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板底部的支撑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842发布日期:2019-08-21 00:0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板底部的支撑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板底部的支撑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进步,消费者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日益关注,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车身侧围与乘员之间的空间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人的伤害程度。然而,现有车型当发生侧面碰撞时地板边梁无支撑导致地板边梁和地板变形过快且变形量大,侧围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增大对乘员侧面安全保护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地板底部的支撑件结构,便于在碰撞时对地板边梁起到支撑的辅助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侵入量和侵入速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板底部的支撑件结构,包括支撑件本体、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支撑件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一支撑板、支撑件本体和第二支撑板连接后呈几字形;所述第一支撑板靠支撑件本体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地板边梁翻边和第一纵梁翻边;第二支撑板靠支撑件本体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二地板边梁翻边和第二纵梁翻边。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远支撑件本体端设有第一地板翻边,第一地板翻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地板边梁翻边和第一纵梁翻边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一地板边梁翻边、第一纵梁翻边和第一地板翻边呈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远支撑件本体端设有第二地板翻边,第二地板翻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地板边梁翻边和第二纵梁翻边连接,第二支撑板、第二地板边梁翻边、第二纵梁翻边和第二地板翻边呈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本体设有凸筋,凸筋上设有工艺孔和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凹筋,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凹筋。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本体、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连接后呈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地板边梁翻边和第三纵梁翻边。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本体、第三地板边梁翻边和第三纵梁翻边呈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地板边梁与纵梁之间,便于在碰撞时对地板边梁起到支撑的辅助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同时,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地板边梁翻边和第一纵梁翻边以及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地板边梁翻边和第二纵梁翻边的设计,提高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地板的抗变形能力,提高了第一地板边梁翻边、第一纵梁翻边、第二地板边梁翻边和第二纵梁翻边分别与地板边梁与纵梁焊接时的接触面积,保证了焊接强度;此外,第一支撑板、支撑件本体和第二支撑板连接后呈几字形,提高了支撑件本体的抗变形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

1-支撑件本体,11-凸筋,111-工艺孔,112-定位孔,12-第三地板边梁翻边,13-第三纵梁翻边,2-第一支撑板,21-第一地板边梁翻边,22-第一纵梁翻边,23-第一地板翻边,24-第一凹筋,3-第二支撑板,31-第二地板边梁翻边,32-第二纵梁翻边,33-第二地板翻边,34-第二凹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板底部的支撑件结构,包括支撑件本体1、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支撑件本体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连接,第一支撑板1、支撑件本体2和第二支撑板3连接后呈几字形;第一支撑板2靠支撑件本体1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地板边梁翻边21和第一纵梁翻边22;第二支撑板3靠支撑件本体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二地板边梁翻边31和第二纵梁翻边32。

为了保证第一支撑板2的结构强度,以及第一支撑板2与地板的焊接强度,在第一支撑板2远支撑件本体端设有第一地板翻边23,第一地板翻边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地板边梁翻边21和第一纵梁翻边22连接,第一支撑板2、第一地板边梁翻边21、第一纵梁翻边22和第一地板翻边23呈一体结构。

为了保证第二支撑板3的结构强度,以及第二支撑板3与地板的焊接强度,第二支撑板3远支撑件本体端设有第二地板翻边33,第二地板翻边3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地板边梁翻边31和第二纵梁翻边32连接,第二支撑板3、第二地板边梁翻边31、第二纵梁翻边32和第二地板翻边33呈一体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了支撑件本体的结构强度,在支撑件本体1设有凸筋11,凸筋11上设有工艺孔111和定位孔112。此外,第一支撑板2设有第一凹筋24,第二支撑板3设有第二凹筋34;第一凹筋24和第二凹筋34的设计分别提高了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支撑件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地板边梁翻边12和第三纵梁翻边13,提高了支撑件本体1与地板边梁与纵梁的焊接强度。支撑件本体1、第三地板边梁翻边12和第三纵梁翻边13呈一体结构。同时,支撑件本体1、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连接后呈一体结构。

综上,将本支撑件结构安装在地板边梁与纵梁之间,便于在碰撞时对地板边梁起到支撑的辅助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同时,第一支撑板2的第一地板边梁翻边21和第一纵梁翻边22以及第二支撑板3的第二地板边梁翻边31和第二纵梁翻边32的设计,提高了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地板3的抗变形能力,提高了第一地板边梁翻边21、第一纵梁翻边22、第二地板边梁翻边31和第二纵梁翻边32分别与地板边梁与纵梁焊接时的接触面积,保证了焊接强度;此外,第一支撑板2、支撑件本体1和第二支撑板3连接后呈几字形,提高了支撑件本体的抗变形能力。

将本支撑件结构的具体安装方法是:将支撑件本体1两端的第三地板边梁翻边12和第三纵梁翻边13分别焊接在地板边梁和纵梁上,再将第一支撑板2的第一地板边梁翻边21和第一纵梁翻边22以及第二支撑板3的第二地板边梁翻边31和第二纵梁翻边32分别焊接在地板边梁和纵梁的侧壁上,同时将第一支撑板2的第一地板翻边23和第二地板的第二地板翻边33焊接在地板上,使得地板、地板边梁和纵梁实现相互稳定连接,减小了侧面碰撞时地板边梁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的现象,同时减小了地板边梁向上翻折时导致侧面车身侵入量大侵入速度快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