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1233发布日期:2022-01-11 22:0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车辆倾斜控制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车辆前二轮的倾斜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今常用的个人交通工具一般有汽车及摩托车,摩托车形式的交通工具为一种由引擎或马达驱动,主要利用手把操纵方向的二轮、三轮或四轮等的车辆,由于有着操纵简单、行动方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目前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
3.目前市面上消费者喜爱方便的二轮摩托车,对于平衡操控能力较差骑者,当遇有突然状况急刹车时易失控转倒,尤当行驶于湿滑或不平整碎石路面时,就骑者操控能力较佳者也常无法避免失控转倒。
4.探讨其转倒主要原因有,因二轮摩托车仅前后各设置一个轮子,所提供平稳度不足,必须靠骑者行进中以转向的修正及身体重心的改变来平衡车子致不转倒,故遇状况时必需要有快速应变控制平衡能力者,方可维持车不转倒。又因二轮摩托车遇路面湿滑时失控转倒主要原因,为轮胎与地面失去抓地力,致无法再做转向修正以平衡车所造成。
5.此外,目前市场上已出现配置有二前轮的车辆,其为配置活节四边形结构及二独立前悬吊系统类型的摩托车,一般来说,此种车辆的避震器底端枢接于摇摆臂上的轮轴正上方,卡钳构件固定于避震器下座,如此结构设计在卡钳构件进行刹车时,会造成避震器需要承受卡钳构件所产生的强大旋转推力,避震器因而需要更高强度的结构设计,造成避震器体积、重量及成本等都提高。
6.例如中国台湾新型m441617专利案的前二轮摩托车,其通过左、右避震器液压油路相通,制造成本高且系统可靠度有虞虑。另有比雅久及山叶公司所生产的前二轮摩托车,其使用零件多成本高且系统质量大造成悬吊反应迟钝。此外,前二轮摩托车在停车时,常因其前二轮的左、右轮组不在同一平面而上下摇动,因而容易倾倒,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7.发明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目的是改善二轮摩托车骑者易失控转倒缺点,提供一前二轮车辆,可适用在具前二轮与后单轮,或前二轮与后一轮以上的车辆,提供一种可平稳易控制不易倾倒的车辆。此外,本发明的前二轮车辆因将其前单轮增加为二轮,可降低于低摩擦路面较前单轮同时失去抓地力而转倒的机率。
9.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包括有:一主车架、一转向总成、二轮组、二上连杆、二下连杆、二转向拉杆、一摇动连杆、二减震器、一制动片及一制动器。其中,转向总成包括有相连接的一转向把手及一转向柱;二轮组包括有一左轮组及一右
轮组;二上连杆包括有一左上连杆及一右上连杆,该左上连杆的二端分别与主车架及左轮组枢接,该右上连杆的二端分别与主车架及右轮组枢接。
10.此外,二下连杆包括有一左下连杆及一右下连杆,该左下连杆的二端分别与主车架及左轮组枢接,该右下连杆的二端分别与主车架及右轮组枢接。另,二转向拉杆包括有一左转向拉杆及一右转向拉杆,该左转向拉杆的二端分别与转向柱及左轮组枢接,该右转向拉杆的二端分别与转向柱及右轮组枢接。又,摇动连杆的中端枢设于主车架的中央位置。二减震器包括有一左减震器及一右减震器,该左减震器的下端与左下连杆枢接,该左减震器的上端穿设左上连杆及左转向拉杆,与摇动连杆的左端枢接;该右减震器的下端与右下连杆枢接,该右减震器的上端穿设右上连杆及右转向拉杆,与摇动连杆的右端枢接。
11.另外,制动片固设于摇动连杆上,与该摇动连杆一起连动。制动器固设于主车架上,制动器用以锁固或释放该制动片,该制动器于制动片形成一钳式盘面,当该制动器作动时,钳式盘面会夹住制动片,使制动片不会转动,因此摇动连杆也不会转动。
12.由此,当欲停车时,启动制动器将设置于摇动连杆上制动片锁固,使左、右减震器及左、右下连杆受摇动连杆的限制而不再转动,且左、右下连杆也不再摇动,因而限制了左右平行四边形连杆的自由运动,故左、右轮组也停止不再摇动,使得车辆能以三轮以上平稳站立停车。故本发明实为一结构组成简单又可靠的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且具有一简单可靠让前二轮锁定,使三轮平稳站立停车的装置。
13.上述左上连杆及右上连杆、左下连杆及右下连杆、左转向拉杆及右转向拉杆皆依行车方向而呈左右相互对称设置。
14.上述左减震器及右减震器依行车方向呈左右相互对称设置。
15.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的主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的主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10
ꢀꢀꢀꢀꢀꢀꢀꢀꢀꢀꢀꢀꢀ
主车架
ꢀꢀꢀꢀꢀꢀꢀꢀꢀꢀꢀꢀ
15
ꢀꢀꢀꢀꢀꢀꢀꢀꢀꢀꢀꢀ
转向总成
22.151
ꢀꢀꢀꢀꢀꢀꢀꢀꢀꢀꢀꢀ
转向把手
ꢀꢀꢀꢀꢀꢀꢀꢀꢀꢀ
152
ꢀꢀꢀꢀꢀꢀꢀꢀꢀꢀꢀ
转向柱
23.20
ꢀꢀꢀꢀꢀꢀꢀꢀꢀꢀꢀꢀꢀ
左轮组
ꢀꢀꢀꢀꢀꢀꢀꢀꢀꢀꢀꢀ
21
ꢀꢀꢀꢀꢀꢀꢀꢀꢀꢀꢀꢀ
右轮组
24.22
ꢀꢀꢀꢀꢀꢀꢀꢀꢀꢀꢀꢀꢀ
左上连杆
ꢀꢀꢀꢀꢀꢀꢀꢀꢀꢀ
23
ꢀꢀꢀꢀꢀꢀꢀꢀꢀꢀꢀꢀ
右上连杆
25.24
ꢀꢀꢀꢀꢀꢀꢀꢀꢀꢀꢀꢀꢀ
左下连杆
ꢀꢀꢀꢀꢀꢀꢀꢀꢀꢀ
25
ꢀꢀꢀꢀꢀꢀꢀꢀꢀꢀꢀꢀ
右下连杆
26.26
ꢀꢀꢀꢀꢀꢀꢀꢀꢀꢀꢀꢀꢀ
左转向拉杆
ꢀꢀꢀꢀꢀꢀꢀꢀ
27
ꢀꢀꢀꢀꢀꢀꢀꢀꢀꢀꢀꢀ
右转向拉杆
27.28
ꢀꢀꢀꢀꢀꢀꢀꢀꢀꢀꢀꢀꢀ
左减震器
ꢀꢀꢀꢀꢀꢀꢀꢀꢀꢀ
29
ꢀꢀꢀꢀꢀꢀꢀꢀꢀꢀꢀꢀ
右减震器
28.30
ꢀꢀꢀꢀꢀꢀꢀꢀꢀꢀꢀꢀꢀ
摇动连杆
ꢀꢀꢀꢀꢀꢀꢀꢀꢀꢀ
31
ꢀꢀꢀꢀꢀꢀꢀꢀꢀꢀꢀꢀ
连接片
29.32
ꢀꢀꢀꢀꢀꢀꢀꢀꢀꢀꢀꢀꢀ
制动片
ꢀꢀꢀꢀꢀꢀꢀꢀꢀꢀꢀꢀ
34
ꢀꢀꢀꢀꢀꢀꢀꢀꢀꢀꢀꢀ
制动器
30.341
ꢀꢀꢀꢀꢀꢀꢀꢀꢀꢀꢀꢀ
钳式盘面
具体实施方式
31.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其分别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的主体结构前视示意图、主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及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包括有:一主车架10、一转向总成15、一左轮组20及一右轮组21、一左上连杆22及一右上连杆23、一左下连杆24及一右下连杆25、一左转向拉杆26及一右转向拉杆27、一左减震器28及一右减震器29、一摇动连杆30、一制动片32及一制动器34。
32.如图1所示,转向总成15包括有相连接的一转向把手151及一转向柱152;左上连杆22的二端分别与主车架10及左轮组20枢接,右上连杆23的二端分别与主车架10及右轮组21枢接;左下连杆24的二端分别与主车架10及左轮组20枢接,右下连杆25的二端分别与主车架10及该右轮组21枢接;左转向拉杆26的二端分别与转向柱152及左轮组20枢接,右转向拉杆27的二端分别与转向柱152及右轮组21枢接。
33.摇动连杆30的中端枢设于主车架10的中央位置;左减震器28的下端与左下连杆24枢接,左减震器28的上端穿设左上连杆22及左转向拉杆26,与摇动连杆30的左端枢接;右减震器29的下端与该右下连杆25枢接,右减震器29的上端穿设右上连杆23及右转向拉杆27,与摇动连杆30的右端枢接。
34.此外,制动片32经由一连接片31固设于该摇动连杆30上,制动片32与摇动连杆30一起连动;制动器34固设于该主车架10上,用以锁固或释放该制动片32。
35.请参阅图4,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车辆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制动器34于该制动片32形成一钳式盘面341,当该制动器34作动时,该钳式盘面341会夹住该制动片32,使制动片32不会转动,因此,摇动连杆30也不会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左上连杆22及该右上连杆23、该左下连杆24及该右下连杆25、该左转向拉杆26及该右转向拉杆27皆依行车方向呈左右相互对称设置,该左减震器28及该右减震器29也是依行车方向呈左右相互对称设置。
3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主车架10与二轮组20、21间、二上连杆22、23、二下连杆24、25及二转向拉杆26、27各枢接点自由转动,二轮组20、21构成左右个别呈近平行四边形连杆运动。又,二减震器28、29上端枢接于可自由摇动的摇动连杆30上,故当车辆侧倾斜时,主车架10随着倾斜,前二轮组20、21随主车架10同倾斜保持与地面贴地,得骑乘者转弯时人车一体侧倾以平衡离心力,前二轮组20、21不致有轮子离地浮起,并可确保前二轮组20、21贴地平稳安全过弯。
37.另外,当欲停车时,可启动制动器34将设置于摇动连杆30上的制动片32锁固,使左、右减震器28、29及左、右下连杆24、25受摇动连杆30的限制而不再转动,且左、右下连杆24、25也不再摇动,因而限制了左右平行四边形连杆的自由运动,故左、右轮组20、21也停止不再摇动,使得车辆能以三轮以上平稳站立停车,故本发明实为一结构组成简单又可靠的前二轮倾斜控制装置,且具有一简单可靠可让前二轮锁定,使三轮平稳站立停车的装置。
38.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