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8564发布日期:2020-04-14 19:1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背景技术:

随着婴儿车的广泛使用,人们对婴儿车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使用时能够保证婴幼儿的安全之外,更希望在不使用时可以轻松收合,以方便储存和运输。

现有的婴儿车虽然大部分可实现折叠,但在折叠时除了操作解锁按钮外,还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才能实现完全折叠,尤其对于前腿和后腿的收合,需要施加给前腿或后腿一定的外力,或者在折叠过程中使车架整体倾斜利用车架的自身重力实现前腿和后腿的收合,费时费力,在操作者只有一只手空闲时操作比较困难;而且,有些婴儿车设有多个解锁键,操作步骤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以减少婴儿车车架收合时对外力的依赖性,提高收合的自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

推把管;

上支架,与推把管可转动地连接;

第一锁定机构,用于使推把管和上支架相对锁定;

解锁组件,用于解除第一锁定机构的锁定;

前下架;

后下架;

座位架,与上支架、前下架和后下架可转动地连接于同一转轴上;

第二锁定机构,用于锁定座位架、上支架、前下架和后下架,且与解锁组件连接,以在推把管和上支架相对折叠后被解除锁定;和

第一弹性件,连接于前下架和后下架之间,用于在第二锁定机构解锁后带动前下架和后下架相对运动,进而带动座位架朝着靠近前下架的方向折叠以及上支架朝着靠近后下架的方向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连接杆组,第二锁定机构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后下架上的滑动件,连接杆组用于连接上支架、座位架、前下架和滑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组包括:

第一连接杆,连接于前下架和滑动件之间;

第二连接杆,连接于上支架和滑动件之间;和

第三连接杆,连接于座位架和滑动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扶手架,扶手架与第二连接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块和第四连接杆,后下架的设有截面呈t形的导槽,第一滑块设置在导槽内,第四连接杆与第一滑块连接并伸出导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第五连接杆,婴儿车车架包括左右布置的两个后下架,每个后下架上分别设有滑动件,第五连接杆用于连接两个第四连接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组件包括:

可动块,可动地设置在推把管上;和

第一柔性件,与可动块连接以在可动块被操作时拉动第一柔性件,且与第一锁定机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包括:

齿轮;

第一外壳,设置在推把管的靠近上支架的一端,且其内壁上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槽;

第二外壳,设置在上支架的靠近推把管的一端,且其内壁上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槽;和

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一外壳内且与齿轮的轴向侧面接触,与第一柔性件连接,用于在第一柔性件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外壳运动以将齿轮顶出第一外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一斜面,第一外壳内设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作用下第二滑块在沿第一柔性件的延伸方向运动的同时沿齿轮的轴向运动以顶出齿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外壳和齿轮之间,用于使齿轮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包括:

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后下架上,且靠近上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合部;

壳体,设置在上支架和后下架之间;

第二柔性件,其第一端与第一锁定机构连接;和

转盘,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且与第二柔性件的第二端连接,设有与第一卡合部配合的第二卡合部,转盘和滑动件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随转盘的转动而相对锁定或解除锁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用于使转盘复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婴儿车,包括上述的婴儿车车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与解锁组件连接,在解锁组件解除第一锁定机构的锁定后,推把管可相对于上支架折叠,在推把管与上支架的折叠过程中,解锁组件开始对第二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即第二锁定机构的解锁是通过推把管和上支架的相对折叠来实现的,可以节省专门为解锁第二锁定机构而设置的解锁组件,这样不但可以减少零部件个数,减轻车架整体重量,还可以简化收合步骤,提高收合效率;在推把管与上支架完全折叠后,第二锁定机构完全解锁,此时由于前下架和后下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前下架和后下架相对运动,实现前下架和后下架的自动收合,进而带动座位架朝着前下架以及上支架朝着后下架折叠,大大提高了婴儿车车架收合的自动性,不但省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收合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处于第一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处于第二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块与转盘从锁定到解锁的过程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从折叠到展开的示意图。

图中:

10、推把管;20、上支架;30、第一锁定机构;40、解锁组件;50、前下架;60、后下架;70、座位架;80、第二锁定机构;90、第一弹性件;100、第一连接杆;110、第二连接杆;120、第三连接杆;130、扶手架;140、前轮;150、后轮;160、第五连接杆;

31、齿轮;32、第一外壳;33、第二外壳;34、第二滑块;35、第二弹性件;36、第一斜面;37、第二斜面;

41、可动块;42、第一柔性件;43、解锁钮;44、第五外壳;45、第六外壳;

81、滑动件;811、第一滑块;812、第四连接杆;82、转盘;83、第三弹性件;84、第三外壳;85、第四外壳;86、第二柔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车架包括推把管10、上支架20、第一锁定机构30、解锁组件40、前下架50、后下架60、座位架70、第二锁定机构80和第一弹性件90,其中,上支架20与推把管1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锁定机构30用于使推把管10和上支架20相对锁定,解锁组件40用于解除第一锁定机构30的锁定,以使推把管10可以相对于上支架20转动,实现推把管10与上支架20之间的相对折叠。座位架70与上支架20、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可转动地连接于同一转轴上,第二锁定机构80用于锁定座位架70、上支架20、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且第二锁定机构80与解锁组件40连接,以在推把管10和上支架20相对折叠后解除第二锁定机构80的锁定,第一弹性件90连接于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之间,第一弹性件90用于在第二锁定机构80解锁后带动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相对运动,进而带动座位架70朝着靠近前下架50的方向折叠以及后下架60朝着靠近上支架20的方向折叠。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80与解锁组件40连接,在解锁组件40解除第一锁定机构30的锁定后,推把管10可相对于上支架20折叠,在推把管10与上支架20的折叠过程中,解锁组件40开始对第二锁定机构80进行解锁,即第二锁定机构80的解锁是通过推把管10和上支架20的相对折叠来实现的,可以节省专门为解锁第二锁定机构80而设置的解锁组件,这样不但可以减少零部件个数,减轻车架整体重量,还可以简化收合步骤,提高收合效率。在推把管10与上支架20完全折叠后,第二锁定机构80完全解锁,此时由于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90,在第一弹性件90的弹性作用下,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相对运动,实现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的自动收合,进而带动座位架70朝着前下架50以及上支架20朝着后下架60折叠,大大提高了婴儿车车架收合的自动性,不但省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收合效率。

第一弹性件90可以为弹簧等。

如图2所示,婴儿车车架还包括连接杆组,第二锁定机构80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后下架60上的滑动件81,连接杆组用于连接上支架20、座位架70、前下架50和滑动件81。

通过设置连接杆组和滑动件81,可以在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相对折叠时,通过连接杆组驱动滑动件81相对于后下架60向下滑动,进而通过连接杆组带动座位架70朝着前下架50以及上支架20朝着后下架60折叠,实现了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相对折叠时带动座位架70和上支架20自动折叠的效果。

连接杆组包括连接于前下架50和滑动件81之间的第一连接杆100、连接于上支架20和滑动件81之间的第二连接杆110和连接于座位架70和滑动件81之间的第三连接杆120。

如图3~6所示,在第一弹性件90的弹性势能作用下,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相对折叠时,第一连接杆100驱动滑动件81相对于后下架60向下滑动,滑动件81向下滑动会带动第二连接杆110和第三连接杆120也向下运动,第二连接杆110的运动会带动上支架20朝着后下架60折叠,第三连接杆120的运动会带动座位架70朝着前下架50折叠,从而实现了前下架50、后下架60、座位架70、上支架20和推把管10的自动折叠。

婴儿车车架还包括扶手架130,扶手架130与第二连接杆110连接。

扶手架130与第二连接杆110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且扶手架130和第二连接杆110之间具有夹角,在整个车架完全收合后该夹角正好可以使扶手架130与后下架60保持大致平行,不会影响车架的整体收合体积。

扶手架130与第二连接杆110之间也可以设置为可转动地连接,在前下架50、后下架60、座位架70、上支架20和推把管10完成折叠后驱动扶手架130与第二连接杆110相对转动,以使扶手架130贴合前下架50或后下架60,以减小车架的整体体积。

如图10~12所示,滑动件81包括第一滑块811和第四连接杆812,后下架60设有截面呈t形的导槽,第一滑块811设置在导槽内,第四连接杆812与第一滑块811连接并伸出导槽。导槽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可以使第一滑块811被限制在导槽内,并且可在导槽内滑动,而第四连接杆812则可以伸出导槽之外,以便于与其他部件连接。

通过设置第四连接杆812,可以提供更多的连接空间,便于滑动件81与第一连接杆100、第二连接杆110和第三连接杆120的连接。

如图2所示,婴儿车车架还包括第五连接杆160,婴儿车车架包括左右布置的两个后下架60,每个后下架60上分别设有滑动件81,第五连接杆160用于连接两个第四连接杆812。

通过设置第五连接杆160,可以连接分别设置在两个后下架60上的两个第四连接杆812,提高第四连接杆812的稳定性,也有利于保持两个后下架60之前的横向距离,提高车架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7所示,解锁组件40设置在推把管10的上部中间位置。解锁组件40包括可动块41和第一柔性件42,可动块41可动地设置在推把管10上,第一柔性件42与可动块41连接以在可动块41被操作时拉动第一柔性件42,且第一柔性件42与第一锁定机构30连接。

第一柔性件42穿设在推把管10和上支架20的中心通孔内,通过按压可动块41,可以带动第一柔性件42沿推把管10的延伸方向向上运动。

第一柔性件42可以为尼龙绳或钢丝绳等。

解锁组件40还包括解锁钮43,推把管10上设有安装孔,可动块41设置在安装孔内,且一端露出该安装孔,解锁钮43设置在安装孔的没有可动块41露出的一侧,解锁钮43用于限制可动块41的运动。解锁钮43相对于安装孔横向被拨动时,解锁钮43脱离对可动块41的限制,可动块41可被按压,以拉动第一柔性件42;解锁钮43复位时,可动块41的运动被限制,因此即使按压可动块41,也无法拉动第一柔性件42。

解锁组件40还包括第五外壳44和第六外壳45,第五外壳44和第六外壳45用于部分地包裹解锁钮43和可动块41。

如图8和9所示,第一锁定机构30包括齿轮31、第一外壳32、第二外壳33和第二滑块34,第一外壳32设置在推把管10的靠近上支架20的一端,且第一外壳32的内壁上设有与齿轮31相啮合的第一齿槽,第二外壳33设置在上支架20的靠近推把管10的一端,且第二外壳33的内壁上设有与齿轮31相啮合的第二齿槽,齿轮31设置在第一外壳32和第二外壳33之间,齿轮31的一部分外齿与第一齿槽啮合,齿轮31的另一部分外齿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滑块34设置在第一外壳32内且与齿轮31的远离第二外壳33的一侧相接触,第二滑块34与第一柔性件42连接,第二滑块34用于在第一柔性件42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外壳32运动以将齿轮31顶出第一外壳32。

第二滑块34上设有第一斜面36,第一外壳32内设有与第一斜面36配合的第二斜面37,在第一斜面36和第二斜面37的作用下第二滑块34在沿第一柔性件42的延伸方向运动的同时沿齿轮31的轴向运动以顶出齿轮31。

第一斜面36和第二斜面37的倾斜方向相互平行,在第一锁定机构30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斜面36和第二斜面37相互接触,齿轮31同时与第一外壳32上的第一齿槽和第二外壳33上的第二齿槽啮合;在第一柔性件42被拉动时,带动第二滑块34向上运动,在第一斜面36和第二斜面37的作用下,第二滑块34还沿齿轮31的轴向方向运动,从而将齿轮31顶出第一外壳32。

第一锁定机构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5,第二弹性件35设置在第二外壳33和齿轮31之间,第二弹性件35用于使齿轮31复位。

第二弹性件35与齿轮31的远离第二滑块34的一侧连接或顶靠,在第一柔性件42的拉力消失后,在第二弹性件35的弹性作用下,可以驱动齿轮31和第二滑块34沿轴向运动,以复位至同时与第一外壳32上的第一齿槽和第二外壳33上的第二齿槽啮合的位置,恢复第一锁定机构30的锁定作用。

如图10~12所示,滑动件81的靠近上支架2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二锁定机构80还包括壳体、第二柔性件86和转盘82,壳体设置在上支架20和后下架60之间,第二柔性件86的第一端与第一锁定机构30连接,比如与第一外壳32连接,转盘82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且转盘82与第二柔性件86的第二端连接,转盘82设有与第一卡合部配合的第二卡合部,转盘82和滑动件81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随转盘82的转动而相对锁定或解除锁定。

壳体包括第三外壳84和第四外壳85,第三外壳84设置在后下架60的上端,第四外壳85设置在上支架20的下端,转盘82设置在第三外壳84和第四外壳85之间。

第一卡合部包括凹槽,第二卡合部包括凸起,凸起进入凹槽内时,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实现第二锁定机构80的锁定作用。在第二柔性件86被拉动时,可带动转盘82转动,转盘82转动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脱离接触和卡合的位置,第二锁定机构80解锁。

第二锁定机构8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83,第三弹性件83用于使转盘82复位。第三弹性件83为扭簧,在第二柔性件86的拉力消失后,在第三弹性件83的弹性作用下,可带动转盘82反转,在转盘82转动至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卡合的位置时,第二锁定机构80锁定。

下面结合附图1~13对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一个实施例的收合和展开过程进行说明:

收合过程:

如图1~12所示,先操作解锁钮43,解除对可动块41的限制,然后按压可动块41,拉动第一柔性件42;

第一柔性件42被拉动时,先带动第二滑块34向上运动,通过第一斜面36和第二斜面37的作用,第二滑块34沿齿轮31的轴向方向运动,从而驱动齿轮31将齿轮31从第一外壳32中顶出,实现第一锁定机构30的解锁;

第一锁定机构30解锁后,可驱动推把管10朝着靠近上支架20的方向折叠;

随着推把管10与上支架20的相对折叠,第二柔性件86被拉动,进而带动转盘82转动,在推把管10和上支架20完全折叠后,转盘82转动至使第一滑块811上的第一卡合部和转盘82上的第二卡合部脱离的位置,实现第二锁定机构80的解锁;

第二锁定机构80解锁后,在第一弹性件90的作用下,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相对运动并收合;

在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收合过程中,第一连接杆100驱动滑动件81沿后下架60向下运动,滑动件81的运动会带动第二连接杆110和第三连接杆120也向下运动,第二连接杆110的运动会带动上支架20朝着后下架60折叠,第三连接杆120的运动会带动座位架70朝着前下架50折叠;

待前下架50、后下架60、座位架70、上支架20和推把管10完全折叠后即实现了整个车架的收合。

展开过程:

如图13所示,提起推把管10,由于第一柔性件42的拉力消失,在第二弹性件35的作用下,齿轮31复位至同时与第一外壳32和第二外壳33啮合的位置,从而使第一锁定机构30恢复锁定状态,使推把管10和上支架20之间相对锁定;同时,推把10和上支架20回位后,第二柔性件86的拉力消失,在第三弹性件83的作用下,转盘82反向转动,恢复至使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的位置,从而使第二锁定机构80恢复锁定状态,上支架20、座位架70、前下架50和后下架60相对锁定,从而实现整个车架的展开。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实施例的结构简单,收合迅速,且比较省力。

基于上述的婴儿车车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婴儿车,该婴儿车包括上述的婴儿车车架。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所具有的积极技术效果同样适用于婴儿车,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