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0937发布日期:2020-06-23 21:16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



背景技术:

婴儿车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婴儿车都将座位与车架设计成可分离结构,以便实现座位换向,即可以使婴幼儿可以朝前也可以朝后。但是目前这样结构的婴儿车存在如下的不足:目前的座位换向需要将整个座位拆卸下来,然后旋转180度以后再安装到车架上,座位换向操作比较麻烦,操作不方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快速进行换向的可换向座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连接到车架10上的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连接有座位主体2,所述的座位主体2包括座板21,所述的座板21上设有凸出的凸环22,所述的凸环22内侧设有多个伸到凸环22外侧并能伸缩移动的卡块31,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能供凸环22在内转动的底座腔4,所述的底座腔4的腔壁上设有能与相应的卡块31配合卡锁的卡槽32,所述的座板21前端设有能相对其向上翻转的腿踏板24,所述的凸环22内还设有与腿踏板24连接并在腿踏板24向上翻起时能与腿踏板24联动而驱动卡块31与卡槽32脱离的传动部件5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部件5包括设在凸环22内并能横向移动的滑块51,所述的滑块51与腿踏板24之间设有连接二者并在腿踏板24向上翻起时能够拉动滑块51滑行的拉索50,所述的滑块51上开设有倾斜的斜孔53,所述的卡块31上设有穿入到斜孔53内并在滑块51横向移动时能与斜孔53孔壁配合而使得卡块31纵向移动的推动柱54,所述的滑块51与座板21之间还设有第一复位弹簧55。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51上并沿滑块51的移动方向设置有条形槽56,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55设置在条形槽56内,所述的滑块51上设有抵靠第一复位弹簧55一端的第一抵靠部57,所述的座板21上设有伸入到条形槽56内并抵靠第一复位弹簧55另一端的第二抵靠部23。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腔4的开口位置还设有当腿踏板24向上翻起到极限位置时仍然能够抵挡卡块31而阻止凸环22从底座腔4内取出的凸边8,所述的传动部件5还包括连接在滑块51上并延伸到座板21外的能够拉动滑块51而使卡块31移动到凸边8内侧的操作带52。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主体2还包括座位前杆25,所述的座位前杆25下端与座板21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座位前杆25上设有能相对其滑行的滑套26,所述的滑套26与座板21后侧之间设有与二者铰接的座位后杆27。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套26上还转动连接有扶手杆28,所述的扶手杆28上端连接有u形前扶手29,所述的扶手杆28下端与座板21后端之间设有与二者铰接的扶手连杆20。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前杆25上端连接有可相对其转动的座位上杆2a。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板21后端还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靠背2b。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座板上的凸环可以在底座的底座腔内旋转,当凸环位于底座腔内时,卡块与底座上的卡槽卡合,座位得以固定,当需要换向时,向上转动而翻起腿踏板,腿踏板在向上翻起的过程中就与传动部件联动,从而实现卡块与卡槽脱离,当卡块与卡槽脱离以后,就可以转动座板而换向。整个换向过程不需要从车架上拆卸座位,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而且腿踏板是用于支撑婴幼儿腿部,使得婴幼儿乘坐舒适,当需要座位换向时,为了避免座位转动时腿踏板与车架干涉,必须将腿踏板向上转动而翻起,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腿踏板与传动部件的联动使得腿踏板向上翻起的过程中就驱动卡块与卡槽解锁,设计非常的巧妙。在换向时,一手扶住座位后侧,一手向上翻起腿踏板,然后一转即可,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操作非常的简单快捷。

2、本实用新型的腿踏板向上翻转到极限位置时,卡块与卡槽脱离,能够实现座板的转动,但是在此位置,卡块仍然被底座腔开口位置的凸边挡住,使得凸环不能从底座腔内向上取出,能使座板转动更平稳,避免操作座位主体转动时向上误脱出。而当需要将座位主体拆卸下来时,只需通过操作带拉动滑块,就能实现卡块移动至凸边的内侧,当卡块移动到凸边内侧以后,凸边不再抵挡卡块,凸环就就可以向上取出,座位主体就能拆卸下来。因此,拉索和操作带对滑块的拉动是两个独立的操作,该两个独立操作使得座位主体在换向时候运动平稳,而在与底座拆卸分离时操作方便,设计非常的巧妙。

3、本实用新型的座位主体折叠时也可以实现前扶手跟随折叠,不需要拆卸前扶手,操作更加简便。折叠时,向前推动座位上杆并下压,座位前杆相对座板转动,扶手连杆和座位后杆的上端均向后侧移动,滑套在座位前杆上滑行,扶手杆则相对座位前杆转动,实现前扶手折叠。整个折叠过程不需要拆卸前扶手,非常的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块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座位主体折叠过程中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座位主体折叠状态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架上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以及图12所示,一种婴儿车的可换向座位,包括能够连接到车架10上的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连接有座位主体2,所述的座位主体2包括座板21,所述的座板21上设有凸出的凸环22,所述的凸环22内侧设有多个伸到凸环22外侧并能伸缩移动的卡块31,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能供凸环22在内转动的底座腔4,所述的底座腔4的腔壁上设有能与相应的卡块31配合卡锁的卡槽32,所述的座板21前端设有能相对其向上翻转的腿踏板24,所述的凸环22内还设有与腿踏板24连接并在腿踏板24向上翻起时能与腿踏板24联动而驱动卡块31与卡槽32脱离的传动部件5。座板21上的凸环22可以在底座1的底座腔4内旋转,当凸环22位于底座腔4内时,卡块31与底座1上的卡槽32卡合,座位得以固定,当需要换向时,向上转动而翻起腿踏板24,腿踏板24在向上翻起的过程中就与传动部件5联动,从而实现卡块31与卡槽32脱离,当卡块31与卡槽32脱离以后,就可以转动座板21而换向。整个换向过程不需要从车架10上拆卸座位主体2,操作非常的方便快捷。而且腿踏板24是用于支撑婴幼儿腿部,使得婴幼儿乘坐舒适,当需要座位换向时,为了避免座位主体2转动时腿踏板24与车架10干涉,必须将腿踏板24向上转动而翻起,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腿踏板24与传动部件5的联动使得腿踏板24向上翻起的过程中就驱动卡块31与卡槽32解锁,设计非常的巧妙。在换向时,一手扶住座位后侧,一手向上翻起腿踏板24,然后一转即可,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操作非常的简单快捷。

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的传动部件5包括设在凸环22内并能横向移动的滑块51,所述的滑块51与腿踏板24之间设有连接二者并在腿踏板24向上翻起时能够拉动滑块51滑行的拉索50,所述的滑块51上开设有倾斜的斜孔53,所述的卡块31上设有穿入到斜孔53内并在滑块51横向移动时能与斜孔53孔壁配合而使得卡块31纵向移动的推动柱54,所述的滑块51与座板21之间还设有第一复位弹簧55。在腿踏板24向上翻起过程中,拉索50拉动滑块51沿横向方向滑行,此时斜孔53的孔壁就与推动柱54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驱动推动柱54带着卡块31纵向移动,卡块31在纵向移动的过程中就与卡槽32脱离。当卡块31与卡槽32脱离时,座位主体2就可以转动了,当座位主体2换向以后,第一复位弹簧55驱动滑块51复位,此时卡块31复位并再次与卡槽32卡锁。

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的滑块51上并沿滑块51的移动方向设置有条形槽56,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55设置在条形槽56内,所述的滑块51上设有抵靠第一复位弹簧55一端的第一抵靠部57,所述的座板21上设有伸入到条形槽56内并抵靠第一复位弹簧55另一端的第二抵靠部23。

如图2、图3和图9所示,所述的底座腔4的开口位置还设有当腿踏板24向上翻起到极限位置时仍然能够抵挡卡块31而阻止凸环22从底座腔4内取出的凸边8,所述的传动部件5还包括连接在滑块51上并延伸到座板21外的能够拉动滑块51而使卡块31移动到凸边8内侧的操作带52。当腿踏板24向上翻转到极限位置时,卡块31与卡槽32脱离,能够实现座板21的转动,但是在此位置,卡块31仍然被底座腔4开口位置的凸边8挡住,使得凸环22不能从底座腔4内向上取出,能使座板21转动更平稳,避免操作座位主体2转动时向上误脱出。而当需要将座位主体2从车架10上拆卸下来时,只需通过操作带52拉动滑块51,就能实现卡块31移动至凸边8的内侧,当卡块31移动到凸边8内侧以后,凸边8不再抵挡卡块31,凸环22就就可以向上取出,座位主体2就能拆卸下来。因此,拉索50和操作带52对滑块51的拉动是两个独立的操作,该两个独立操作使得座位主体2在换向时候运动平稳,也使座位主体2与底座1的分离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设计非常的巧妙。

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座位主体2还包括座位前杆25,所述的座位前杆25下端与座板21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座位前杆25上设有能相对其滑行的滑套26,所述的滑套26与座板21后侧之间设有与二者铰接的座位后杆27。因此,婴儿车的侧布套、遮阳顶棚可以设置在座位上,而不用设置在较大的车架上,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而且座位主体2还可以进行折叠,折叠时,座位前杆25和座位后杆27相对座板21转动,滑套26在座位前杆25上滑动,折叠起来也非常方便快捷。

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滑套26上还转动连接有扶手杆28,所述的扶手杆28上端连接有u形前扶手29,所述的扶手杆28下端与座板21后端之间设有与二者铰接的扶手连杆20,所述的座位前杆25上端连接有可相对其转动的座位上杆2a,所述的座板21后端还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靠背2b。因此,座位主体折叠时可以实现前扶手29跟随折叠,不需要拆卸前扶手29,操作更加简便。折叠时,向前推动座位上杆2a并下压,座位前杆25相对座板21转动,扶手连杆20和座位后杆27的上端均向后侧移动,滑套26在座位前杆25上滑行,扶手杆28则相对座位前杆25转动,实现前扶手29跟随折叠。整个折叠过程不需要拆卸前扶手29,非常的简单快捷,而且折叠后整个座位体积小。

在本实用新型座位安装到婴儿车上后,当婴儿车需要折叠时,则先折叠座位主体2,然后再折叠车架。座位主体2的折叠与车架10的折叠单独进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