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后支承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0735发布日期:2020-03-27 19:3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后支承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釆用拼装组成的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后支承组合件。



背景技术:

电动车绿色、环保,行驶成本轻,在全球深受用户欢迎。

通常,二轮或者三轮电动车在使用中,在夏天受太阳热哂、冬天受大风吹、雨天被雨淋湿,因此,市场上便出现了配套的挡阳伞和各种顶篷装置,以解决二轮或者三轮电动车出行所存在的用户遮风、遮阳、挡雨实际需求。

本发明针对我国专利号201610733603.1一种二轮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专利技术,展开进一步的技术创新。由于该发明产品安装于车把,遮阳装置随行驶角度而同步转动,容易碰触到车外物体和行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201610733603.1专利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后支承组合件,在后支承部位安装塑料简易万向节和u型管组合升降机构,使顶篷部件在车辆行驶中随角度折弯。消除了201610733603.1一种二轮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专利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后支承组合件,如图1-9所示,后支承组合件由下u型管4、上u型管2、后连扣3、塑料万向节1组成;所述的下u型管4和上u型管2配合,下u型管4开口向上、上u型管2开口向下通过二组后连扣3作连接,上u型管2在后连扣3的穿孔31内作升降调质适宜高度后,由螺丝经后连扣3中心的螺孔321锁紧,下u型管4的底部或者称之底横档与电动车后衣架5用扎带固联;所述的塑料万向节1安装于上u型管2上方中心位置,塑料万向节1的万向杆11的螺纹段111穿过后连板c尾部的穿孔并用螺丝固联。

本发明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后支承组合件的具体一个实施例。

所述的后支承组合件由下u型管4、上u型管2、后连扣3、塑料万向节1组成。

所述的下u型管4,下u型管4呈u型状,由金属铁管作为原材料,经加工设备折弯,上端开口。

一种形式中,下u型管4和上u型管2配合,由后连扣3进行组合连接,组合连接后的下u型管4和上u型管2构成了一组升降机构,可根据装配要求通过上u型管2升高或下降调质顶篷组合件的后部高度。

一种形式中,下u型管4位于上u型管2的下方,下u型管4与车辆的后衣架相邻,应用时,下u型管4与衣架5的适宜处用扎带系紧连接。

一种形式中,下u型管4和上u型管2对插后连扣3的穿孔31,由上u型管2升降调质适宜高度,然后由螺丝锁紧后连扣3的螺孔321。

所述的后连扣3左右二端制有穿孔31,二端穿孔31的相邻处直槽33拉穿,直壁32的中心制有螺孔321。

一种形式中,后连扣3应用于下u型管4和上u型管2对插连接,上、下u型管左右二侧的每边安装二只后连扣3,下u型管可在后连扣3的穿孔31内调质适宜高度,确定数据后由螺丝锁紧螺孔321。

所述的上u型管2,上u型管2的形状与下u型管4相同,但尺寸不同,上u型管2与下u型管4经后连扣3配合,构成升降机构。

一种形式中,上u型管2上方中部连接塑料万向节1。

一种形式中,上u型管2与下u型管4的安装孔位可以相互置换。

所述的万向节1以塑料作为原材料,模制注射成型。本发明的塑料万向节与汽车万向节具有很大的区别,本发明的技术产品忽略技术精度,允许较大公差,无承载扭力之要求,只是负责跟随电动车辆行驶中的转弯时引起的顶篷位置的扭曲而转动角度。万向节1由万向杆11、中部连接套12、下连接座13组成。

所述的万向杆11下方为球形状114、上方为螺纹段111、中部为过渡段112,在过渡段112的下部球形状114的上方制有周向凹弧形状113。

一种形式中,螺纹段111用作于和后连板c的固定连接,螺纹段111经后连板c尾部的穿孔并用螺丝固联。

一种形式中螺纹段111下方制有过渡段112,过渡段112不作其它功能性发挥,仅用于塑料万向节1与后连板c之间连接的辅助空间,以免安装过程中的各部件之间相互碰撞。

一种形式中,周向凹弧形状113位于过渡段112下方,所谓的凹弧其目的在于将凹弧位置区域的产品技术尺寸制作成小于过渡段112区域的直径,周向凹弧形状113的位置与中部连接套12的上口沿121配合,配合后希望获得凹弧与上口沿121之间有较大的尺寸间隙,使车辆在转弯时顶篷随角度扭动后带动塑料万向节1的万向杆11随箭头s方向的摇摆转动,从而获得以车把为连接点安装顶篷后不影响驾驶方向的技术效果,同时也获得了顶篷的固定连接以免在行驶中伤及本车之外的其它物体或者行人,本发明较比201610733603.1专利技术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进步。

所述的中部连接套12作用于塑料万向节1的部件万向杆11和下连接座13的连接,连接套12内置下部制有螺孔123,螺孔123上方的内径空间122用作于万向杆11下方球形状114的配合区,连接套12上方口沿121的口径应小于内径空间122的直径。

一种形式中,在塑料万向节1的组合装配时,由万向杆11的上方螺纹段111置于连接套12内孔并穿过上口沿121,下连接座13的螺纹135和螺孔123固联。

所述的下连接座13作用于塑料万向节1与上u型管2的固定连接;下连接座13的螺纹135和螺孔123配合,螺纹135往外延伸制有开口槽132,开口槽132的内置前端制有与上u型管2配合的圆弧孔133,在开口槽的直壁131制有锁紧孔134。装配时,将上u型管2置于圆弧孔133,用螺丝锁紧螺孔134。

本发明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后支承组合件,为解决201610733603.1专利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双人遮阳装置,产品釆用通过组合拼装将顶篷分割成三块组合(前挡风板a、中连板b、后连板c)为前提的后支承组合件的应用,将装配点设置为车把的倒车镜固定孔,在电动车原有的装配点上展开对本发明产品的巧妙连接,使顶篷部件在车辆行驶中随角度折弯,消除了201610733603.1专利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了双人遮挡,尤其是为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提供了更好的遮阳及避雨的最佳方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轻、且具万向扭动的技术优势。

本发明在后支承部位安装塑料简易万向节,车辆在行驶的转弯中,车篷随车把角度方向转动,万向节的万向杆11随车篷扭曲的角度作箭头s方向转动,随车篷角度转动可以消除安装在车把的遮阳装置随车把转动方向的技术缺陷,更加积极有效的阻止了因遮阳装置转动误伤他人或他物的技术缺陷。本发明较比公知技术,具备了专利法所规定的创造性、实用性、新颖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车示意图。

图2是上、下u型管配合示意图。

图3是后支承组合件示意图。

图4是后连扣示意图。

图5是万向节示意图。

图6是连接套示意图。

图7是下连接座示意图。

图8是万向杆示意图。

图9是万向节组合剖示图。

图10是车篷扭曲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后支承组合件,如图1-9所示,后支承组合件由下u型管4、上u型管2、后连扣3、塑料万向节1组成;所述的下u型管4和上u型管2配合,下u型管4开口向上、上u型管2开口向下通过二组后连扣3作连接,上u型管2在后连扣3的穿孔31内作升降调质适宜高度后,由螺丝经后连扣3中心的螺孔321锁紧,下u型管4的底部或者称之底横档与电动车后衣架5用扎带固联;所述的塑料万向节1安装于上u型管2上方中心位置,塑料万向节1的万向杆11的螺纹段111穿过后连板c尾部的穿孔并用螺丝固联。

本发明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后支承组合件的具体一个实施例。

所述的后支承组合件由下u型管4、上u型管2、后连扣3、塑料万向节1组成。

所述的下u型管4,下u型管4呈u型状,由金属铁管作为原材料,经加工设备折弯,上端开口。

一种形式中,下u型管4和上u型管2配合,由后连扣3进行组合连接,组合连接后的下u型管4和上u型管2构成了一组升降机构,可根据装配要求通过上u型管2升高或下降调质顶篷组合件的后部高度。

一种形式中,下u型管4位于上u型管2的下方,下u型管4与车辆的后衣架相邻,应用时,下u型管4与衣架5的适宜处用扎带系紧连接。

一种形式中,下u型管4和上u型管2对插后连扣3的穿孔31,由上u型管2升降调质适宜高度,然后由螺丝锁紧后连扣3的螺孔321。

所述的后连扣3左右二端制有穿孔31,二端穿孔31的相邻处直槽33拉穿,直壁32的中心制有螺孔321。

一种形式中,后连扣3应用于下u型管4和上u型管2对插连接,上、下u型管左右二侧的每边安装二只后连扣3,下u型管可在后连扣3的穿孔31内调质适宜高度,确定数据后由螺丝锁紧螺孔321。

所述的上u型管2,上u型管2的形状与下u型管4相同,但尺寸不同,上u型管2与下u型管4经后连扣3配合,构成升降机构。

一种形式中,上u型管2上方中部连接塑料万向节1。

一种形式中,上u型管2与下u型管4的安装孔位可以相互置换。

所述的万向节1以塑料作为原材料,模制注射成型。本发明的塑料万向节与汽车万向节具有很大的区别,本发明的技术产品忽略技术精度,允许较大公差,无承载扭力之要求,只是负责跟随电动车辆行驶中的转弯时引起的顶篷位置的扭曲而转动角度。万向节1由万向杆11、中部连接套12、下连接座13组成。

所述的万向杆11下方为球形状114、上方为螺纹段111、中部为过渡段112,在过渡段112的下部球形状114的上方制有周向凹弧形状113。

一种形式中,螺纹段111用作于和后连板c的固定连接,螺纹段111经后连板c尾部的穿孔并用螺丝固联。

一种形式中螺纹段111下方制有过渡段112,过渡段112不作其它功能性发挥,仅用于塑料万向节1与后连板c之间连接的辅助空间,以免安装过程中的各部件之间相互碰撞。

一种形式中,周向凹弧形状113位于过渡段112下方,所谓的凹弧其目的在于将凹弧位置区域的产品技术尺寸制作成小于过渡段112区域的直径,周向凹弧形状113的位置与中部连接套12的上口沿121配合,配合后希望获得凹弧与上口沿121之间有较大的尺寸间隙,使车辆在转弯时顶篷随角度扭动后带动塑料万向节1的万向杆11随箭头s方向的摇摆转动,从而获得以车把为连接点安装顶篷后不影响驾驶方向的技术效果,同时也获得了顶篷的固定连接以免在行驶中伤及本车之外的其它物体或者行人,本发明较比201610733603.1专利技术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进步。

所述的中部连接套12作用于塑料万向节1的部件万向杆11和下连接座13的连接,连接套12内置下部制有螺孔123,螺孔123上方的内径空间122用作于万向杆11下方球形状114的配合区,连接套12上方口沿121的口径应小于内径空间122的直径。

一种形式中,在塑料万向节1的组合装配时,由万向杆11的上方螺纹段111置于连接套12内孔并穿过上口沿121,下连接座13的螺纹135和螺孔123固联。

所述的下连接座13作用于塑料万向节1与上u型管2的固定连接;下连接座13的螺纹135和螺孔123配合,螺纹135往外延伸制有开口槽132,开口槽132的内置前端制有与上u型管2配合的圆弧孔133,在开口槽的直壁131制有锁紧孔134。装配时,将上u型管2置于圆弧孔133,用螺丝锁紧螺孔134。

本发明电动车挡风遮阳装置的后支承组合件,为解决201610733603.1专利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双人遮阳装置,产品釆用通过组合拼装将顶篷分割成三块组合(前挡风板a、中连板b、后连板c)为前提的后支承组合件的应用,将装配点设置为车把的倒车镜固定孔,在电动车原有的装配点上展开对本发明产品的巧妙连接,使顶篷部件在车辆行驶中随角度折弯,消除了201610733603.1专利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了双人遮挡,尤其是为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提供了更好的遮阳及避雨的最佳方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轻、且具万向扭动的技术优势。

本发明在后支承部位安装塑料简易万向节,车辆在行驶的转弯中,车篷随车把角度方向转动,万向节的万向杆11随车篷扭曲(如图10所示)的角度作箭头s方向转动,随车篷角度转动可以消除安装在车把的遮阳装置随车把转动方向的技术缺陷,更加积极有效的阻止了因遮阳装置转动误伤他人或他物的技术缺陷。本发明较比公知技术,具备了专利法所规定的创造性、实用性、新颖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