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取放行李的无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1811发布日期:2020-12-25 08:0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便于取放行李的无人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取放行李的无人车。



背景技术:

目前,良好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节能减排、服务大众的有效措施。随着无人驾驶车辆的研发和不断改进,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车辆必将被用于出租车领域。无人驾驶出租车,因为具有智能化管理,统一调度,无人驾驶等优点,相对于当前的有人驾驶出租车,具有更高效、更安全、低运营成本等优点,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通过用户提供的,或者传统采集的信息,更准确、更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但是由于无人驾驶没有驾驶员服务,针对乘客是否有行李,行李装载等问题无法克服,如乘客为女生,力气较小,没有驾驶员帮忙装载行李,无法讲行李箱放到车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便于取放行李的无人车,能够通过控制器控制行李箱自动开合及取放行李,极大的方便了乘客。

一方面,提供一种便于取放行李的无人车,包括:

车体;

行李存放单元,所述行李存放单元包括辅助取放结构,所述辅助取放结构能够相对于车体升降,当所述辅助取放结构下降时,其能够至少部分地伸出到行李存放单元外部,当所述辅助取放结构上升时,其能够至少部分地退回到所述行李存放单元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取放结构包括:

行李放置区,所述行李放置区用于存放行李,并可带动所述行李相对于车体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取放结构还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能够接收用户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辅助取放结构执行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取放结构包括轨道或滚轮,所述轨道或滚轮垂直于水平面或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取放结构包括:拨动部,所述拨动部用于推动所述行李进入或离开所述行李放置区。

进一步地,所述行李放置区设置锁紧结构,用于锁紧或松开所述行李。

进一步地,所述行李放置区设置导航部,所述行李可沿所述导航部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用于监测所述行李的重量或尺寸信息,并基于所述重量或尺寸信息判断所述行李能否放入行李存放单元,若不能,进行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单元包括重力传感器,且所述提示单元与所述辅助取放结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单元包括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用于监测行李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交通指挥装置及无人车具有以下优点:

1、方便进行乘客行李的放置,不需要乘客自己动手;

2、行李放置过程,平稳、安全,避免刻刀行李或放置人等;

3、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便于取放行李的无人车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便于取放行李的无人车的示意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事实例取放行李的流程图。

1-无人车,11-车体,12-行李存放单元;13-控制器;121-辅助取放结构;1211-行李放置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取放行李的无人车1,包括:车体11;行李存放单元12,所述行李存放单元12包括辅助取放结构121,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能够相对于车体11升降,当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下降时,其能够至少部分地伸出到行李存放单元12外部,当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上升时,其能够至少部分地退回到所述行李存放单元12内部。

具体地,所述无人车1指的是没有驾驶员在驾驶舱的汽车,可以是无人驾驶汽车,也可以使远程控制汽车,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主要用于自动取放行李的,其可以上升和下降,配合行李的取放,当从乘客手中或者地上取行李时,可从行李存放单元12里边伸出,并下降到地面,将行李揽收后,再上升进入行李存放单元12。这样在行李存放好以后,看不到辅助取放结构121,不影响车的外观。该上升和下降可以利用一升降结果来实现,该升降结构可以利用气缸等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包括:控制器13,所述控制器13用于控制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执行动作具体地,所述控制器13可以通过乘客控制,即乘客通过控制器13控制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执行动作,也可以是控制器13根据前期客户端的输入进行自主控制,乘客在叫车时就明确有行李需要输入,在车辆到达乘客位置时,主动进行行李的拿取,到达目的后进行行李的拿出。

所述行李存放单元可以位于车辆的后端,也可以位于车辆的顶部,也可以位于车辆的前端或者中部,其具体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执行动作,可以是取放结构121的上升、下降或左右移动等,只要有动作即可。

采用这样的无人车1,其可以方便乘客乘车时行李的存放,避免行动不便,或者力气不够的乘客无法将行李放置到行李存放单元12;更大的实现了无人车1的自动化,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

如图2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包括:行李放置区1211,所述行李放置区1211用于存放行李,并可带动所述行李相对于车体11升降。

具体地,所述行李放置区1211指的是在行李从地面或乘客手中向行李存放单元12转移过程中行李放置的区域,其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盒装等,只要能够盛放行李即可。

通过设置该行李放置区1211,可以在行李的转移过程更稳定,避免提拉过程对行李的损坏,而且对于体积较大,重量较大的行李,如果不设置行李放置区1211,对提拉的结构的受力要求也会较高,而且行李转移过程由于受力单一,也可能拉坏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还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11水平移动。

由于行李的位置不一定恰好停留在车体11旁边,辅助取放结构121下降下来刚好可以拿到行李,很可能行李距离车体11还有一些距离,而且,乘客也不好把握该距离,因此,还设置一水平移动的功能,以实现该辅助结构准确的接触行李。该水平移动功能可以通过设置一水平移动结构来实现,如:可以是与辅助取放结构121垂直部分连接的水平伸缩杆,也可以是沿水平方向的滚轮或导轮,只要能使该辅助取放结构121水平移动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3能够接收用户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执行动作。

即用户可通过客户端对该控制器13进行控制,从而可准确的对行李进行取放,无论是行李数量还是位置,都可以更准确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包括轨道或滚轮,所述轨道或滚轮垂直于水平面或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辅助取放结构121可利用该轨道或滚轮进行上下的升降;进一步的,该倾斜设置的倾斜角度可以调整,可以进一步结合水平移动结构进行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移动,或者直接垂直和水平的结构,直接省略水平移动结构。

设置轨道和滚轮,可以方便辅助取放结构121的上下移动,同时对于上下移动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包括:拨动部,所述拨动部用于推动所述行李进入或离开所述行李放置区1211。

该拨动部可与垂直结构连接,也可与水平结构连接,在此不足限定,其可以在行李进入行李放置区1211时进行推动,协助行李快速准确的进入行李放置区1211,进一步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行李放置区1211设置锁紧结构,用于锁紧或松开所述行李。

当行李进入行李放置区1211后,在上升或下降等移动过程,可能会因为行李过高等而倒下或者掉落,因此通过设置锁紧结构,可以避免行李这些问题。当行李到达指定区域,锁紧结构自动解锁,即松开所述行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行李放置区1211设置导航部,所述行李可沿所述导航部移动。

通过设置导航部,方便行李移入或移出所述行李放置区1211,减少拨动部或用户的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用于监测所述行李的重量或尺寸信息,并基于所述重量或尺寸信息判断所述行李能否放入行李存放单元12,若不能,进行提示。

具体地,所述提示单元可以对行李是否放的进去进行提醒,以防行李过大,无法放进去而进行卡顿或者对行李产生损伤。其中,提示单元可以单独设置在无人车上,具体位置不限,只要能够对行李进行检测即可,可以与行李存放单元12临近,也可以不临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提示单元包括重力传感器,且所述提示单元与所述辅助取放结构(121)电连接。

具体地,当所述提示单元包括重力传感器时,所述提示单元在进行行李重量监测时,需要移动到行李下方或者直接拉起行李进行,从而计算出行李的重量。通过将该行李的重量与系统预存的行李重量阈值进行比较,当超过重量阈值则认为行李超重,并进行提示,同时不启动行李取放程序;当不超过重量阈值时,则不进行提示,并可进行后续的行李取放程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提示单元包括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用于监测行李的尺寸。

具体地,其可以与所述重力传感器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当提示单元包括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时,该提示单元只要能够投射到所述行李即可,无需移动到行李的底部或者上方。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车1的行李取放方法,包括无人车1停靠;辅助取放结构121下降伸出到行李存放单位外部,拿取行李;上升进入所述行李存放单元12内部。

当然,需要拿出行李时,利用辅助取放结构121从行李存放单元12内部拿取行李,然后下降并伸出所述行李存放单位外部,并将行李放置地上后,上升退回所述行李存放单元12。所述辅助结构的取放,可以由乘客输入控制信号来实现,也可以根据前期乘客利用客户端等与车辆的交互信息自动执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拿取行李包括:利用拨动部推动所述行李进入或离开所述行存放单元。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