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厢板连接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855发布日期:2019-08-21 00:0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其厢板连接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厢板连接型材。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厢式车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用于旅游用的房车,用于运送生鲜的冷冻车和一般的载货汽车。该类车的共同特点就是带有车厢且对车厢的结构强度和密封防水性有一定的要求。

授权公告号为CN104369783B,授权公告日为2017.01.1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全铝厢车,全铝厢车包括车厢,车厢包括长方体框架结构的骨架体、侧板和底板。骨架体包括位于车厢左下部的厢板连接型材和位于车厢右下部的厢板连接型材。以位于车厢右下部的厢板连接型材为例,厢板连接型材具有一个开口向上的侧板容置槽,由侧板容置槽的右下部向下延伸的底板挡止板,侧板卡设于侧板容置槽中,底板连接在底板挡止板上。该车厢表面平整,厢板之间连接稳固。但该厢车在使用时,雨水容易进入车厢内甚至腐蚀车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厢板连接型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厢板连接型材在使用时,雨水容易进入车厢内甚至腐蚀车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厢板连接型材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在使用时,雨水容易进入车厢内甚至腐蚀车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技术方案是:车辆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包括侧板和底板,侧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厢板连接型材拼接,厢板连接型材具有开口向上的用于固定侧板的侧板容置槽,所述侧板容置槽的槽底部包括槽宽大于该部分之上槽体宽度的较宽部分,所述较宽部分形成用于引导雨水流动的导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有益效果是:侧板容置槽的槽底部宽于槽顶部的部分形成引导雨水流动的导水槽,在雨水流动路径上,利用了侧板容置槽自身的结构来形成导水槽,减少了在型材上进行其他机加工的步骤,结构简单,导水槽能够将进入侧板容置槽的雨水导出,减少、甚至避免了雨水通过厢板连接型材进入车厢内,保证车厢不会被腐蚀。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槽靠近车厢内侧布置,所述导水槽在侧板容置槽靠近车厢内侧的型材壁上形成凸起。其有益之处在于,凸起具有与底板稳定配合的配合面,可以通过凸起实现对底板的固定,厢板连接型材结构简单,加工量小。

进一步的,厢板连接型材具有用于与底板连接的底板连接壁,所述底板连接壁连接在所述导水槽的槽底壁外侧。其有益之处在于,通过设置底板连接壁增大底板与厢板连接型材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底板与厢体连接型材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与所述导水槽的上部槽侧壁对应的型材壁与所述底板连接壁呈一字形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使车厢内部空间的角落更加规整,提升车厢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侧板容置槽靠近车厢外侧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于涂胶以实现密封的涂胶槽。其有益之处在于,防止雨水进入侧板容置槽,保证侧板容置槽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厢板连接型材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连接车厢中侧板及底板的厢板连接型材具有开口向上的用于固定侧板的侧板容置槽,所述侧板容置槽的槽底部包括槽宽大于该部分之上槽体宽度的较宽部分,所述较宽部分形成用于引导雨水流动的导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厢板连接型材的有益效果是:侧板容置槽的槽底部宽于槽顶部的部分形成引导雨水流动的导水槽,在雨水流动路径上,利用了侧板容置槽自身的结构来形成导水槽,减少了在型材上进行其他机加工的步骤,结构简单,导水槽能够将进入侧板容置槽的雨水导出,减少、甚至避免了雨水通过厢板连接型材进入车厢内,保证车厢不会被腐蚀。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槽靠近车厢内侧布置,所述导水槽在侧板容置槽靠近车厢内侧的型材壁上形成凸起。其有益之处在于,凸起具有与底板稳定配合的配合面,可以通过凸起实现对底板的固定,厢板连接型材结构简单,加工量小。

进一步的,厢板连接型材具有用于与底板连接的底板连接壁,所述底板连接壁连接在所述导水槽的槽底壁外侧。其有益之处在于,通过设置底板连接壁增大底板与厢板连接型材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底板与厢体连接型材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与所述导水槽的上部槽侧壁对应的型材壁与所述底板连接壁呈一字形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使车厢内部空间的角落更加规整,提升车厢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侧板容置槽靠近车厢外侧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于涂胶以实现密封的涂胶槽。其有益之处在于,防止雨水进入侧板容置槽,保证侧板容置槽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中厢板连接型材与底板、侧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中厢板连接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外槽壁,2、槽底部,3、内槽壁,4、底板连接壁,5、导水槽,6、底板挡止板,7、侧板,8、底板,9、铆钉线,10、涂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车辆包括车架和车厢,车架属于现有技术而在此处不再赘述。车厢包括侧板7、底板8和厢板连接型材,侧板7及底板8对应形成车厢侧围和底部,如图1所示,侧板7与底板8之间通过厢板连接型材实现拼接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厢板连接型材具有开口向上设置的侧板容置槽,侧板7插入侧板容置槽以实现侧板7的固定,侧板容置槽的槽底部2包括槽宽大于该部分之上槽体宽度的较宽部分,较宽部分形成用于引导雨水流动的导水槽5。进入侧板容置槽的雨水通过设置在槽底部2的导水槽流出,防止雨水通过厢板连接型材进入车厢内,提高了车厢的防水性。

侧板容置槽包括槽底部2、内槽壁3和外槽壁1,导水槽5为U型槽,导水槽5具有相互平行的上部槽侧壁和下部槽侧壁以及垂直连接在上部槽侧壁与下部槽侧壁之间的槽底,导水槽5的槽底和上部槽侧壁对应设置在内槽壁3上,导水槽5的下部槽侧壁对应位于槽底部2上。

本实施例中,导水槽5的槽底对应的型材壁与导水槽5的下部槽侧壁对应的型材壁形成凸起,底板8的顶面设置与凸起对应的底板台阶,通过凸起与底板台阶的挡止配合实现对底板8的固定。其他实施例中,导水槽也可以设置在外槽壁上或者内槽壁与外槽壁均设有导水槽。

本实施例中,导水槽5的槽底外侧连接有底板连接壁4,导水槽5的上部槽侧壁对应的型材壁与所述底板连接壁4呈一字形连接。如图3所示,底板连接壁4上设有铆钉线9,底板8通过铆钉与厢板连接型材固定连接。底板连接壁4增大了底板8与厢板连接型材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底板8与厢体连接型材的连接强度。其他实施例中,底板与厢板连接型材之间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不用再设置底板连接壁。

其他实施例中,底板连接壁也可以设置在导水槽的槽底对应的竖直型材壁的中部或下部。

其他实施例中,底板连接壁上也可以不设置铆钉线。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底板8与厢体连接型材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外槽壁1对应的型材壁向下延伸构成底板挡止板6,底板挡止板6与底板8挡止配合。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底板挡止板,仅通过凸起与底板台阶之间的挡止配合和铆钉保证底板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内槽壁3上设有两个用于涂抹密封胶的涂胶槽10,外槽壁1上设有一个用于涂抹密封胶的涂胶槽10,用密封胶填充侧板7与侧板容置槽之间的缝隙,防止雨水从侧板7与侧板容置槽之间的缝隙进入侧板容置槽。其他实施例中,内槽壁与外槽壁可以直接与侧板贴合,而不在两槽壁上设置涂胶槽。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防止雨水从侧板与侧板容置槽之间的缝隙进入侧板容置槽,例如,在侧板容置槽的内槽壁与外槽壁上设置用于放置密封条的密封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厢板连接型材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厢板连接型材的结构与上述车辆实施例中的厢板连接型材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