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搁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5744发布日期:2020-09-08 13:49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搁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辅助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搁脚。



背景技术:

搁脚是一种供后座乘车人员在乘车时用来搁脚的装置,现有的搁脚要么是直接固定于车架上,要么是铰接于车架的搁脚安装座上,固定设置于车架上的搁脚由于行驶的要求限制,其与车架所在平面垂直的横向宽度较小,因此乘车人员的使用舒适度较低,而使用铰接于车架上的搁脚时,乘车人员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将搁脚打开,然后才能使用,因此其使用便捷度较低。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既便于使用,使用又舒适的搁脚。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动搁脚,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舒适的电动搁脚。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包括安装座、与安装座铰接的搁脚板、连接安装座及搁脚板的铰接轴、驱动铰接轴转动的驱动电机及防护罩,所述安装座包括连接板及设于连接板表面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穿透安装板的安装孔,所述铰接轴的端部穿过安装孔并与搁脚板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机体设置于安装座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铰接轴连接,所述防护罩与安装座连接,并且驱动电机位于安装座与防护罩之间。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所述安装板的数目为两块,两块安装板平行地设置于连接板的前后两侧,且其中一块安装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适配的安装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两块安装板的其中一块安装板上设置有护板,所述安装槽由护板及安装板包围形成,并且护板上设置有电机线出线豁口,所述驱动电机的机体上设置有电机座,电机座上设置有与电机线出线豁口适配的电机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所述铰接轴包括连接帽及设于连接帽表面的铰接杆,铰接杆包括与搁脚板连接的驱动部及位于铰接杆驱动部两端的铰接部,铰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所述安装孔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凸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所述驱动部的横截面为矩形,搁脚板的连接头上设置有与铰接杆的驱动部适配的连接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所述连接帽的端面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输出轴适配的矩形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远离连接帽的铰接部通过螺纹与限位帽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两块安装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杆及固定孔,所述防护罩的底壁上设置有穿线孔。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通过驱动电机及铰接轴的设置,实现了搁脚板的自动打开与闭合功能,这样使得搁脚板打开后不仅具有较长的横向宽度,使得乘车人员的使用更舒适,同时乘车人员也无需通过手动的方式打开或闭合搁脚,进而提高了其使用的便捷度。具体使用时,驱动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与其输出轴连接的铰接轴转动,随着铰接轴的转动,与铰接轴连接的搁脚板也随之转动,从而实现将搁脚板从闭合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或从打开状态转动至闭合状态的目的。其中铰接轴可与搁脚板固连、键连接或通过将铰接轴设置为非圆柱轴的方式实现铰接轴与搁脚板的连接,驱动电机输出轴与铰接轴的连接方式亦可与此类似。此外,防护罩的设置能够起到对驱动电机的防护作用,使其免于雨水、灰尘、沙石的影响,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使用方便且舒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电动搁脚的拆解图;

图3是安装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防护罩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驱动电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铰接轴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搁脚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安装座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中,1:安装座;2:搁脚板;3:铰接轴;4:驱动电机;5:防护罩;6:连接板;7:安装板;8:安装孔;9:机体;10:输出轴;11:安装槽;12:连接头;13:连接孔;14:护板;1401:弧形部;1402:矩形部;15:电机线出线豁口;16:电机座;17:电机线;18:连接帽;19:铰接杆;1901:驱动部;1902:铰接部;20:定位凸缘;21:矩形槽;22:限位板;23:定位杆;24:固定孔;25:限位帽;26: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搁脚,包括安装座1、与安装座铰接的搁脚板2、连接安装座及搁脚板的铰接轴3、驱动铰接轴转动的驱动电机4及防护罩5,安装座包括连接板6及设于连接板表面的安装板7,安装板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穿透安装板的安装孔8,铰接轴的端部穿过安装孔并与搁脚板连接,驱动电机的机体9设置于安装座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10与铰接轴连接,防护罩与安装座连接,并且驱动电机位于安装座与防护罩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搁脚,通过驱动电机及铰接轴的设置,实现了搁脚板的自动打开与闭合功能,这样使得搁脚板打开后不仅具有较长的横向宽度,使得乘车人员的使用更舒适,同时乘车人员也无需通过手动的方式打开或闭合搁脚,进而提高了其使用的便捷度。具体使用时,驱动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与其输出轴连接的铰接轴转动,随着铰接轴的转动,与铰接轴连接的搁脚板也随之转动,从而实现将搁脚板从闭合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或从打开状态转动至闭合状态的目的。其中铰接轴可与搁脚板固连、键连接或通过将铰接轴设置为非圆柱轴(如横截面为矩形的矩形轴)的方式实现铰接轴与搁脚板的连接,驱动电机输出轴与铰接轴的连接方式亦可与此类似。此外,防护罩的设置能够起到对驱动电机的防护作用,使其免于雨水、灰尘、沙石的影响,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电动搁脚,安装板的数目为两块,两块安装板平行地设置于连接板的前后两侧,且其中一块安装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适配的安装槽11。

两块安装板的设置,使得铰接轴与安装座连接更稳定。安装槽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对驱动电机的定位及安装,具体安装时,操作人员首先将搁脚板的连接头12置于两块安装板之间并将连接头上的连接孔13与安装孔对准,接着操作人员将铰接轴的端部依次穿过安装孔、连接孔及另一侧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后与限位帽25连接,此后操作人员再将驱动电机具有输出轴的一侧置入安装槽内,并使其输出轴伸入安装槽底面上的安装孔内与铰接轴连接,最后再将防护罩罩于驱动电机的外侧并与安装座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电动搁脚,两块安装板的其中一块安装板上设置有护板14,安装槽由护板及安装板包围形成,并且护板上设置有电机线出线豁口15,驱动电机的机体上设置有电机座16,电机座上设置有与电机线出线豁口适配的电机线17。

护板的设置具体实现了安装槽结构,其包括与驱动电机机体适配的弧形部1401及与电机座适配的矩形部1402,电机线出线豁口设置于矩形部上,电机座及与电机座适配的矩形部的设置,实现了对驱动电机的定位。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电动搁脚,铰接轴包括连接帽18及设于连接帽表面的铰接杆19,铰接杆包括与搁脚板连接的驱动部1901及位于铰接杆驱动部两端的铰接部1902,铰接部设置于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电动搁脚,安装孔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凸缘20。

定位凸缘的设置实现了对铰接轴及连接帽的定位,具体安装时,铰接轴的铰接杆穿过安装孔直至连接帽的表面与定位凸缘的端面接触,从而实现对铰接轴的轴向定位。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电动搁脚,驱动部的横截面为矩形,搁脚板的连接头12上设置有与铰接杆的驱动部适配的连接孔13。

矩形的驱动杆及矩形孔的设置,实现了驱动杆与搁脚板的固连。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电动搁脚,连接帽的端面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输出轴适配的矩形槽21。

矩形槽的设置,实现了驱动电机输出轴与连接帽及铰接轴的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电动搁脚,远离连接帽的铰接部1902通过螺纹与限位帽25连接。

限位帽的设置,实现了对铰接轴的限位,其可通过螺纹与铰接杆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电动搁脚,两块安装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板22。

限位板的设置使得安装座更稳固,同时也实现了对搁脚板的限位及定位功能,防止其转过的角度过大。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电动搁脚,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杆23及固定孔24,防护罩的底壁上设置有穿线孔26。

定位杆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将安装座定位于车架上,穿线孔的的设置用于操作人员穿导线。具体安装时,操作人员可将定位杆设置于车架上的定位孔内,并将螺栓穿过连接板上的固定孔24与车架连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