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包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9339发布日期:2020-02-14 22:58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菌包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菌菇培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包转运车。



背景技术:

接好菌种的菌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需要被运送到专门的出菇房进行出菇培育。目前的菌包转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人工将一筐筐的菌包搬运至出菇房,另一种是先将一筐筐的菌包搬运至运输车上,再运输到出菇房,然后再由人工搬运至出菇房内。而不论是第一种的纯人工搬运,还是第二种的通过运输车进行中间运输,均存在菌包搬运效率较低的不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菌包转运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菌包搬运效率更高的菌包转运车。

本发明提供一种菌包转运车,所述菌包转运车包括车头、与所述车头固定相连的车架以及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自其顶面朝靠近所述车架的方向凹陷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条导引槽以及一条限位槽,两条所述导引槽均沿所述承托板的纵长方向设置,所述导引槽靠近所述车头的一端封口,另一端贯穿所述承托板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端面,所述限位槽垂直连通两条所述导引槽并靠近所述承托板的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菌包转运车还包括用于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栓。

优选的,所述限位栓包括可完全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条以及固定于所述限位条上并外露于所述承托板上的提手。

优选的,所述提手包括贯穿于其上的提拉孔。

优选的,所述提拉孔呈长方形。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菌包转运车,依托所述导引槽的设置,可以直接将菌包架搬运至所述菌包转运车上,依托所述限位槽的设计,可以将菌包架有效固定于所述菌包转运车上,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搬运环节,菌包搬运效率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菌包转运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菌包转运车的限位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菌包转运车,所述菌包转运车包括车头1、与所述车头2固定相连的车架2以及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车架上2的承托板3。

所述承托板3自其顶面朝靠近所述车架2的方向凹陷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条导引槽31以及一条限位槽32。

两条所述导引槽31均沿所述承托板3的纵长方向设置,所述导引槽31靠近所述车头2的一端封口,另一端贯穿所述承托板3的远离所述车头1的一端端面。即,所述导引槽31靠近所述车头2的一端未贯穿所述承托板3的靠近所述车头1的一端端面,所述导引槽31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贯穿所述承托板3的远离所述车头1的一端端面,也即所述导引槽31顶端开放,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开放,靠近所述车头的一端封闭。

所述限位槽32垂直连通两条所述导引槽31并靠近所述承托板3的远离所述车头的一端。

常规而言,菌包在搬入出菇房之前普遍放置于菌包架上,要搬入出菇房时需先从菌包架上取下放入筐内,然后再人工搬入出菇房,或者将菌包筐搬上运输车辆,然后运到出菇房,最后再人工从运输车辆上搬入出菇房。而依托所述导引槽的设计,放置有大量菌包的菌包架可以直接通过所述导引槽放置于本发明所述的菌包转运车上,方便快捷,再通过一长条形的木条卡入所述限位槽内,即可将菌包架固定于所述菌包转运车上,直接将所述菌包转运车开入出菇房内,再将菌包架移下所述菌包转运车,即可实现将菌包搬入出菇房。有需要的,甚至可将所述承托板连同菌包架拆离所述菌包转运车,放入出菇房。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搬运环节,菌包搬运效率大幅提高。

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菌包转运车还包括用于卡设于所述限位槽32内的限位栓4。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栓4包括可完全收容于所述限位槽32内的限位条41以及固定于所述限位条41上并外露于所述承托板3上的提手42。从而,更为方便快捷的实现了菌包架的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提手42包括贯穿于其上的提拉孔421。从而方便所述提手卡设于所述限位槽以及方便所述提手取离所述限位槽。

再进一步的,所述提拉孔421呈长方形。从而可以配合绳索等工具对菌包架进行进一步的加固,保证运输的稳定有效,呈长方形的提拉孔可有效配合绳索的使用,防止运输过程中绳索滑动引起菌包架晃动,使菌包从菌包架上脱落。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菌包转运车,依托所述导引槽的设置,可以直接将菌包架搬运至所述菌包转运车上,依托所述限位槽的设计,可以将菌包架有效固定于所述菌包转运车上,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搬运环节,菌包搬运效率大幅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