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6419发布日期:2020-04-07 16:0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备设置在车架前方的前罩和配置在前罩的内侧的进气管道,支承于车架的进气管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利用设置于进气管道的撑条支承车体构成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19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9698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以往那样的车辆的前部结构中,通过将支承车体构成部件的撑条与进气管道分体设置,能够简化进气管道的结构,但在配置有进气管道的前罩的内侧,撑条的配置空间受限。因此,撑条的形状自由度受限制,难以支承车体构成部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在具备配置在前罩内侧的进气管道的车辆的前部结构中,提高撑条的形状自由度,使得能够高效地支承车体构成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前罩40,其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进气管道60,其配置在所述前罩40的内侧;以及撑条65,其支承车体构成部件40、67、71,支承于所述车架10的所述进气管道60沿前后方向延伸,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撑条65配置在所述进气管道60的左右,并且支承于所述车架10,所述撑条65具备在所述进气管道60的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件75l、75r,所述臂部件75l、75r的上端位于比所述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靠上方的位置,所述臂部件75l、75r的下端位于比所述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撑条65具备在所述进气管道60的下方将左右的所述臂部件75l、75r左右连结起来的下部连结部86。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撑条65具备在所述进气管道60的上方将左右的所述臂部件75l、75r左右连结起来的上部连结部76。

而且,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上部连结部76是与所述臂部件75l、75r分体的横梁部件76,所述横梁部件76支承仪表67。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向前上方延伸,在所述臂部件75l、75r的上端设置有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前低后高地倾斜的罩支承部80。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左右的所述臂部件75l、75r具备与所述车架10的前端部连接的固定部78c、79a,所述固定部78c、79a至少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60的上方及下方。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左右的所述臂部件75l、75r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在上下的所述固定部78c、79a之间具备切口部84。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下部连结部86是从左右的所述臂部件75l、75r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内侧延伸部77l、77r,左右的所述内侧延伸部77l、77r通过紧固件86b彼此连结,设置有转向阻尼器71,该转向阻尼器71连接车体与支承前轮2的前叉12,所述转向阻尼器71通过所述紧固件86b与所述下部连结部86紧固在一起。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臂部件75l、75r具备支承所述进气管道60的管道支承部82。

发明效果

根据车辆的前部结构,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前罩,其设置在车架的前方;进气管道,其配置在前罩的内侧;以及撑条,其支承车体构成部件,支承于车架的进气管道沿前后方向延伸,撑条配置在进气管道的左右,并且支承于车架,撑条具备在进气管道的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件,臂部件的上端位于比进气管道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臂部件的下端位于比进气管道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撑条的臂部件以左右避开进气管道的方式上下延伸,并延伸到进气管道的上方及下方,因此撑条的形状自由度高。因此,能够高效地支承车体构成部件。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撑条具备在进气管道的下方将左右的臂部件左右连结起来的下部连结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下部连结部,左右的臂部件被连结,因此能够提高撑条的刚性。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撑条具备在进气管道的上方将左右的臂部件左右连结起来的上部连结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上部连结部,左右的臂部件被连结,因此能够提高撑条的刚性。撑条利用左右的臂部件及上部连结部从周围包围进气管道,因此容易支承车体构成部件。

而且,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上部连结部是与臂部件分体的横梁部件,横梁部件支承仪表。

根据该结构,上部连结部与臂部件分体,因此容易将撑条组装于车体侧。此外,能够利用上部连结部在进气管道的上方支承仪表。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左右的所述臂部件向前上方延伸,在臂部件的上端设置有车辆侧面观察时前低后高地倾斜的罩支承部。

根据该结构,左右的臂部件向前上方倾斜地延伸,因此能够减小臂部件占据的空间,同时容易在整个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支承车体构成部件。此外,能够利用前低后高地倾斜的罩支承部良好地支承罩。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左右的臂部件具备与车架的前端部连接的固定部,固定部至少设置在进气管道的上方及下方。

根据该结构,由于固定部在进气管道的上下分离地设置,因此利用车架的前端部,能够以高刚性支承左右的臂部件。

此外,可以是左右的臂部件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在上下的固定部之间具备切口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撑条的刚性,并且能够使撑条紧凑化。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下部连结部是从左右的臂部件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内侧延伸部,左右的内侧延伸部通过紧固件彼此连结,设置有对支承前轮的前叉与车体进行连接的转向阻尼器,转向阻尼器通过紧固件与下部连结部紧固在一起。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紧固左右的内侧延伸部的紧固件,以简单的结构安装转向阻尼器。

此外,臂部件具备支承进气管道的管道支承部。根据该结构,能够由臂部件支承进气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车架、摆臂及后轮的左视图。

图3是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拆下前罩的状态下的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主视图。

图6是从图5拆下罩的状态下的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主视图。

图7是在拆下前罩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撑条相对于车架的安装状态的左视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撑条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从前方侧观察撑条的主视图。

图11是撑条的左视图。

图12是图4的xii-xii剖视图。

图13是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结构的左视图。

标号说明

1:机动二轮车(车辆);

2:前轮;

10:车架;

12:前叉;

40:前罩(车体构成部件);

60:进气管道;

60d:上表面;

60e:下表面;

65:撑条;

67:仪表(车体构成部件);

71:转向阻尼器(车体构成部件);

75l、75r:臂部件;

76:横梁部件(上部连结部);

77l、77r:内侧延伸部;

78c:下侧固定部(固定部);

79a:上侧固定部(固定部);

80:罩支承部;

82:管道支承部;

84:切口部;

86:下部连结部;

86b: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前后左右以及上下这样的方向表述,如没有特别说明,则设为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此外,各图中所示的标号“前”表示车体前方,标号“上”表示车体上方,标号“左”表示车体左方。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

机动二轮车1是以下这样的车辆:在车架10支承有作为动力单元的发动机11,支承前轮2的前叉12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于车架10的前端,支承后轮3的摆臂13设置于车架10的后部。

机动二轮车1是乘员以跨骑座椅14的方式就座的鞍乘型车辆,座椅14设置在车架10的后部上方。

图2是车架10、摆臂13及后轮3的左视图。

参照图1及图2,车架10具备:前立管15,其设置在车架10的前端;左右一对主框架16,其从前立管15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枢轴框架17,其从主框架16的后端向下方延伸;以及左右一对座椅框架18,其从枢轴框架17的上部向后上方延伸。

主框架16具备从主框架16的前部向下方延伸并支承发动机11的发动机吊架部16a。

前叉12以向左右转向自如的方式被前立管15轴支承。在前叉12的上端部设置有转向把手21。前轮2轴支承于设置在前叉12的下端部的车轴2a。

摆臂13轴支承于支承在左右的枢轴框架17上的枢轴22。枢轴22沿车宽方向水平地延伸。摆臂13的前端部轴支承于枢轴22,以枢轴22为中心上下摆动。

后轮3轴支承于设置在摆臂13的后端部的车轴3a。

在车体与摆臂13之间架设有后悬架24。后悬架24的上端与车体连结。后悬架24的上端例如借助从发动机11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的悬架连结部(未图示),与作为车体的发动机11连结。

后悬架24的下端借助未图示的连杆机构,与摆臂13、以及枢轴框架17的下端部连结。

发动机11在主框架16的下方配置于枢轴框架17的前方,且固定于车架10。

发动机11具备:曲轴箱28,其支承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水平地延伸的曲轴27;以及气缸部29,其从曲轴箱28的前部向前上方延伸。在气缸部29容纳有在气缸部29内往复运动的活塞(未图示)。气缸部29的气缸轴线29a相对于铅垂前倾。

曲轴箱28的后部是收纳变速器(未图示)的变速箱部28a。发动机11的输出经由连接上述变速器的输出轴与后轮3的驱动链30传递到后轮3。

空气滤清器盒31配置在气缸部29的后上方。空气滤清器盒31经由节流阀体(未图示),与气缸部29的后表面的进气端口连接。

发动机11的排气管32从气缸部29的前表面的排气端口向下方引出,通过发动机11的下方并向后方延伸。排气管32的后端与配置在后轮3的侧方的消音器33连接。

燃料箱35在主框架16的上方配置在座椅14与空气滤清器盒31之间。

发动机11的散热器36配置在发动机11的前方。

作为覆盖车架10及发动机11等车体的车体罩,机动二轮车1具备以下部分:前罩40(车体构成部件),其从前方覆盖前叉12的上部及前立管15;前侧罩41,其从侧方覆盖车体的前部;底罩42,其从下方覆盖发动机11;油箱罩43,其覆盖空气滤清器盒31及燃料箱35的一部分;以及后罩44,其覆盖车体的后部。

从上方覆盖前轮2的前挡泥板45安装于前叉12。

从上方覆盖后轮3的前部的内挡泥板46安装于摆臂13。

从上方覆盖后轮3的后部的后挡泥板47从座椅框架18的后端部向后下方延伸。

座椅14上的乘员放置脚的脚踏板48支承于枢轴框架17,且配置在枢轴框架17的后方。

图3是机动二轮车1的前部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参照图1、图3及图4,前罩40是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后高前低(前低后高)地倾斜的罩部件。前罩40弯曲成位于车宽中央的部分向前方凸出。

在前罩40的上部设置有左右一对后视镜50。

在前罩40的下部中,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贯通前罩40的进气口51。在前罩40的下部中,在进气口51的侧方设置有左右一对前照灯52(灯体)。

前立管15及前叉12的上部被前罩40从前方覆盖。

前叉12具备:转向轴53,其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前立管15;顶桥54,其固定在转向轴53的上端;底桥55,其固定在转向轴53的下端;以及左右一对叉管56,其支承于顶桥54及底桥55。

顶桥54在前立管15的上方从转向轴53向车宽方向延伸,连结左右的叉管56的上端部。

底桥55在前立管15的下方从转向轴53向车宽方向延伸,连结左右的叉管56。

车轴2a架设在左右的叉管56的下端部间。

前立管15位于车宽的中央,在车辆侧面观察时,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地配置。

参照图2~图4,前立管15具备:前立管主体部15a,其轴支承转向轴53;外壳部15b(图2),其从周围覆盖前立管主体部15a;以及开口部15d,其使外壳部15b与前立管主体部15a之间的空间15c与前方连通。外壳部15b的后端部与空气滤清器盒31连接。

机动二轮车1具备从前立管15向前方延伸的进气管道60。进气管道60是配置在车宽中央的中心管道。

进气管道60是在被与进气管道60的轴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情况下的截面为大致矩形的管。

进气管道60的后端与前立管15的开口部15d连接,进气管道60与空间15c连通。

进气管道60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从前立管15侧向下方弯曲,并向前方延伸。进气管道60的末端部60a与前罩40的进气口51连通。

从前罩40的进气口51取入的空气通过进气管道60及空间15c,流入空气滤清器盒31内,在空气滤清器盒31中被净化后,流向气缸部29。

图5是拆下前罩40的状态下的机动二轮车1的前部的主视图。图6是从图5拆下后述的罩61的状态下的机动二轮车1的前部的主视图。图7是在拆下前罩40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机动二轮车1的前部的俯视图。另外,在图5~图7中,前侧罩41也被拆下。

参照图4~图7,在前罩40的内侧,在前立管15的前方设置有:撑条65,其支承前罩40;进气管道60;一对前照灯52;驱动器66,其驱动前照灯52;仪表67(车体构成部件);箱状的电气部件68;侧倾角传感器69;左右一对谐振器70;以及转向阻尼器71(车体构成部件)。

图8是示出撑条65相对于车架10的安装状态的左视图。图9是从上方观察撑条65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从前方侧观察撑条65的主视图。图11是撑条65的左视图。此处,在图8中,未图示前照灯52、前叉12及转向阻尼器71。在图9中,未图示前照灯52、仪表67、谐振器70及电气部件68。

参照图8~图11,撑条65具备:左右一对臂部件75l、75r,其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左右侧方;以及横梁部件76(上部连结部),其左右连结左右的臂部件75l、75r的上部。

此外,撑条65具备从左右的臂部件75l、75r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伸部77l、77r。

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大致左右对称地设置。

臂部件75l、75r配置成从车宽方向外侧与进气管道60的左右的侧面60b重叠。

臂部件75l、75r在进气管道60的后部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车辆侧面观察时,整体观察,臂部件75l、75r从前立管15向前上方延伸。

详细而言,臂部件75l、75r具备:上方延伸部78,其从前立管15的下端部向前上方倾斜地延伸;后方延伸部79,其从上方延伸部78的上下的中间部向后方延伸;罩支承部80,其设置在上方延伸部78的上端;以及上述内侧延伸部77l、77r。

从前方观察,上方延伸部78的下部78a沿着进气管道60的左右的侧面60b向上方延伸。上方延伸部78的上部78b以随着去往上方而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

在上方延伸部78的下部78a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前照灯撑条部81。

在上方延伸部78的上部78b设置有与进气管道60连接的管道支承部82。管道支承部82是沿车宽方向贯通上方延伸部78的孔部。

在上方延伸部78的下端部设置有固定于前立管15的下侧固定部78c(固定部)。下侧固定部78c是供将撑条65紧固于车架10的固定件83a从车宽方向外侧贯穿插入的孔部。

在后方延伸部79的后端部设置有固定于前立管15的上侧固定部79a(固定部)。上侧固定部79a是供将撑条65紧固于车架10的固定件83b从车宽方向外侧贯穿插入的孔部。

在臂部件75l、75r中,在后方延伸部79与上方延伸部78的下部78a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切口部84,切口部84是在臂部件75l、75r的后端部中将上侧固定部79a与下侧固定部78c之间的部分向前方侧切掉而成的。切口部84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为v字状。切口部84的v字的末端指向前方。

罩支承部80具备从上方延伸部78的后表面向后上方延伸的支承板部80a。罩支承部80的上表面,也包括支承板部80a,是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前低后高地倾斜的斜面。在罩支承部80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与前罩40紧固的多个固定部80b、80c、80d。

在固定部80b、80c、80d内,从上方贯穿插入有罩固定件85a、85b、85c。

左右的内侧延伸部77l、77r彼此连结。即,内侧延伸部77l、77r构成在进气管道60的下方左右连结臂部件75l、75r的下部的下部连结部86。

下部连结部86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具备内侧延伸部77l、77r的车宽方向的内端部彼此沿上下方向重叠而成的重叠部86a。内侧延伸部77l、77r通过从下方贯穿插入重叠部86a的紧固件86b而彼此紧固。

横梁部件76是在左右的上方延伸部78的上部78b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材,与臂部件75l、75r分体设置。横梁部件76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前高后低地倾斜。

横梁部件76通过从后方贯穿插入横梁部件76的左右端部的固定件76a(图9),与上方延伸部78的上部78b紧固。横梁部件76是在进气管道60的上方连结左右的臂部件75l、75r的上部的上部连结部。

撑条65具备由左右的臂部件75l、75r、下部连结部86及横梁部件76划定的开放部87(图10)。开放部87沿前后贯通撑条65。

如图2所示,在前立管主体部15a的左右两侧面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固定件83a紧固的撑条固定部15e。在前立管主体部15a的左右两侧面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固定件83b紧固的撑条固定部15f。

如图8所示,左右的臂部件75l、75r的后端部被固定件83a、83b紧固于前立管15,由此撑条65固定于车架10的前端部。与固定件83a紧固的下侧固定部78c位于比进气管道60靠下方的位置,与固定件83b紧固的上侧固定部79a位于比进气管道60靠上方的位置。

进气管道60从前立管15侧通过撑条65的开放部87并向前方延伸。即,进气管道60的周围由左右的臂部件75l、75r、下部连结部86及横梁部件76包围。

在将撑条65组装于前立管15时,将左右分割的臂部件75l、75r组装成从左右夹着进气管道60,之后,将横梁部件76组装于臂部件75l、75r。因此,撑条65的组装性佳。

如图9所示,进气管道60具备从左右的侧面60b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一对凸起部60c。

进气管道60的后端部与前立管15的前表面结合,并且凸起部60c固定于臂部件75l、75r的管道支承部82,由此进气管道60支承于车体。

参照图4、图5、图7及图8,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延伸到比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靠上方的位置。设置在左右的臂部件75l、75r的上端的左右的罩支承部80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靠上方且比进气管道60的侧面60b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结合参照图3及图11,前罩40通过罩固定件85a、85b、85c紧固于罩支承部80。

详细而言,罩固定件85a、85b将前罩40及后视镜50一同紧固于罩支承部80的固定部80b、80c。罩固定件85a、85b被后视镜50的基端部的罩部隐藏。罩固定件85c将前罩40紧固于撑条65的支承板部80a的固定部80d。

罩支承部80由于沿着前低后高地倾斜的前罩40向后上方延伸,因此能够良好地支承前罩40。

在本实施方式中,撑条65的上端的罩支承部80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利用向上方避开进气管道60的位置的支承部,高效地支承前罩40。

横梁部件76位于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的正上方,支承仪表67。仪表67位于上表面60d的上方,以信息的显示面67a朝向后上方的姿势支承于横梁部件76。

图12是图4的xii-xii剖视图。图13是机动二轮车1的前部结构的左视图。在图13中,未图示车体罩及谐振器70等,左右的前照灯52中仅图示右侧的前照灯。

参照图4、图12及图13,转向阻尼器71是使前叉12的转动衰减的阻尼器,其连接车体与前叉12。

转向阻尼器71具备:阻尼部90,活塞克服阻力而在该阻尼部90滑动;以及控制部91,其调整阻尼部90的衰减力。

阻尼部90具备:筒状部90a,其沿车宽方向延伸;活塞杆90b,其沿筒状部90a的轴向进行冲击运动;叉连结部90c,其设置于活塞杆90b的端部;以及车体连结部90d,其从筒状部90a向后方突出。上述活塞支承于活塞杆90b,在筒状部90a内移动。

控制部91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2筒状部91a内,具备用于调整阻尼部90的衰减力的致动器(例如马达)等。

筒状部90a与第2筒状部91a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前后排列配置,筒状部90a的外周部与第2筒状部91a的外周部一体地结合。

转向阻尼器71在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的下方,配置在驱动器66与底桥55之间。

转向阻尼器71借助阻尼部90的车体连结部90d与车体连结。

详细而言,车体连结部90d配置在撑条65的下部连结部86的下方,通过固定左右的臂部件75l、75r的紧固件86b,与下部连结部86的重叠部86a紧固在一起。因此,能够利用撑条65用的紧固件86b,将转向阻尼器71简单地固定于车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撑条65的下端的下部连结部86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利用下部连结部86,通过向下方避开进气管道60的位置的支承部高效地支承转向阻尼器71。

底桥55具备从底桥55的左右一端部向前方延伸的阻尼器支承部55a。

转向阻尼器71的活塞杆90b的叉连结部90c与底桥55的阻尼器支承部55a连结。

若前叉12左右转动,则活塞杆90b克服阻力而进行冲击运动,前叉12的转动衰减。

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向下方弯曲,同时向前方延伸。阻尼部90与控制部91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以沿着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的倾斜的方式,配置成阻尼部90及控制部91中的一者位于另一者的前下方。即,控制部91以沿着下表面60e的前低后高(后高前低)的倾斜的方式,在车辆侧面观察时配置在阻尼部90的前下方。因此,能够将转向阻尼器71紧凑地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下方。

参照图6、图7、图12及图13,一对前照灯52在进气管道60的前部的左右分开配置。前照灯52配置在撑条65的前方。前照灯52左右大致对称地设置。

前照灯52配置成与进气管道60的侧面60b对置,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与侧面60b重叠。

各前照灯52具备:外壳94,其支承光源93;以及透镜95,其安装于外壳,从前方覆盖光源93。

外壳94是前表面向前方开放的箱状,在内部容纳光源93。透镜95覆盖外壳94的前表面。光源93例如是led(发光二极管)。

透镜95是使光源93的光向前方发光的发光面。透镜95的前表面在俯视观察时,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

透镜95的前表面具备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95a。突出部95a在车宽方向上从透镜95的一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从车辆的前方观察,则以随着去往车宽方向外侧而位置升高的方式倾斜。

如图13所示,前照灯52的下端部52a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延伸到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及末端部60a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在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的下方形成有被左右的前照灯52的下端部52a夹着的下部空间96。下端部52a由透镜95的下端部及外壳94的下端部构成。

参照图9及图13,在进气管道60的前部设置有从左右的侧面60b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一对前照灯支承部60f。

前照灯52固定于进气管道60的前照灯支承部60f及撑条65的前照灯撑条部81。即,前照灯52由进气管道60从车宽方向内侧支承,由撑条65从后方支承。

参照图3~图7,车体罩具备:罩61,其从前方覆盖左右的前照灯52及进气管道60的末端部60a;以及下表面罩97,其从下方覆盖进气管道60及前照灯52。

罩61在左右的前侧罩41之间设置在前罩40的下方。前罩40的下端部从前方与罩61的上部重叠,从而隐藏罩61的上部。

罩61具备:一对透镜开口部61a,其使左右的前照灯52的透镜95的突出部95a向前方露出;以及进气开口部61b,其使进气管道60的末端部60a的开口与前方连通。

透镜95的突出部95a从后方插入透镜开口部61a,从透镜开口部61a向前方露出。

进气开口部61b覆盖并隐藏进气管道60的末端部60a的周缘部,并且使末端部60a的开口向前方露出。进气开口部61b是在从车辆前方观察的情况下从外侧可见的外观部。进气开口部61b以与包括进气口51的前罩40的下端部连续的方式,配合前罩40的形状而形成。

在前面观察时,透镜95的突出部95a从前罩40与罩61之间向前方露出。

如图12及图13所示,前照灯52的透镜95延伸到比进气管道60的末端部60a靠前方的位置,透镜95的突出部95a从罩61的透镜开口部61a向外侧露出。此外,前照灯52的外壳94设置在比进气管道60的末端部60a靠后方的位置,位于前罩40的内侧。

驱动器66是控制向前照灯52供给的电力的光源控制部。

驱动器66在箱状的壳体66a内具备控制电路等。壳体66a在前后方向上比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得长,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为长方形状。

驱动器66在底桥55的前方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的下方、且左右的前照灯52的下端部52a之间。即,驱动器66配置在下部空间96。因此,能够活用下部空间96紧凑地配置驱动器66。

在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的前部,前后排列地设置有一对驱动器支承部60g。

壳体66a的前端部及下端部紧固于驱动器支承部60g,驱动器66支承于进气管道60。

驱动器66在车辆侧面观察时,配置成沿着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的倾斜而前低后高地倾斜。

转向阻尼器71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的下方,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在驱动器66与底桥55之间。

若前叉12被左右操作,则转向阻尼器71如图13中假想线所示地转动而向前方移动,使得转向阻尼器71的前部位于左右的前照灯52的下端部52a之间。由此,能够利用左右的前照灯52的下端部52a之间的空间确保转向阻尼器71的可移动范围,因此能够高效地配置转向阻尼器71。

左右的前照灯52、驱动器66、转向阻尼器71及下部空间96被下表面罩97(图4)从下方覆盖。下表面罩97从罩61的下缘侧朝向底桥55侧向后方延伸。

参照图4及图13,进气管道60具备贯通侧面60b的左右一对安装孔60h。

参照图4~图8,左右的谐振器70从车宽方向外侧安装于安装孔60h。谐振器70相对于进气管道60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谐振器70的上部延伸到比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靠上方的位置。此外,谐振器70在左右的前照灯52的外壳94的上方,配置在撑条65的臂部件75l、75r及仪表67的前方。

谐振器70的内部为空洞,谐振器70的内部经由安装孔60h与进气管道60的进气通路连通。通过进气管道60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谐振器70的内部。谐振器70通过共鸣作用使进气声音减小。

参照图4~图8及图13,电气部件68是控制机动二轮车1的功能部件的控制部。电气部件68例如是对在机动二轮车1停车时锁定前叉12的转动的把手锁定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或对机动二轮车1的制动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电气部件68在箱状的壳体68a内具备控制电路等。壳体68a在前后方向上比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得长,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为长方形状。

电气部件68固定于进气管道60的前部的上表面60d。电气部件68沿着前低后高的上表面60d的倾斜而前低后高地倾斜配置。

电气部件68配置在撑条65、仪表67及谐振器70的前方。电气部件68在俯视观察时,在车宽方向上收纳在进气管道60的宽度内。

侧倾角传感器69检测机动二轮车1转弯时的左右的倾斜。侧倾角传感器69在进气管道60的前部的上表面60d的上方,配置在电气部件68与仪表67之间。此外,侧倾角传感器69在横梁部件76的前方配置在车宽中央。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机动二轮车1的前部结构具备:前罩40,其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进气管道60,其配置在前罩40的内侧;以及撑条65,其支承作为车体构成部件的前罩40、仪表67及转向阻尼器71,支承于车架10的进气管道60沿前后方向延伸,撑条65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左右,并且支承于车架10,撑条65具备在进气管道60的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件75l、75r,臂部件75l、75r的上端即罩支承部80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靠上方的位置,臂部件75l、75r的下端即下部连结部86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撑条65的臂部件75l、75r以左右避开进气管道60的方式上下延伸,并延伸到进气管道60的上方及下方,因此撑条65的形状自由度高。因此,能够高效地支承前罩40、仪表67及转向阻尼器71。

此外,撑条65具备在进气管道60的下方将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左右连结起来的下部连结部86。根据该结构,通过下部连结部86,左右的臂部件75l、75r被连结,因此能够提高撑条的刚性。

此外,撑条65具备横梁部件76,作为在进气管道60的上方将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左右连结起来的上部连结部。根据该结构,通过横梁部件76,左右的臂部件75l、75r被连结,因此能够提高撑条65的刚性。撑条65利用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及横梁部件76从周围包围进气管道60,因此容易支承车体构成部件。

而且,上部连结部是与臂部件75l、75r分体的横梁部件76,横梁部件76支承仪表67。根据该结构,横梁部件76与臂部件75l、75r分体,因此容易将撑条65组装于车体侧。此外,能够利用横梁部件76在进气管道60的上方支承仪表67。

此外,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向前上方延伸,在臂部件75l、75r的上端设置有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前低后高地倾斜的罩支承部80。根据该结构,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向前上方倾斜地延伸,因此能够减小臂部件75l、75r占据的空间,同时容易在整个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支承前罩40、仪表67及转向阻尼器71。此外,能够利用前低后高地倾斜的罩支承部80良好地支承前罩40。

此外,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具备与车架10的前端部即前立管15连接的上侧固定部79a及下侧固定部78c,上侧固定部79a及下侧固定部78c设置在进气管道60的上方及下方。根据该结构,由于上侧固定部79a及下侧固定部78c在进气管道60的上下分离地设置,因此利用车架10的前端部,能够以高刚性支承左右的臂部件75l、75r。

此外,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在上下的上侧固定部79a及下侧固定部78c之间具备切口部84。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撑条65的刚性,并且能够使撑条65紧凑化。

此外,下部连结部86是从左右的臂部件75l、75r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内侧延伸部77l、77r,左右的内侧延伸部77l、77r通过紧固件86b彼此连结,设置有对支承前轮2的前叉12与车体进行连接的转向阻尼器71,转向阻尼器71通过紧固件86b与下部连结部86紧固在一起。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紧固左右的内侧延伸部77l、77r的紧固件86b,以简单的结构安装转向阻尼器71。

此外,臂部件75l、75r具备支承进气管道60的管道支承部82。根据该结构,能够由臂部件75l、75r支承进气管道60。

此外,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机动二轮车1的前部结构具备:进气管道60,其配置在前罩40内;一对前照灯52,其在前罩40的内侧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左右,向前方发光;以及驱动器66,其驱动前照灯52,左右的前照灯52与进气管道60的左右的侧面60b对置地配置,并且前照灯52的下端部52a延伸到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驱动器66在进气管道60的下方配置在左右的下端部52a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进气管道60的下方活用左右的前照灯52的下端部52a之间的空间来配置驱动器66,能够高效地配置前照灯52及驱动器66。

此外,驱动器66的壳体66a沿着进气管道60的倾斜而倾斜地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驱动器66沿着进气管道60的倾斜而紧凑地配置。

此外,在前立管15的后方设置有空气滤清器盒31,该前立管15将前叉12支承为能够转动,进气管道60配置在车宽中央并且与空气滤清器盒31连接,进气管道60从前立管15侧一边向下方弯曲一边向前方延伸,前叉12具备在前立管15的下方将左右的叉管56左右连接的底桥55,底桥55位于进气管道6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底桥55与车体的转向阻尼器71,转向阻尼器71在进气管道60的下方配置在驱动器66与底桥55之间,转向阻尼器71的至少一部分(前端部)在前照灯52的左右的下端部52a之间转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向前下方弯曲的进气管道60的下方活用驱动器66与底桥55之间的空间来配置转向阻尼器71。

而且,转向阻尼器71具备:阻尼部90,活塞在该阻尼部90滑动;以及控制部91,其调整阻尼部90的衰减力,阻尼部90及控制部91在车宽方向上较长地延伸,控制部91与阻尼部90配置成,在车辆侧面观察时,控制部91位于阻尼部90的前下方。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转向阻尼器71紧凑地配置在向前下方弯曲的进气管道60的下方。

此外,前照灯52具备:透镜95,其从前罩40向前方露出;和外壳94,其支承透镜95,外壳94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末端部60a靠后方的位置,透镜95延伸到比末端部60a靠前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外壳94在比进气管道60的末端部60a靠后方的位置处紧凑地配置在前罩40内,并且能够使透镜95从前罩40向前方露出。

此外,设置有从前方覆盖左右的前照灯52及进气管道60的罩61,罩61具备:透镜开口部61a,其使透镜95向前方露出;和进气开口部61b,其使进气管道60与前方连通,进气开口部61b是匹配前罩40而形成的外观部。根据该结构,从前方覆盖进气管道60的罩61与进气管道60分体设置,因此不需要使进气管道60的末端部60a的形状匹配前罩40的形状,能够使进气管道60形成为简单的形状。由此,容易使前照灯52相对于进气管道60定位。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转向阻尼器71的控制部91与阻尼部90配置成,在车辆侧面观察时,控制部91位于阻尼部90的前下方,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车辆侧面观察时,阻尼部90位于控制部91的前下方。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举例说明了作为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备两个前轮或后轮的三轮鞍乘型车辆、具备四轮以上的鞍乘型车辆、以及其他车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