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童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是婴儿的“交通工具”,需要有人协助推着或者拉着才能走的车子。是辅助家长携带婴儿上街、散步的必须交通工具。随着童车的发展,其便携性能得到家长的重视。由于童车其展开时体积较大,通常都设置可折叠车架的方式对其进行折叠收合以方便携带运输或存放。
现有的童车其折叠后由于着地点一般依靠前轮与后轮,而前轮与后轮由于自身能滚动,而且前后轮的高度一般是有差别的,导致童车收折后车架不能站立放置,一般都需要平放,但平面其占用面积大,而且也不会在平放的折叠童车上堆叠东西,导致其放置及其不方便,若改为站立放置,由于其自身站不稳,则需要额外放置其他物品作为支撑其站立,导致童车的存放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童车收折后车架无法站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包括下车架、铰接在下车架上可相对下车架转动使童车收折的上车架、设于上车架上的座椅,所述下车架包括设有前轮的下前车架和设有后轮的下后车架,且所述上车架上端还铰接有扶手架,童车收折后,所述扶手架与上车架的铰接处与前轮形成支点或扶手架与上车架的铰接处与后轮形成支点使童车保持站立状态。
如上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所述座椅铰接在上车架上,且座椅上设有与下后车架铰接的第一铰接连杆,所述第一铰接连杆的一端上还铰接有与下前车架铰接的第二铰接连杆,童车收折时,以后轮为支点使前轮悬空,前轮悬空时在自重下会自动翻转180°,且上车架带动座椅向下后车架方向转动,通过第一铰接连杆和第二铰接连杆带动下前车架向下后车架方向转动形成联动收合,且收合后翻转的前轮与扶手架和上车架的铰接处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点使童车保持站立状态。
如上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所述第一铰接连杆与下后车架铰接处还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侧沿第一铰接连杆向上延伸,且端部具有环扣部套设在所述第一铰接连杆上。
如上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所述下后车架与上车架和下前车架设有限制上车架和下前车架转动的收折锁定结构,且所述扶手架上设有限制扶手架相对上车架转动且解锁转动后可解锁所述收折锁定结构的联动锁定结构,扶手架上还设有用于解锁所述联动锁定结构的解锁结构。
如上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所述上车架的下端设有第一铰接件,所述下前车架上端设有第二铰接件,所述下后车架上端设有第三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均可相对第三铰接件转动;
所述第一铰接件相对第二铰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铰接件相对第一铰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二空腔;
所述收折锁定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限制第一铰接件相对第二铰接件转动的卡锁件、设于第一空腔内且转动后可顶压卡锁件一侧使卡锁件向第二空腔方向移动的转动件、设于卡锁件与第二空腔之间的复位弹簧。
如上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所述联动锁定结构上设有与所述转动件连接的联动钢绳,且所述解锁结构通过解锁钢绳与联动锁定结构连接,通过解锁结构拉动解锁钢绳可使联动锁定结构解锁,解锁后所述扶手架可相对上车架转动,且转动时拉动联动钢绳从而带动转动件转动,从而使收折锁定结构解锁。
如上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所述座椅包括座椅架以及枢接在座椅架上的靠背架,所述上车架的两侧上设有承托件,所述靠背架的两侧上设有可搭靠在所述承托件上以防止靠背架沿枢接处向后转动的适配件,且当上车架相对下后车架向后转动收折时,所述承托件与适配件脱离,靠背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后转动随童车一同收折。
如上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所述承托件上设有至少2个可供所述适配件搭靠的卡位,所述承托件搭靠在不同卡位上时可改变靠背架与座椅架的夹角。
如上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所述靠背架包括与座椅架铰接的左侧杆和右侧杆以及连接在左侧杆和右侧杆上的上顶杆,所述,左侧杆和右侧杆上均设有所述的适配件。
如上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所述靠背架上还设有可拉动所述适配件沿座椅架滑动的调节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其在收折后以扶手架与上车架的铰接处为与放置面接触的第一支撑点,而前轮或后轮作为第二支撑点,依靠两支撑点可是收折后的车架呈站立状态,而且由于铰接处不能转动,故能够保持站立的平稳,不易发生位移。从而使童车收折后能够轻易的站立放置,无需借助其他辅助物品来作为支撑,从而方便运输及存放。
2、本发明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通过第一铰接连杆与第二铰接连杆可使上车架收折的同时,联动下前车架向下后车架方向折叠收合,使得收折操作方便、简单,一步到位。而且,在第一铰接连杆与第二铰接连杆上设置扭簧,通过扭簧对展开时的第一铰接连杆与第二铰接连杆施加压力,在收折时解锁后,第一铰接连杆与第二铰接连杆由固定状态变为可动状态,在转变瞬间预加的压力作用下传至下前车架上,使悬空时的下前车架的前轮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转动180°,从而方便收折后能够保持站立状态。
3、本发明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相比与现有童车座椅靠背软调节的方式,本方案座椅靠背采用适配件搭靠在扶手架上的承托件的连接方式,来使靠背架在童车展开时依靠承托件支撑使其保持与座椅架倾斜,方便儿童座靠。而在车架收折时,由于扶手架向后转动,使承托件脱离适配件,靠背架失去支撑,故在其自身重力下,使其沿铰接处也向后转动,故可随车架一同自动收合,无需再通过人手按压,使得折叠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同理,在车架展开时,扶手架在展开过程中,承托件与适配件接触,同时带动靠背架一同转动打开。
4、本发明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其靠背架采用硬调节的方式进行角度的调节,与传统的软调节相比,其在两侧杆之间还可设置横向的上顶杆,故对头部位置具有支撑作用,使得儿童使用时头靠位置更为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童车收折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童车收折后的示意图一;
图4为童车收折后的示意图二;
图5为童车展开状态的示意图一;
图6为童车展开状态的示意图二;
图7为童车的结构爆炸图;
图8为收折锁定结构的结构爆炸图一;
图9为收折锁定结构的结构爆炸图二;
图10为联动锁定结构的结构爆炸图一;
图11为联动锁定结构的结构爆炸图二
图12为座椅的结构爆炸图;
图13为座椅收折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如图1至图5所示,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包括下车架2、铰接在下车架2上可相对下车架2转动使童车收折的上车架1、设于上车架1上的座椅3,所述下车架2包括设有前轮211的下前车架21和设有后轮221的下后车架22,且所述上车架1上端还铰接有扶手架101,童车收折后,所述扶手架101与上车架1的铰接处1a与前轮211形成支点或扶手架101与上车架1的铰接处1a与后轮221形成支点使童车保持站立状态。本发明提供了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其在收折后以扶手架与上车架的铰接处为与放置面接触的第一支撑点,而前轮或后轮作为第二支撑点,依靠两支撑点可是收折后的车架呈站立状态,而且由于铰接处不能转动,故能够保持站立的平稳,不易发生位移。从而使童车收折后能够轻易的站立放置,无需借助其他辅助物品来作为支撑,从而方便运输及存放。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3铰接在上车架1上,且座椅3上设有与下后车架22铰接的第一铰接连杆231,所述第一铰接连杆231的一端上还铰接有与下前车架21铰接的第二铰接连杆232,童车收折时,以后轮221为支点使前轮211悬空,前轮211悬空时在自重下会自动翻转180°,且上车架1带动座椅3向下后车架22方向转动,通过第一铰接连杆231和第二铰接连杆232带动下前车架21向下后车架22方向转动形成联动收合,且收合后翻转的前轮与扶手架101和上车架1的铰接处1a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点使童车保持站立状态。由于收折过程中,下前车架需要转动,故收折的时候一般人为下压扶手架处,使整个童车以后轮为支点,下前车架翘起,而翘起时,使得前轮悬空,即可利用前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转动180°,如图2所示,虚线表示的前轮为下前车架刚翘起时未转动的状态,实线表示的前轮为转动180°后的状态,结合图3可看出,转动后的前轮其中心点位置偏向前侧,使整个前轮的位置前移,这样能够在收合时前轮与下后车架上接触时,下前车架更加贴近下后车架,从而使得前轮的下端面位于比后轮更低的位置,以形成支撑点。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下前车架下端设有旋转座211a,所述旋转座211a下端还连接有旋转铰接座211b,所述前轮的铰接在旋转铰接座211b的一侧上,且前轮的中心与旋转铰接座211b的铰接点连线2a、旋转座211a的旋转轴线2b为倾斜设置。这样的结构前轮可随旋转铰接座211b相对旋转座211a转动,而且通过旋转铰接座211b的设置,使前轮整体中心偏向一侧,与前轮自身中心不重合,从而使得前轮在悬空状态时,会根据自身的重力而发生转动,实现上述的功能。
另外,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铰接连杆231与下后车架22铰接处还设有扭簧233,所述扭簧233的一侧沿第一铰接连杆231向上延伸,且端部具有环扣部套设在所述第一铰接连杆231上。通过第一铰接连杆与第二铰接连杆可使上车架收折的同时,联动下前车架向下后车架方向折叠收合,使得收折操作方便、简单,一步到位。而且,在第一铰接连杆与第二铰接连杆上设置扭簧,通过扭簧对展开时的第一铰接连杆与第二铰接连杆施加压力,在收折时解锁后,第一铰接连杆与第二铰接连杆由固定状态变为可动状态,在转变瞬间预加的压力作用下传至下前车架上,使悬空时的下前车架的前轮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转动180°,从而方便收折后能够保持站立状态。更直白地说,由于童车长期处于展开使用状态,故由于惯性前轮在正常悬空状态可能被长期压紧导致自动转动失灵,这时需要类似人工去拍下前轮,让其恢复转动状态,而本方案通过设置该扭簧,在悬空状态的瞬间,扭簧的压力传递到下前车架处就起到了让下前车架抖动的状态,从而保证了前轮能够自动翻转,简单的结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本方案更加可靠,实用。
又进一步地,所述下后车架22与上车架1和下前车架21设有限制上车架1和下前车架21转动的收折锁定结构,且所述扶手架101上设有限制扶手架101相对上车架1转动且解锁转动后可解锁所述收折锁定结构的联动锁定结构,扶手架101上还设有用于解锁所述联动锁定结构的解锁结构。方便车架的锁定以及解锁操作。
具体地,所述收折锁定结构的具体结构为,如图5至图11所示,所述上车架1的下端设有第一铰接件11,所述下前车架21上端设有第二铰接件12,所述下后车架上端设有第三铰接件13,所述第一铰接件11、第二铰接件12均可相对第三铰接件13转动;所述第一铰接件11相对第二铰接件12的一侧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铰接件12相对第一铰接件11的一侧设有第二空腔;所述收折锁定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限制第一铰接件11相对第二铰接件12转动的卡锁件81、设于第一空腔内且转动后可顶压卡锁件81一侧使卡锁件81向第二空腔方向移动的转动件82、设于卡锁件81与第二空腔之间的复位弹簧。在展开状态时,卡锁件81卡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导致了第一铰接件11不能相对第二铰接件12转动,从而起到卡锁的作用,而在转动件82被拉动转动后,转动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向第二铰接件12方向移动,从而顶压位于其一侧的卡锁件81一同移动,使卡锁件脱离第一空腔落入到第二空腔内,从而完成解锁。具体地,本方案中,卡锁件的外周设置卡齿,在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内周壁上设置与卡齿配合的卡槽即可实现卡锁与解锁,而转动件在一侧设置斜面结构即可实现在转动过程中左右位移的效果。另外,通过在卡锁件另一侧设置复位弹簧,可实现自动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锁定结构上设有与所述转动件82连接的联动钢绳,且所述解锁结构通过解锁钢绳与联动锁定结构连接,通过解锁结构拉动解锁钢绳可使联动锁定结构解锁,解锁后所述扶手架101可相对上车架1转动,且转动时拉动联动钢绳从而带动转动件82转动,从而使收折锁定结构解锁。如图10、图11所示,扶手架101下端设有扶手架铰接座91,上车架上端设有与扶手架铰接座91铰接的上铰接座92,联动锁定结构的具体结构为,包括设于扶手架铰接座91内的第二转动件93、设于扶手架铰接座91与上铰接座92之间的第二卡锁件94以及设于上铰接座92内随扶手架铰接座91一同转动的第三转动件95,第二卡锁件的卡锁与解锁原理与上述收折锁定结构相似,而通过另外的钢绳拉动即可实现解锁。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在扶手架上的解锁按钮96来拉动第一钢绳,第一钢绳拉动第二转动件转动实现解锁,而解锁后,扶手架相对上车架转动收折的过程中,带动第三转动件转动,而第三转动件与上述的解锁钢绳连接,从而转动的时候拉动解锁钢绳,实现对收折锁定结构的联动解锁。
本方案中,如图6、图12、图13所示,座椅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座椅3包括座椅架31以及枢接在座椅架31上的靠背架32,所述扶手架1的两侧上设有承托件4,所述靠背架32的两侧上设有可搭靠在所述承托件4上以防止靠背架32沿枢接处向后转动的适配件5,且当扶手架1相对下车架2向后转动收折时,所述承托件4与适配件5脱离,靠背架3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后转动随童车一同收折。本发明提供了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相比与现有童车座椅靠背软调节的方式,本方案座椅靠背采用适配件搭靠在扶手架上的承托件的连接方式,来使靠背架在童车展开时依靠承托件支撑使其保持与座椅架倾斜,方便儿童座靠。而在车架收折时,由于扶手架向后转动,使承托件脱离适配件,靠背架失去支撑,故在其自身重力下,使其沿铰接处也向后转动,故可随车架一同自动收合,无需再通过人手按压,使得折叠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同理,在车架展开时,扶手架在展开过程中,承托件与适配件接触,同时带动靠背架一同转动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件4上设有至少2个可供所述适配件5搭靠的卡位41,所述承托件4搭靠在不同卡位41上时可改变靠背架32与座椅架31的夹角。现有的靠背调节方式大多采用软调节的方式,如专利“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申请号为cn201821472440.7)所公开的调节方式,其采用绑带收缩或放松的方式对靠背进行角度调节。而其由于调节过程中绑带对两侧杆的拉力,使两侧杆需要相互靠近或靠近的趋势,故一般两侧杆之间都不能设置横杆。而本方案中,采用靠背架卡于承托件上不同的卡位进行角度调节的硬调节方式,无需对两侧杆拉紧,通过卡于不同的卡位内即可完成角度调节,当然,现有童车也有类似结构,但大多其设置卡位在座椅上,通过靠背架卡于座椅上的不同卡位内也能完成角度调节。但并不能实现本方案在车架收折时,靠背架能够一同收折。本方案中,卡位设置了2个,当然,可根据需求设置多调整档位而设置多个卡位。
另外,由于本方案靠背架在调节时无需对两侧杆拉紧,所述靠背架32包括与座椅架31铰接的左侧杆321和右侧杆322以及连接在左侧杆321和右侧杆322上的上顶杆323,所述,左侧杆321和右侧杆322上均设有所述的适配件5。与传统的软调节相比,其在两侧杆之间还可设置横向的上顶杆,故对头部位置具有支撑作用,使得儿童使用时头靠位置更为舒适。
又进一步地,由于在使用时,儿童背靠在靠背架上,对靠背架是一个向后侧的压力,故靠背架搭靠在卡位内时,在正常使用中只需要限制靠背架向后转动即可。当然,为了保持稳定性,本方案中,所述适配件5搭靠在卡位41内时,所述靠背架32相对所述座椅架31固定。即卡于卡位内时,限制了靠背架相对座椅架沿铰接处转动。
另外,为了方便使用时切换不同的卡位以调节不同的靠背角度,所述承托件4可沿座椅架31相对所述适配件5滑动,或所述适配件5可沿所述靠背架32相对所述承托件4滑动。通过滑动时适配件脱离原有的卡位,再转动靠背架后卡入至另一档卡位内,即可完成靠背角度的调节。
具体地,所述靠背架32上还设有可拉动所述适配件5沿座椅架31滑动的调节机构6。本方案中采用适配件5滑动的方式来进行调节,故其调节机构也设置在靠背架上,使得结构更为简单,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又具体地,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与两侧适配件5连接的连杆61、设于上顶杆323上的调节开关62以及连接在调节开关62和连杆61上且可通过调节开关锁定的联动件43,可通过联动件43拉动所述连杆61带动两侧的适配件5沿靠背架32移动。通过联动件以及连杆同时带动两侧的适配件同步运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方案中,所述联动件可采用绑带,而调节开关采用供绑带穿过的连接扣,故将开关打开后,可通过拉动绑带以调节其长短来拉动另一侧的连杆,从而实现对适配件的调节。
另外,所述适配件5上还设有连接在其下端使其卡于卡位时保持向下拉力的弹性件7。本方案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使得适配件始终保持下压在卡位内的压力,从而防止松动,而且可实现自动复位。
再进一步地,所述右侧杆32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孔,所述适配件5套设于右侧杆322上,且设有穿过所述长条形孔的限位销。用于限制调整角度时,适配件沿座椅靠背上下滑动的滑动距离,防止滑动距离过大,导致无法与卡位相匹配,而且也防止拉力过大,导致下侧的弹簧被拉伸过长而失效。简单的结构有利于保护整体更加耐用。
而且,两侧的所述适配件5上均设有向外凸起且可卡于卡位41内的凸耳51,所述凸耳51的外周面为圆周面或外周面至少下侧设有弧形面。设置弧形面或圆周表面有利于其卡于卡位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其在收折后以扶手架与上车架的铰接处为与放置面接触的第一支撑点,而前轮或后轮作为第二支撑点,依靠两支撑点可是收折后的车架呈站立状态,而且由于铰接处不能转动,故能够保持站立的平稳,不易发生位移。从而使童车收折后能够轻易的站立放置,无需借助其他辅助物品来作为支撑,从而方便运输及存放。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发明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发明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