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键收车的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593发布日期:2020-01-21 22:34阅读:9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键收车的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推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键收车的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即将迎来又一批新生儿,婴儿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更为突出,婴儿的相关产品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作为婴儿代步工具的婴儿推车,是新生儿家庭必不可少的物品,现有的婴儿推车不用时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使用者的放置与携带,同时在承载婴儿时,对于路面上的颠簸和振动无法进行缓解吸收,舒适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一键收车的婴儿推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键收车的婴儿推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键收车的婴儿推车,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前轮支架,且两组所述前轮支架的左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前轮,所述前轮支架的右端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中连杆和后轮支架,且所述后轮支架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后轮,所述中连杆的顶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坐垫杆,所述坐垫杆的右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推杆连接片,所述推杆连接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连接片的底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前连接杆,所述前连接杆的底端通过销轴和中连杆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后轮支架的侧壁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搁脚杆,且所述搁脚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和坐垫杆的侧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和前轮支架底端固定连接的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插接有导向柱,且所述导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均布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外筒的内腔顶部。

优选的,所述中连杆和前连接杆的活动连接处设置在中连杆总长的1/4处,且该装配处设置在靠近中连杆的顶端的一侧,所述中连杆的顶端活动连接在坐垫杆长度的1/3处。

优选的,所述搁脚杆为短板和长板固定连接的折型挡杆,且长板和短板处圆弧过渡,且所述前轮支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和圆弧过渡处相配合的挡。

优选的,所述搁脚杆的底端和后轮支架的连接处设置在后轮支架靠近中连杆的一端的1/4处,所述搁脚杆和坐垫杆的装配处设置在坐垫杆长度的1/3处。

优选的,所述坐垫杆的右端活动连接在推杆连接片的中心处,所述前连接杆的顶端活动连接在推杆连接片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使用时,通过推动推杆,可以将力间接传递到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上,同时搁脚杆可以和前轮支架的右端相抵触,实现对搁脚杆的限位,从而带动装置移动,并且在进行折叠时,先将推杆带动推杆连接片绕着坐垫杆的顶端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前连接杆的顶端绕着坐垫杆的顶端转动,进而前连接杆和中连杆之间的夹角慢慢变为钝角,另外,后轮支架绕着前轮支架的右端转动的同时,搁脚杆相对后轮支架发生转动,搁脚杆的左端带动坐垫杆向前轮支架的方向移动,操作便捷,不需花费很大力气即可操作完成,同时在前轮顶部设置的支撑装置可以对地面传递的颠簸振动进行缓解,防止颠簸振动直接传递到车身上而影响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轮支架、2支撑装置、21外筒、22导向柱、23支撑板、24限位板、25支撑弹簧、3前轮、4后轮支架、5后轮、6中连杆、7坐垫杆、8推杆连接片、9推杆、10前连接杆、11搁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一键收车的婴儿推车,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前轮支架1,且两组前轮支架1的左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2,支撑装置2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前轮3,前轮支架1的右端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中连杆6和后轮支架4,且后轮支架4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后轮5,中连杆6的顶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坐垫杆7,坐垫杆7的右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推杆连接片8,推杆连接片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杆9,推杆连接片8的底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前连接杆10,前连接杆10的底端通过销轴和中连杆6侧壁活动连接,后轮支架4的侧壁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搁脚杆11,且搁脚杆1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和坐垫杆7的侧壁活动连接。

其中,支撑装置2包括和前轮支架1底端固定连接的外筒21,外筒21的内腔插接有导向柱22,且导向柱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3,支撑板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4,限位板24的顶部均布有支撑弹簧25,支撑弹簧2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外筒21的内腔顶部,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地面对车身产生振动时,导向柱22能够将振动通过支撑板23传递到限位板24顶部的支撑弹簧25,通过支撑弹簧25实现对地面传递的颠簸振动进行缓解,防止颠簸振动直接传递到车身上而影响舒适性,同时限位板24可以起到对导向柱22进行限位的作用;

中连杆6和前连接杆10的活动连接处设置在中连杆6总长的1/4处,且该装配处设置在靠近中连杆6的顶端的一侧,中连杆6的顶端活动连接在坐垫杆7长度的1/3处;

搁脚杆11为短板和长板固定连接的折型挡杆,且长板和短板处圆弧过渡,且前轮支架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和圆弧过渡处相配合的挡块,通过这种设置可以通过挡块实现对搁脚杆11的限位;

搁脚杆11的底端和后轮支架4的连接处设置在后轮支架4靠近中连杆6的一端的1/4处,搁脚杆11和坐垫杆7的装配处设置在坐垫杆7长度的1/3处;

坐垫杆7的右端活动连接在推杆连接片8的中心处,前连接杆10的顶端活动连接在推杆连接片8的底部,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推杆9带动推杆连接片8绕着坐垫杆7的顶端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前连接杆10的顶端绕着坐垫杆7的顶端转动,进而前连接杆10和中连杆6之间的夹角慢慢变为钝角,便于实现对装置的折叠。

实施例: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推动推杆9,可以将力间接传递到前轮支架1和后轮支架4上,同时搁脚杆11可以和前轮支架1的右端相抵触,实现对搁脚杆11的限位,从而带动装置移动,在进行折叠时,先将推杆9带动推杆连接片8绕着坐垫杆7的顶端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前连接杆10的顶端绕着坐垫杆7的顶端转动,进而前连接杆10和中连杆6之间的夹角慢慢变为钝角,另外,后轮支架4绕着前轮支架1的右端转动的同时,搁脚杆11相对后轮支架4发生转动,搁脚杆11的左端带动坐垫杆7向前轮支架1的方向移动,在推杆9绕着坐垫杆7的右端转动到最大角度且后轮支架4绕着前轮支架1的右端转动到最大角度时,搁脚杆11和坐垫杆7之间的角度最小,此时便可实现最小的折叠操作,操作便捷,不需花费很大力气即可操作完成,同时在前轮3顶部设置的支撑装置2可以在地面对车身产生振动时,导向柱22能够将振动通过支撑板23传递到限位板24顶部的支撑弹簧25,通过支撑弹簧25实现对地面传递的颠簸振动进行缓解,防止颠簸振动直接传递到车身上而影响舒适性,同时限位板24可以起到对导向柱22进行限位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