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2286发布日期:2020-04-28 19:48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瓶车配件领域,涉及一种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生产电瓶车未设置后座扶手,或者所使用的电瓶车后座扶手设计成了简易的抓握杆,只能起到让后座乘客维持身体的平稳的作用,但是在电瓶车停放时,需要将电瓶车向后用力抬起才能放下撑脚,完成停车的操作,传统的后座扶手并不能让骑车人进行借力操作。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后座扶手[申请号:201510894677.9],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焊接一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的上端焊接一水平横梁,水平横梁的两端对称设有一组牛角状抓握把手,所述抓握把手的外圈包裹有橡胶或海绵层。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上设有两个通孔。然而,该方案并未考虑到电瓶车驻停时需借助扶手进行,而该方案的结构设计并不利于操作者进行借力来对辅助电瓶车进行驻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包括连接框架,所述的连接框架上固定连接两个连接耳,连接框架上并与连接耳相对的一侧的设有扶手板,扶手板上设有向扶手板内部凹陷形成u字形的抓扶缺口。

在上述的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中,所述的扶手板与连接框架形成活动连接,且所述的扶手板能围绕连接框架的中心轴进行旋转。

在上述的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中,所述的扶手板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连接柱,两个连接柱的末端分别穿入连接框架内与连接框架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的扶手板能围绕连接柱的中心轴进行旋转。

在上述的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中,抓扶缺口设置在扶手板的中心轴上,所述的抓扶缺口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至与扶手板平行后形成圆滑过渡。

在上述的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中,所述的连接框架中间设有横向支撑杆,所述的两个连接耳沿横向支撑杆的中心轴左右对称设置。

在上述的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中,两个连接耳固定连接在横向支撑杆向扶手板方向投影远离抓扶缺口开口端的一侧,所述的连接耳向扶手板方向的垂直投影完全位于扶手板外。

在上述的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中,连接框架远离扶手板一侧设有与连接框架形成可拆卸连接的辅助增高架,辅助增高架分为增高板和垂直设置在增高板两侧的两个呈三角状的支撑架,所述的两个支撑架分别与连接框架两侧形成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中,每个支撑架靠近连接框架的一侧设有穿入连接框架的固定连接柱。

在上述的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中,所述的辅助增高架向靠近扶手板一侧凹陷形成内空腔,内空腔的中心处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支撑圈,且所述的支撑圈通过连接筋与两侧的内空腔形成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中,所述的扶手板裸露的表面覆盖有具有弹性的防滑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使用电瓶车时,发生转弯或者急刹车的情况,后座的乘客可以通过抓握扶手板上的抓扶缺口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当停放电瓶车的过程中,扶手板还可以作为辅助停车的结构,让骑车人能够通过该装置向后提拉电瓶车车身完成停车操作,实现单一装置多重功能的情况。

2、扶手板设置成可围绕连接框架的中心轴旋转,让后座乘客在使用时处于不同的角度的情况下下都能够借助扶手板维持身体平衡,不会因为扶手板角度固定而从扶手板上挣脱,降低危险发生的几率。

3、三角状的支撑架与传统矩形状的连接杆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利于本装置固定在电瓶车前后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连接框架1、连接耳2、扶手板3、抓扶缺口4、连接柱5、横向支撑杆6、增高板7、支撑架8、内空腔9、支撑圈10、辅助增高架11、连接筋12、固定连接柱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助拉式电瓶车后座压铸扶手,包括连接框架1,所述的连接框架1上固定连接两个连接耳2,连接框架1上并与连接耳2相对的一侧的设有扶手板3,扶手板3上设有向扶手板3内部凹陷形成u字形的抓扶缺口4。

本装置通过连接耳2固定在电瓶车前座与后座之间,在电瓶车前进的过程中,发生转弯或者急刹车的情况,后座的乘客可以通过抓握扶手板3上的抓扶缺口4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当停放电瓶车的过程中,扶手板3还可以作为辅助停车的结构,让骑车人能够通过该装置向后提拉电瓶车车身完成停车操作。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扶手板3与连接框架1形成活动连接,且所述的扶手板3能围绕连接框架1的中心轴进行旋转。

扶手板3围绕连接框架1的中心轴旋转,让后座乘客在不同的角度下都能够借助扶手板3维持身体平衡,不会因为扶手板3角度固定而从扶手板3上挣脱。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扶手板3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连接柱5,两个连接柱5的末端分别穿入连接框架1内与连接框架1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的扶手板3能围绕连接柱5的中心轴进行旋转。

优选地,可以在连接柱5与扶手板3连接的连接框架1上设置限制扶手板旋转的限位块,限制扶手板3旋转角度,避免扶手板3发生不必要的转动,减少连接柱5与连接框架1之间的磨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抓扶缺口4设置在扶手板3的中心轴上,所述的抓扶缺口4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至与扶手板3平行后形成圆滑过渡。

单个开口端的抓扶缺口4呈u字形,在抓握过程中便于使用者的手与扶手板3进行贴合,当电瓶车行进过程中,利于维持身体平衡,当扶手板3作为辅助停车的装置时,又能利于操作者借力。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框架1中间设有横向支撑杆6,所述的两个连接耳2沿横向支撑杆6的中心轴左右对称设置。

连接耳2均匀设置在横向支撑杆6上,形成左右对称的结构,当使用连接耳2将本装置固定在电瓶车上使用时,平衡左右两侧施加的外力,维持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耳2固定连接在横向支撑杆6向扶手板3方向投影远离抓扶缺口4开口端的一侧,所述的连接耳2向扶手板3方向的垂直投影完全位于扶手板3外。

连接耳2的安装孔错开扶手板3和增高板7,在安装时,不会阻碍螺栓,使螺栓发生倾斜,导致本装置在电瓶车上安装的位置发生倾斜而降低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框架1远离扶手板3一侧设有与连接框架1形成可拆卸连接的辅助增高架11,辅助增高架11分为增高板7和垂直设置在增高板7两侧的两个呈三角状的支撑架8,所述的两个支撑架8分别与连接框架1两侧形成固定连接。

可以根据使用的电瓶车改变支撑架8高度,实现在多种不同规格的电瓶车上使用本装置,三角状的支撑架8与传统矩形状的连接杆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利于将本装置固定在电瓶车前后座之间。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架8靠近连接框架1的一侧设有穿入连接框架1的固定连接柱13。

固定连接柱13只能单向穿入或脱离连接框架1,防止在扶手板3上施力进行驻停时,发生因外力过大将扶手板3从辅助增高架11上脱离的情况。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辅助增高架11向靠近扶手板3一侧凹陷形成内空腔9,内空腔9的中心处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支撑圈10,且所述的支撑圈10通过连接筋12与两侧的内空腔9形成固定连接。

本装置为压铸成型的金属结构,生产时需要在结构内部留出部分中空位置,内空腔9的设置能够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减小增高板7因热胀冷缩发生的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扶手板3裸露的表面覆盖有具有弹性的防滑层。

防滑层的材料可以选择采用橡胶圈或者具有回弹效果的海绵,在利用扶手板3进行驻停时,增大手与扶手板3之间的阻力,起到防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电瓶车的规格选择合适高度增高板7和支撑架8,并与连接框架1进行连接,利用连接耳2上的安装孔将本装置整体固定连接在电瓶车前座和后座之间,当电瓶车行驶时,后座的乘客可以将手抓握在抓扶缺口4处,利用扶手板3维持身体的平衡,降低危险发生的几率;当对电瓶车进行驻停时,驾驶者将手抓握在抓扶缺口4处,借助扶手板3进行施力,易于将电瓶车向后提拉,放下撑脚,完成驻停操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连接框架1、连接耳2、扶手板3、抓扶缺口4、连接柱5、横向支撑杆6、增高板7、支撑架8、内空腔9、支撑圈10、辅助增高架11、连接筋12、固定连接柱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