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车架及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8491发布日期:2021-03-30 21:2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车架及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车架和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婴儿推车作为婴儿代步工具被广泛地使用。由于婴儿推车体积较小,因而通常将婴儿推车的车架制作成能够折叠的车架,使得婴儿推车折叠方便,并且折叠后体积小,易于存放,方便携带。

而现有技术中,婴儿推车的折叠车架通常都包括推杆和扶手杆,并在扶手杆与推杆的连接处设置锁定机构,以在折叠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定机构能够锁定扶手杆,从而使得处于展开状态的折叠车架的扶手杆保持固定状态。

为了便于扶手杆的锁定和解锁,通常将锁定机构的解锁按键设置在扶手杆上,由于婴儿孩童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可能会因为误触解锁按键造成保持锁定状态的扶手杆被解锁,进而导致婴儿孩童从推车上掉落。

因此,亟需一种无需锁定机构的折叠车架,以使折叠车架在展开状态时,扶手杆能够稳固地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车架和婴儿推车,在无需锁定机构的情况下,使折叠车架能够在处于展开状态时稳固地固定,从而解决传统的婴儿推车因误触解锁按键,造成保持锁定状态的扶手杆被解锁,使得婴儿孩童从推车上掉落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车架,该折叠车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折叠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推杆、套置于所述推杆的第一滑套以及端部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套的扶手杆,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其中:

所述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本体,以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车架本体和位于所述推杆中段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套和所述第一连杆的中段,以在所述推杆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滑套沿所述推杆的轴向滑动;

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扶手杆的中段,以在所述第一滑套滑动时带动所述扶手杆摆动;

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滑套之间,当所述第一滑套朝向所述第一转轴滑动至预设锁定位置时,所述扶手杆锁定于所述推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前轮支架和第四连杆,所述车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其中:

所述前轮支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体,以能够沿第三转轴转动,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体和位于所述前轮支架中段的第四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上,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体,当所述推杆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体能够带动所述前轮支架绕所述第三转轴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一对后轮杆和一对第五连杆,其中:

一对所述后轮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两侧,以能够分别沿一对第五转轴转动,所述第五转轴相交或异面于所述第一转轴,以使一对所述后轮杆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一对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体,一对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一对所述后轮杆的中段,以在所述推杆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体能够带动一对所述后轮杆相互靠近或背离。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一对第二滑套,一对所述第二滑套分别套置于一对所述后轮杆上,一对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体,一对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一对所述第二滑套,以在所述推杆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时,一对所述第二滑套带动一对所述后轮杆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作为优选,所述推杆包括前推杆和后推杆,所述前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后推杆的一端铰接于位于所述前推杆另一端的第六转轴;

当所述折叠车架由所述展开状态切换至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前推杆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体的方向转动,所述后推杆能够绕所述第六转轴沿靠近所述扶手杆的方向转动,以收折所述扶手杆,并使所述扶手杆大致平行于所述前推杆。

作为优选,所述推杆还包括限位部,当所述前推杆绕所述第六转轴沿远离所述扶手杆的方向转动时,所述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前推杆,以使所述前推杆和所述后推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推杆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能够锁定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所述前推杆和所述后推杆。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座板、第六连杆和第七连杆,所述第六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座板底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七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座板底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连接体,以在所述推杆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体能够收折或展开所述座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七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座板底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与铰接于位于所述前轮支架中段上的所述第四转轴。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婴儿推车,所述婴儿推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折叠车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滑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使得第一滑套朝向所述第一转轴滑动至预设锁定位置时,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以将扶手杆稳固地锁定,从而避免出现因误触解锁按键导致扶手杆解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婴儿推车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r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婴儿推车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婴儿推车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中:

11、第一连接体;12、第二连接体;

21、前推杆;22、后推杆;23、锁定机构;

3、扶手杆;

4、前轮支架;

51、后轮杆;

6、座板;

71、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73、第三连杆;74、第四连杆;75、第五连杆;76、第六连杆;77、第七连杆;

81、第一滑套;82、第二滑套;

91、第一转轴;92、第二转轴;93、第三转轴;94、第四转轴;95、第五转轴;96、第六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婴儿推车,该婴儿推车包括折叠车架,折叠车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以使该婴儿推车折叠后体积小,易于存放并方便携带。

由于婴儿推车通常采用锁定装置将婴儿推车锁定至展开状态,并通过解锁按键进行婴儿推车的解锁,以使婴儿推车能够折叠至折叠状态,但是,由于坐在婴儿推车内的孩童不知道解锁按键的功能,并且孩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使得孩童可能会坐在婴儿推车上误触到解锁按键,造成保持锁定状态的婴儿推车被解锁,使得坐在婴儿推车内的孩童可能会从婴儿推车上掉落,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车架,下面对折叠车架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该折叠车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该折叠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推杆、第一滑套81、扶手杆3以及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和第三连杆73。推杆的一端铰接于车架本体,形成第一铰接轴,以使推杆能够绕与第一铰接轴重合的第一转轴91转动,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推动部,使用人员通过推动推杆的推动部,以推动婴儿推车。第一滑套81套置在推杆上,并能够沿推杆的延伸方向滑动。扶手杆3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套81,扶手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持部,坐在婴儿推车内的孩童能够抓持手持部。

第一连杆71的一端铰接与车架本体,第一连杆71的另一端铰接于推杆的中段,以形成第二转轴92。第二连杆72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套81,第二连杆7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71的中段,当推杆绕第一转轴91转动时,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带动第一滑套81沿推杆的延伸方向滑动。第三连杆73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转轴92,第三连杆73的另一端铰接于扶手杆3的中段,当第一滑套81在沿推杆的延伸方向滑动时,第三连杆73带动扶手杆3摆动。

第二转轴92设置于第一转轴91和第一滑套81之间,当第一滑套81朝向第一转轴91滑动至预设锁定位置时,第一连杆71和第三连杆7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第三连杆73和扶手杆3围构形成一个三角形,以将第一滑套81锁定。

通过第一滑套81、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和第三连杆73,使得第一滑套81朝向第一转轴91滑动至预设锁定位置时,能够将扶手杆3锁定于推杆上,并能够稳固地锁定,从而避免出现因误触解锁按键导致扶手杆3解锁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连杆组件的个数,并且使连杆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连杆组件由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及第三连杆73组成,并且当第一滑套81滑动至锁定位置时,第一连杆71和第三连杆7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第三连杆73和扶手杆3围构形成一个三角形,以将第一滑套81锁定,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连杆组件还可以为能够使第一滑套81滑动至锁定位置时,将扶手杆3锁定于推杆上的其它连杆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使折叠车架在被折叠时具有更小的体积,并且方便该折叠车架收纳,折叠车架还包括前轮支架4和第四连杆74,车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体11和第二连接体12。前轮支架4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体11上,以能够沿第三转轴93转动,第四连杆74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体12上,第四连杆74的另一端铰接于位于前轮支架4中段的第四转轴94上。

第一转轴91设置于第一连接体11上,第一连杆71铰接于第二连接体12上。当推杆绕第一转轴91转动时,第一连杆71摆动,并带动第二连接体12摆动,摆动的第二连接体12带动第四连杆74摆动,摆动的第四连杆74带动前轮支架4绕第三转轴93转动,使得折叠车架在收纳时,前轮支架4能够与推杆相互靠近,从而缩小了婴儿推车的体积,并且只需通过转动推杆,就能够收纳前轮支架4,方便了折叠车架的收纳。

进一步地,为了使折叠车架在被折叠时的体积更小,折叠车架还包括一对后轮杆51和一对第五连杆75,一对后轮杆51的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体11的两侧,以能够分别沿一对第五转轴95转动,第五转轴95相交或异面于第一转轴91,以使一对后轮杆51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在收纳时,能够将一对后轮杆51上的后轮转动至一对前轮之间。一对第五连杆75的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二连接体12,一对第五连杆75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一对后轮杆51的中段。当推杆绕第一转轴91转动时,摆动的第二连接体12能够带动一对第五连杆75摆动,从而带动一对后轮杆51相互靠近或背离,使得只需转动推杆就能够收纳一对后轮杆51,不仅缩小了折叠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体积,并且方便了折叠车架的收纳。

优选地,为了提高后轮杆51的支撑强度,折叠车架还包括一对第二滑套82,一对第二滑套82分别套置于一对后轮杆51上,以能够分别沿一对后轮杆51的延伸方向滑动,一对第五连杆75的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二连接体12上,一对第五连杆75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一对第二滑套82上,以在推杆绕第一转轴91转动时,一对第二滑套82带动一对后轮杆5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提高了后轮杆51的支撑强度。

由于在将折叠车架收纳时,需要将推杆由婴儿推车的顶端绕第一转轴91转动至婴儿推车的底端,其转动路径较长,并且操作麻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较佳地,推杆包括前推杆21和后推杆22,前推杆21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转轴91,后推杆22的一端铰接于位于前推杆21另一端的第六转轴96。

当折叠车架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先将后推杆22绕第六转轴96沿靠近扶手杆3的方向转动,然后将前推杆21绕第一转轴91沿靠近第二连接体12的方向转动,从而收折扶手杆3,减小了推杆在绕第一转轴91转动的半径,并且收折后的扶手杆3大致平行于前推杆21,不仅便于收纳折叠车架,并且操作简单,收纳后的折叠车架体积更小。

进一步地,为了使折叠车架便于由展开状态收纳至折叠状态,推杆还包括限位部,当前推杆21绕第六转轴96沿远离扶手杆3的方向转动时,限位部能够限制前推杆21,并且当前推杆21转动至与后推杆22位于共一条直线上时,前推杆21抵接于后推杆22,以使前推杆21无法继续转动。当处于展开状态的折叠车架在收纳时,可以先下压后推杆22,以使扶手杆3解锁,并在扶手杆3解锁后,将后推杆22绕第六转轴96靠近扶手杆3的方向转动,从而便于收纳折叠车架。

进一步地,为了使推杆在推动过程中,前推杆21和后推杆22能够保持锁定状态,推杆还包括锁定机构23,锁定机构23能够锁定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前推杆21和后推杆22。

进一步地,为了使折叠车架在收纳后体积更小,放置座板6与折叠车架其它的部分干涉,折叠车架还包括第六连杆76和第七连杆77,第六连杆76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座板6底部的一侧和第一连接体11上,第七连杆77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座板6底部的另一侧和第二连接体12上,以在推杆绕第一转轴91转动时,第二连接体12能够调整座板6的倾角,从而防止座板6与折叠车架其它部分干涉,以实现收折或展开座板6。

进一步地,为了使座板6在折叠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保持固定状态,第七连杆77的一端铰接于座板6底部的另一侧,第七连杆77的另一端与铰接于位于前轮支架4中段上的第四转轴94,以使处于展开状态的前轮支架4稳固地支撑座板6,以使孩童坐在座板6上时,座板6能够保持固定状态。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