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巡逻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1350发布日期:2020-10-28 11:3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巡逻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巡逻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安全保卫工作一直是我们生活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随之诞生保安这一职位为我们所处环境保驾护航。

现如今,因为保安行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从事此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动巡逻智能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巡逻智能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巡逻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内侧底部与蓄电池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gps导航系统,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信号接收与发射装置,所述车体的内部中间与风扇盒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车体的内侧设置有传动轴,且两个传动轴对称分布在车体的内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置有车轮,且两个车轮对称分布在传动轴的两端,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置有减震架,且两个减震架对称分布在传动轴上,所述减震架的另一端与车体的外侧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车体的内部前端设置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一端与传动轴的中部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车体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一端延伸轴与齿轮箱的内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动机的外部设置有固定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车体的左侧设置有减震杆,且四根减震杆均匀分布在车体的外侧,所述减震杆的顶部设置有挡板,且两挡板对称分布在减震杆的前端,所述车体的两侧中间设置有车灯,且两个车灯对称分布在车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车体的顶部与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两个底板对称分布在车体的顶部,所述底板的顶部与主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主杆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盒,所述保护盒的内部设置有红外摄像头,所述保护盒的两侧设置有支架,且两个支架对称分布在车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车体的顶面设置有散热孔,且多个散热孔均匀分布在车体的顶部,所述车体的顶部设置有天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车体的内部设置有gps导航系统和信号接收与发射装置,使得装置能够按照规定的航线进去巡逻,在车体的保护盒内安装了两个红外摄像头,能够有大范围的监控视角。

2、本实用新型,在车体的内部设置有风扇盒,在车体的顶面设置有散热孔,能够拥有很好的散热性能,使装置能够持续工作。

3、本实用新型,在车体的两侧设置有两根减震杆,且减震杆对称分布在车体上,在减震杆的一端设置有挡板,能够很好在发生碰撞时保护车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巡逻智能机器人的俯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巡逻智能机器人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巡逻智能机器人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车体;2、固定架;3、电动机;4、减震架;5、传动轴;6、车灯;7、挡板;8、齿轮箱;9、减震杆;10、车轮;11、蓄电池;12、gps导航系统;13、信号接收与发射装置;14、底板;15、主杆;16、支架;17、红外摄像头;18、保护盒;19、散热孔;20、风扇盒;21、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自动巡逻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1,车体1的内侧底部与蓄电池1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为车体1持续供电,车体1的底部设置有gps导航系统12,为车体1定位和导航,车体1的底部设置有信号接收与发射装置13,接收指令与发出指令,车体1的内部中间与风扇盒20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车体1内部的散热。

车体1的内侧设置有传动轴5,且两个传动轴5对称分布在车体1的内部,传动轴5的两端设置有车轮10,且两个车轮10对称分布在传动轴5的两端,利用车轮10来带动车体1,传动轴5的两端设置有减震架4,且两个减震架4对称分布在传动轴5上,减震架4的另一端与车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在一起,减震架4用于车体1减震,车体1的内部前端设置有齿轮箱8,齿轮箱8的一端与传动轴5的中部固定连接在一起,车体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电动机3,电动机3的一端延伸轴与齿轮箱8的内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利用电动机3为车轮10提供动力,电动机3的外部设置有固定架2,固定电动机3,车体1的左侧设置有减震杆9,且四根减震杆9均匀分布在车体1的外侧,减震杆9的顶部设置有挡板7,且两挡板7对称分布在减震杆9的前端,防止碰撞发生抖动,车体1的两侧中间设置有车灯6,且两个车灯6对称分布在车体1上,车灯6用于补光,车体1的顶部与底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两个底板14对称分布在车体1的顶部,用于固定摄像仪器,底板14的顶部与主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主杆15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盒18,保护盒18的内部设置有红外摄像头17,保护盒18的两侧设置有支架16,且两个支架16对称分布在车体1上,支架16用于固定红外摄像头17,车体1的顶面设置有散热孔19,且多个散热孔19均匀分布在车体1的顶部,用于车体1内部的散热,车体1的顶部设置有天线21,增强信号。

工作原理:首先,在车体1的内侧底部设置有蓄电池11,用于车体1持续供电,在蓄电池11的后端设置有信号接收与发射装置13,用于信号的接收与发生,在信号接收与发射装置13的右端设置有gps导航系统12,用于车体1定位,在车体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风扇盒20,用于车体1内部散热,在车体1的底部与电动机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电动机3的一端延伸轴与齿轮箱8的内部固定连接在一起,齿轮箱8的内部与传动轴5的中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利用电动机3提供动力,用齿轮箱8为传动轴5提供动力,其次,在车体1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5,且两个传动轴5对称分布在车体1的内部,传动轴5的两端设置有车轮10,且两个车轮10对称分布在传动轴5上,利用车轮10的滚动行走能够减小震动,在传动轴5的两端设置有减震架4,且两个减震架4对称分布在传动轴5上,用于减震,然后,在车体1的两侧设置有减震杆9,四个减震杆9对称分布在两侧,用于车体1的减震,在减震杆9的顶部一端设置有挡板7,且两块挡板7对称分布在车体1两侧,防止车体1碰撞,在挡板7的中间设置有车灯6,用于补光,最后,在车体1的顶部设置有底板14,且两个底板14对称分布在车体1的顶部,底板14的顶部与主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主杆15的顶部与保护盒18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保护盒18的内部设置有红外摄像头17,两个红外摄像头17能够大范围的监控,在保护盒18的两侧设置有支架16,且两个支架16对称分布在底板14的顶部,利用支架16固定保护盒18,防止晃动影响成像,在车体1的顶面设置有散热孔19,用于车体1散热,在车体1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天线21,用于加强信号的接收与发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