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式电动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7740发布日期:2020-11-06 12:2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碳纤维式电动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便型电动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式电动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电动摩托车是电动车的一种,用电瓶带动电机驱动整车行驶。电动车的电力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比较流行的锂离子电池,另外一类是比较传统的蓄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充放电快、体积小等优点很快就摘得了电动车电源性能的桂冠,但是他相对于传统蓄电池来说存在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价位高,因此它更加适用于高档车型而非价钱低廉、销路较好的中、低档车型。因此中、低档车型电能电源还是以蓄电池为优选。但是蓄电池体积大、质量大,安装时不便于安装,很容易出现重心不稳定的情况;而且对车架的支承能力要求很高,很容易导致整车体型大、质量大的技术问题。现有专利中也有对电动摩托车车架进行改造,使车架的整体结构更紧凑,以减小车架的体积和质量的技术,同时还能保持车架的重心在整车的中间部位,比如cn201611033390.8,但是该车架分为若干个三角形,而蓄电池是矩形的,要达到容纳蓄电池的目的,必然需要增大车架的整体尺寸,从而导致车架的体积仍然很大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碳纤维式电动摩托车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车架不便于安装蓄电池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碳纤维式电动摩托车车架,包括共面设置的上梁、下梁、主支撑支架和安装杆,主支撑支架的上部与上梁的下端固定,上梁的上端与下梁的上端固定,安装杆的首端固定设于上梁的中部,安装杆的中部与主支撑支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杆的尾端向下延伸并与下梁的下端固定。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本方案将摩托车车架设计成整体形状为三角形的架构,使车架的支承能力更强,支撑更稳定;本方案的上梁、主支撑支架和安装杆之间形成小三角形结构,也使主支撑支架和车架整体的连接稳定;安装杆和下梁之间形成安放蓄电池的空间,实现了对蓄电池的容纳,同时,安装杆的限位,使蓄电池与车架的连接更稳定,进而使蓄电池在摩托车上的安装更稳定;安装杆的分隔,使蓄电池只能安装到靠近车架下侧的位置,有利于对车架的重心进行控制,从而使摩托车运动时更稳定。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主支撑支架的上端固定设有用于安装坐垫的座管。

本方案将座管与主支撑支架固定,使座管能和主支撑支架一起对骑手的重量进行支撑,从而使座管上受到的支撑强度更大,支撑更稳定;同时,主支撑支架的下端固定设于安装杆的中部,使座管和主支撑支架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当遇到颠簸的情况时,座管的上端能相对于车架向下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为骑手提供了缓冲作用,避免骑手受颠簸厉害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安装杆与下梁平行设置,安装杆的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下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相交且通过轴管相对固定,轴管的轴心线垂直于下梁和安装杆所在平面设置。

如果直接将安装杆的下端和下梁的下端固定而形成三角形内框,安装杆和下梁均与蓄电池是点接触,所以未蓄电池提供的支承能力较弱,且容易对蓄电池造成刮伤或硌伤;本方案将安装杆和下梁平行设置,有利于形成与蓄电池匹配的矩形空间,便于有效利用空间容纳蓄电池,同时也使安装杆和下梁均与蓄电池是线接触,能对蓄电池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和限位作用;而且,通过固定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实现对安装杆和下梁的固定,能在安装杆和下梁的下侧形成一定缓冲空间,从而提高安装杆和下梁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轴管上沿轴向设有通孔。

本方案的通孔可以用于横向安装脚踏板,便于骑手安放双脚。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车架还包括首管,上梁的上端和下梁的上端均与首管固定,且上梁和下梁所在平面过首管的轴心线设置。

本方案的首管能对上梁和下梁进行固定,同时,首管还能对车把进行安装和限位,所以本方案的首管能对车架和车把进行连接,便于安装。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首管上固定设有筋板,筋板的上端与上梁固定,筋板的下端与下梁固定。

本方案通过筋板将上梁和下梁之间连接起来,将上梁(或下梁)与首管之间的点连接变成了线连接,有利于提高上梁(或下梁)与首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上梁(或下梁)相对于首管发生扭转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安装杆和下梁之间还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固定,第三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接杆的右端固定。

本方案通过第三连接杆对安装杆和下梁的下端进行连接,能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杆和下梁的连接稳定性,提升了车架整体的支承能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座管上设有用于调节座管长度的调节机构。

本方案使用户能对座管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坐垫的高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使本方案更能满足骑手的个人习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度。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安装杆和下梁上均设有限位凹槽。

本方案的限位凹槽能与其他配件配合,实现对蓄电池的进一步固定,从而使蓄电池的安装更稳定,同时也实现了便于拆装蓄电池的目的。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上梁、下梁、主支撑支架和安装杆均由碳纤维材料制成。

本方案能减轻车架的质量,从而减轻摩托车的整车质量,使摩托车更轻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式电动摩托车车架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座管的俯视图,以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俯视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梁1、下梁2、主支撑支架3、安装杆4、座管5、首管6、筋板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轴管10、第三连接杆11、第一限位凹槽12、第二限位凹槽13、连接法兰14。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碳纤维式电动摩托车车架,包括共面设置的上梁1、下梁2、主支撑支架3、安装杆4和首管6,上梁1、下梁2、主支撑支架3和安装杆4均由碳纤维材料制成。主支撑支架3的上端焊接固定设有用于安装坐垫的座管5,上梁1的下端向下弯折并与主支撑支架3的上部焊接固定,上梁1的上端与下梁2的上端固定,具体是上梁1的上端和下梁2的上端均与首管6的周面焊接固定,上梁1和下梁2所在平面过首管6的轴心线设置;此处,首管6上还焊接固定设有筋板7,筋板7的上端与上梁1焊接固定,筋板7的下端与下梁2焊接固定。

安装杆4与下梁2平行设置,安装杆4的首端(图1中的上端)固定设于上梁1的中部,具体是安装杆4的首端一体成型有弯折部,弯折部与安装杆4之间圆滑过渡,弯折部的上端与上梁1平行并焊接固定在上梁1的中部。安装杆4的中部靠近左端的部位与主支撑支架3的下端焊接固定,使上梁1、安装杆4和主支撑支架3之间形成三角形,安装杆4的尾端(图1中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与下梁2的下端固定,使车架整体呈三角形架构,具体是安装杆4的尾端(图1中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杆8,第一连接杆8的下端向下倾斜,下梁2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9的自由端向上倾斜,使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的下端相交于一处并通过轴管10焊接固定在一起,轴管10的轴心线垂直于下梁2和安装杆4所在平面设置。轴管10上沿轴向设有通孔。

安装杆4和下梁2之间还设有第三连接杆11,第三连接杆11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杆8的上端焊接固定,第三连接杆11的下端与第二连接杆9的右端焊接固定。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摩托车的车把通过首管6与本方案的车架连接,轴管10上的通孔可用于安装脚踏板,用于放置骑手的双脚;座管5的上端用于与坐垫固定,便于骑坐;蓄电池固定卡接在安装杆4和下梁2之间,也可通过螺栓等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件将蓄电池与下梁2固定。

本方案将摩托车车架设计成整体形状为三角形的架构,使车架的支承能力更强,支撑更稳定;本方案的上梁1、主支撑支架3和安装杆4之间形成小三角形结构,也使主支撑支架3和车架整体的连接稳定,从而使坐垫能更稳定地对骑手的身体提供支撑作用。本方案将安装杆4和下梁2平行设置,相比于直接将安装杆4的下端和下梁2的下端固定而形成三角形内框的设计而言,有利于形成与蓄电池匹配的空间,便于容纳蓄电池,同时也使安装杆4和下梁2能对蓄电池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和限位作用;安装杆4的限位,使蓄电池与车架的连接更稳定,进而使蓄电池在摩托车上的安装更稳定;安装杆4的分隔,使蓄电池只能安装到靠近车架下侧的位置,有利于对车架的重心进行控制,从而使摩托车运动时更稳定;本方案将蓄电池容纳于车架内,使摩托车的结构紧凑,体积占比小,同时也更美观。而且,本方案的车架采用碳纤维结构制成,加上车架结构简单,大幅度减轻了车架的质量,进而使整体摩托车的质量更轻,使用更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安装杆4和下梁2上均设有限位凹槽,此处为便于区分将安装杆4上的命名为第一限位凹槽12,将下梁2上的命名为第二限位凹槽13,第一限位凹槽12和第二限位凹槽13的位置正对,且第一限位凹槽12设于安装杆4上远离下梁2的一侧,第二限位凹槽13设于下梁2上远离安装杆4的一侧。

具体实施时,将蓄电池固定到安装杆4和下梁2之间的位置后,使用绑带或限位铁片围绕第一限位凹槽12和第二限位凹槽13进行包覆,从而实现了进一步对蓄电池进行固定的目的;第一限位凹槽12和第二限位凹槽13能对绑带或限位铁片进行限位,避免绑带或限位铁片向下滑落的情况。绑带或限位铁片还可对蓄电池进行遮蔽保护,避免了实际使用过程中,蓄电池被撞击受损的情况,同时还能避免蓄电池长期经受日晒雨淋而老化速度快的情况;实际生产时,还可将绑带或限位铁片的外表进行装置,从而使摩托车更美观。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座管5上设有用于调节座管5长度的调节机构,此处调节机构以采用直径不同的两段管子套在一起制成的套筒式伸缩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是座管5采用中空设计,且座管5为设有缺口的不完全环状,缺口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连接法兰14,两个连接法兰14上同轴设有通孔;坐垫下端的连接杆能插入座管5内并与座管5发生轴向滑动。

具体实施时,将坐垫下端的连接杆插入座管5内,并将螺栓插入连接法兰14上的通孔内,然后转动螺母对螺栓进行预收紧;然后将坐垫调整到所需高度后,稳定坐垫的高度,并对连接法兰14进行收紧,使座管5的直径逐渐减小,直到座管5的内周壁与连接杆的外周壁完全抵紧,即实现了对连接杆和座管5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