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设备的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4844发布日期:2020-07-24 15:5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设备的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网故障用检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设备的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行走机构是一种用于机器人脚部行走的部件,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随着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行走机构投入量也随之增加。

大多模拟人类行为的机器人都少不了行走机构,但大多数的行走机构都缺乏减震结构,机器人在电网故障检查运动的过程中容易不稳定,行走过程中遇不平路面时容易摔倒,从而会跌倒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大数据展示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设备的行走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嵌入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顶部通过铰接座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顶部固接有连接筒,所述空腔内设有横板,所述支撑座内部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竖轴,所述横板两端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滑动套接于所述竖轴上,且所述竖轴上位于所述轴套的上方与下方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横板顶部设有多个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顶端嵌入连接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顶端与所述活动座固接,且所述第一活动杆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横板底部两侧均铰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底端铰接有杆套,所述杆套滑动套接与横杆上,所述杆套与所述支撑座内壁之间的横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且所述横杆两端与所述支撑座内壁固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嵌接有两个气垫,所述气垫顶部与所述支撑座底部抵触连接,所述底板顶部四角处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顶端嵌入连接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顶端与所述支撑座固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顶端开设有连接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活动座两侧均设有两个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端部贯穿所述支撑座外壁开设的条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所述轴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活动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当机器人行走时,活动座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活动杆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弹簧压缩,第二弹簧压缩后,轴套向下移动,第一弹簧压缩,轴套向下移动后,横板向下移动使杆套横向移动,使第三弹簧压缩,而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的压缩均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2、通过设置连接轴与条形通孔,当活动座向上移动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逐步伸长,当连接轴卡在条形通孔顶部时,支撑座与活动座同步移动,并且在行走时的晃动或震动可以通过气垫进行缓冲并吸收部分的震动能,从而保证了行走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座内部结构图。

图中:1、支撑座;2、空腔;3、活动座;4、铰接座;5、横轴;6、连接筒;7、横板;8、凹槽;9、竖轴;10、轴套;11、第一弹簧;12、第一套筒;13、第一活动杆;14、第二弹簧;15、转杆;16、杆套;17、横杆;18、第三弹簧;19、底板;20、气垫;21、第二套筒;22、第二活动杆;23、连接轴;24、条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设备的行走机构,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内部形成空腔2,空腔2内嵌入连接有活动座3,活动座3顶部通过铰接座4连接有横轴5,横轴5顶部固接有连接筒6,使用时,将本行走机构通过连接筒6与机器人的腿部连接固定,空腔2内设有横板7,支撑座1内部两侧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设有竖轴9,横板7两端连接有轴套10,轴套10滑动套接于竖轴9上,且竖轴9上位于轴套10的上方与下方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1,横板7顶部设有多个第一套筒12,第一套筒12顶端嵌入连接有第一活动杆13,第一活动杆13顶端与活动座3固接,且第一活动杆13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14,横板7底部两侧均铰接有转杆15,转杆15底端铰接有杆套16,杆套16滑动套接与横杆17上,杆套16与支撑座1内壁之间的横杆17上套设有第三弹簧18,且横杆17两端与支撑座1内壁固接,当机器人行走时,活动座3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活动杆13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弹簧14压缩,第二弹簧14压缩后,轴套10向下移动,第一弹簧11压缩,轴套10向下移动后,横板7向下移动使杆套16横向移动,使第三弹簧18压缩,而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4、第三弹簧18的压缩均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支撑座1下方设有底板19,底板19顶部嵌接有两个气垫20,气垫20顶部与支撑座1底部抵触连接,底板19顶部四角处设有第二套筒21,第二套筒21顶端嵌入连接有第二活动杆22,第二活动杆22顶端与支撑座1固接,气垫20的存在减少了震动的产生,从而保证了行走的稳定性。

连接筒6顶端开设有连接螺纹孔,通过连接筒6上螺纹的螺纹孔与机器人的腿部连接固定,活动座3两侧均设有两个连接轴23,连接轴23端部贯穿支撑座1外壁开设的条形通孔24,当活动座3向上移动时,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4、第三弹簧18逐步伸长,当连接轴23卡在条形通孔24顶部时,支撑座1与活动座3同步移动。

第一弹簧11两端分别与凹槽8、轴套10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4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筒12、活动座3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行走机构通过连接筒6上螺纹的螺纹孔与机器人的腿部连接固定,当机器人行走时,活动座3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活动杆13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弹簧14压缩,第二弹簧14压缩后,轴套10向下移动,第一弹簧11压缩,轴套10向下移动后,横板7向下移动使杆套16横向移动,使第三弹簧18压缩,而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4、第三弹簧18的压缩均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当活动座3向上移动时,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4、第三弹簧18逐步伸长,当连接轴23卡在条形通孔24顶部时,支撑座1与活动座3同步移动,并且在行走时的晃动或震动可以通过气垫20进行缓冲并吸收部分的震动能,从而保证了行走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