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箱式电动助力两用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8633发布日期:2021-04-30 09:2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旅行箱式电动助力两用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发明涉及到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电动车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电动车、自行车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但苦于不便携带,不便存放,而受到局限。旅行箱式电动助力两用折叠自行车是将骑行所需部件折叠复位后形成一完整的旅行箱。解决了携带不便,存放不便的难题。折叠在一分钟之内即能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将旅行箱分成前半箱,后半箱和箱盖三部分。打开箱盖,箱盖与后半箱体间轴连接后固定。展开前半箱与后半箱,前后两半箱体间轴连接后固定。装骑行所需部件后,即是前后箱体充当自行车主车架,箱盖为坐凳的旅行箱式电动助力两用折叠自行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旅行箱式电动助力两用折叠自行车,它是由设置在前半箱,后半箱,箱盖上的;电动助力两用自行车骑行所需部件经折叠复位后形成一完整旅行箱体而构成。该方案是旅行箱式电动助力两用折叠自行车技术方案的核心内容。

如上所述自行车前半箱体内设置有自行车前叉,前轮轴,前轮,前叉套筒,可折叠龙头,有与前叉合为一体的饼式电机等部件。电动骑行时由饼式电机齿轮带动前轮。前轮轴与自行车前叉连接。前叉由前叉套筒连接。前叉套筒与前半箱体间通过设置在前半箱体内的轴连接。旋转前叉套筒可将前叉套筒连接的前叉,前轮,可折叠龙头等容置在前半箱体内。骑行时展开用卡扣将前叉套筒固接在前半箱体上。这是解决前叉,前轮,可折叠龙头,前叉套筒,便于收放于前半箱体内的主要技术方案。前叉分上下两部分。前叉上半部分与前叉下半部分轴连接。骑行时前叉上半部分从下向上旋转并用卡扣固接滿足骑行所需。前叉上半部分连接可折叠的自行车龙头,龙头双侧的把手通过设置在龙头上的三角形支架,用设置在支架上的轴连接,展开时用卡扣与三角形固接。前叉下半部分与前轮轴连接,固定前轮轴,前轮。

如上所述自行车后半箱体内设置有中轴.中轴牙盘,中轴与中轴牙盘固接。设置有过渡轮牙盘.与过渡轮同轴的牙盘,后轮轴,后飞轮,后轮,传动后飞轮的两条传动链条等部件。中轴牙盘链条传动与过渡轮同轴的牙盘,过渡轮牙盘链条传动后飞轮的两极传动系统。

如上所述自行车中轴与自行车踏拐连接,踏拐与可折叠脚蹬连接。

如上所述箱盖内设置有升降坐包的套筒,套管,套管与坐包连接。

本车电动部分也可以用功率大点的电机与后轮合为一体。本车可不用电动部分为单一的自行车,也可不用助动部分为单一的电动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所述旅行箱式电动助力两用折叠自行车。将旅行箱分割成三部分,1部分为箱盖,3部分为前半箱,2部分为后半箱。及主要部件:前轮轴6.前轮5.前叉下半部9.前叉套筒8.前叉套筒与前半箱体连接的轴20,后轮轴7.后轮4等。铰链14连接箱盖1与后半箱体2。铰链13连接后半箱体2与前半箱体3。经折叠后的结构平面状态示意图。(图中虚线部分是箱盖所盖,前半箱体3,后半箱体2,的重合部分)图中12为旅行箱拖轮,10为旅行箱拉杆套筒,11为旅行箱拉杆。骑行时可兼做衣架。

附图2是附图1展开后增加了卡扣21,卡扣16,卡扣15,增加了中轴34,中轴牙盘17,与过渡轮同轴的牙盘19,过渡轮牙盘18,后飞轮35,及两条传动链条,的平面状态示意图。

附图3是在附图2的基础上增加了骑行所需主要部件,与前叉合为一体的饼式电机22,前叉上半部分23,前叉上半部分与前叉下半部分连接的轴33,固接前叉上下部分的卡扣36,及展开的龙头把手24,踏拐25,脚蹬29,坐包28,坐包升降套筒26,与坐包相连接的套管27。和在附图4中显示出来的支撑把手的三角形支架31,连接龙头双侧把手的轴30,展开后固定双侧把手的卡扣32的平面状态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3折叠后的平面状态示意图。(脚蹬处于未折叠状态)。

附图5是附图2的俯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附图5,本发明所述旅行箱式电动助力两用折叠自行车是由设置在旅行箱前半箱体3内,后半箱体2内,箱盖1上的自行车。骑行所需部件:前轮5、前叉下半部9、前叉上半部分23、可折叠的自行车龙头把手24、与前叉合为一体的饼式电机22、自行车前叉套筒8、后轮轴7、后轮4、中轴34、中轴牙盘17、过渡轮牙盘19、与过渡轮同轴的牙盘18、坐包28、坐包套筒26、与坐包相连接的套管27等,经折叠复位后形成一完整箱体而构成。为方便折叠可在箱盖上和后半箱体上设置提把,箱盖1与后半箱体2间通过铰链14连接;(以附图1为例)展开时以铰链14的轴为轴心逆时针方向打开箱盖,用卡扣15或设置拉钩的方式将箱盖1与后半箱体2固接。前半箱体3与后半箱体2间通过铰链13连接;展开时以铰链13的轴为轴心顺时针方向转动前半箱体,用卡扣16或设置拉钩的方式将前半箱体3与后半箱体2固接。主车架形成。

如上所述自行车前半箱体3内设置有前叉套筒8、前叉下半部分9、前叉上半部分23、前轮轴6、前轮5、与前叉合为一体的饼式电机22等。前叉与前叉套筒8连接,前叉套筒8与前半箱体3,通过在前半箱体3内设置的固定轴20连接。主车架形成后,骑行时以固定轴20为轴心顺时针旋转前叉套筒8,可将前叉套筒8连接的前叉上半部分23、可折叠的龙头把手24、前叉下半部分9连接的前轮轴6、前轮5等,于前半箱体3内旋转出来,用卡扣21或设置拉钩的方式将前叉套筒8固接在前半箱体3上;再将前叉上半部分23以连接前叉下半部分9的轴33为轴心,从下向上转动用固定卡扣36固接。以三角形支架上设置的轴30连接龙头双侧把手24,展开龙头把手24,用卡扣32或拉钩与三角形支架31固接形成一稳定结构,满足骑行所需。

如上所述,后半箱体2内设置有后轮轴7、后轮4、后飞轮35、中轴34、中轴牙盘17、过渡轮牙盘19、与过渡轮同轴的牙盘18等。中轴牙盘17通过链条带动与过渡轮同轴的牙盘19,过渡轮牙盘18通过链条带动后飞轮35的两极链条传动。中轴34与踏拐25连接,踏拐25和可折叠脚蹬29连接。脚蹬29折叠后贴伏于后半箱体2两侧(附图4中脚蹬处于未折叠状态)。本车电动部分采用轻便的饼式电机22,与前叉合为一体用齿轮带动前轮5。

如上所述,箱盖1体内设置有固定坐包的套筒26、减震坐包28、坐包套管27。坐包28可经套管27在套筒26内小范围升降。(在图4中可看出箱盖展开和关拢不受折叠后前叉的阻碍,坐包28几乎是一平面)。

旅行箱式电动助力两用折叠自行车是在车轮直经为30公分的自行车基础上改进而来。因此大部分零件稍加改进后都能通用,如前叉、前轮、可折叠龙头、前叉套筒、后轮、后飞轮、踏拐等;展开后尺寸和普通自行车,电动车一致。因此骑行舒适、方便、快捷。

附加说明:

1.前叉套筒8与前半箱体3固接的轴20,轴心点在前半箱体3内。部位的确定以铰链13的轴心为圆心以45mm为半经画孤,以铰链13的轴心为起点在14mm处作底边的垂线相交于弧,交点即是固定轴20轴心的点。

2、前叉上半部分的龙头在展开后,设龙头为一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前轮平面是垂直的。当前叉上半部分从上向下折叠时,当折叠到位后,龙头这条线几乎与前轮平面平行。那么前轮、前叉、龙头收于前半箱体内就很容易了。附图3转化为附图4也就很好变换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