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5780发布日期:2020-07-29 01:5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



背景技术:

随着婴儿车不断的更新换代,如今的婴儿车大多具有折叠收纳、爬楼、音频播放等功能,深受妈妈们的喜爱。

婴儿车的爬楼功能大多是由履带式爬楼轮或星轮式爬楼轮实现,由于履带式爬楼轮较为笨重,因而星轮式爬楼轮使用的较多,然而现有的用于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的星轮式爬楼轮大多减振效果较差,在爬楼时颠簸较为严重,舒适度较差,且星轮式爬楼轮的支撑轮大多不具备刹车功能,不便于家长在楼梯上中途休息。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用于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的星轮式爬楼轮大多减振效果较差,在爬楼时颠簸较为严重,舒适度较差,且星轮式爬楼轮的支撑轮大多不具备刹车功能,不便于家长在楼梯上中途休息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包括:爬楼轮本体、角板、减震弹簧、行星架、支撑轮、橡胶垫;所述爬楼轮本体呈星轮式,且爬楼轮本体每相邻的两处支撑轮之间均设有一处角板,并且角板处在其两侧的两处支撑轮圆心连接线的中点上;所述爬楼轮本体与支撑轮通过减震弹簧相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螺纹连接在爬楼轮本体的行星架上,且减震弹簧的另一端镶嵌固定在角板上;所述角板远离爬楼轮本体的一端的端面上粘贴有橡胶垫。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所述角板呈〈形状,且角板中间部位的尖角朝向爬楼轮本体的中心,并且角板与爬楼轮本体及橡胶垫的宽度一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所述角板通过减震弹簧设置呈弹性伸缩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所述橡胶垫设置呈与角板相配合的〈形状,且橡胶垫靠近支撑轮的一端呈半圆形状包裹在角板靠近支撑轮的一端的端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述橡胶垫靠近支撑轮的一端与支撑轮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所述减震弹簧在角板靠近行星架的一端上设置有多处,且减震弹簧的轴线与处在其两侧的两处支撑轮的圆心连接线垂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所述减震弹簧设置呈弹簧柱塞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角板呈〈形状,且角板通过减震弹簧设置呈弹性伸缩装置,便于通过弹性伸缩装置来缓冲爬楼时爬楼轮本体与台阶的冲击力,降低婴儿车爬楼时的颠簸,提高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垫设置呈与角板相配合的〈形状,且橡胶垫靠近支撑轮的一端呈半圆形状包裹在角板靠近支撑轮的一端的端部,并且橡胶垫靠近支撑轮的一端与支撑轮活动连接,便于通过橡胶垫来对爬楼时的支撑轮制动,便于家长在楼梯上中途休息。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爬楼时颠簸较小,舒适度较高,且具有刹车功能,便于家长在楼梯上中途休息的优点,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点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角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爬楼轮本体减震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爬楼轮本体刹车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爬楼轮本体1、角板2、减震弹簧3、行星架101、支撑轮102、橡胶垫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包括:爬楼轮本体1、角板2、减震弹簧3、行星架101、支撑轮102、橡胶垫201;爬楼轮本体1呈星轮式,且爬楼轮本体1每相邻的两处支撑轮102之间均设有一处角板2,并且角板2处在其两侧的两处支撑轮102圆心连接线的中点上;爬楼轮本体1与支撑轮102通过减震弹簧3相连接;减震弹簧3的一端螺纹连接在爬楼轮本体1的行星架101上,且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镶嵌固定在角板2上;角板2远离爬楼轮本体1的一端的端面上粘贴有橡胶垫201。

具体的,请参阅图2,角板2呈〈形状,且角板2中间部位的尖角朝向爬楼轮本体1的中心,并且角板2与爬楼轮本体1及橡胶垫201的宽度一致。

具体的,请参阅图2,角板2通过减震弹簧3设置呈弹性伸缩装置。

具体的,请参阅图2,橡胶垫201设置呈与角板2相配合的〈形状,且橡胶垫201靠近支撑轮102的一端呈半圆形状包裹在角板2靠近支撑轮102的一端的端部,请参阅图1,橡胶垫201的表面设有条纹状的防滑纹。

具体的,请参阅图2,橡胶垫201靠近支撑轮102的一端与支撑轮102活动连接。

具体的,请参阅图2,减震弹簧3在角板2靠近行星架101的一端上设置有多处,且减震弹簧3的轴线与处在其两侧的两处支撑轮102的圆心连接线垂直。

具体的,请参阅图3,减震弹簧3设置呈弹簧柱塞状,减震弹簧3包括外杆与内杆及压缩弹簧,内杆与外杆滑动伸缩,压缩弹簧用于内杆的复位,外杆螺纹连接在行星架101上,内杆镶嵌在角板上。

具体实施步骤:

请参阅图2,未爬楼时,减震弹簧3内部的压缩弹簧将减震弹簧3的内杆顶出,使得橡胶垫201与支撑轮102不接触,支撑轮102可以转动,请参阅图6,当爬楼时,橡胶垫201首先与楼梯的台阶沿接触,并抵在楼梯的台阶沿上,减震弹簧3的内杆压缩外杆内部的压缩弹簧,实现减震,请参阅图7,持续爬楼,位于上一步台阶的支撑轮102落在台阶上后,两步台阶上的支撑轮102与橡胶垫201相切在一起,并通过婴儿车的车重与婴儿及个人物品的总重量将支撑轮102与橡胶垫201及台阶压在一起,实现橡胶垫201对支撑轮102的制动,使得支撑轮102不易打滑,便于家长在楼梯上休息。

综上所述:该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通过设置角板呈〈形状,且角板通过减震弹簧设置呈弹性伸缩装置,便于通过弹性伸缩装置来缓冲爬楼时爬楼轮本体与台阶的冲击力,降低婴儿车爬楼时的颠簸,提高舒适度;橡胶垫设置呈与角板相配合的〈形状,且橡胶垫靠近支撑轮的一端呈半圆形状包裹在角板靠近支撑轮的一端的端部,并且橡胶垫靠近支撑轮的一端与支撑轮活动连接,便于通过橡胶垫来对爬楼时的支撑轮制动,便于家长在楼梯上中途休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多功能的可折叠婴儿车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爬楼时颠簸较小,舒适度较高,且具有刹车功能,便于家长在楼梯上中途休息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