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折叠式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2826发布日期:2020-09-08 13:4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折叠式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滑板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速折叠式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现在儿童十分常用的玩具之一,现在的一些滑板车具有折叠结构,但其折叠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折叠后依然具有较大占地面积,并且折叠之后不方便推拉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快速折叠式滑板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具有基体、板体及扶杆,所述基体的底部设置有前轮组,所述前轮组包括一对同轴设置的前轮,所述扶杆竖直地连接于所述基体的顶部;所述基体的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板体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块伸入所述凹槽,且板体通过转轴与所述凸块相连,使所述板体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平行于所述前轮组的轴线;所述板体远离所述基体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后轮。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尾端具有相平行设置的两块尾板,所述尾板倾斜设置,所述后轮连接于两块尾板之间,所述板体的尾端连接有刹车板,所述刹车板呈弧形结构,刹车板的一端与板体可拆卸连接,刹车板的另一端悬空置于所述后轮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前端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所述板体;所述基体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调节板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调节板的中部与所述基体相铰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及两个定位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调节板的底部,调节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凸块内,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基体活动连接使得调节杆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

两个所述定位杆对称地连接于所述调节杆的两端,且定位杆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凸块的外部,所述凹槽的两侧具有向凹槽内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开口朝下所述板体的尾端,所述定位杆置于所述定位槽内;

转动所述调节板可带动所述调节杆朝上所述板体的尾端移动,并使所述定位杆脱离所述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调节杆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调节杆的支撑块。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的顶端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所述调节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两侧与所述连接槽的两侧相卡接;向上滑动所述滑动板可使所述滑动板与连接槽脱离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与调节板之间通过弹性结构连接,所述弹性结构对滑动板具有向下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扶杆包括内管、套管及扶手,所述内管竖直连接于所述基体,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部且套管与内管之间能够相对滑动,所述扶手连接于所述套管的顶部;所述套管内还连接有内杆,所述内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套管的上方,且内杆与套管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杆的顶部设置有弧形结构的拉板,所述拉板的端部与所述内杆相铰接。

本发明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这种滑板车能够快速对板体进行折叠,在不使用时能够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方便收纳,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板体尾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板体前部与凸块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此时定位杆连接于定位槽内;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基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调节板位于连接槽内;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基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调节板向外翻转;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定位杆与定位槽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板体前部与凸块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此时定位杆连接于定位槽内;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内杆顶端部与套管连接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内杆顶端部与套管连接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此时限位套向下移动;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内杆顶端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套管与内管连接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内杆通过伸缩限位机构与套管连接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内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中套管中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折叠式滑板车内杆拉出、板体收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车体11、基体12、板体13、扶杆14、前轮组15、后轮16、内管17、套管18、扶手19、凸块20、凹槽21、尾板22、刹车板23、转轴24;

调节板31、调节机构32、连接槽33、调节杆34、定位杆35、定位部36、定位槽37、滑槽38、支撑块39、滑动板40;

内杆41、拉板42、限位块43、限位套44、凸出部45、插槽46、限位孔47、限位环48、限位片49、限位柱50、穿孔51、插孔52、支撑台53、弹簧54、伸缩限位机构55、连接圈56、伸缩板57、连接杆58、支撑片59、接触点60、连接块61、第一抵接面62、第二抵接面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折叠式滑板车,这种滑板车能够快速对板体进行折叠,在不使用时能够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方便收纳,方便运输。

如图1至图16所示,这种快速折叠式滑板车包括车体11,车体11具有基体12、板体13及扶杆14,基体12的底部设置有前轮组15,前轮组15包括一对同轴设置的前轮,扶杆14竖直地连接于基体12的顶部;基体12的一端设置有凸块20,板体13的一端设置有凹槽21,凸块20伸入凹槽21,且板体13通过转轴24与凸块20相连,使板体13能够绕转轴24转动,转轴24平行于前轮组15的轴线;板体13远离基体12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后轮16。

基体12是滑板车的底部柱体结构件,滑板车的重要部件板体13及扶杆14均连接在基体12上。该滑板车具有由两个前轮组15成的前轮组15以及一个后轮16,一共三个轮子,在使用该滑板车时,儿童可先一只脚踩在板体13上,另一只脚在地面上向后蹬,以获得向前运动的动力,待车体11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位于地面上的一只脚可以持续地蹬地,也可以放置在板体13上依靠车体11的惯性向前滑行。需转向时可扭动扶杆14,获得转向动力。

基体12后端设置的凸块20用来连接板体13,使板体13通过转轴24与凸块20连接,板体13在不使用时可以向上翻折收起来,使滑板车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方便收纳于家庭内或车辆内。在室外不使用的时候,也可以将板体13暂时收起来,减小占地面积,减少对公共空间的占用,方便他人的行走。

如图2所示,板体13的尾端具有相平行设置的两块尾板22,尾板22倾斜设置,后轮16连接于两块尾板22之间,板体13的尾端连接有刹车板23,刹车板23呈弧形结构,刹车板23的一端与板体13可拆卸连接,刹车板23的另一端悬空置于后轮16的上方。通过两块尾板22的形式将后轮16连接,使后轮16具有较为稳定的连接结构,刹车板23与板体13是可拆卸连接的关系,在磨损或损坏之后可以拆下来进行更换,能够延长滑板车的使用寿命。

如图4及图5所示,基体12的前端设置有调节板31,调节板31通过调节机构32连接板体13;基体12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槽33,调节板31置于连接槽33内,调节板31的中部与基体12相铰接,调节机构32包括调节杆34及两个定位杆35,调节杆34的一端铰接于调节板31的底部,调节杆34的另一端延伸至凸块20内,调节杆34与基体12活动连接使得调节杆34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

两个定位杆35对称地连接于调节杆34的两端,且定位杆35的端部延伸至凸块20的外部,凹槽21的两侧具有向凹槽21内延伸的定位部36,定位部36上开设有定位槽37,定位槽37的开口朝下板体13的尾端,定位杆35置于定位槽37内;转动调节板31可带动调节杆34朝上板体13的尾端移动,并使定位杆35脱离定位槽37。

通过这种结构使得板体13在水平状态下能够十分稳定,使儿童能够稳定地站立于板体13上,并且儿童不易触碰到调节板31及调节机构32,有利于确保儿童的安全;同时又使成人能够顺利地对板体13进行调节并收起。

调节板31及调节机构32用来调节对板体13的限制,调节板31位于基体12的前端,使调节板31处于较低且较为隐蔽的位置,儿童一般不会注意到该位置。调节机构32位于基体12的底部,儿童更不易触碰到这些部件。

调节杆34可活动地连接于基体12的底部,使调节杆34能够前后活动,两个定位杆35对称地连接于调节杆34的两端,使调节杆34移动后能够改变定位杆35的位置。凹槽21的两侧设置两个定位部36,在定位部36上设置定位槽37,方便与定位杆35紧密配合。当板体13处于水平状态时,两个定位杆35分别位于两个定位槽37内,定位杆35从竖直方向上对板体13起到限制作用,使板体13不会上下晃动,使儿童踩踏在板体13上时板体13能够保持稳定。

需要收起板体13时,扳动调节板31的顶端,将其向外翻转,使调节板31的中部绕铰接点翻转,调节板31的底部朝向板体13的方向运动,推动调节杆34向板体13的方向运动,带动定位杆35运动,使定位杆35脱离定位槽37。板体13脱离了定位杆35的限制,使其能够绕转轴24转动,能够将板体13收起来。

如图4所示,基体12的底部设置有滑槽38,调节杆34置于滑槽38内,滑槽38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调节杆34的支撑块39。调节杆34设置于滑槽38内,使调节杆34能够不是处于基体12的最底部,在儿童滑动滑板车时能够起到防撞作用,对调节杆34及其他部件起到保护。支撑块39对调节杆34起到支撑,使调节杆34不会向下运动。

如图4所示,调节板31的顶端连接有滑动板40,滑动板40与调节板31滑动连接,滑动板40的两侧与连接槽33的两侧相卡接;向上将滑动板40滑动可使滑动板40与连接槽33脱离卡接。

通过滑动板40的作用进一步确保了调节机构32的稳定,使儿童在正常使用滑板车的时候调节机构32不会改变位置,起到保护作用。

调节板31顶部具有滑动板40,滑动板40与调节板31滑动连接,使滑动板40能够向下滑动,并且滑动板40的两侧与连接槽33的两侧相卡接,卡接结构对滑动板40起到限制作用,使滑动板40及调节板31不能够向外翻转,将滑动板40及调节板31稳定地限制于连接槽33内。需要翻转调节板31时,需先向上将滑动板40滑动,使滑动板40与连接槽33的卡接关系脱离,才能够向外翻转调节板31,通过这样的结构起到对调节板31的保护作用。并且滑动板40只有向上运动才能够脱离与连接槽33的卡接,滑动板40不能够向下运动而脱离与连接槽33的卡接,使得儿童在滑行滑板车时,滑动板40不会自行脱离与连接槽33的卡接关系。

滑动板40与调节板31之间通过弹性结构连接,弹性结构对滑动板40具有向下的作用力。通过弹性结构可进一步确保滑动板40及调节板31的稳定,并且使得滑动板40在滑动之后能够自行恢复原位。弹性结构可以是一块弧形的板件。

如图1及图8所示,扶杆14包括内管17、套管18及扶手19,内管17竖直连接于基体12,套管18套设于内管17外部且套管18与内管17之间能够相对滑动,扶手19连接于套管18的顶部;套管18内还连接有内杆41,内杆41的顶端延伸至套管18的上方,且内杆41与套管18滑动连接。

扶杆14具有滑动连接的内管17及套管18,可根据儿童身高对套管18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获得合适的高度。在收纳时也可滑动套管18使其具有较低的高度,方便收纳于家里或者汽车后备箱。

套管18内部设置的内杆41是用来给监护人使用的。儿童在户外使用该滑板车的时候,其不是一致地、持续地使用,在使用的间隙,儿童一般扔下滑板车就去玩别的,需要监护人看管滑板车。传统的滑板车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到滑板车的这种使用需求,使监护人在看管滑板车时基本上只能够将其拎在手里,长时间拿着滑板车十分沉重,给监护人带来了很多不便。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中,套管18的内部具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内杆41,一般情况下内杆41收纳于扶杆14内,使扶手19位于最高点,不影响儿童的滑动使用。监护人需要看管滑板车时,可向上将内杆41拉出套管18,使整个滑板车具有较高的高度,使成年的监护人的手部能够握住内杆41的顶端,从而可以在地面上推动或者拉动滑板车,而无需将滑板车拎在手里,大幅减轻了监护人的负担,使得监护人能够更轻松地带儿童外出游玩,也间接地给儿童使用该滑板车提供了便利。

一些传统的滑板车也具有高度调节的功能,但传统滑板车的该功能主要是给儿童调节使用的,因此其最大高度具有较大的限制,不能够通过调整其高度给成年的监护人使用。

如图9-图11所示,内杆41的顶部设置有拉板42,拉板42呈弧形结构,拉板42的一端与内杆41相铰接,拉板42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43;套管18上套设有限位套44,限位套44位于扶手19的下方,且限位套44能够沿套管18的轴线方向滑动,限位套44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45,凸出部45的内侧形成插槽46,凸出部45上开设有连通插槽46的限位孔47;拉板42的一部分插入插槽46内,且限位块43置于限位孔47内;

套管18的中部连接有限位环48,限位环48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片49,限位片49朝向套管18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柱50,套管18上开设有穿孔51,限位柱50穿过穿孔51,内杆41的中部开设有插孔52,限位柱50的端部插入插孔52。

该结构的设计一方面使得内杆41在上下移动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其较为隐秘且错开的结构设计使得儿童一般不会误触,使儿童在使用滑板车时一般不会注意到内杆41的存在,不会对其进行调节,不会对儿童使用滑板车造成影响。

内杆41顶部具有拉板42,拉板42弧形的结构并且贴合于套管18的顶端部,使得整个扶杆14的顶端部具有良好的统一性,顶部较为平整,比较美观,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儿童去触碰该部件。

拉板42的一部分向下弯折并插入限位套44的插槽46内,使限位套44对其起到水平方向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向上翻折。且拉板42外侧的限位块43容纳于限位套44的插槽46内,使限位套44从竖直方向对拉板42起到限制作用,使限位套44不能够向下运动,也是内杆41及拉板42不能够向上移动。

套管18中部还设置有限位环48,限位环48顶部连接限位片49及限位柱50,限位柱50插入内杆41中部的插孔52内对内杆41起到限制作用,使内杆41不能够上下移动。限位柱50及限位套44的配合作用使内杆41被十分稳定地限制在套管18内,儿童在使用滑板车时无论触碰到哪个部件都不会导致内杆41伸出来。

需要将内杆41向上拉动时,先向套管18的方向按动拉板42,使限位块43与限位孔47分离,之后向下滑动限位套44,使拉板42与限位套44分离,之后可向上转动拉板42,使拉板42处于较高位置并保持稳定。之后向外扳动限位片49,使限位柱50与插孔52分离,之后可向上拉动拉板42,进而将内杆41向上提起。使监护人可手握拉板42拉动车体11。

限位环48及限位片49为软质塑料,限位柱50为硬质塑料。软质的限位片49使其能够轻松地产生弯折,方便向外翻动;较硬的限位柱50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对内杆41的位置起到限定作用。

如图9所示,套管18的外部具有向外凸出的支撑台53,限位套44位于支撑台53的上方,限位套44的内侧连接有弹簧54,弹簧54的底端抵接于支撑台53的顶部。支撑台53及弹簧54的设计使得限位套44具有弹性作用,向下滑动限位套44之后限位套44能够在弹簧54的作用下自动回位。在收回内杆41时,使拉板42能够轻松插入插槽46,且限位块43能够插入限位孔47内。

如图12-图14所示,内杆41的底端设置有伸缩限位机构55,伸缩限位机构55包括连接圈56及多个伸缩板57,连接圈56套设于内杆41的底端,多个伸缩板57沿内杆41的轴线方向呈环形间隔分布,伸缩板57的内侧通过连接杆58连接所述连接圈56,连接杆58相对于内杆41的轴线倾斜设置;伸缩板57呈弧形结构,伸缩板57的底端位于内杆41底端的正下方,伸缩板57的顶端延伸至内杆41的侧部,连接杆58及伸缩板57均具有弹性,伸缩板57的顶部形成支撑片59;

内管17为空心结构,内杆41的直径小于内管17的内径,内杆41的底端及伸缩限位机构55位于内管17内;向上拉动内杆41可使伸缩限位机构55移动至套管18内,并使支撑片59贴合于套管18的内壁。

该结构的设计能够延长内杆41的长度,使滑板车的整体高度能够具有更大的调节范围,同时使得内杆41的底端从内管17移动至套管18时能够非常顺利。

内杆41直径小于内管17内径,使其底端能够伸入内管17。内杆41底端设置伸缩限位机构55,伸缩限位机构55具有伸缩及限位的功能,其伸缩功能使得内杆41底端在位于内径较小的内管17时或者内径较大的套管18内时内杆41均能够与内管17或套管18的内壁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伸缩限位机构55具有连接圈56及伸缩板57,连接圈56用于连接于内杆41的底端,伸缩板57为弹性结构,其通过弹性的连接杆58连接于连接圈56上。当伸缩限位机构55位于套管18内时,其向外伸开,使伸缩板57顶端部的支撑片59贴合于套管18的内壁,使得内杆41与套管18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使内杆41能够比较容易保持稳定,在推拉车体11时内杆41不易上下动作。当伸缩限位机构55位于内管17内时,伸缩板57及连接杆58产生形变,向内收缩,使其能够"挤压"于内管17内。

具有该结构的内杆41在使用时,在一般情况下伸缩限位机构55位于内管17内,向上拉动内杆41,伸缩限位机构55移动至套管18内时自动向外扩张,使内杆41与套管18之间获得连接关系;向下压内杆41时,伸缩限位机构55移动至内管17顶端部时能够向内收缩,使伸缩限位机构55进入内管17内。

如图12及图12所示,伸缩板57的中部具有接触点60,接触点60与内杆41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连接杆58的底端与内杆41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当伸缩限位机构55位于套管18内时,向下移动内杆41能够使接触点60与内管17相接触并使伸缩板57及连接杆58产生形变。

该结构及尺寸关系使伸缩限位机构55向内管17内移动时,接触点60先接触到内管17的顶端,使内管17对伸缩板57产生抵触力,该力能够使连接杆58及伸缩板57产生形变,使伸缩板57的顶端部向内翻转,使伸缩限位机构55进入内管17之后,支撑片59不会与内管17的内壁贴合,使处于收缩状态下的伸缩限位机构55与内管17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内杆41能够较为轻松地向下移动。

支撑片59可采用橡胶,使得当伸缩限位机构55位于套管18内且支撑片59与套管18内壁贴合时,处于扩张状态下的伸缩限位机构55能够与套管18内壁具有合适的摩擦力,即能够顺利地上下移动内杆41的位置,又使得使用者在通过内杆41推拉车体11时内杆41不易上下移动,能够保持稳定。

如图10及11图所示,拉板42的端部的两侧具有连接块61,连接块61具有呈平面结构且相邻设置的第一抵接面62及第二抵接面63,第一抵接面62与内杆41的顶部相贴合;拉板42与插槽46分离后可向上翻转拉板42使第二抵接面63与内杆41的顶部相贴合。

连接块61的设置使拉板42与内杆41之间连接更加稳定。如图9所示,当拉板42插接于插槽46内时,第一抵接面62与内杆41顶部贴合,使内杆41与拉板42之间具有稳定的连接关系,在向套管18的方向推动拉板42后,拉板42能够迅速复位,使限位块43能够稳定地连接于限位孔47内;如图11所示,在该状态下第二抵接面63与内杆41顶部贴合,使拉板42具有较为稳定的状态,用户可以手握着拉板42来推拉车体11,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