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8173发布日期:2019-09-13 22:47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货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是一种摩托车货架。



背景技术:

现有摩托车后部大多安装有一个货架,货架由钢管拼接形成,在需要载货时,通常会通过绳索将货物固定在货架上。而在没有载货时,绳索通常缠绕在货架上,但在摩托车行驶颠簸的过程中,绳索可能发生松动被卷在摩托车的后轮上而发生安全事故。并且货架由钢管拼接而成,使得货架上存在较大的空隙而不平整,容易使水果等货物发生损伤。另外,摩托车的后部大多不具有靠垫,使后座的人员为了安全需要而始终保持身体前倾的状态,不但缺乏安全感,也容易疲劳。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方便收纳绳索,且在载货时不易损坏货物,并能给人后方乘车人员依靠的货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上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方便收纳绳索,其能够解决现有货架载货时货物易损坏,以及后方乘车人员乘车无依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货架,包括货架本体,货架本体的前端设有用于存放绳索的容纳箱,容纳箱又包括箱体和箱盖,箱盖位于箱体的后方,且箱盖的下端与箱体的下端铰接,箱盖的顶部固定有锁舌,箱盖的顶部铰接有与锁舌配合的锁片,当箱盖盖在箱体上时,锁片可扣在锁舌上,容纳箱的底面高于货架本体的最高位置,货架本体的后端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面与容纳箱的底面平齐。

较佳的,箱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软垫,以提高人体依靠的舒适性。

较佳的,箱体的两侧面和/或顶面固定环形的挂耳,以方便绳索在载货时的缠绕固定。

较佳的,箱体的内部通过隔板至少分为两层,且每一层中均放置有容纳盒,以使容纳箱能分门别类的放置更多的物品。

较佳的,箱体通过螺栓固定在货架本体上,以方便容纳盒的拆装。

较佳的,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橡胶垫,以降低箱盖损坏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在未载货物时,可将固定货物用的绳索收纳进容纳箱中,以避免绳索卷入摩托车的后轮之中;而在需要载易损坏的货物时,可将箱盖打开转动,使箱盖的外侧面抵触在支撑柱上,而箱盖的内侧面则为载货面,使得箱盖成为了载货板,降低了货物损坏的风险;而容纳箱位于货架本体上,则位于摩托车的后方,使后方乘车人员可依靠在箱体的前端面上,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箱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货架本体;2-容纳箱;3-箱体;4-箱盖;5-锁舌;6-锁片;7-支撑柱;8-挂耳;9-安装板;10-安装底板;11-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2和3所示,图中的一种摩托车货架,包括货架本体1,在货架本体1的前端设有用于存放绳索的容纳箱2,容纳箱2又包括箱体3和箱盖4,箱盖4位于箱体3的后方,且箱盖4的下端与箱体3的下端通过合页铰接;箱盖4的底部可直接焊接在货架本体1上,也可通过螺栓固定在货架本体1上,本实施例优选在箱体3的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9,在货架本体1前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安装底板10,安装板9与安装底板10通过螺栓固定使得箱体3固定在货架本体1上,从而方便箱体3的拆装。

在箱体3的顶部固定有锁舌5,在箱盖4的顶部铰接有与锁舌5配合的锁片6,当箱盖4盖在箱体3上时,锁片6可扣在锁舌5上,此时可通过插销或者锁将锁片6和锁舌5固定;本实施例优选,箱体3的两侧面和/或顶面通过焊接固定有环形的挂耳8,以在载货时提供给绳索更多的缠绕点;且在箱体3的前端面粘贴有软垫11,该软垫11由海绵或塑料泡沫材质制成。

上述容纳箱2的底面高于货架本体1的最高位置,以转动箱盖4时,箱盖4受到货架本体1的干涉而不能转动到水平的位置;在货架本体1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箱盖的支撑柱7,支撑柱7的顶面与容纳箱2的底面平齐,以使当箱盖4位于支撑柱7上时能趋于水平,以具有更好的载货效果;本实施例优选支撑柱7的顶部设有用与缓冲的橡胶垫,且支撑柱7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货架本体1的两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的主要结构与实施一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在箱体3的内部通过隔板至少分为两层,且每一层中均放置有容纳盒未示出,可将不同的修理工具或其余物品放置在不同的容纳盒中,以边便于整理。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