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1589发布日期:2020-12-25 08:0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童产品领域,尤其涉及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儿童推车可供孩童乘坐,父母推着车前行,从而减轻父母抱孩子的负担。儿童推车一般设置成可折叠,从而在需要携带或不需要使用而存放时可将推车折叠,从而节省空间。

儿童推车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设置于车架前下部的前轮、设置于车架后下部的后轮、用于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车架锁定机构,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儿童乘坐于其内;当不需要使用时,释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然后将车架折叠。

在实际使用中,不同的儿童推车具有不同的车架,而不同的车架在折叠后材积不同,而不管是携带或是存放,车架折叠后的材积越小越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车架折叠后材积小,方便携带、存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上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所述前支架后侧与后支架前侧枢接于所述上支架下侧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后侧枢接于上支架,前侧枢接于第二连接件上侧;所述第二连接件下侧枢接于所述前支架;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枢接于前支架,后侧枢接于后支架。

所述前支架后侧绕第一转轴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上支架,所述后支架前侧绕第二转轴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上支架,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下侧。所述第三连接件后端绕第四转轴旋转地连接于后支架,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四转轴位于第二转轴下侧。

所述前支架包括前脚、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上侧的乘坐部;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下端枢接于所述乘坐部。

所述后支架包括后脚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后脚前端的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接件后端与上支架下侧枢接于所述连接座的不同位置上。

所述上支架包括车手;所述连接座前侧设置有左右两相互间隔的连接部,所述车手下侧伸入所述两连接部之间并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两连接部。

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一可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车架锁定结构,所述车架锁定机构包括上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下端内的卡榫、设置于所述卡榫与车手之间的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的卡槽,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卡榫下端卡入所述连接座的卡槽内。

所述车架还包括一推把杆,所述推把杆下端枢接于所述车手上端;较佳的,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解锁所述车架锁定结构的解锁结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一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的从动件、固定连接于推把杆上的驱动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件与卡榫连接的联动件,往下旋转所述推把杆,所述驱动件与从动件接触而驱动所述从动件往上移动,往上移动的从动件通过联动件拉动卡榫往上移动而脱离卡槽;较佳的,所述从动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车手内,所述车手后侧管壁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从动件后侧设置有与所述避让孔位置对应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顶壁或/和所述驱动件下端设置为斜面,所述推把杆往后下方旋转至驱动件穿过所述避让孔后插入所述驱动槽内时,通过驱动槽顶壁与驱动件下端面的配合,所述从动件被推动往上移动。

所述前支架后侧伸入所述两连接部之间并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车手。

所述车架包括一所述前脚、一所述后脚、一所述车手、左右两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两第三连接件的前端分别枢接于所述乘坐部的左右两侧,后端分别枢接于所述连接座的做鱼两侧。

所述上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车手的背靠,所述第一连接件后端枢接于所述车手或/和背靠,所述第一连接件与上支架一起围成一环状空间;较佳的,所述背靠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供第一连接件后端左右两侧插入的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件后端左右两侧分别可相对旋转地插入背靠左右两侧的容纳腔内;较佳的,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上下弧形延伸的长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后端左右两侧上分别连接有可相对移动的按钮,所述按钮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连接件后端左右两侧分别插入背靠左右两侧的容纳腔内后,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按钮伸出于第一连接件外并伸入到所述长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的这种结构,使得在解锁车架锁定机构之后,往往后下方旋转上支架上侧,第一连接件后端即会被带动一起往后下方旋转,第一连接件前端拉动第二连接件往后下方旋转,且上支架上侧往后下方旋转的时候,其下侧往上旋转,从而带动前支架后侧往前上方旋转移动,如此,第二连接件与前支架上侧相对靠近;且前支架后侧往前上方旋转移动的同时,在第三连接件的拉动下,所述前支架前侧往后旋转移动;当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且在此状态下,所述上支架、后支架、前支架相对靠近,第二连接件往下与前支架上侧相对靠近,且第一连接件也旋转至与车架其他组件相对靠近的状态,如此,折叠后的车架前后宽度小,上下高度也小,从而折叠后的车架材积小,方便携带、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部分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乘坐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连接座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根据图5中a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第一连接件后端左右两侧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2、上支架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所述前支架1后侧与后支架2前侧枢接于所述上支架3下侧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4后侧枢接于上支架3,前侧枢接于第二连接件5上侧;所述第二连接件5下侧枢接于所述前支架1;所述第三连接件6前侧枢接于前支架1,后侧枢接于后支架2。车架的这种结构,使得所述上支架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前支架1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较佳的,所述前支架1后侧绕第一转轴10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上支架3,所述后支架2前侧绕第二转轴20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上支架3,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转轴10位于第二转轴20下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6前端绕第三转轴60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1,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三转轴60位于第一转轴10前侧。所述第三连接件6后端绕第四转轴61旋转地连接于后支架2,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四转轴61位于第二转轴20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1包括前脚11、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11上侧的乘坐部12,所述第二连接件5下端枢接于所述乘坐部12。较佳的,所述乘坐部12包括一坐板121、设置于所述坐板121下侧的固定部122,所述固定部122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脚11后侧上,所述第二连接件5下端枢接于所述坐板121前侧。如此,当孩童坐于坐板121上时,第二连接件5可起到阻挡孩童自前侧滑出推车外的作用。

较佳的,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坐板121后端抵靠于所述上支架3前端。如此,避免坐板121与上支架3之间有太大的间隙而影响孩童乘坐的舒适性。

所述坐板121与固定部122可一体成型,也可是两者相对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固定部122下端设置有往下开口的凹槽123,所述前脚11至少部分相对固定地位于所述凹槽123内。组装时,将前脚11后端至于所述凹槽123内,再固定连接前脚11与固定部122。如此,车架结构整体更紧凑,而且组装更方便。

所述后支架2包括后脚2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后脚21前端的连接座22,所述第三连接件6后端与上支架3下侧枢接于所述连接座22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三连接件6后端绕第四转轴61旋转地连接于连接座22,所述连接座22绕所述第二转轴20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上支架3。

所述上支架3包括车手31。

所述连接座22前侧设置有左右两相互间隔的连接部221,所述车手31下侧伸入所述两连接部221之间并绕所述第二转轴20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两连接部221;所述前支架1后侧伸入所述两连接部221之间并绕所述第一转轴10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车手31。所述后脚21固定连接于连接座22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1后侧伸入所述两连接部221之间与车手31枢接。具体的说,所述前支架1的固定部122后侧设置有两左右相间隔的枢接部124,所述两枢接部124伸入两连接部221之间并位于所述车手31左右两侧,所述两枢接部124绕所述第一转轴10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车手31。

所述上支架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车手31的背靠32,所述第一连接件4后端枢接于所述车手31或/和背靠32。所述第一连接件4与上支架3一起围成一环状空间。如此,所述第一连接件4被设置成扶手,从而不但可供乘坐在车内的孩童的手搭靠,还可防止坐在乘坐部12上的孩童从侧面偏移掉落出去。

结合图8、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后端左右两侧分别枢接于所述背靠32左右两侧。较佳的,所述背靠32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供第一连接件4后端左右两侧插入的容纳腔321,且所述容纳腔321的侧壁上设置有上下弧形延伸的长孔322;所述第一连接件4后端左右两侧上分别连接有可相对移动的按钮41,所述按钮41与第一连接件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图未示);所述第一连接件4后端左右两侧分别可相对旋转地插入背靠32左右两侧的容纳腔321内,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按钮41伸出于第一连接件4外并伸入到所述长孔322内。如此,第一连接件4与背靠32连接,且所述弧形长孔322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件4与背靠32相对旋转时,按钮41外端也在弧形长孔322内移动,从而不会对第一连接件4与背靠32的相对旋转产生干涉。

所述第一连接件4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容置腔42,且所述容置腔42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穿孔(图未示),组装时,先将按钮41装入容置腔42内,再置入第一弹簧,然后在容置腔42的前侧安装一盖板43,从而将容置腔42遮住,同时也定位住所述第一弹簧与按钮41。组装好之后,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靠于按钮41,另一端抵靠盖板43,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按钮41前侧伸出于所述穿孔外,即伸出于第一连接件4外。

所述背靠32后端下侧往后凸设有固接部323,所述固接部323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车手31下侧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固接部323固定连接;所述背靠32上侧往后间隔凸设有两凸台324,所述车手31置于两凸台324之间,一固定件325后侧围于所述车手31后侧,且该固定件32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背靠32上侧的两个凸台324固定连接。如此,更方便相对定位车手31与背靠32,从而组装更方便。

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一可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车架锁定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锁定机构包括上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31下端内的卡榫71、设置于所述卡榫71与车手31之间的第二弹簧(图未示)、设置于所述后支架连接座22上的卡槽222(如图8所示),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卡榫71下端卡入所述卡槽222内,从而上支架3与后支架2不能相对旋转,车架其他组件也不能相对旋转,车架被锁定于展开状态。所述卡槽222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2的前侧下端,并位于两连接部221之间的下侧。

所述车架还包括一推把杆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把杆8下端枢接于所述车手31上端,且推把杆8下端与车手31上端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两者相对旋转的推把杆锁定机构。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推把杆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如此设置,在车架展开状态下,车手31与推把杆8的整体长度较长,推车者无需弯腰,从而推车更舒适。当要折叠车架时,先解锁该推把杆8锁定机构,然后往下旋转所述推把杆8,并使得所述推把杆8与车手31靠近,如此,对车架折叠后的整体高度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即不会对车架折叠后的材积造成太大影响。

所述推把杆锁定机构以及解锁方式可以为本领域任意可行的结构,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在此赘述。

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用于解锁所述车架锁定结构的解锁结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一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31的从动件91、固定连接于推把杆8上的驱动件92、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件91、卡榫71连接的联动件(图未示),往下旋转所述推把杆8,所述驱动件92与从动件91接触后驱动所述从动件91往上移动(图未示),往上移动的从动件91通过联动件拉动卡榫71往上移动而脱离卡槽222,车架锁定机构解锁,此时,上支架3可相对后支架2旋转,即车架可进行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件91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车手31内,所述车手31后侧管壁上设置有避让孔311,所述从动件91后侧设置有与所述避让孔311位置对应的驱动槽911;所述驱动槽911顶壁或/和所述驱动件92下端面设置为斜面921,所述推把杆8往后下方旋转至驱动件92穿过所述避让孔311后插入驱动槽911内时,通过驱动槽911顶壁与驱动件92下端面的配合,所述从动件91被推动往上移动,从而通过联动件拉动卡榫71往上移动而脱离卡槽222。

所述联动件设置为钢线或其他可行的联动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也可以是直接在所述车手31或推把杆8上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有一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至少部分位于车手31或推把杆8外,操作件与卡榫71之间连接有钢线,往上移动所述操作件,即可通过钢线拉动卡榫71往上移动而脱离卡槽2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一所述前脚11、一所述后脚21、一所述车手31、左右两所述第三连接件6,所述两第三连接件6的前端分别枢接于所述乘坐部12的左右两侧,后端分别枢接于所述连接座1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连接件5设置为一根,其上端枢接于第一连接件4的中部,下端枢接于坐板121前侧的中部。

所述前脚11前下部连接于一前轮支架111的中部,所述前轮支架111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前轮112;所述后脚21后下部连接于一后轮支架211的中部,所述后轮支架211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后轮212。

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车架锁定机构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所述前轮112与后轮212支撑于地面;要折叠所述儿童推车时,先按照前述方式解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再进行折叠车架。具体的说,使得上支架3上侧往后下方旋转,因所述上支架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前支架1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从而第一连接件4后端被带动一起往后下方旋转,第一连接件4前端拉动第二连接件5往后下方旋转,且上支架3上侧往后下方旋转的时候,其下侧往上旋转,从而带动前支架1后侧往前上方旋转移动,如此,第二连接件5与前支架1上侧相对靠近,即与座板121相对靠近;且前支架1后侧往前上方旋转移动的同时,在第三连接件6的拉动下,所述前支架1前侧往后旋转移动(如图2所示);当所述上支架3不能再往后下方继续旋转移动时,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且在此状态下,所述上支架3、后支架2、前支架1相对靠近,第二连接件5往下与前支架1上侧相对靠近,且第一连接件4也旋转至与车架其他组件相对靠近的状态,如此,折叠后的车架前后宽度小,上下高度也小,从而折叠后的车架材积小,方便携带、存放。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