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及其前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7999发布日期:2020-08-14 18:4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滑板车及其前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及其前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滑板车是一种具有锻炼身体及代步休闲等功能的运动用品,故使得滑板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青睐。其中,对于滑板车来说,按照动力的来源可以分为电动类及非电动类。而电动类有电动滑板车及电动脚踏车。无论是电动类或非电动类的滑板车来说,其都具有可折叠的功能,以满足使用者在不需使用时其具有可折叠的要求,从而便于人们收藏或携带滑板车,因此,滑板车越来越普及。

对于滑板车来说,其包括车头、车身、前轮、后轮、前折叠装置及后避震机构。车头与前轮之间装配有弹簧叉,后轮通过后避震机构与车身的后端装配连接,车头通过前折叠装置与车身的前端装配连接。

但是,在现有的滑板车中,由于其前折叠装置设置不合理,使得车头相对车身的折叠操作比较麻烦;且在车头相对车身处于展开使用位置时,车头还存在稳固性差的缺陷。

因此,急需要一种使车头相对车身的折叠操作简便且车头处于展开时能更稳固的滑板车及其前折叠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车头相对车身的折叠操作简便且车头处于展开时能更稳固的前折叠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车头相对车身的折叠操作简便且车头处于展开时能更稳固的滑板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前折叠机构设于滑板车中的车头与车身之间,包含装配于所述车身上的基座、装配于所述车头上的枢摆关节、沿所述车身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轴、与所述第一轴平行并穿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二轴、第一端装配于所述第一轴上的辅助连杆及用于对所述辅助连杆与枢摆关节之间锁定或释锁的释锁操作件。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第二轴的前方,所述枢摆关节的下端装配于所述第一轴处,以使所述枢摆关节连同所述车头一起绕所述第一轴之轴心相对所述车身枢摆而具有一收折位置和一展开使用位置,所述枢摆关节开设有对应所述展开使用位置的第一工位孔和对应所述收折位置的第二工位孔;于所述展开使用位置时,所述释锁操作件穿置于所述第一工位孔和辅助连杆处;于所述收折位置时,所述释锁操作件穿置于所述第二工位孔和辅助连杆处。

较佳地,所述第二工位孔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孔的前上方。

较佳地,所述枢摆关节还开设有使所述第一工位孔和第二工位孔相互连通的中间连接通道,所述中间连接通道沿所述枢摆关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释锁操作件在所述枢摆关节连同所述车头一起由所述收折位置切换至所述展开使用位置时经过所述中间连接通道再进入所述第一工位孔内。

较佳地,所述中间连接通道包含直线通道、由所述直线通道的第一端向后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通道及由所述直线通道的第二端向前上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通道,所述第一倾斜通道与所述第一工位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倾斜通道与所述第二工位孔相互连通。

较佳地,所述第一工位孔位于所述枢摆关节的中部,所述第二工位孔位于所述枢摆关节的上端。

较佳地,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在所述基座上呈一前一后的水平布置。

较佳地,所述枢摆关节装配于所述第一轴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辅助连杆装配于所述第二轴的中间位置处。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包含前述的前折叠机构、车头、车身、前轮及后轮。所述前轮装配于所述车头的下端,所述后轮装配于所述车身的后端,所述枢摆关节位于所述前轮的上方。

较佳地,所述枢摆关节的上端具有套管结构,所述车头具有上下穿置于所述套管结构内的上下导杆,所述上下导杆上套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地抵接于所述套管结构与所述车头之间。

较佳地,所述车头包含左倾斜杆、右倾斜杆、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横把,所述上连接板装配于所述左倾斜杆和右倾斜杆上,所述下连接板装配于所述左倾斜杆和右倾斜杆上,所述横把装配于所述左倾斜杆和右倾斜杆两者的上端,所述前轮装配于所述左倾斜杆和右倾斜杆两者的下端处,所述前轮还位于所述左倾斜杆和右倾斜杆之间,所述上下导杆位于所述左倾斜杆和右倾斜杆之间,所述上下导杆的下端装配于所述下连接板上,所述上下导杆的上端装配于所述上连接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前折叠机构包含装配于车身上的基座、装配于车头上的枢摆关节、沿车身的左右方向穿置于基座上的第一轴、与第一轴平行并穿置于基座上的第二轴、第一端装配于第一轴上的辅助连杆及用于对辅助连杆与枢摆关节之间锁定或释锁的释锁操作件。第一轴位于第二轴的前方,枢摆关节的下端装配于第一轴处,以使枢摆关节连同车头一起绕第一轴之轴心相对车身枢摆而具有一收折位置和一展开使用位置,枢摆关节开设有对应展开使用位置的第一工位孔和对应收折位置的第二工位孔;于展开使用位置时,释锁操作件穿置于第一工位孔和辅助连杆处,使得此时的辅助连杆、枢摆关节及基座三者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原理,从而使得处于展开使用位置时的车头的稳固性;而于收折位置时,释锁操作件穿置于第二工位孔和辅助连杆处,使得此时的辅助连杆、枢摆关节及基座三者也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原理,从而使得处于收折位置时的车头的稳固性;由于车头于展开使用位置与收折位置的切换是由操作人员先使释锁操作件松开对枢摆关节与辅助连杆之间的锁定后,通过枢摆关节连同车头绕第一轴的轴心枢摆即可实现,故车头的展收操作更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在枢摆关节连同车头相对车身处于展开使用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状态的滑板车在沿车身上箭头所指方向投影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滑板车在沿车身上箭头所指方向投影且枢摆关节连同车头相对车身处于收折位置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100包含前折叠机构10、车头20、车身30、前轮40及后轮50。前轮30装配于车头20的下端,后轮50装配于车身30的后端,前折叠机构10设于车头20与车身30之间,以借助前折叠机构10而使车头20选择性地相对车身30收折,收折后的状态见图3所示;或者选择性地相对车身30展开使用,展开使用后的状态见图1或图2所示。

其中,前折叠机构10包含装配于车身30上的基座11、装配于车头20上的枢摆关节12、沿车身30的左右方向(即图1中车身30上的箭头所指方向)穿置于基座11上的第一轴13、与第一轴13平行并穿置于基座11上的第二轴14、第一端装配于第一轴13上的辅助连杆15及用于对辅助连杆15与枢摆关节12之间锁定或释锁的释锁操作件16;第一轴13位于第二轴14的前方,较优的是,第一轴13和第二轴14在基座11上呈一前一后的水平布置,为外部部件的安装提供安装空间;枢摆关节12的下端装配于第一轴13处,以使枢摆关节12连同车头20一起绕第一轴13之轴心相对车身30枢摆,从而具有一如图3所示的收折位置和一如图1或图2所示的展开使用位置;枢摆关节12开设有对应展开使用位置的第一工位孔12a和对应收折位置的第二工位孔12b;故在如图1或图2所示的展开使用位置时,释锁操作件16穿置于第一工位孔12a和辅助连杆15处,由释锁操作件16选择性地对辅助连杆15和枢摆关节12之间锁定或释锁,且此时的枢摆关节12、基座11及辅助连杆15构成三角形结构;在如图3所示的收折位置时,释锁操作件16穿置于第二工位孔12b和辅助连杆15处,由释锁操作件16选择性地对辅助连杆15和枢摆关节12之间锁定或释锁,且此时的枢摆关节12、基座11及辅助连杆15也构成三角形结构。具体地,枢摆关节12位于前轮40的上方,释锁操作件16呈穿置地装配于辅助连杆15的上端处,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至图3所示,枢摆关节12还开设有使第一工位孔12a和第二工位孔12b相互连通的中间连接通道12c,中间连接通道12c沿枢摆关节12的长度方向延伸,释锁操作件16在枢摆关节12连同车头30一起由收折位置切换至展开使用位置时经过中间连接通道12c再进入第一工位孔12a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得释锁操作件16滑入第一工位孔12a或滑入第二工位孔12b的操作都是十分简便,原因在于:当释锁操作件16松开对枢摆关节12和辅助连杆15之间的锁定时,此时先使穿置于辅助连杆15之上端的释锁操作件16滑出第一工位孔12a及第二工位孔12b中的一者再进入中间连接通道12c,接着,顺着中间连接通道12c而滑入第一工位孔12a及第二工位孔12b中的另一者内,最后由释锁操作件16对辅助连杆15和枢摆关节12之间锁定,因此,中间连接通道12c的设置,避免释锁操作件16于展开使用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切换时需要被拔出再插入的操作麻烦。具体地,中间连接通道12c包含直线通道121、由直线通道121的第一端向后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通道122及由直线通道121的第二端向前上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通道123,第一倾斜通道122与第一工位孔12a相互连通,第二倾斜通道123与第二工位孔12b相互连通,以借助第一倾斜通道122,对滑入第一工位孔12a内的释锁操作件16起到阻挡作用,防止释锁操作件16意外滑出第一工位孔12a;同理,借助第二倾斜通道123,对滑入第二工位孔12b内的释锁操作件16起到阻挡作用,防止释锁操作件16意外滑出第二工位孔12b。举例而言,第一工位孔12a位于枢摆关节12的中部,第二工位孔12b位于枢摆关节12的上端,以确保布局合理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枢摆关节12装配于第一轴13的中间位置处,辅助连杆15装配于第二轴14的中间位置处,以提高枢摆关节12与第一轴13装配的可靠性,以及辅助连杆15与第二轴14装配的可靠性。具体地,枢摆关节12的上端具有套管结构12d,车头20具有上下穿置于套管结构12d内的上下导杆21,上下导杆21上套装有弹性件22,弹性件22弹性地抵接于套管结构12d与车头20之间,提高枢摆关节12与车头20之间的抗振性能;举例而言,弹性件22为弹簧,例如但不限于此的压缩弹簧。

如图1所示,为使得车头20结构更紧凑,车头20包含左倾斜杆20a、右倾斜杆20b、上连接板20c、下连接板20d和横把20e。上连接板20c装配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上,较优的是,上连接板20c套装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上,并分别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固定在一起,但不以此为限。下连接板20d装配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上,较优的是,下连接板20d套装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上,并分别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固定在一起。横把20e装配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两者的上端,以使得横把20e分别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固定在一起。前轮40装配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两者的下端处,由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对前轮40提供支撑;前轮40还位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之间。上下导杆21位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之间,上下导杆21的下端装配于下连接板20d上,上下导杆21的上端装配于上连接板20c上,使得上下导杆21由上连接板20c和下连接板20d提供支撑固定。其中,由于上下导杆21位于左倾斜杆20a和右倾斜杆20b之间,且受上连接板20c和下连接板20d固定,这样设计使得枢摆关节12与车头20之间的装配更紧凑且可靠。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的折叠原理进行说明:当要将图1或图2所示的状态折叠成图3所示的状态时,此时操作人员对释锁操作件16进行操作,使得释锁操作件16松开对枢摆关节12与辅助连杆15之间的锁定;接着,使枢摆关节12连同车头20一起绕第一轴13之轴心做顺时针的向下枢摆,直到枢摆关节12连同车头20处于收折位置为止;与此同时,释锁操作件16跟随辅助连杆15绕第二轴14之轴心做顺时针的向下枢摆,且释锁操作件16在跟随辅助连杆15向下枢摆过程中还先滑出第一工位孔12a,再顺着中间连接通道12c滑移,然后滑入第二工位孔12b内,状态见图3所示;然后,由操作人员使释锁操作件16对枢摆关节12和辅助连杆15之间锁定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前折叠机构10包含装配于车身30上的基座11、装配于车头20上的枢摆关节12、沿车身30的左右方向穿置于基座11上的第一轴13、与第一轴13平行并穿置于基座11上的第二轴14、第一端装配于第一轴13上的辅助连杆15及用于对辅助连杆15与枢摆关节12之间锁定或释锁的释锁操作件16。第一轴13位于第二轴14的前方,枢摆关节12的下端装配于第一轴13处,以使枢摆关节12连同车头20一起绕第一轴13之轴心相对车身30枢摆而具有一收折位置和一展开使用位置,枢摆关节12开设有对应展开使用位置的第一工位孔12a和对应收折位置的第二工位孔12b;于展开使用位置时,释锁操作件16穿置于第一工位孔12a和辅助连杆15处,使得此时的辅助连杆15、枢摆关节12及基座11三者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原理,从而使得处于展开使用位置时的车头20的稳固性;而于收折位置时,释锁操作件16穿置于第二工位孔12b和辅助连杆15处,使得此时的辅助连杆15、枢摆关节12及基座11三者也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原理,从而使得处于收折位置时的车头20的稳固性;由于车头20于展开使用位置与收折位置的切换是由操作人员先使释锁操作件16松开对枢摆关节12与辅助连杆15之间的锁定后,通过枢摆关节12连同车头20绕第一轴13的轴心枢摆即可实现,故车头20的展收操作更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释锁操作件16的结构是本领域所熟知的,就是自行车里的快拆锁扣组件,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