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用多层级机械零件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5531发布日期:2019-04-29 15:2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用多层级机械零件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零件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程用多层级机械零件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机械零件的组装,需要将机械零件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由于工程现场道路存在不平,且容易存在土坡等结构,使得运输难度增加,现有的单轮运输装置在上下坡时需要较大人力维持,到坡体超过30°度时,人力对小车很难再对装置状态进行维持了,并且此时运输装置整体倾斜,内部的机械零件在重力的作用下撞击箱壁,容易照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用多层级机械零件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到坡体超过30°度时,人力对小车很难再对装置状态进行维持了,运输途中容易照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用多层级机械零件运输装置,包括底板、箱体和移动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横向安装有握杆,所述箱体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所述箱体内壁两侧的底端皆固定安装有囊袋,所述囊袋内侧连接有橡皮绳,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通过铰接轴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一侧的第三横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挡片,所述橡皮绳依次贯穿第三横板和挡片,所述挡片远离囊袋的一端与第一隔板连接,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的内部皆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通过转动轴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斜坡体,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贯穿有支撑轴杆,所述支撑轴杆的顶端铰接有连接板,所述支撑轴杆与底板的下底面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支撑轴杆的底端设置有辅助轮,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底板的左侧卡合有活动撑杆,所述底板的正面设置有密封门。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的顶端、第一横板下底面和第二横板的下底面皆粘贴有缓冲套,所述箱体内腔的顶端、第一横板下底面和第二横板的下底面皆粘贴有连接横套,所述箱体的内壁皆固定安装有方形管,所述方形管与连接横套相连通,所述连接横套与缓冲套相连通,所述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我第三横板两侧皆开设有通槽,所述方形管贯穿通槽。

优选的,所述缓冲套设置有3根,所述缓冲套的材质为硅胶,所述方形管为金属材质,所述方形管的形状为薄板状。

优选的,所述囊袋与方形管相连通,所述囊袋内部设置有油状液体。

优选的,所述内槽的内部铺设有阻隔层。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壁皆设置有滚球,所述滚球设置有2层。

优选的,所述斜坡体的斜面设置为光滑面,所述斜坡体的倾斜角度为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工程现场使用过程中,面对30°以上的斜坡可以轻松进行运行,自动加增辅助轮组,无需手动操作,结构稳定,使用方便,避免运输装置出现侧翻的现象。

本发明在上下坡的同时,对装置内的机械零件进行限位和保护,避免机械零件因为车体倾斜与箱壁发生碰撞,加强了对零件的保护,使得运输装置在工程现场使用时更加稳定。

本发明在阻挡零件碰壁的同时,有效预防零件与顶部发生碰撞,对于零件的保护更加全面,进一步提升装置在上下坡时对零件的保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缓冲套、连接横套和方形管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横板、第二隔板和传动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套筒和滚球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箱体;3、握杆;4、第一横板;5、第二横板;6、缓冲套;7、连接横套;8、方形管;9、通槽;10、囊袋;11、橡皮绳;12、第一隔板;13、挡片;14、内槽;15、传动杆;16、第二隔板;17、阻隔层;18、斜坡体;19、支撑轴杆;20、复位弹簧;21、辅助轮;22、移动轮;23、连接板;24、套筒;25、滚球;26、活动撑杆;27、密封门;28、第三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工程用多层级机械零件运输装置,包括底板1、箱体2和移动轮22,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箱体2,箱体2的左侧横向安装有握杆3,箱体2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横板4、第二横板5和第三横板28,箱体2内腔的顶端、第一横板4下底面和第二横板5的下底面皆粘贴有缓冲套6,缓冲套6设置有3根,缓冲套6的材质为硅胶,油状液体进入缓冲套6后,使得缓冲套6出现变形,同时缓冲套6本身的材质也具备缓冲保护效果,箱体2内腔的顶端、第一横板4下底面和第二横板5的下底面皆粘贴有连接横套7,箱体2的内壁皆固定安装有方形管8,方形管8为金属材质,方形管8的形状为薄板状,方形管8内部设置通腔,通腔的内部空间小,不会占用太多的油状液体,方形管8与连接横套7相连通,连接横套7与缓冲套6相连通,第一横板4、第二横板5和我第三横板28两侧皆开设有通槽9,方形管8贯穿通槽9,箱体2内壁两侧的底端皆固定安装有囊袋10,囊袋10与方形管8相连通,囊袋10内部设置有油状液体,油状液体的密度小于水,使得装置整体重量减轻,减小推动时的无用功,加强实用性,细小零件挤压囊袋10,囊袋10被挤扁,囊袋10内部的油状液体通过方形管8和连接横套7进入各个缓冲套6,缓冲套6内部充液鼓起,对第一横板4、第二横板5和第三横板28上的零件进行限位,避免上层的零件在板面上翻滚,加强对上层零件的保护。

囊袋10内侧连接有橡皮绳11,第三横板28的上表面通过铰接轴安装有第一隔板12,第一隔板12一侧的第三横板28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挡片13,橡皮绳11依次贯穿第三横板28和挡片13,挡片13远离囊袋10的一端与第一隔板12连接,第一横板4和第二横板5的内部皆开设有内槽14,内槽14的内部通过转动轴安装有传动杆15,传动杆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16,内槽14的内部铺设有阻隔层17,对内槽14进行封隔,避免零件丢失,底板1的上表面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斜坡体18,斜坡体18的斜面设置为光滑面,方便细小零件划上斜坡体18表面,同时不易与细小零件发生磨损,斜坡体18的倾斜角度为10°,起到平衡角度差的作用。

底板1的内部开设有套筒24,套筒24的内壁皆设置有滚球25,支撑轴杆19与滚球25之间为滚动摩擦,使得支撑轴杆19更容易进行上下移动,使得辅助轮21上升或下降更加方便,滚球25设置有2层,滚球25与支撑轴杆19的外壁相互抵住,加强对支撑轴杆19的固定,套筒24内部贯穿有支撑轴杆19,支撑轴杆19的顶端铰接有连接板23,支撑轴杆19与底板1的下底面设置有复位弹簧20,支撑轴杆19的底端设置有辅助轮21,辅助轮21前后两端皆设置一个,构成轮组,上下坡时,共有2个辅助轮21和移动轮22着地支撑,底板1的下表面安装有移动轮22,底板1的左侧卡合有活动撑杆26,底板1的正面设置有密封门27,加强对装置内部零件的保护,运输装置在30°以上斜坡进行移动时,整体装置倾斜程度大,底板1上表面细小零件移动至底板1依次,具体为上坡时,细小零件滑动至底板1左侧,上坡时,细小零件滑动至底板1右侧,在底板1左侧进行堆积,细小零件压动连接板23,使得支撑轴杆19向下伸长移动,右侧的2个辅助轮21与坡面接触,增加了对装置的支撑,使得装置移动运行更加稳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打开密封门27,将细小的零件放入底板1上表面,将较大的机械零件放入第三横板28、第二横板5和第一横板4上表面,接着关闭密封门27,并将活动撑杆26进行拆卸,放在底板1上表面的左侧,推动握杆3,使得整体装置移动。

在平地或30°以下斜坡时,只需人力维持箱体2的平衡即可,并且由于底板1上表平面设置的10°的斜坡体18,起到了倾斜角差的作用,使得底板1上表面的细小零件不至于压动连接板23,使用稳定。

运输装置在30°以上斜坡进行移动时,整体装置倾斜程度大,底板1上表面细小零件移动至底板1依次,具体为上坡时,细小零件滑动至底板1左侧,上坡时,细小零件滑动至底板1右侧,在底板1左侧进行堆积,细小零件压动连接板23,使得支撑轴杆19向下伸长移动,右侧的2个辅助轮21与坡面接触,增加了对装置的支撑,使得装置移动运行更加稳定。

当细小零件移动至底板1最左侧时,细小零件挤压囊袋10,囊袋10被挤扁,囊袋10内部的油状液体通过方形管8和连接横套7进入各个缓冲套6,缓冲套6内部充液鼓起,对第一横板4、第二横板5和第三横板28上的零件进行限位,避免上层的零件在板面上翻滚,加强对上层零件的保护。

当囊袋10被挤扁的同时,带动橡皮绳11伸长,橡皮绳11拉动与其连接的第一隔板12进行转动,第一隔板12转动至一定程度时,带动第二横板5一层的传动杆15进行转动,传动杆15转动的同时,使得第二隔板16进行相同角度的偏转,并且再次带动第一横板4上的传动杆15进行转动,最终实现第一隔板12竖直,第二横板5和第一横板4上的第二隔板16进行一定角度的偏转,对各个装置内部进行分隔,将第三横板28、第二横板5和第一横板4上的零件进行封隔,避免零件与箱体2内壁发生碰撞,加强对零件的保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