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普通吊具及旋转吊具通用更换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4076发布日期:2020-12-15 08:24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普通吊具及旋转吊具通用更换拖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头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普通吊具及旋转吊具更换用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普通吊具及旋转吊具通用更换拖车。



背景技术:

在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业务中,岸桥或场桥是主要装卸设备,在实际装卸操作中,岸桥或场桥通过吊具装卸集装箱,由于装卸业务繁忙,吊具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对于发生损坏的故障吊具要经常进行维护或更换。通常情况下,故障吊具是放置在岸桥或场桥上进行维修和保养,但当出现复杂故障需要送修时,则要更换故障吊具并用拖车将待装吊具运输至岸桥或场桥下方。由于连接吊具的吊具上架位置高出地面1.8米以上,因此拆装吊具需要采用25t叉车配合进行,在整个吊具更换过程中需要维修人员、拖车、拖车司机、25t叉车、25t叉车司机及岸桥或场桥司机多方面资源的配合;而拖车司机、25t叉车司机都是临时调配,加之人员取车并开至现场也需要耗费一段时间,通常情况下,一台吊具的平均更换时间要在40分钟以上;时间的拖延和作业的中断,使得具有连续性质的集装箱装卸作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码头运营效率降低。

为此申请人的专利cn206407019u《一种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吊具更换用拖车》提供出一种专用于吊装常规货物的普通吊具更换用拖车,解决了上述问题。该专利提供的吊具更换用拖车,其结构包括拖车,所述拖车设有鹅颈,车体,在车体后部下方设置轮系,所述车体通过在其鹅颈端,车体中部和车体尾端设置的横跨车体的3个条形操作台分隔为前部的故障吊具工位和后部的待装吊具工位,故障吊具工位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横跨车体并与车体上表面平齐向车体两侧对称外伸形成的故障吊具支撑台;在待装吊具工位内对应吊具主体外形平行设置两排横跨车体并高出车体上表面向车体两侧对称外伸形成的待装吊具支撑台;在操作台伸出段的两侧设置防护栏,在操作台伸出段的端部设置车梯;在故障吊具支撑台的两外伸端与故障吊具角锁锁箱对应设置卧装锁头的锚定孔;上述两排待装吊具支撑台中的每一排均由间隔设置的两个分支撑台构成,在各分支撑台的台面外伸端与待装吊具的吊具主体对应设置定位导向板。

可以看出通过设置一辆常备拖车,在车体上合理设置两个吊具工位,实际使用时,故障吊具卸下放置在车体前侧故障吊具工位上,车体后侧待装吊具工位的待装吊具可以快速就地安装,解决了上述吊具突发故障后的经济简便快速更换问题。

但随着集装箱码头装卸业务的发展,上述吊具更换用拖车已不能满足要求,同时在应用实践中,也暴露出其诸多自身结构弊端,体现在:

⑴随着集装箱码头装卸业务种类的多样化,大件货物以及特殊类货物占据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为此相应的码头也引入了旋转吊具。因此就出现在特殊货物作业时,需要将旋转吊具安全高效地与岸桥或场桥上原有普通吊具进行互换,而且在结束特殊货物作业时,再将普通吊具换回去。但由于旋转吊具是在普通吊具顶部增加了旋转机构,故其整体高度较普通吊具要高出0.5米以上,这样使用现有适用于普通吊具的吊具更换用拖车就无法完成旋转吊具和普通吊具间的互换操作。

⑵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吊具更换用拖车也暴露出其自身结构弊端:

①故障吊具支撑台与车体上表面平齐,也即故障吊具卸下后是置位于车体上表面,而且故障吊具角锁的锁头卧装在支撑台专设的锚定孔中。这种较低置位,不易观察吊具整体,尤其角锁的锁头处于隐蔽位置,在送修过程中不易观察,而且对准锚定孔放置角锁锁头的结构方式也增大了操作难度。

②在各条形操作台两侧的车梯都是直梯,由于操作人员需直上直下,既费力又速度慢,也存在安全隐患。

③操作人员在车体后部操作台安装吊具时从车体两侧直梯上下车体,空间狭窄,并未充分利用车体后部的宽阔空间。

④一些吊具自身设有登攀直梯,便于操作人员登攀吊具进行装卸操作,但在拖车车体上未设置与登攀直梯对应的车体辅助直梯,因此,当吊具操作人员使用登攀直梯上下时,不能直接下到地面,而仍要通过周转到车体操作台部位的车梯中转上下,费时费力不方便。

⑤现有吊具更换用拖车在停放时未设置制动装置,这样在码头大风等恶劣天气或某些突发情况下,车体会发生移动造成意外事故或损坏。

综上所述,如何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普通吊具及旋转吊具通用更换拖车,并能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结构弊端就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普通吊具及旋转吊具通用更换拖车,实现在普通吊具之间互换操作的基础上,还可完成安全高效地进行旋转吊具与普通吊具的互换操作,继而,又进一步改进现有吊具更换拖车的诸多结构弊端,达到扩充功能,优化结构,提升码头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普通吊具及旋转吊具通用更换拖车,包括拖车,所述拖车设有鹅颈,车体,在车体后部下方设置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通过分别在其前部,中部和尾部分别设置的横跨车体的前台阶式操作台、中台阶式操作台及后台阶式操作台分隔为前部的卸下吊具工位和后部的待装吊具工位,所述卸下吊具工位放置故障普通吊具或临时换下普通吊具,所述待装吊具工位放置待装普通吊具或待装旋转吊具;所述前台阶式操作台及中台阶式操作台与车体两侧沿平齐设置,所述后台阶式操作台其左右两端对称外伸至车体两侧沿外部形成延伸型台阶式操作台;在卸下吊具工位和待装吊具工位内,对应所述卸下吊具和待装吊具分别平行设置两排横跨车体并高出车体上表面且向车体两侧对称外伸形成的支撑台;围绕所述前台阶式操作台、中台阶式操作台及后台阶式操作台分别设置前防护栏、中防护栏和后防护栏;在前台阶式操作台与中台阶式操作台两侧分别设置侧台阶式车梯,在车体尾端设置后台阶式车梯;在拖车车体上与所述卸下吊具和待装吊具上设置的攀登直梯对应,设置车体辅助直梯。

所述前台阶式操作台及中台阶式操作台的台阶面朝车体前端设置,所述后台阶式操作台的台阶面朝车体尾端设置,前台阶式操作台的高度为0.6-0.65m;中台阶式操作台及后台阶式操作台的高度为1-1.1m。

两排所述支撑台中的每一排均由间隔设置的两个分支撑台构成,各分支撑台的高度均为0.4-0.5m,在各分支撑台的台面外伸端与对应的卸下吊具或待装吊具的形体对应设置定位导向板。

所述前防护栏由设于前台阶式操作台左右两侧的两前栅栏及位于前台阶式操作台的台阶面侧连于两前栅栏之间的安全链构成;所述中防护栏由设于中台阶式操作台左右两侧的中栅栏及位于中台阶式操作台的台阶面侧连于两中栅栏之间的安全链构成;所述后防护栏由包绕后台阶式操作台左右两侧并延至其台阶面侧的两直角弯折栅栏及位于后台阶式操作台的台阶面侧连于所述两直角弯折栅栏之间的安全链构成。

在所述侧台阶式车梯及后台阶式车梯两侧分别设置台阶护栏。

停放状态下的所述拖车其轮系的前后车轮的外侧分别设置车轮楔,在所述车体上设置装放所述车轮楔的轮楔筐。

所述车轮楔由基板、与车轮表面贴合的弧面板,固定支撑在弧面板与基板之间的两个竖直支板及把手构成,所述弧面板前沿与所述基板前沿固接,所述把手一端固连在两个竖直支板间的弧面板背面,另一端固接在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比:

⑴提供出一种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普通吊具及旋转吊具通用更换拖车,在车体上设置台阶式操作台,解决了现有吊具更换拖车拆装旋转吊具高度不够的问题。采用台阶式操作台可以适应现场不同吊具操作的需要,并满足不同身高人员的需求。尤其,顶级台阶较宽,为操作人员提供了宽敞安全的操作空间。还设置了防护栏,实现安全操作。使用该通用更换拖车,使现有的普通吊具用更换拖车扩充了功能,在实现普通吊具之间互换操作的基础上,还可实现安全高效地进行旋转吊具与普通吊具的互换操作,达到一车多用、灵活方便并节约资材的效果。

⑵本实用新型的卸下吊具工位中未采用吊具放置车体上表面且角锁的锁头卧装入锚定孔结构,改进为与待装吊具工位相同的高度为0.4-0.5m的高于车体表面的支撑台结构。这样,可将卸下普通吊具直接放置在高于车体表面的支撑台上,吊具角锁的锁头自然外露于空间,不易碰撞损坏,并利于观察防护;由于位置高,方便观察吊具整体各部位结构状况,且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卧装吊具角锁锁头的锚定孔结构及繁琐操作,提高操作效率和防护效果。

⑶将现有普通吊具更换拖车中各条形操作台两侧的直梯改进为侧台阶式车梯和后台阶式车梯,且增设了台阶护栏。克服了操作人员需直上直下,既费力又不安全的弊端,达到快速、省力、舒适又安全的效果。尤其将车体后部两侧的直梯改进为宽型后台阶式车梯充分利用了车体后部的宽阔空间,便于作业人员快速上下,提供宽敞安全的操作环境。

⑷在拖车车体上与卸下吊具和待装吊具上设置的攀登直梯对应,设置车体辅助直梯,这样,操作人员可方便地从地面到吊具直通上下,无需转绕车体的其他车梯上下,省时省力且操作安全。

⑸在所述轮系的前后车轮的外侧分别设置车轮楔,克服了现有吊具更换拖车在停放操作时,因未设置制动装置而出现意外事故的弊端,面临码头大风等恶劣天气或某些突发情况,车体稳定,定位牢固,不会发生意外移动或损坏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1的d-d剖视图;

图7是车轮楔的主视图;

图8是车轮楔的右视图;

图9是车轮楔的仰视图;

图10是定位导向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防护栏,1a前栅栏,1b安全链,2前台阶式操作台,3支撑台,3a、3b分支撑台,4卸下吊具工位,5中防护栏,5a中栅栏,5b安全链,6中台阶式操作台,7待装吊具工位,8后防护栏,8a直角弯折栅栏,8b安全链,9后台阶式操作台,10台阶护栏,11后台阶式车梯,12车轮楔,121弧面板,122竖直支板,123把手,124基板,13轮系,14轮楔筐,15鹅颈,16台阶护栏,17车体,18车体辅助直梯,19-20侧台阶式车梯,21牵引销,22花纹板,23定位导向板,24攀登直梯,25临时卸下普通吊具,26-27攀登直梯,28车体辅助直梯,29待装旋转吊具,30旋转机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2示出一种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普通吊具及旋转吊具通用更换拖车的结构及其应用,该通用更换拖车包括拖车,所述拖车设有鹅颈15,车体17,在车体17后部下方设置轮系13。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7通过分别在其前部,中部和尾部分别设置的横跨车体的前台阶式操作台2、中台阶式操作台6及后台阶式操作台9分隔为前部的卸下吊具工位4和后部的待装吊具工位7,所述卸下吊具工位4放置故障普通吊具或临时卸下普通吊具,所述待装吊具工位7放置待装普通吊具或待装旋转吊具。

参见图1-2,所述前台阶式操作台2及中台阶式操作台6与车体17的两侧沿平齐设置,所述后台阶式操作台9其左右两端对称外伸至车体两侧沿外部形成延伸型台阶式操作台。所述前台阶式操作台2及中台阶式操作台6的台阶面朝车体前端设置,所述后台阶式操作台9的台阶面朝车体尾端设置,前台阶式操作台的高度为0.6-0.65m;中台阶式操作台及后台阶式操作台的高度为1-1.1m。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台阶式操作台设置两级台阶且顶级台阶宽度为0.4-0.5m,中台阶式操作台和后台阶式操作台设置三级台阶,且顶级台阶宽度为0.4-0.5m。设置台阶式操作台,解决了现有吊具更换拖车拆装旋转吊具高度不够的问题。采用台阶式操作台可以适应现场不同吊具操作的需要,并满足不同身高人员的需求。此外,由于顶级台阶较宽,为操作人员提供了宽敞安全的操作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增设了高度为1-1.1m的中台阶式操作台6及后台阶式操作台9,作业人员站在台阶上,即可进行旋转吊具的装卸。由此使现有的普通吊具用更换拖车扩充了功能,不仅能用于更换普通吊具,还可以用于换装旋转吊具,达到一车多用、灵活方便、节约资材的效果。

在卸下吊具工位4和待装吊具工位7内,对应所述卸下吊具和待装吊具分别平行设置两排横跨车体并高出车体上表面且向车体两侧对称外伸形成的支撑台3;两排所述支撑台中的每一排均由间隔设置的两个分支撑台3a、3b构成,各分支撑台的高度均为0.4-0.5m,在各分支撑台的台面外伸端与对应的卸下吊具或待装吊具的形体对应设置定位导向板23。所述定位导向板为具有向车体外侧倾斜斜面的座板,参见图10-图11。在每排待装吊具支撑台中两定位导向板23斜面相对设置。采用定位导向板方便吊具定位,并放置稳固。

实际制作中,在车体17上表面、前台阶式操作台2、中台阶式操作台6及后台阶式操作台9的台阶面上均铺设花纹板22,起到防滑作用。

现有技术中,普通吊具更换拖车中故障吊具支撑台与车体上表面平齐,即故障吊具卸下后是置位于车体上表面,且吊具角锁的锁头置入锚定孔中。既增大操作难度,也不利于观察角锁锁头有无异常。本实用新型中,则不采用吊具放置车体上表面和锚定孔结构,改进为与高度为0.4-0.5m的待装吊具支撑台相同的结构。这样,可将故障普通吊具直接放置在高于地面的支撑台上,吊具角锁的锁头自然外露于空间,不易碰撞损坏,并利于观察防护;由于位置高,方便观察吊具整体各部位结构状况,且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卧装吊具角锁锁头的锚定孔结构及繁琐操作,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护效果。

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体现在,围绕所述前台阶式操作台2、中台阶式操作台6及后台阶式操作台9分别设置前防护栏1、中防护栏5和后防护栏8。所述前防护栏1由设于前台阶式操作台左右两侧的两前栅栏1a及位于前台阶式操作台的台阶面侧连于两前栅栏1a之间的安全链1b构成;所述中防护栏5由设于中台阶式操作台6左右两侧的两中栅栏5a及位于中台阶式操作台的台阶面侧连于两中栅栏之间的安全链5b构成;所述后防护栏8由包绕后台阶式操作台左右两侧并延至其台阶面侧的直角弯折栅栏8a及位于后台阶式操作台的台阶面侧连于两直角弯折栅栏之间的安全链8b构成。采用上述防护栏可实现在台阶式操作台上安全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体现在,在前台阶式操作台2与中台阶式操作台6两侧分别设置侧台阶式车梯19、20,在车体尾端设置后台阶式车梯11。且在侧台阶式车梯及后台阶式车梯两侧分别设置台阶护栏,如侧台阶式车梯19、20两侧分别设置台阶护栏10、16,后台阶式车梯11两侧分别设置台阶护栏10。与现有技术比,将现有技术中车体的直梯改进为台阶式车梯,并增设了台阶护栏,克服了操作人员需直上直下,既费力又不安全的弊端,达到快速、省力、舒适又安全的效果。此外,将现有技术中,车体后部的两侧直梯改进为后台阶式车梯,充分利用了车体后部的宽阔空间,后台阶式车梯宽度接近车体宽度,方便上下,提供宽敞安全的工作环境。

参见图12,是在吊装大型、特殊货物时,需将普通吊具换为旋转吊具的应用实例。卸下吊具工位4放置临时卸下普通吊具25,待装吊具工位7上放置待装旋转吊具29。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体现在拖车车体17上与所述卸下吊具和待装吊具上设置的攀登直梯对应,设置车体辅助直梯,本例中,拖车车体17上与临时卸下普通吊具25上设置的攀登直梯24对应设置车体辅助直梯18;与待装旋转吊具29上设置的攀登直梯27对应设置车体辅助直梯28。这样,操作人员可方便地从地面到吊具直通上下,无需转绕车体的其他台阶式车梯上下,省时省力且操作安全。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停放状态下的所述拖车其轮系的前后车轮的外侧分别设置车轮楔12,在所述车体上设置装放车轮楔的轮楔筐14。如图7-9所示,车轮楔12由基板124、与车轮表面贴合的弧面板121,固定支撑在弧面板121与基板124之间的两个竖直支板122及把手123构成,所述弧面板前沿与所述基板前沿固接,所述把手123一端固连在两个竖直支板间的弧面板背面,另一端固接在基板上。由于增设了车轮楔,克服了现有吊具更换拖车在停放操作时,因未设置制动装置而出现意外事故的弊端,面临码头恶劣大风等天气或某些突发情况,车体稳定,定位牢固,不会发生意外移动或损坏事故。车体鹅颈安装的牵引销21采用gb/t4606-2006,50#,轮系的车轮轮胎采用充气形态实心轮胎6.50-10-5.00f,单个轮胎承载力不小于2.64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岸桥或场桥用集装箱普通吊具及旋转吊具通用更换拖车,主要应用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用普通吊具吊装常规货物的情况,当吊具出现故障需要换下时,用待装普通吊具替换故障普通吊具;另一种情况是,当出现大件货物以及特殊类货物情况,需将普通吊具换为旋转吊具,此种情况普通吊具是临时卸下的,在旋转吊具完成装卸业务后,还需将该临时卸下普通吊具重新安装回岸桥或场桥上。

图12即是在装卸大型、特殊货物时,将岸桥的普通吊具换为旋转吊具的应用实例。

应用时,可使用现场集装箱拖头作为牵引设备,通过牵引销21连接拖车将承载一台待装旋转吊具29的拖车停至作业岸桥下方,待装旋转吊具29放置在车体17后部的待装吊具工位7上。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临时卸下普通吊具25简称为普通吊具25)

1拆卸普通吊具,安装旋转吊具;

⑴拆卸普通吊具,一般装卸吊具作业需要2-3名作业人员。本例为3名。开始操作时,拖车停放在使卸下吊具车位4对准岸桥上普通吊具25的位置,岸桥司机进行操作,将普通吊具25放置到卸下吊具车位4上的分支撑台3a、3b的定位导向板23之间的台面上。两名地面作业人员分别通过前部的侧台阶式车梯19和中部的侧台阶式车梯20上到前台阶式操作台2和中台阶式操作台6上,使用辅助工具将普通吊具和吊具上架之间的连接销轴松开,另一名作业人员通过车体辅助直梯18、普通吊具25的攀登直梯24,攀登到普通吊具25上,配合前述两名作业人员进行拆卸吊具,并进行吊具电缆插头的断开操作。普通吊具与吊具上架拆开后,两名操作台作业人员分别通过车体前部的侧台阶式车梯19和车体中部的侧台阶式车梯20下到地面,普通吊具上的作业人员经由攀登直梯24和车体辅助直梯18直接下到地面。然后,岸桥司机进行操作,将吊具上架放置到待装旋转吊具29上方。

⑵安装旋转吊具,两名地面作业人员分别通过车体中部的侧台阶式车梯20和车体尾端的后台阶式车梯11上到中台阶式操作台6和后台阶式操作台9上,并使用辅助工具安装待装旋转吊具和吊具上架之间的连接销轴,另一名作业人员通过车体辅助直梯28、待装旋转吊具29的攀登直梯27、26,攀登到待装旋转吊具29上,配合进行安装该旋转吊具和吊具上架之间的连接销轴,并进行吊具电缆插头的连接操作。待装旋转吊具与吊具上架连接后,两名操作台作业人员分别通过侧台阶式车梯20和后台阶式车梯11下到地面,旋转吊具上的作业人员经由攀登直梯26、27和车体辅助直梯28直接下到地面。之后由岸桥司机操作将上述旋转吊具升起后进行相关作业。

2.拆旋转吊具并将临时卸下的普通吊具重新安装回岸桥的操作步骤参照上述步骤相反进行即可。

在用普通吊具装卸常规货物的情况下,当需要用待装普通吊具替换故障普通吊具时,其操作同上例步骤1,只是将上例中临时卸下的普通吊具换为故障普通吊具,将待装旋转吊具换为待装普通吊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和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