便于使用者推拉放置架。

进一步的,储放柜上设置有匹配所述储物槽的防尘塞。防尘塞的作用避免杂物进入到储物槽内,从而避免杂物粘附在防弹插板上。同时,也能起到防止储物槽内的防弹插板掉落出。

综上所述,这样的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便于压制成型的防弹插板存取及运输,同时保证防弹插拔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坏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储物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储放柜;2、第一储放区域;21、第一隔板;211、储物槽;212、垫块;22、第二隔板;3、第二储放区域;4、加强板;5、底座;51、第一滚轮组件;511、第一滚轮;512、第一滚轮组件;52、第二滚轮组件;521、转向杆;522、第二滚轮;523、第二滚轮组件;6、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包括储放柜1,其特征在于:储放柜1分为第一储放区域2以及第二储放区域3,第一储放区域2与第二储放区域3结构一致,第一储放区域2与第二储放区域3之间由加强板4隔开,第一储放区域2包括第一隔板21以及第二隔板22,第一隔板21水平设置在第一储放区域2内,第二隔板22垂直设置在第一隔板21上,相邻第二隔板22形成一个储物槽211,储物槽211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置有垫块212,垫块212呈L字形,垫块212的L字形垂角端在储物槽211内对角设置。

采用这样的机构后,将压制成型的防弹插板直接放置在储物槽211内,并根据储物槽211内上下两个垫块212进行存放,即将防弹插板的两端分别放置在L字形的垫块212的垂角端。此种垫块212为具有一定柔软度的软垫,具体可为橡胶垫,能够保证防弹插板陷入至垫块212内,一方面可以增加防弹插板与垫块212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垫块212可保护防弹插板的边缘免受磨损。同时,垫块212L字形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储放防弹插板,因为防弹插板为了更贴切使用者的身体,往往会将防弹插板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弧度。所说垫块212采用L字形的结构,防弹插板向外弯曲的一面可以抵靠在储物槽211上端的垫块212的一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第二隔板22与防弹插板之间的磨损。

其中,垫块212相对与第一隔板21接触的宽度为10-15cm,垫块212相对与第二隔板22接触的高度为15-20cm。具体的,垫块212相对与第一隔板21接触的宽度可为10cm,垫块212相对与第一隔板21接触的高度可为15cm,采用这样的设计,保证垫块212相对与第一隔板21接触的宽度,就可以保证在储物槽211内的防弹插板可以稳定的倾斜安置,并降低防弹插板的重心,使其在储物槽211内的稳定性提高。而保证垫块212相对与第二隔板22接触的高度,该结构与上述垫块212相对第一隔板21接触的宽度想配合,保证倾斜后安置在储物槽211内的防弹插板的一端面能够完全倚靠在储物槽211上端垫块212相对第二隔板22一端,即增大防弹插板上端与垫块212相对第二隔板22接触的一端的接触面积,减小防弹插板接触面承受的压强。

第二隔板22相对垂直于加强板4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垫块212相对垂直于加强板4方向上的高度,垫块212相对垂直于加强板4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一隔板21相对垂直于加强板4方向上的高度。采用这样的机构后,能够保证防弹插板在储物槽211内容易取放。

如图2、图3所示,储放柜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5,底座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滚轮组件51以及第二滚轮组件52。第一滚轮组件51与第二滚轮组件52的设计,便于移动放置架,使其达到不仅便于防弹插板的存放,而且还能方便防弹插板的移运。

第一滚轮组件51设置有两个,第一滚轮组件51包括第一滚轮511以及第一滚轮511支架,第一滚轮511支架呈U字形,且第一滚轮511支架的U字形开口朝下,第一滚轮511支架的顶部与底座5固定连接,第一滚轮511位于第一滚轮511支架U字形的开口内。第一滚轮组件51属于不可转向滚轮。

第二滚轮组件52设置有两个,第二滚轮组件52包括转向杆521、第二滚轮522以及第二滚轮522支架,第二滚轮522支架的结构与第一滚轮511支架的结构相同,转向杆521的一端与底座5连接,转向杆52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滚轮522支架连接,第二滚轮522位于第二滚轮522支架U字形的开口内。第二滚轮组件52属于可转向滚轮,使用过程中,可通过第二滚轮组件52来进行转向。

另外,储放柜1的两侧设置有推把手6。推把手6的设计便于使用者推拉放置架。储放柜1上设置有匹配所述储物槽211的防尘塞。防尘塞的作用避免杂物进入到储物槽211内,从而避免杂物粘附在防弹插板上。同时,也能起到防止储物槽211内的防弹插板掉落出。

综上所述,这样的用于储放防弹插板的放置架,便于压制成型的防弹插板存取及运输,同时保证防弹插拔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坏的现象。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