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脚踏儿童平衡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6848发布日期:2020-11-25 14:2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脚踏儿童平衡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玩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无脚踏儿童平衡车车架。



背景技术:

幼童骑乘平衡车时,以双脚踏向地面的反作用力驱动平衡车以惯性向前运动,可让幼童熟悉两轮车的动作,训练幼童的平衡感以及大脑的协调性,让幼童后续骑乘一般的自行车时,能更有平衡感及信心来轻松驾驭,而平衡车由多种部件所组成,平衡车车架则属于其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目前市面上的平衡车车架多种多样,但功能性较为单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此类平衡车车架不便于进行缓冲,在受到震荡时,易对幼童坐持部位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舒适性难以得到保障;

(2)传统的此类平衡车车架大多为固定连接的,不便于对其进行快速拆卸,检修时有所不便;

(3)传统的此类平衡车车架不便于进行发亮警示,在夜间使用时,导致他人难以快速对其进行观测,易产生不必要的碰撞现象,其安全性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无脚踏儿童平衡车车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平衡车车架不便于进行缓冲、不便于进行快速拆卸以及不便于进行发亮警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无脚踏儿童平衡车车架,包括前叉体、车架头管、车架前梁、车架后叉角片和车架前叉角片,所述前叉体底部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车架前叉角片,并且前叉体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金属头管,金属头管表面的一端套装有车架头管,金属头管的内部套装车把立管,所述车把立管顶部安装车把,所述车把立管的内部设置长螺丝,所述长螺丝顶部卡装在车把中部,所述长螺丝底部设置固定块,所述车架头管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车架前梁,且车架前梁顶端的一侧设有车架立管,并且车架立管的下方设有缓冲结构,所述车架前梁远离车架头管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后叉体,且后叉体远离车架前梁一端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车架后叉角片,所述车架前梁的内壁上安装有灯带,车架前梁的上方安装有灯光开关按钮,且灯光开关按钮通过导线与灯带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缓冲槽、上连板、弹片、活塞筒以及下连板,所述车架立管下方的车架前梁顶部设有缓冲槽,且缓冲槽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连板,并且下连板上方的缓冲槽内部设有上连板,上连板的顶端与车架立管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连板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两组弹片,弹片的底端与下连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弹片两侧的下连板顶端皆设有活塞筒,活塞筒的顶端与上连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架前梁的尾端通过螺丝安装有防尘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无脚踏儿童平衡车车架不仅提高了平衡车车架使用时的舒适性,提高了平衡车车架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提高了平衡车车架使用时的安全性;

(1)通过设置有缓冲槽、上连板、弹片、活塞筒以及下连板,通过弹片以及活塞筒自身的缓冲作用,使上连板在缓冲槽的内部向下移动,缩减上连板与下连板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带动车架立管同步下降进行缓冲,从而提高了平衡车车架使用时的舒适性;

(2)通过设置有长螺丝和固定块,通过旋转长螺丝使一侧贴合金属头管的固定块沿着车把立管底端边缘下移,到固定块的一侧不再紧贴金属头管的内壁,即可拔出车把立管,以便于对车把进行快速拆卸,从而提高了平衡车车架使用时的便捷性;

(3)通过设置有灯带和灯光开关按钮,以便于进行发亮警示,避免夜间他人难以快速观测到其位置的现象发生,因而发生碰撞等现象,从而提高了平衡车车架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把立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把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把立管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车把立管固定后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车把立管不再固定剖面示意图。

图中:1、前叉体;2、车架头管;3、金属头管;4、车架前梁;5、车架立管;6、后叉体;7、车架后叉角片;8、缓冲结构;801、缓冲槽;802、上连板;803、弹片;804、活塞筒;805、下连板;9、车把立管;10、车架前叉角片;11、灯光开关按钮;12、灯带;13、防尘片;14、车把;15、长螺丝;16、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无脚踏儿童平衡车车架,包括前叉体1、车架头管2、车架前梁4、车架后叉角片7和车架前叉角片10,前叉体1底部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车架前叉角片10,且前叉体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金属头管3,金属头管3的内部套装车把立管9,车把立管9顶部安装车把14,车把立管9的内部设置长螺丝15,长螺丝15顶部卡装在车把14中部,长螺丝15底部设置固定块16,固定块16的上切面与车把立管9的下端切面相吻合,当车把立管9固定在金属头管3内部时,固定块16一侧紧贴金属头管3的内壁,车把立管9的一侧也紧贴金属头管3内壁的另一侧,此时固定块16的上切面向上凸出车把立管9的下端切面,接着转动长螺丝15的顶部,使贴合金属头管3内壁的固定块16沿着车把立管9的下端切面边缘下移,最终固定块16的一侧不再紧贴金属头管3的内壁,即可将车把立管9从金属头管3内拔出,便于对车把14进行快速拆卸,提高检修时的便捷性;

并且前叉体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金属头管3,金属头管3表面的一端套装有车架头管2,车架头管2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车架前梁4,且车架前梁4顶端的一侧设有车架立管5,并且车架立管5的下方设有缓冲结构8,缓冲结构8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缓冲槽801、上连板802、弹片803、活塞筒804以及下连板805,车架立管5下方的车架前梁4顶部设有缓冲槽801,且缓冲槽80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连板805,并且下连板805上方的缓冲槽801内部设有上连板802,上连板802的顶端与车架立管5的底端固定连接,上连板802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两组弹片803,弹片803的底端与下连板805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弹片803两侧的下连板805顶端皆设有活塞筒804,活塞筒804的顶端与上连板802的底端固定连接;

通过弹片803以及活塞筒804自身的缓冲作用,使上连板802在缓冲槽801的内部向下移动,缩减上连板802与下连板805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带动车架立管5同步下降进行缓冲,对幼童坐持部位产生冲击力,提高其使用时的舒适性;

车架前梁4远离车架头管2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后叉体6,且后叉体6远离车架前梁4一端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车架后叉角片7;

车架前梁4的尾端通过螺丝安装有防尘片13,用于防止灰尘进入车架前梁4的内部,同时便于对车架前梁4内部的灯带12进行换装;

车架前梁4的内壁上安装有灯带12,车架前梁4的上方安装有灯光开关按钮11,且灯光开关按钮11通过导线与灯带12电连接,便于进行发亮警示,避免夜间他人难以快速观测到其位置的现象发生,因而发生碰撞等现象。

工作原理:当平衡车车架使用时,首先通过弹片803以及活塞筒804自身的缓冲作用,使上连板802在缓冲槽801的内部向下移动,缩减上连板802与下连板805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带动车架立管5同步下降进行缓冲,对幼童坐持部位产生冲击力,提高其使用时的舒适性,之后转动长螺丝15的顶部,使贴合金属头管3内壁的固定块16沿着车把立管9的下端切面边缘下移,最终使固定块16的一侧不再紧贴金属头管3的内壁,即可将车把立管9从金属头管3内拔出,便于对车把14进行快速拆卸,提高检修时的便捷性,最后在车架前梁4的内壁上安装有灯带12,以便于进行发亮警示,避免夜间他人难以快速观测到其位置的现象发生,因而发生碰撞等现象,消除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完成平衡车车架的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