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自行车脚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6654发布日期:2020-03-17 14:4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自行车脚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种改进型自行车脚踏,属于自行车脚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脚踏的形式中,由于骑行者的脚部位于脚踏轴心上部,因此踩踏重心高于脚踏转点,在这种情况下,骑车者踩踏时脚部会有不稳定的趋势,原本理想状态下的切向踩踏力容易被分解为其他方向的分力,从而无法发挥出最佳踩踏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进型自行车脚踏,骑行者的脚部位于脚踏轴心下部,因此踩踏重心低于脚踏转点,在这种情况下,骑车者踩踏时脚部更容易的发挥出切线方向的踩踏力,从而发挥出最佳踩踏效率,有效提升骑行者骑行时的踩踏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型自行车脚踏,包括脚踏本体,所述脚踏本体呈u型,所述脚踏本体的两侧板上端均横向设置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轴承,两个轴承之间设置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两端均设置在轴承内,所述空心管内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贯穿轴承和空心管设置,且所述主轴通过螺帽固定在脚踏本体上,使得所述脚踏本体能沿主轴进行转动。

所述脚踏本体的底板后端设置有锁扣板,所述锁扣板用能与对应的锁鞋活动卡接在一起。

所述轴承外端的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用于配合对应的带有外螺纹的卡圈固定,所述卡圈通过螺纹连接将轴承固定在通孔内。

所述脚踏本体的底板中间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用于对应锁鞋圆形凸起相匹配。

所述锁扣板铰接在脚踏本体上,且所述铰接轴和脚踏本体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锁扣板在扭簧的作用下对应卡紧锁鞋底部的锁紧斜面。

所述主轴的端部设置有螺纹端,所述螺纹端贯穿螺帽后与自行车对应的曲柄连接在于一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由于骑行者的脚部位于脚踏轴心下部,因此踩踏重心低于脚踏转点,在这种情况下,骑车者踩踏时脚部更容易的发挥出切线方向的踩踏力,从而发挥出最佳踩踏效率。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结构更合理,有效提升骑行者骑行时的踩踏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与锁鞋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与自行车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为脚踏本体、2为轴承、3为空心管、4为主轴、5为锁扣板、6为圆形通孔、7为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改进型自行车脚踏,包括脚踏本体1,所述脚踏本体1呈u型,所述脚踏本体1的两侧板上端均横向设置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轴承2,两个轴承2之间设置有空心管3,所述空心管3的两端均设置在轴承2内,所述空心管3内设置有主轴4,所述主轴4贯穿轴承2和空心管3设置,且所述主轴4通过螺帽固定在脚踏本体1上,使得所述脚踏本体1能沿主轴4进行转动。

所述脚踏本体1的底板后端设置有锁扣板5,所述锁扣板5用能与对应的锁鞋活动卡接在一起。

所述轴承2外端的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用于配合对应的带有外螺纹的卡圈固定,所述卡圈通过螺纹连接将轴承2固定在通孔内。

所述脚踏本体1的底板中间设置有圆形通孔6,所述圆形通孔6用于对应锁鞋圆形凸起相匹配。

所述锁扣板5铰接在脚踏本体1上,且所述铰接轴和脚踏本体1之间设置有扭簧7,所述锁扣板5在扭簧7的作用下对应卡紧锁鞋底部的锁紧斜面。

所述主轴4的端部设置有螺纹端,所述螺纹端贯穿螺帽后与自行车对应的曲柄连接在于一起。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阐述。

本发明中脚踏本体呈u字形,脚踏本体两端设有两个轴承位,脚踏本体的两个轴承位外侧均设有内螺纹,当外侧轴承和内侧轴承分别对应安装于脚踏本体的两个轴承位内之后,分别将螺纹环旋入脚踏本体的内螺纹,直至螺纹环的端面与轴承的外圈接触而锁紧为止,将空心圆管放置于两个轴承内圈之间,当完成上述安装步骤之后,将主轴螺纹端沿轴心线穿过外侧轴承内圈、空心圆管后从内侧轴承内圈穿出,此时将螺母旋入主轴螺纹端,直至螺母端面与内侧轴承内圈端面接触而锁紧,此时,主轴端面与外侧轴承内圈端面接触,空心圆管两个端面分别与内侧轴承内圈端面和外侧轴承内圈端面牢固接触,至此,便完成了脚踏轴心部分的装配。

将主轴的螺纹端旋入曲柄内螺纹孔直至螺母端面与曲柄端面接触而锁紧,此时完成脚踏与曲柄的安装,脚踏可以围绕主轴自由旋转。

本发明中在脚踏或设置有一个紧固和释放固定片的装置,固定片安装与骑车者的鞋底,当骑车者骑行时,该固定片通过装置牢固的连接从而将骑行者的鞋与脚踏连接在一起,从而起到提升骑行效率的作用,当骑行者骑行时需要停下或者因为意外摔跤时,固定片可以与装置释放从而将骑行者的鞋与脚踏分离。

本发明中从骑行者骑行前进方向的右侧向左侧观察侧面,在踩踏过程中,脚踏沿着以曲柄为半径的圆周旋转,从力学特性分析得出结论:使一个圆形物体最高效转动的力是该圆形物体的切向力。因此给脚踏施加沿切向方向的踩踏力是最有效率的踩踏方式。

本发明中由于骑行者的脚部位于脚踏轴心下部,因此踩踏重心低于脚踏转点,在这种情况下,骑车者踩踏时脚部更容易的发挥出切线方向的踩踏力,从而发挥出最佳踩踏效率。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结构更合理,有效提升骑行者骑行时的踩踏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