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代步车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0128发布日期:2020-11-19 19:1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代步车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代步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代步车座椅结构。



背景技术:

代步车又叫懒人车,是指以代步为目的的交通工具和辅助工具,在国内有时候可以指代步的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代步车、两轮自动平衡代步车、独轮平衡代步车。代步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现有的代步车要么无法折叠,要么折叠结构复杂,折叠与展开过程费时费力,使用不方便,因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代步车座椅结构,座椅折叠方便,且座椅的展开结构的稳定。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2080398u,公开日为2011年12月21日,名称为“代步车折收装置”,公开了一种代步车折收装置,其设有一代步车主体,并使代步车主体前侧组接有前轮组件及把手,又使代步车主体后方二侧枢接有后轮组件,另外在后轮组件与代步车主体间组设有收折机构,以与代步车主体及后轮组件等构件相连结,由此,当想要将代步车进行折收时,只须动收折机构,便可连动代步车主体及后轮组件等构件一并收合,并将枢接在前轮组件的把手下放收合,以使代步车形成扁平化,由此,便将代步车便利折收,并大幅缩减代步车材积。但是该专利中的代步车仍存在折叠结构复杂,折叠与展开过程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代步车要么无法折叠,要么折叠结构复杂,折叠与展开过程费时费力,使用不方便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代步车座椅结构,折叠结构简单,座椅折叠方便,且座椅的展开后结构的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代步车座椅结构,包括后底盘和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坐垫、前交叉条和后交叉条,前交叉条一端与坐垫铰接,前交叉条的另一端与后底盘铰接;后交叉条一端与坐垫铰接,后交叉条的另一端与后底盘铰接;坐垫、前交叉条、后交叉条和后底盘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可折叠的座椅结构,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实现了多点支撑,保证了坐垫的稳定性,且平行四边形结构可以保证坐垫始终与后底盘平行,不需要手动调整。需要折叠时,只需要给座椅施加一个折叠方向的力即可实现折叠,折叠方便。

作为优选,还包括前底盘和连杆,前底盘与后底盘铰接;前交叉条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前底盘铰接。

上述结束方案中,前底盘和后底盘展开到180°时无法再展开,前底盘和后底盘折叠时,前底盘与后底盘铰接点相对向上抬起。上述结构将座椅的折叠动作与前底盘和后底盘之间的折叠动作关联,当前底盘和后底盘折叠时,连杆受到前底盘挤压先向另一侧移动,前交叉条的下端受到连杆的挤压,座椅开始折叠,实现了折叠动作的关联,不需要单独折叠各个部分,折叠方便。当折叠车正常行驶时,前底盘和后底盘受到骑行者重力的影响,始终保持展开状态,此时连杆可以拉着前交叉条的下端,保证座椅始终处于展开状态。

作为优选,还包括前底盘和连杆,前底盘与后底盘铰接;后交叉条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前底盘铰接。

上述结束方案中,前底盘和后底盘展开到180°时无法再展开,前底盘和后底盘折叠时,前底盘与后底盘铰接点相对向上抬起。上述结构将座椅的折叠动作与前底盘和后底盘之间的折叠动作关联,当前底盘和后底盘折叠时,连杆受到前底盘挤压先向另一侧移动,后交叉条的下端受到连杆的挤压。座椅开始折叠,实现了折叠动作的关联,不需要单独折叠各个部分,折叠方便。当折叠车正常行驶时,前底盘和后底盘受到骑行者重力的影响,始终保持展开状态,此时连杆可以拉着后交叉条的下端,保证座椅始终处于展开状态。

作为优选,还包括前底盘、连杆和滑动杆,前底盘与后底盘铰接;前交叉条或后交叉条上设有滑槽,滑动杆的一端可沿滑槽滑动,且滑动杆可绕该端进行转动,滑动杆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前底盘铰接。

上述结束方案中,前底盘和后底盘展开到180°时无法再展开,前底盘和后底盘折叠时,前底盘与后底盘铰接点相对向上抬起。上述结构将座椅的折叠动作与前底盘和后底盘之间的折叠动作关联,当前底盘和后底盘折叠时,连杆受到前底盘挤压先向另一侧移动,滑动杆的另一端沿滑槽滑动,并带动前交叉条或后交叉条转动,使座椅折叠,实现了折叠动作的关联,不需要单独折叠各个部分,折叠方便。当折叠车正常行驶时,前底盘和后底盘受到骑行者重力的影响,始终保持展开状态,此时连杆始终拉着滑动杆,滑动杆处于滑槽的极限位置,保证座椅始终处于展开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前交叉条数量为多个,多个前交叉条数并列排布;所述后交叉条数量为多个,多个后交叉条数并列排布。所述结构可以保证座椅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折叠杆和靠背储物箱,靠背储物箱与坐垫铰接,折叠杆的一端与后交叉条铰接,折叠杆的另一端与靠背储物箱铰接。上述结构中,靠背储物箱、折叠杆、坐垫和后交叉条形成四边形结构,可以实现靠背储物箱与座椅的同步折叠,且保证折叠后,靠背储物箱和坐垫相互压紧,避免坐垫直接与外露被弄脏。靠背可以增加骑行者的舒适度,同时,靠背储物箱内具有一定的储物空间,可以打开用于储物,使代步车折叠后可以当行李箱使用,使用者可以在零负担的状态下携带行李。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储物箱上设有扶手,扶手与靠背储物箱铰接。所述扶手可以增加舒适性,且可以在靠背储物箱折叠时受到坐垫挤压而折叠到靠背储物箱上的容纳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储物箱上设有伸缩拉杆。伸缩拉杆方便折叠后将代步车当行李箱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座椅折叠与展开方便;(2)座椅的展开结构的稳定;(3)座椅的折叠与前底盘和后底盘之间的折叠动作关联开始折叠,不需要单独折叠各个部分,折叠方便;(4)靠背可以增加骑行者的舒适度,同时,靠背储物箱内具有一定的储物空间,可以打开用于储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前底盘1、后底盘2、座椅3、坐垫3.1、前交叉条3.2、后交叉条3.3、连杆4、滑动杆5、折叠杆6、靠背储物箱7、扶手8、伸缩拉杆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折叠代步车座椅3结构,包括后底盘2和座椅3,所述座椅3包括坐垫3.1、前交叉条3.2和后交叉条3.3,前交叉条3.2一端与坐垫3.1铰接,前交叉条3.2的另一端与后底盘2铰接;后交叉条3.3一端与坐垫3.1铰接,后交叉条3.3的另一端与后底盘2铰接;坐垫3.1、前交叉条3.2、后交叉条3.3和后底盘2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还包括折叠杆6和靠背储物箱7,靠背储物箱7与坐垫3.1铰接,折叠杆6的一端与后交叉条3.3铰接,折叠杆6的另一端与靠背储物箱7铰接,所述靠背储物箱7上设有扶手8个伸缩拉杆9,扶手8与靠背储物箱7铰接。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可折叠的座椅3结构,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实现了多点支撑,保证了坐垫3.1的稳定性,且平行四边形结构可以保证坐垫3.1始终与后底盘2平行,不需要手动调整。需要折叠时,只需要给座椅3施加一个折叠方向的力即可实现折叠,折叠方便。靠背储物箱7、折叠杆6、坐垫3.1和后交叉条3.3形成四边形结构,可以实现靠背储物箱7与座椅3的同步折叠,且保证折叠后,靠背储物箱7和坐垫3.1相互压紧,避免坐垫3.1直接与外露被弄脏。靠背可以增加骑行者的舒适度,同时,靠背储物箱7内具有一定的储物空间,可以打开用于储物,使代步车折叠后可以当行李箱使用,使用者可以在零负担的状态下携带行李。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前底盘1和连杆4,前底盘1与后底盘2铰接;前交叉条3.2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与连杆4的一端铰接,连杆4的另一端与前底盘1铰接。

上述结构将座椅3的折叠动作与前底盘1和后底盘2之间的折叠动作关联,当前底盘1和后底盘2折叠时,连杆4受到前底盘1挤压先向另一侧移动,前交叉条3.2的下端受到连杆4的挤压,座椅3开始折叠,实现了折叠动作的关联,不需要单独折叠各个部分,折叠方便。当折叠车正常行驶时,前底盘1和后底盘2受到骑行者重力的影响,始终保持展开状态,此时连杆4可以拉着前交叉条3.2的下端,保证座椅3始终处于展开状态。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前底盘1和连杆4,前底盘1与后底盘2铰接;后交叉条3.3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与连杆4的一端铰接,连杆4的另一端与前底盘1铰接。

上述结构将座椅3的折叠动作与前底盘1和后底盘2之间的折叠动作关联,当前底盘1和后底盘2折叠时,连杆4受到前底盘1挤压先向另一侧移动,后交叉条3.3的下端受到连杆4的挤压。座椅3开始折叠,实现了折叠动作的关联,不需要单独折叠各个部分,折叠方便。当折叠车正常行驶时,前底盘1和后底盘2受到骑行者重力的影响,始终保持展开状态,此时连杆4可以拉着后交叉条3.3的下端,保证座椅3始终处于展开状态。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前底盘1、连杆4和滑动杆5,前底盘1与后底盘2铰接;前交叉条3.2或后交叉条3.3上设有滑槽,滑动杆5的一端可沿滑槽滑动,且滑动杆5可绕该端进行转动,滑动杆5的另一端与连杆4的一端铰接;连杆4的另一端与前底盘1铰接。

上述结构将座椅3的折叠动作与前底盘1和后底盘2之间的折叠动作关联,当前底盘1和后底盘2折叠时,连杆4受到前底盘1挤压先向另一侧移动,滑动杆5的另一端沿滑槽滑动,并带动前交叉条3.2或后交叉条3.3转动,使座椅3折叠,实现了折叠动作的关联,不需要单独折叠各个部分,折叠方便。当折叠车正常行驶时,前底盘1和后底盘2受到骑行者重力的影响,始终保持展开状态,此时连杆4始终拉着滑动杆5,滑动杆5处于滑槽的极限位置,保证座椅3始终处于展开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