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座垫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9668发布日期:2020-04-24 22:22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座垫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座垫铰链。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小排量踏板车座垫都缺少座垫打开后自行锁止的结构,导致这种座垫在打开之后存在容易意外落下伤人的情况。大排量的踏板车一般都采用气弹簧的机构进行自动弹起和固定。但是由于这种方案,很难左右对称安装一个气弹簧,所以可能导致座垫单边受力,座垫打开的状态中,座垫可能由于座垫底板强度不够,长时间受力,从而造成扭曲变形。人用力关闭座垫的过程中,同时由于座垫的单边手里,座垫会向其中一方倾斜,容易大致座垫关闭不良。座垫关闭后,由于气弹簧的持续受力,也会容易导致座垫变形严重。对于这种气弹簧方案的缺陷解决方案,一半都是提高座垫底板的硬度,或者双边放置气弹簧,这样会占用头盔箱部分空间,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摩托车座垫铰链。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座垫铰链,包括座垫、铰链和支撑架;所述铰链的顶部与座垫相连,所述铰链的底部和支撑架相连;

所述铰链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拉簧、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底部通过第一导向轴铰接,所述下下连接板的顶部与第二导向轴铰接;所述上连接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的导轨,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两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中;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相连。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连接板包括顶板部和侧板部,所述侧板部设置在所述顶板部的两侧,所述顶板部和侧板部形成半框结构;所述侧板部上均设有所述导轨,所述导轨为中部向上凸起、两端向下凹陷的弧形;所述导轨的内侧底部设有半圆形的卡槽;两个所述侧板部的底部均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第二导向轴铰接。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顶板部的设有主安装孔和若干辅助安装孔;所述主安装孔设置在所述顶板部的中心,所述辅助安装孔对称设置在所述主安装孔的两侧。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下连接板包括侧连接板和底连接板,所述侧连接板设置在底连接板的左右两端,所述底连接板倾斜设置,所述底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所述侧连接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与所述第一导向轴铰接,所述第三铰接孔与所述第二导向轴铰接。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底连接板和侧连接板之间设有避空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三铰接孔为长条形的孔洞。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上均设有两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上,所述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的连接槽位置相互对应;两个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的连接槽连接。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下连接板的外侧;在所述下连接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两端处均设有环形开口的卡片;在所述上连接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两端处均设有环形开口卡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和市场上气弹簧结构的相比较成本较低,安装较为简单,使用寿命较长,通用性好等优点。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其中:座垫1、铰链2、上连接板21、顶板部211、主安装孔2111、辅助安装孔2112、侧板部212、导轨2121、卡槽2122、第一铰接孔2123、下连接板22、侧连接板221、底连接板222、第二铰接孔2221、第三铰接孔2222、避空部220、拉簧23、第一导向轴24、第二导向轴25、连接槽204、卡片205和支撑架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摩托车座垫铰链,包括座垫1、铰链2和支撑架3;所述铰链2的顶部与座垫1相连,所述铰链2的底部和支撑架3相连;

所述铰链2包括上连接板21、下连接板22、拉簧23、第一导向轴24和第二导向轴25;所述上连接板21和下连接板22的底部通过第一导向轴24铰接,所述下下连接板22的顶部与第二导向轴25铰接;所述上连接板21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的导轨2121,所述第二导向轴25的两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2121中;所述拉簧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轴24和第二导向轴25相连。

在开启座垫1的状态下,第二导向轴25移动到导轨2121的一端,此时拉簧23拉伸;需要闭合座垫1时,拉簧23拉动第二导向轴25移动到导轨2121的另一端,将座垫1拉回。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占用空间小。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连接板21包括顶板部211和侧板部212,所述侧板部212设置在所述顶板部211的两侧,所述顶板部211和侧板部212形成半框结构;所述侧板部212上均设有所述导轨2121,所述导轨2121为中部向上凸起、两端向下凹陷的弧形;所述导轨2121的内侧底部设有半圆形的卡槽2122;两个所述侧板部212的底部均设有第一铰接孔2123,所述第一铰接孔2123与所述第二导向轴25铰接。

座垫1在开启的状态下,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在拉簧23的作用下相互拉紧,相互靠近,第二导向柱导向柱将一直固定在上连接板21的导轨2121末端的卡槽2122中,无设定最大外力下,第二导向柱无法退出卡槽2122,座垫1也因此锁止,其中锁止力,可根据座垫1实际重量设计期望值,拉簧23的拉力可通过调整弹簧的线径、圈数、外径和材料等参数调节,因此这种铰链2结构可以通过调整弹簧的参数用于不同的座垫1中。当座垫1需要关闭,需要驾驶员用一定的力按下座垫1,人力或者外力需克服拉簧23的拉力和导轨2121的摩擦力,第二导向柱才可以退出卡槽2122,进入导轨2121中,座垫1即可正常关闭。该使用新型适用于结构实际比较紧凑的踏板车上,目前市场上很多大排量踏板车的座垫1一般都采用气弹簧撑起,成本比较高,弹簧位置选取不当会导致座垫1容易变形,撑起座垫1时会座垫1会往一边偏;如缺少座垫1撑起装置的车型,会存在座垫1容易意外落下,有安全风险。同时可根据拉簧23的性能参数和设计寿命,进而更换材料即可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因此和市场上气弹簧结构的相比较成本较低,安装较为简单,使用寿命较长,通用性好等优点。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顶板部211的设有主安装孔2111和若干辅助安装孔2112;所述主安装孔2111设置在所述顶板部211的中心,所述辅助安装孔2112对称设置在所述主安装孔2111的两侧。

主安装孔2111和若干辅助安装孔2112用于安装座垫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座垫1铰链2由于安装在座垫1正中前方,不存在单边受力的情况,而且座垫1关闭的时候是铰链2本身受力,座垫1本体不受力,因此不会存在座垫1变形的情况,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下连接板22包括侧连接板221和底连接板222,所述侧连接板221设置在底连接板222的左右两端,所述底连接板222倾斜设置,所述底连接板222与所述支撑架3相连;所述侧连接板22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铰接孔2221和第三铰接孔2222;所述第二铰接孔2221与所述第一导向轴24铰接,所述第三铰接孔2222与所述第二导向轴25铰接。

由于上连接板21需要相对于下连接板22相对转动,底连接板222倾斜设置,底连接板222与所述支撑架3相连,这样上连接板21和下连接板22就保持了一个较大的夹角,上连接板21在转动时只需转动较小的角度即可以实现坐垫的开合。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底连接板222和侧连接板221之间设有避空部220。

防止下连接板22触碰到第一导向轴24,影响座垫1的开合。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三铰接孔2222为长条形的孔洞。

下连接板22可以相对于上连接板21有上下方向的位移,避免当第二导向轴25在导轨2121内移动时,上连接板21和下连接板22卡死。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导向轴24和第二导向轴25上均设有两个连接槽204,所述连接槽204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轴24和第二导向轴25上,所述第一导向轴24和第二导向轴25的连接槽204位置相互对应;两个拉簧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轴24和第二导向轴25的连接槽204连接。

方便拉簧23固定第一导向轴24和第二导向轴25。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连接板21设置在所述下连接板22的外侧;在所述下连接板22的内侧、所述第一导向轴24的两端处均设有环形开口的卡片205;在所述上连接板21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轴25的两端处均设有环形开口卡片205。

在第一导向轴24的位置,从外侧两端固定上连接板21和下连接板22,在第二导向轴25的位置,从内侧两端固定上连接板21和下连接板22,以此从四个点位将上连接板21和下连接板22固定。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