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1849发布日期:2020-08-21 15:20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人力自行车,其动力传导方式,均属于人体释放能量而消耗体力。且腿蹬脚踩屁股来用劲,使自行车前进。既使人体重力与脚踩联动同步驱动自行车,那么人体重力利用率极低,却不能使人体的重力充分利用,尤其是长途行驶或快速行驶而身感疲惫,特别是车座为固装式(死座子)不妨使骑车人的屁股和大腿根部,身感不舒。不过对于常规人力自行车而言,人体的重力,却是自行车行驶中的阻力。为此,本人(原山东定陶,后因工作于新疆策勒袁梧伦)历经十多年反复论证,几经实验,终于设计出,借助于蹬车动作,脚踩腿蹬屁股用劲工作方式,通过车座自由地左右侧滑而受迫悬浮,且两侧上下摆动轮换交替下压,来驱动自行车高速行驶。即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自行车。于是将常规自行车行驶阻力主部之人体重力这个天然能量,几乎通过脚踏子操控定时自动变轨驱动地“t”字摆,迫使人体重力时刻悬浮下压轮换交替工作方式,传导给脚拐臂外端内侧上,使自行车高速行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上缺陷,提供一种借助于人体蹬车动作的工作方式,人自由自在慢悠悠,微略施力蹬,只要脚踩腿蹬屁股自然动,通过车座下方配装防失衡的“缓冲器”,脚踏子操控的定时“变轨器”,继而操控间歇性定时自动地“t”字摆,使人的重力时刻悬浮下压左右轮换交替,作用在对称匹配的超越齿轮的“换向器”上,再经过套装在自行车中轴两端上配装的“角杆(相当于定滑轮)牵引器”,传递到各自的脚拐臂外端内侧上。实现人体重力时刻成为对于自行车中轴的“切向力”,且与人蹬力及人蹬力的反作用力三合一,同步协调共同驱动自行车高速前进。

作为优化,本发明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其包括等腰三角形车座的水平支架,其支架顶点配装有水平固装在车架上万向球轴承(或万向球)。其底边正中央配装有一个小万向球,其两底角正下方各自配装有横向滑滚的小轴承。两个横向滑滚小轴(自行车前进方向的垂直方向为横向)分别助压在各自“缓冲器”横向“外高内低”椭圆弧形滑轨上。如此设计,由于人蹬车时,屁股始终施力于车座一侧来轮换交替,使“一侧撬起,另侧下压”的左右侧滑而上下摆动轮换交替工作方式。可见缓解了人蹬车时,因大腿根部被支撑(死车座)不能同步协调的实现,则人感舒适而迎合人体动力学。

作为优化,车座等腰三角形支架两底角正下方,各配装着“外高内低”横向对称弧形滑轨,其内端绞结在横向竖直摆动“t”字摆上部横杆正中央竖直朝上各自转轴上,而最外端正下方绞结着各自竖直导力杆上端的“缓冲器”。由于骑车人在蹬车时,车座的轮换交替侧滑下压,人体及屁股时而一侧既上浮又侧滑,另一侧既侧滑又下沉轮换交替的工作状态,自然产生人体失衡状态。由于缓冲器“内低外高”滑轨既能纵向又能横向动态,去支撑着车座后端正下方横向小轴承。如此设计,间接地缓解缓冲了人体的竖直工作面内“纵向移位”颠簸,所造成地“失衡感”,且横向跨度(即侧滑横向位移),同时被各自对称的可在竖直工作面横向摆动“t”字摆上端横杆上方正中央转动的弧形轨道的上点限位和下点限位来控制,可见人体在蹬车时,人屁股与车座同步联动,不感觉在横向上有“失衡”感。内端绞结在“t”字形摆横杆上方正中央的弧形滑轨,既支撑又限位还缓冲竖直位移的轮换交替侧滑下压车座,却避免了缓冲了竖直方向上大位移,所造成人体失衡感,同时因横向限位,也避免了人体横向侧滑导致的失衡感。尤其是缓冲器外端下移过程中却自动地加大了整个传动系统的竖直位移。

作为优化,缓冲器的弧形滑轨斜面体内端稍外一点正下方,配装有联体垂直于斜面体底面小转轴,小转轴上套有小转筒,小转筒恰好时刻被“t”字摆上方横杆配置的矩形滑孔,来镶钳着。如此设计确保了缓冲器的斜面体弧形滑轨,在车座轮换交替侧滑下压过程中,因绕内端转轴在竖直工作面里自旋时,在前后方向上,不产生移位发生犯别于“t”字摆横杆,同时在自行车前行方向上,实施了对车座前后移动限位(因竖直工作面横向摆动的“t”字摆其竖直杆接近最上端是固定转轴所致)。尤其是确保了整个导力系统顺畅传导。

作为优化,竖直工作面横向摆动地“t”字摆其竖直杆极短,且极短竖直杆被竖直套装在,与横向轴承室联体的竖直滑配内。“t”字摆的极短竖直杆与竖直滑配套之间,由两个竖直配装排列小滚珠来操控竖杆与套之间水平转动的限位,只能使极短“t”字摆竖直杆在滑配套内,沿自身上配置的竖直滚珠槽上下滑动,却不能在滑配套内水平转动,而极短的“t”字摆竖直杆最下端面上,配有倔强系数较大的撑簧,撑簧下端助压在滑配套内的底面上。如此设计缓冲了自行车在坑洼高低不平的路况上行驶中,人体因路面颠覆所造成不适,实为减震。尤其是“t”字摆在摆动过程中人体重心移位,其撑簧蓄能,在缓冲器下压旋转到水平位置时,此撑簧释放蓄能而张撑,且加力于导力系统。

作为优化,竖直工作面横向摆动的“t”字摆上,极短的竖直杆匹配的竖直滑配套后方侧表面最上部联体(实为螺丝固装)于横向轴承室,其横向轴承室内镶钳有横向工作面转动的轴承,其轴承内孔套装在水平向前(自行车前进方)固装在自行车的车架上的轴上,而横向轴承室正下方配装有一个较长的摆臂杆。且对于横向轴承室里镶嵌轴承为摆动转轴而言,“t”字摆上方横杆“转矩力臂”(不能超过35mm),且竖直摆臂杆长不小于520mm,来形成约520∶35约等于15∶1的力臂比。如此设计,易于人蹬车时,人以最小力(约6斤)输出,来驱动“t”字摆横杆上助压人体重力(约100公斤),在“t”字摆横杆上方缓冲器滑轨上,顺畅的倾斜而侧滑。来达到人轻松蹬,人体在车座上及时轮换交替侧滑下压(即人的重心及时移位)动作的目的。

作为优化,竖直工作面横向摆动“t”字摆总成上,力臂比15∶1的竖直摆臂杆纵向最下端,绞结着中央为转轴固装在车架上竖直“丁”字摆下端,且“丁”字摆对于中央转轴而言,上部与下部相比的力臂是下长上短,而竖直“丁”字摆上方纵向横杆两端上,分别配装有横向滑滚小轴承,两个横向滑滚小轴承分别轮换交替镶嵌在横向工作面的各自转心角为180度(半周)对列反向转盘轨道里(其中一个滑滚小轴承处在自己的半周变轨滑道内,而另一个滑滚小轴承却不处在自己的半周变轨滑道内)。如此设计,同轴上一正转一反转的横向工作面,两个对列半周旋转的同步转盘,能使“丁”字摆上端纵向横杆所配装的两个小滑滚轴承,由于滑轨与小轴承之间要么是上摩啃下挤压,要么是上挤压下摩啃,产生受迫运动,导致于位移,于是实现了既变轨又变向的转盘(即同一转轴上正转半周工作面变轨滑道和反转半周工作面变轨滑道),因转动而导致于“t”字摆,实施“间歇性定时”摆动的目的(即忽停忽动的工作方式)。

作为优化,副伞齿固装在纵向(自行车前进的方向)水平传动轴最前端,与主伞齿轮啮合。水平传动轴后端上,依次向后是联体半周工作面正转的变轨滑道转盘和轴承套及联体主齿轮与固联在车架上定位轴承,半周工作面正转变轨滑道转盘上,配置有半径不同,弧长不一,两弧相连的滑轨,小半径为不大于30度转心角,而大半径为不小于150度转心角,且小半径滑轨在正转动方向上,位于大半径滑轨的前端,而小半径滑轨开口背离转心,大半径滑轨开口指向转心(即水平转动轴的轴心线为转心)。轴承套的外壳上自前向后分别配装有半周工作面反转变轨滑道转盘和被动小齿轮。半周工作面反转变轨滑道转盘上配置有半径不同,弧长不一,两弧相连的滑轨,小半径为不大于30度转心角,而大半径为不小于150度转心角,且小半径滑轨开口背离转心。半周工作面的正转变轨滑道与半周工作面反转滑道的工作面平行,其间距为“丁”字摆上端配装的两个小滑滚轴承纵向间距,并半周工作面正反转两变轨滑道在首尾交汇处,恰好是“丁”字摆上端配装的两个小滑滚轴承,一个被其一的小半径滑道来镶嵌,另一个小滑滚轴承脱离大半径轨道,也恰好是“t”字摆由静到动的状态分界点,且一小半径轨道的入口处到转心的距离恰好是,另一个变轨滑道转盘上大半径轨道的出口到转心的距离。小半径滑轨用于“丁”字摆产生位移。而大半径滑轨用于“丁”字摆不产生位移且相对于各自的转盘为动态中静止(由于小半径滑轨开口方向背离转心,在此转动中,小滑滚的弧线距转心的距离时刻在变化,则小滑滚轴承受迫于小半径滑轨的轨道摩啃挤而位移。而大半径滑轨开口方向指向转心,在此大半径轨道转动中,大滑轨的弧线距转心的距离时刻不变,则小滑滚轴承受迫于大半径滑轨的轨道摩啃挤不移位,在此处动态中相对静止)。主齿轮啮合与水平传动轴平行的副轴后端上配装的副齿轮,且主齿轮与副齿轮完全相同(齿数同,模数同,尺寸同),副轴前端上配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中介齿轮,中介齿轮的转轴固装在车架上,中介齿轮啮合被动齿轮,且被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完全相同(齿数同,模数同,尺寸同)。如此设计利用水平传动轴后端上配装的主齿轮,通过齿轮传动,确保了水平传动轴上,配装的半周工作面正反转变轨滑道既协调同步(角速度相同),又使“丁”字摆上端配装的同轴上两个对列平行的小滑滚轴承,时刻有一个在工作,而另一个等待下半周来工作,即两个小滑滚轴承轮换交替工作,各工作半周,等待半周,实现了半周换向的目的,同时又实现了“忽停忽动”的工作方式,且动的时间是静的时间六分之一。即静的时间长动的时间短,可见“丁”字摆与“t”字下端相互绞结,则“t”字摆的工作方式也为“忽动忽静”,且动的时间短,静的时间长。总之两个反转地对列短滑轨,绕共同的转心旋转时,受迫自动地去迎合,去镶钳各自匹配的小滑滚轴承,于是导致于两个滑滚小轴承轮换交替受迫位移,去驱动联体的“丁”字摆发生摆动,继而操控“t”字摆绕自身上最上端固定转轴,发生摆动,使“t”字摆上方的横杆产生受迫倾斜,且一端向上撬起,一端下移,则上移端托起自身上方配装的缓冲器上可绕内端转动地“外高内低”弧形滑轨斜面体,使无阻尼的受迫上移(因斜面体外端下方绞结的竖直导力杆的导力传动中,存在着超越齿轮,此时超越齿轮的轮镦反转,且超越齿轮中的启动爪反向打滑,不去啃合超越齿轮的轮盘,故无阻力),而“t”字摆上方的横杆的下移端,反而与匹配的缓冲器上可绕内端转动地另一个弧形滑轨斜面体,产生分离而不支撑这个弧形滑轨斜面体,(是因该弧形滑轨斜面体内端绞结在“t”字摆的横杆中央上方朝上联体的转轴上,该弧形滑轨斜面体外端底面正下方,被绞结着缓慢移动地竖直导力杆支撑着所致)可见该弧形滑轨斜面体处于两端被支撑,其内端为临时性固定支撑,而外端却有缓慢下移,且内端可转动(实为悬浮下移动态),而助压在该弧形滑轨斜面体上方的车座后端配装横向小轴承,在“内低外高”弧形斜面滑轨上,在车座上人体重力作用下,不得不自内向外自动滑滚,同时缓冲器上对称配装的另一个弧形滑轨斜面体的滑轨上的车座后端另侧配装的横向小轴承,随之不得不自外向内自动滑滚,则骑车人的重心发生移位。此时车座的等腰三角形支架底边中央配装的“万向球”总成,缓冲了车座因侧滑而犯别现象,及同步协调脚踏子正处于刚离开“上点”或刚离开“下点”的动态,如此设计,脚踏子刚离开“上点”或“下点”的动态中,对列反向变轨滑道转盘上短弧长滑轨恰好去迎合,去镶钳“丁”字摆上方配装两个其一所匹配小滑滚轴承,致使竖直横向工作面“t”字摆产生从一侧的止点开始迅速摆动,(即由静到动)而瞬间摆动到对侧的止点。可见实现了“t”字摆“定时”摆动,从一侧的止点而迅速到达对侧的“止点”上的目的。尤其是实现了在“t”字摆的摆动过程中,车座上人体重力既出现了“悬空悬浮”状态,又出现了人体的“重心”偏移车座一侧的目的,同时实现了与脚踏子刚离开“上点”或“下点”动态的同步协调的目的,更实现了对列反向变轨滑道转盘上短弧长滑轨长度,与“t”字摆的从一侧“止点”到另一侧“止点”摆动全过程的一一对应目的。

作为优化,变轨转盘的对列反向滑轨上的弧长较长(圆心角不小于135度)对列两滑轨,因首尾与弧长较短(圆心角不大于45度)对列两滑轨相连,确保了竖直横向工作面的“t”字摆从一侧的“止点”到达另一侧“止点”的瞬间,“丁”字摆上端纵向并列两个小滑滚轴承平稳而平滑过渡,实现了脚踏子在此时,不感觉费力。而相同半径的弧长较长滑轨,确保了滑轨中镶钳匹配的小轴承的“轴心”与变轨转盘的“转心”的间距为定值,实现了变轨转盘长弧滑轨中镶钳所匹配的小滑滚轴承“动态定位上静止”(上啃摩下挤压或上挤压下啃摩),同时达到了“t”字摆在一侧的止点上“动态上静止”,如此设计,两个对列反向变轨滑道转盘的旋转一周,操控于每半周轮换交替一次小滑滚轴承准时位移动态,继而操控“t”字摆定时摆动,定时在一侧的止点上静止,实现了“t”字摆定时启动,定时静止的轮换交替的目的,同时实现了不管是“t”字摆在摆动过程中,还是“t”字摆处在一侧“止点”上倾斜静止状态,缓冲器总有其中一个弧形滑轨斜面体时刻处于“悬空悬浮”状态,且轮换交替与脚踏子在“上点”或“下点”时一一对应。可见,两个对列反向变轨滑轨控操“t”字摆定时摆动,定时静止,同时操控“t”字摆的摆动与静止之间的间歇式轮换交替。从而达到实现了“车座”上人体重力时刻不但悬空悬浮,而且是随蹬车动作时刻重心偏移而侧滑的目的。

作为优化,两个对列反向变轨滑道的转盘中央转心上,配装的水平纵向转动轴,另一端上,配装有副伞齿轮,副伞齿轮啮合主伞齿轮且主副伞齿的齿数相同,主伞齿套装在“单个起动爪”的超越转轮盘上,超越转轮的轮镦套装联体于自行车中轴正中央上,自行车中轴两端最外侧配装有脚拐臂,脚拐臂最外端上配装有脚踏子,如此设计,脚踏子动作,操控自行车中轴,自行车中轴联动于超越转轮的轮镦,轮镦通过体内“单个启动爪”联动超越转轮盘,转轮盘联动于主伞齿,一旦因工作需要脚踏子需要倒转时,则“单一启动爪”则不启动超越转轮的轮盘,继而不启动主伞齿,确保了时刻“t”字摆,不因脚踏子倒转而处于动态,同时确保了倒转的脚踏子,突然又正转过程中“单一启动爪”准确复位,继而保证了脚踏子,两个对列反向变轨滑轨“t”字摆,车座下方缓冲器之间匹配一一对应,实现了整个传动系统时刻同步协调的目的。因主副伞齿相同实现了脚拐臂在上点或下点时,“t”字摆恰好在一侧止点上,开始由静到动而启动摆动同步协调的目的。

作为优化,车座等腰三角形支架后端正下方配装的缓冲器,所配置一组对称弧形滑轨斜面体,其外端正下方各自绞结的竖直导力杆,且其中一个时刻被人体的重力来助压,并随着脚踏子到达止点时,准时地轮换交替,竖直导力杆下端各自绞结着一个似乎水平纵向“l”形拨杆,每个平置的“l”形拨杆另一端联体于一个超越大齿轮的轮镦正中央,超越齿轮的轮盘啮合小齿轮,且小齿轮的齿数一半,恰好为与超越大齿轮一次完整的啮合工作齿数,即超越齿轮一次工作齿是小齿轮的一半齿数,而小齿轮套装在定位小轴承外壳上,定位小轴承配装在自行车中轴上,且小齿轮侧面轮周上配装有一个横向小转轴,小转轴上套装有一个小转套,小转套上固联着一个拉杆,拉杆的另一端绞结着“拐角杠杆”(拐角杠杆相当于一个定滑轮)内端。如此设计,时刻悬浮的人体重力,通过两个竖直导力杆,绞结各自匹配的平置“l”形拨杆联体的超越齿轮,往复“正反”旋转的啮合中轴上配装各自的小齿轮轮换交替来导力,并时刻向同一旋转方向传导力的工作方式,传递给各自匹配的拉杆,进行驱动自行车前进,不过这两个拉杆的导力是互相轮换,且与脚踏子人施力,对列反向变轨滑道转角,“t”字摆的定时静止及摆动,车座侧滑下压一一对应的来同步匹配,可见,实现了时刻悬浮的人体重力在一个工作循环中,被车座下方缓冲器上的两个滑轨斜面体平均一分为二来分担,然后传递到两个超越齿轮上,进行轮换交替不间断地给自行车前进助力的目的,同时实现了“l”形拨杆力臂大于大超越齿轮半径(即阻力臂),及大超越齿轮半径大于小齿轮半径,对传导的人体重力“二次”放大(即主动力臂大于从动力臂之故)目的。可见时刻悬空的人体重力经齿轮转动“l”形拨杆传导却量值猛增。

作为优化,拐角杠杆中央配装有转筒,套装在倒置的“l”形撑杆外端上,倒置的“l”形撑杆内端固联在定位大轴承外壳上,定位大轴承内孔配装在自行车中轴上,且位于同轴上套装的定位小轴承外侧和自行车中轴匹配的脚拐臂的内侧。拐角杠杆的外端上绞结着牵引拉杆一端,牵引拉杆另一侧绞结着自行车脚拐臂最外端内侧上配装的转套。如此设计,时刻悬浮的骑车人的重力,通过换向器上对列的超越齿轮在一个工作循环中轮换交替工作方式。再经各自匹配的“拐角杠杆”(相当于定滑轮)导力器,传递给各自的脚拐臂,实现了脚拐臂在各自的施力区(即脚踏子上点到下点的受迫旋转区域)里,时刻悬浮的人体重力先经超越齿轮传动放大,后成为自行车中轴上旋转的“切向力”(因牵引拉杆方向始终垂直于脚拐臂),可见放大后的人体的重力时刻为自行车中轴旋转的切向力。实现了骑车人的重力和蹬车力及人蹬车的反作用力(因人蹬车的反作用力,通过人的屁股施力于车座,而车座随人蹬车动作发生侧滑下压,同向叠加于人体重力,与人重力同步悬浮释放)三合一,来驱动自行车。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骑车人时刻悬浮的重力时刻成了自行车前进地动力,并且被换向器里超越齿轮传动来放大,然后经拐角杠杆导力器的“变向”成中轴转动脚拐臂的切向力,同时蹬车反作用力也成了中轴旋转的切向力,则三合一来驱动自行车前进,尤其是常规的自行车是变力做功,而本发明人轻松蹬(“t”字摆的力臂比为15比1)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却是恒力做功(悬浮悬空的人体重力为中轴时刻旋转地切向力)。它将自然能量(人体重力)借助于人蹬车的动作这个催化剂,自动地转化为动能。而缓冲器即避免了人因蹬车时失衡感,又加大了人体重力作功的竖直位移,故节能环保,人长途骑行,身感舒适,又能高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结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缓冲器和“t”字摆及变轨半周工作面滑道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z”字摆操控闭合变轨对列滑道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实施方案一如图1和图2所示。车座等腰三角形支架1,支架1顶点上配装有水平万轴承10,支架底边中央配装有小万向节11,支架1底边上两底角正下方配装有横向滑滚小轴承12,小轴承12助压在斜面体13身上“外高内低”弧形滑轨上,斜面体13缓冲器内端绞结在“t”字形摆杆2的横杆中央朝上转动点14,斜面体13底面稍内端上,配装有垂直其底面的朝下小转轴15,小转套16套装在小转轴15上,小转套16被“t”字摆2上方横杆两端上,配置的矩形限位通孔25来镶嵌,“t”字摆2的短小竖杆被封盖21来套装成滑配,封盖21扣旋在圆柱筒20上方,“t”字摆2的竖直短小的立杆下部被圆柱筒20来套装且与其形成滑配,两个竖直配装的排列小滚珠23是该滑配(2和20形成滑配)横向旋转的限位,“t”字摆2短小竖杆下端侧表面上,配装有竖直“单珠”滚珠半槽,“t”字摆2短小竖杆下端表面助压在竖直撑簧22身上,撑簧22助压在圆柱筒20内底面上,竖直圆柱筒20后表面最上端垂直配装有水平连结片,水平连结片通过螺杆,配装在横向工作面的口朝前竖直轴承室,竖直轴承室内镶嵌着横向转动的轴承24,轴承24内孔套装在“固装在车架”上水平轴上,竖直轴承室正下方表面配装有较长的摆臂杆3,摆臂杆3最下端绞结着“丁”字摆30的下端朝后的纵向转轴,“丁”字摆30中央水平转套,且套装在车架固装的水平纵向转轴上,“丁”字摆30上端配装有横向工作面两个并列滑滚小轴承31,两个滑滚小轴承31,分别镶嵌于各自匹配的竖直横向工作面的半周工作面一正转一反转变轨滑道转盘62和63,各自半周工作面一正转一反转变轨滑道62和63,通过内轨和外轨“u”字形箍来联体,半周工作面正转地变轨滑道转盘62中央转点配装在水平纵向传动轴61的后端上,半周工作面反转地变轨滑道转盘63套装在转套67,转套67套装在,反转轴承66外壳上,反转轴承66套装在水平纵向转动轴61后端上,水平传动轴61最后端配装有主齿轮64,主齿轮64啮合副齿轮65,副齿轮65配装在副轴601后端上,副轴601前端上配装有从动齿轮602,从动齿轮602啮合中介齿轮603,中介齿轮603啮合被动齿轮68,被动齿轮68套装在转套67后端上,水平纵向传动轴61的前端配装有副伞齿轮60,副伞齿轮60啮合主伞齿轮6,主伞齿轮6套装在“单个启动爪”超越转轮的轮盘上,超越转轮的轮镦套装在自行车中轴7的中央上。缓冲器上弧形“外高内低”滑轨斜面体13底面下方最外端上绞结着较长竖直导力杆51,导力杆51最下端绞结着平置倒扣“l”形拨杆5,平置倒扣“l”形拨杆5上配有外壳固装在车架上轴承50,“l”形拨杆5另一端配装在大超越齿轮4的轮镦40中心上,通过启动爪41去啃合超越齿轮的轮牙盘4,大超越齿轮4啮合小齿轮42,小齿轮42套装在定位小轴承43身上,定位小轴承43配装在自行车中轴7上,小齿轮42侧面圆周内沿上,配装有垂直小齿轮42圆周平面固定转轴,其转轴上套装有小转套,小转套表面上配装有小拉杆82,小拉杆82另一端上,绞结着“直角拐角杠杆”80的外端,“直角拐角杠杆”80的中央转筒,套装在倒置的“l”形撑杆8外端上,倒置的“l”形撑杆8内端固联在定位大轴承81的轴承室外壳上,定位大轴承81套装在自行车中轴7上,“直角拐角杠杆”80的外端绞结着牵引拉杆83,牵引拉杆83的另一端绞结着脚拐臂最外端内侧上,垂直于脚拐臂所配置转套84上。脚拐臂70配装在中轴7两端上主链轮72配装在中轴7中央上,主链轮72通过链条传动啃合副链轮73,副链轮73固装在副转轴9上,从动链90配装在副转轴9上,从动链轮90通过链条91啃合自行车后轮胎93配装的超越小链轮92。

实施方案二如图1和3所示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车座等腰三角形支架1底边两底角正下方配装有横向滑滚的小滚轮12,两个对称布列的小滚轮12分别助压在各自匹配“外高内低”弧形滑轨的斜面体13的滑轮上,“外高内低”弧形滑轨斜面体13的外端正下方分别各自绞结着竖直导力杆51,而斜面体13的内端面上,分别各自绞结着“t”字摆2的上端横杆正中央联体竖直杆最上端转动点14上,且斜面体13内端正下方配装有垂直于斜面体底面杆轴15,杆轴15上套配有转筒16,转筒16被镶嵌在“t”字摆2上端横杆配置的矩形滑孔内,“t”字摆2的竖直立杆与竖直滑筒20形成滑配,“t”字摆2的竖直立杆最下端助压在撑簧22上,撑簧22下端助压在滑筒20内底面上,滑筒20侧表面最上端联体配装在横向工作面轴承24的轴承室壳体上,轴承24内孔固装在自行车的车架上,轴承24的轴承室壳体下端正中央联体配装有一个竖直摆杆3,竖直摆杆3下端绞结着中央有纵向转轴“z”字摆30的下端,“z”字摆30的上端配装一个滑滚小轴承31,小轴承31被镶嵌封闭变轨滑道62上,布列有首尾相连不同半径的滑道,两组对列滑道的弧长不同,长弧滑道由于“z”字摆30动态里相对静止(因“z”字摆30的轴心与竖直横向工作面封闭变轨滑道62的转心之间距离时刻在变化),且一组对列短弧长滑轨的开口方向相同,是确保“z”字摆30的摆动方向改变(即开口方向决定于摆动方向,“z”字摆30受迫于滑轨的位置),竖直横向工作面封闭变轨滑道30的中央,配装在纵向水平传动轴61的后端上,水平传动轴61的前端配装有副伞齿60,副伞齿60啮合主伞齿6,主伞齿6中央配装在自行车中轴7上,中轴7两端上配装有脚拐臂70,脚拐臂70外端内侧配装有转轴总成84,脚拐臂70外端的外侧上配装有脚踏子71。

工作原理:借助于人蹬车动作,腿蹬脚踩,屁股轮换交替施力于车座一侧的工作方式,实现了车座侧滑下压另一侧向上撬起的“最高点”和脚踏子旋转“最高点”同步协调,及它们二者间的动态“最低点”也同步协调,使其骑车人的重心时刻移位,且往复运动,而重力借助于脚踏子操作地两个对列反向旋转的变轨滑道转盘的动态,来驱动在侧端“止点”忽停忽动地轮换交替的“t”字摆的摆动,迫使车座下方配置的缓冲器内低外高弧形滑轨两个对称斜面体,内端可旋,外端下压旋转,而时刻悬空且对称轮换交替工作方式,间接地使骑车人的重力,在人蹬车过程中时刻“悬浮”下压。再经与之匹配的轮换交替的超越齿轮传动,最后通过“直角杠杆”导力器,将时刻悬浮下压的重力传递到自行车中轴两端联体各自的脚拐臂最外端内侧上,变成自行车中轴时刻旋转状态中的“切向力”的目的,使人体重力做功成为自行车行驶中时刻获取能量(即恒力做功)。

人轻松蹬人体悬浮体重驱动高速自行车机械传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车座子轮换交替侧滑下压一次,缓冲器上的两个对称的“外高内低”弧形滑轨斜面体,绕各自内端上“t”字摆中央固装的转轴,上下旋转一次。对列两个超越齿轮的轮镦各自轮换交替“正反转”工作一次(一个正转而另个则瞬间无阻尼的反转到位于止点而停留),与两个超越齿轮来啮合套装在自行车中轴上小齿轮,各自旋转一周,且半周导力,而另半周随各自匹配的脚踏子操控传导而不导力且空转。脚踏子绕自行车中轴旋转一周,在各自的上点到下点施力区内,时刻获取人体重力过程来加力一次。齿数比为一比一的伞齿传动旋转一周,半周工作面两个对列反向旋转变轨滑道转盘各自旋转一周,“t”字摆间歇定时往复工作各一次。且脚踏子上点(下点)与车座子摆动侧滑上点(下点)及“t”字摆的“侧端”止点动态同步协调。骑车人的重力随车座子侧滑下压轮换交替而轮换交替且时刻悬空下压,通过超越齿轮的啮合轮换交替传递,再经直角杠杆导力器的传导,且人体重力无阻尼,无力损的轮换交替成为“切向”施力于各自的脚拐臂最外端内侧上的恒力,时刻对外输出,释放转矩,驱动自行车高速行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