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0975发布日期:2020-06-26 20:3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模块化、轻量化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所应用。其中,前端模块是一种轻量化水平高,集成度高的模块结构。该前端模块主要集成了前部冷却模块、前防撞梁总成、前端框架结构等零部件,装配效率高,安装精度好。

但是,由于其安装位置位于车辆前部,该区域的零件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损坏,例如,前端框架由于与吸能盒连接,当前防撞梁总成发生碰撞时,吸能盒随之发生压溃而出现变形,由于前端框架沿垂直于吸能盒的变形方向设置并且与吸能盒固定连接,导致吸能盒在压溃变形时引发前端框架随之变形,造成了前端框架的损坏,不易维修,而且更换成本较高,易产生维修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因现有的前端模块的吸能盒与前端框架固定连接导致的吸能盒压溃变形时造成前端框架的变形损坏、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该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一物体连接,第二连接机构与第二物体连接,以使得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之间彼此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机构能够在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脱离第二连接机构,以使得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能够与第一物体脱离,从而避免了第二物体因发生变形而对第一物体造成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用于安装第一物体,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可脱离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用于安装第二物体并且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因变形产生的推动作用下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彼此脱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断裂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物体,所述断裂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可脱离地连接,并且所述断裂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因移动产生的推动作用下发生断裂,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脱离第二连接机构。

优选地,所述断裂件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形成有彼此间隔并共面设置的多个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垂直贯穿并卡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所形成的安装槽处以与相邻两个该连接臂连接,所述连接柱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推动作用下沿多个所述连接臂所形成的平面上的垂直于所述连接臂的长度的方向移动,所述连接臂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柱因移动产生的推动作用下断裂。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止挡部和易断部,所述止挡部设置为能够抵挡所述连接柱,所述易断部设置在所述止挡部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并且所述易断部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柱的推动作用下最先发生断裂。

优选地,所述易断部包括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彼此平行并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多个所述断裂件,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连接有彼此间隔的多个所述断裂件,多个所述连接柱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推动作用下彼此靠近或远离,以使得所述连接臂在该连接柱推动作用下断裂。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关于所述连接板的中分线呈对称分布;

和/或,所述连接板的顶壁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壁上形成有定位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板件和定位凸起,所述板件连接在断裂件的一端,所述定位凸起连接在所述板件的背离所述断裂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前端模块,所述前端模块包括前端框架、前防撞梁总成、吸能盒以及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吸能盒的一端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前纵梁总成,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所述前端框架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与所述吸能盒的顶壁和/或底壁连接以随着所述吸能盒的压溃变形而沿x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前端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该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一物体(例如,前端框架)连接,第二连接机构与第二物体(例如,吸能盒)连接,以使得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之间彼此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机构能够在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脱离第二连接机构,以使得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能够与第一物体脱离,从而避免了第二物体因发生变形而对第一物体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前端模块的爆炸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连接装置的左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连接装置的后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一连接机构中的断裂件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装置;2、第一连接机构;21、第一连接件;21a、板件;21b、定位凸起;21c、螺栓;21d、安装孔;22、断裂件;23、连接臂;23b、易断部;24、安装槽;25、连接板;26、定位块;3、第二连接机构;31、连接柱;4、前端框架;41、螺孔;42、定位孔;5、前防撞梁总成;6、吸能盒;61、螺孔;62、定位槽;7、前端模块;8、前大灯安装板;9、前大灯;11、前纵梁总成;11a、前纵梁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如图3-7所示,所述连接装置1包括第一连接机构2和第二连接机构3,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用于安装第一物体,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可脱离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用于安装第二物体并且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因变形产生的推动作用下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和第二连接机构3彼此脱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该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机构2与第一物体(例如,前端框架4)连接,第二连接机构3与第二物体(例如,吸能盒6)连接,以使得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之间彼此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机构2能够在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脱离第二连接机构3,以使得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能够与第一物体脱离,从而避免了第二物体因发生变形而对第一物体造成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可以设置为各种合理的结构,只要能够在第二物体变形时使得第二物体与第一物体脱离即可。例如,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设置为连接在第二物体上的安装柱,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设置有u型安装槽,安装柱贯穿并卡接于该u型安装槽中,并且u型安装槽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第二物体因变形带动安装柱的移动方向一致,当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第二物体能够带动安装柱沿u型安装槽的开口端方向移动,直至安装柱移出该u型安装槽,则能够使得安装柱脱离该第一连接机构2;或者是,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设置为连接在第二物体上的安装柱,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设置有u型安装槽,安装柱贯穿并卡接于该u型安装槽中,并且u型安装槽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第二物体因变形带动安装柱的移动方向不一致,u型安装槽的侧壁设置为柔性件并且能够阻碍安装柱的移动,当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第二物体能够带动安装柱抵住u型安装槽的槽壁并推动该槽壁同步移动,直至u型安装槽的槽壁发生弯折以允许安装柱移出该u型安装槽,则能够使得安装柱脱离该第一连接机构2。为了保证连接装置在第二物体发生变形前的安装强度,第一连接机构2最好能够承受第二连接机构3施加的正常压力,例如,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1和断裂件22,所述第一连接件21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物体,所述断裂件22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可脱离地连接,并且所述断裂件22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因移动产生的推动作用下发生断裂,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21脱离第二连接机构3,保证了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之间具有足够的安装强度,避免第二物体变形前与第一物体之间发生错位等现象,并且在第二物体发生变形后能够使得第二物体与第一物体及时脱离,避免第二物体变形时带动第一物体发生不必要的形变,延长了第一物体的使用寿命。

如图3、6和7所示,所述断裂件22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一侧形成有彼此间隔并共面设置的多个连接臂23,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柱31,所述连接柱31垂直贯穿并卡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臂23之间所形成的安装槽24处以与相邻两个该连接臂23连接,所述连接柱31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推动作用下沿多个所述连接臂23所形成的平面上的垂直于所述连接臂23的长度的方向移动,所述连接臂23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柱31因移动产生的推动作用下断裂,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具体的,连接柱可以设置为螺栓螺母组件,螺栓的尾端穿过安装槽24并且螺接在第二物体的螺孔61中,以实现连接柱与第二物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有利于简化更换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机构2的操作步骤;为了进一步简化第一连接机构2的拆装作业,第一连接件21设置有安装板和螺栓21c,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21d,螺栓21c穿过安装孔21d与第一物体的螺孔41螺接。

为了实现连接臂23能够在第二物体发生变形时顺利断裂,所述连接臂23包括止挡部和易断部23b,所述止挡部设置为能够抵挡所述连接柱31,所述易断部23b设置在所述止挡部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一侧,并且所述易断部23b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柱31的推动作用下最先发生断裂,从而保护了第一物体不受第二物体的变形影响。

为了简化连接臂23的结构,所述易断部23b包括缺口,通过缩小连接臂23在易断部23b处的厚度,降低了易断部处的强度,使得易断部处成为连接臂23的强度最弱处,有利于连接臂在受到连接柱的推动作用优先在易断部处发生断裂。其中,缺口可以设置为各种合理形状,例如,圆弧形或者是v形切口状,缺口的开口方向与第二物体的变形方向保持一致,也就是,缺口的开口方向与连接柱的移动方向保持一致。

为了保证第二物体和第一物体之间的安装强度,可以通过多个连接柱与第二物体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包括彼此平行并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连接柱31,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板25以及与所述连接柱31配合的多个所述断裂件22,所述连接板25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连接,所述连接板25的另一侧连接有彼此间隔的多个所述断裂件22,多个所述连接柱31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推动作用下彼此靠近或远离,以使得所述连接臂23在该连接柱31推动作用下断裂。具体的,连接柱随着第二物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合理移动,其中,当第二物体发生压缩变形时,多个所述连接柱31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推动作用下彼此靠近,以使得位于彼此靠近的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柱31之间的所述连接臂23在该连接柱31推动作用下断裂;当第二物体发生拉伸变形时,多个所述连接柱31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推动作用下彼此远离,以使得位于彼此远离的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柱31的邻近两侧的所述连接臂23在该连接柱31推动作用下断裂;如图2所示,当第二物体发生整体右移的变形时,多个所述连接柱31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推动作用下沿图2所示的右侧方向移动,以使得位于所述连接柱31的右侧的所述连接臂23在该连接柱31推动作用下断裂;当然,当第二物体发生整体左移的变形时,与第二物体发生整体右移的变形的情况类似,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物体的变形可以是上述几种变形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上述变形中的两种,例如,当第二物体为吸能盒时,吸能盒6发生压溃变形,吸能盒6发生压缩变形并且吸能盒的与前防撞梁总成连接的一侧(吸能盒在图2所示的右侧部分)伴随着沿图2所示的整体右移变形,此时,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吸能盒中部(发生压缩变形的主要部位)的两个连接柱,两个连接柱沿吸能盒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则两个连接柱彼此靠近,右侧连接柱推动紧邻该右侧连接柱的左侧的连接臂发生断裂,左侧连接柱推动紧邻该左侧连接柱的右侧的连接臂发生断裂,也就是,如图2所示的四个连接臂中的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连接臂发生断裂,使得连接柱脱离第一连接件。

为了提高第二连接机构3在第二物体上的安装精度,使得第二连接机构受力更为均衡,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关于所述连接板25的中分线呈对称分布。进一步的,整个连接装置均关于连接板25的中分线呈对称分布,便于加工,提高了连接装置在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之间的安装精度,有利于实现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之间对称安装多个连接装置。以前端模块为例,第一物体设置为前端框架,第二物体设置为吸能盒,则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机构可以对称地设置在吸能盒的顶壁和底壁处,并且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机构还可以对称地设置在分别与两个前纵梁连接的两个吸能盒上。

为了便于安装连接装置,所述连接板25的顶壁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25的底壁上形成有定位块26,使得连接装置的连接板25能够精确安装在第二物体的定位槽62中,提高了连接装置的安装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1包括板件21a和定位凸起21b,所述板件21a连接在断裂件22的一端,所述定位凸起21b连接在所述板件21a的背离所述断裂件22的一侧,使得连接装置的板件21a能够精确安装在第一物体的定位孔42中,提高了连接装置的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前端模块,如图1-7所示,所述前端模块7包括前端框架4、前防撞梁总成5、吸能盒6以及所述的连接装置1,所述吸能盒6的一端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5,所述吸能盒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前纵梁总成11,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与所述前端框架4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与所述吸能盒6的顶壁和/或底壁连接以随着所述吸能盒6的压溃变形而沿x向移动。其中,x向指的是车辆的行驶方向,y向指的是车辆的宽度方向,z向指的是车辆的高度方向;前纵梁总成11与吸能盒6之间通过前纵梁安装板11a连接;前端框架4连接有前大灯安装板8,该前大灯安装板8设置在吸能盒上方并且用于安装前大灯9,以使得该前大灯9安装在吸能盒6和连接装置1的上方并且与吸能盒和连接装置1不发生干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前端模块以及车辆,该前端模块通过将第一连接机构2与前端框架4连接,第二连接机构3与吸能盒6连接,使得前端框架4和吸能盒6通过连接装置进行可脱离地连接,当吸能盒6不发生变形时,前端框架4和吸能盒6能够通过连接装置来装配,以保证前端框架4和吸能盒6之间的安装强度,当吸能盒6发生压溃变形时,第二连接机构3随着所述吸能盒6的压溃变形而沿x向移动,使得第一连接机构2与第二连接机构3彼此脱离,从而避免了吸能盒将碰撞能量通过连接装置传递到前端框架上,也就避免了吸能盒方式压溃变形时对前端框架造成损伤。

下面,以第二连接机构包括沿x向间隔分布并且安装在吸能盒中部的两个连接柱为例,其中,吸能盒中部设置为能够发生x向的压缩变形,具体的:使用时,首先安装连接装置,将第一连接件的定位凸起21b放置在前端框架4的定位孔42中,并且将连接板25的定位块26放置在吸能盒的定位槽62中,以使得板件21a上的安装孔21d能够与前端框架4的螺孔对齐(如图2所示,板件沿z向延伸),并且相邻两个连接臂所形成的安装槽与吸能盒上的螺孔61对齐(如图2所示,连接臂的长度方向设置为沿y向延伸,并且多个连接臂设置为沿x向间隔分布),然后,通过连接柱贯穿并卡接在相邻两个连接臂所形成的安装槽处,以使得连接柱能够与连接臂可脱离地连接并且连接柱能够与吸能盒可拆卸地连接,通过螺栓贯穿板件21a上的安装孔21d并螺接在前端框架上,使得第一连接件与前端框架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完成了连接装置的安装,提高了前端框架和连接架之间的安装强度;当防撞梁总成5发生碰撞时,防撞梁总成将碰撞能量传递给吸能盒,而吸能盒是前端模块中最易变形的部件,使得吸能盒发生压溃变形,此时,吸能盒具有压缩变形的趋势,即沿x向发生变形,在吸能盒压溃变形的推动作用下,安装在吸能盒上的两个连接柱也随之具有彼此靠近的移动趋势,使得图2所示的左侧连接柱抵住止挡在该左侧连接柱右侧的第一连接臂,并且该左侧连接柱对该第一连接臂施加向右的推动作用,同时使得图2所示的右侧连接柱抵住止挡在该右侧连接柱左侧的第二连接臂,并且该右侧连接柱对该第二连接臂施加向左的推动作用,可以理解的是,随着吸能盒的压溃变形的不断增强,连接柱对相应连接臂所施加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大,直至该相应连接臂在连接柱的推动作用下发生断裂,即,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发生断裂,此时,左侧连接柱和右侧连接柱能够不受第一连接机构2的限位作用而随着吸能盒的压溃变形进行相应地移动,也就是,连接柱与第一连接机构2彼此脱离,使得前端框架和吸能盒也随之彼此脱离,以使得吸能盒上的碰撞能量能够沿着x向顺利沿朝向前纵梁总成的方向传递,而前端框架不受该碰撞能量的影响,避免了前端框架因前防撞梁总成5发生碰撞时出现变形等损坏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更换连接装置时,仅需要更换第一连接机构即可,操作方便,维修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面所述的前端模块7。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