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辐条反光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1281发布日期:2021-02-09 21:3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辐条反光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配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行车辐条反光条。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自行车辐条装饰物,有装饰箍、涂层、装饰灯等多种形式,这些装饰物不仅能美化自行车,而且有些装饰物具有防撞的功能,例如:使用了荧光材料的装饰物。
[0003]
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20852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行车辐条荧光装饰箍》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辐条荧光装饰箍,其在制有开口的箍体上、下两面的中心孔周边设有凸台,凸台的带有导沿的锥形口与开口相通,凸台和箍体的中心孔同心且直径相等。箍体和凸台由混有荧光材料的塑料制得,或其表面涂有荧光材料。
[0004]
上述专利中的自行车辐条荧光装饰箍不仅保留了装饰和防撞作用,同时安装简单,装饰效果灵活多变,行驶过程中无目眩感觉。但是,该自行车辐条荧光装饰箍的卡紧结构仅包括一个通孔,虽然该通孔的直径可以小于自行车的辐条的直径以夹紧该辐条,但是其夹紧力有限,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该自行车辐条荧光装饰箍还是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冲向车轮边缘,不能固定其位置,而对于反光条来说,其设置在辐条的中央位置最能醒目,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夹紧力的自行车辐条反光条,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
一种自行车辐条反光条,其包括一个圆筒,一个开设在所述圆筒上插入口,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插入口的两侧的第一抵顶条和第二抵顶条,一个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间隔设置的第三抵顶条,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筒的外侧壁上的反光膜。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平行。所述第一抵顶条和第二抵顶条以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为对称面。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辐条的直径。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三抵顶条以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的对称面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三抵顶条的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二、第三抵顶条的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垂直于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的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所围成的抵顶腔的直径小于所述辐条的直径。
[0007]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插入口与所述圆筒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导入边。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导入边为圆弧形。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导入边为直角边。
[0010]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三抵顶条的抵顶边为弧形,且该弧形的圆心位于所述圆筒的一条直径上。
[0011]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三抵顶条的抵顶边为直线,且该直线与所述圆筒的一条直径平行。
[0012]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抵顶条的抵顶边为弧形,且该弧形的圆位于所述圆筒的一条直径上。
[0013]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抵顶条的抵顶边为直线,且该直线与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的对称面所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14]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三抵顶条的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大于150度。
[0015]
在垂直于所述圆筒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三抵顶条的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一、第三抵顶条的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相等。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辐条反光条,由于其具有三个抵顶条,即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从而可以实现三点定一个平面的结构。由于所述第一抵顶条和第二抵顶条以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的截面为对称面,且所述第三抵顶条以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的对称面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从而第三抵顶条设置在所述插入口的对面,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所围成的抵顶腔的内接圆的直径小于所述辐条的直径,从而使得所述自行车辐条夹设在由该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之间,且第一、第二抵顶条在辐条以及第三抵顶条的抵顶下处于张开的状态,而所述第一、第三抵顶条的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第二、第三抵顶条的穿过所述圆筒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因此第一、第三抵顶条之间的连接边,以及第二、第三抵顶条之间的连接边一直会给所述辐条以夹紧力,从而使得该辐条在夹紧力与抵顶力的作用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会被轻易甩向车轮边缘。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行车辐条反光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的自行车辐条反光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0]
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辐条反光条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自行车辐条反光条通常使用于自行车。所述自行车本身应当为现有技术,其包括两个可转动的车轮,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车轮上的辐条。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自行车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刹车,车座,变速机构等等,在此不再赘述图中也没有示出。所述自行车辐条反光条可以安装在车轮的辐条上。所述自行车辐条反光条包括一个圆筒10,一个开设在所述圆筒10上的插入口11,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插入口11的两侧的第一抵顶条12和第二抵顶条13,一个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间隔设置的第三抵顶条14,以及设置在所述
圆筒10的外侧壁上的反光膜15。
[0021]
所述圆筒10可以金属制成,也可以塑料制成,如abs塑料等。所述圆筒10的周长及直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0022]
所述插入口11开设在所述圆筒10的侧壁上,且该插入口11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平行。在垂直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插入口11的宽度应当小于所述辐条的直径。在垂直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插入口11与所述圆筒10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导入边111。所述导入边111可以为圆弧形,也可以为直角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入边111为圆弧形。可以想到的是,为了顺利将辐条推入所述插入口11,所述导入边111的入口处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辐条的直径。
[0023]
所述第一抵顶条12和第二抵顶条13分别设置在所述插入口11的两侧,并与该插入口11相紧邻。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平行,且以穿过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为对称面。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此仅以第一抵顶条12为例来说明其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抵顶条12的抵顶边可以为弧形,且该弧形的圆心位于所述圆筒10的一条直径上。所述第一抵顶条12的抵顶边也可以为直线,且该直线与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的对称面所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顶条12的抵顶边为弧形,以与辐条相配合。在垂直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辐条的直径,以用于夹设所述辐条。在垂直于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的穿过所述圆筒10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实现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之间具有一定的夹紧力。
[0024]
所述第三抵顶条14与所述插入口11相对应,且在垂直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三抵顶条14以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的对称面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所述第三抵顶条14的延伸方向也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平行。在垂直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三抵顶条14的抵顶边可以为弧形,且该弧形的圆心位于所述圆筒10的一条直径上。该弧形的圆心所在的直径与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的对称面所在的直线重合。所述第三抵顶条14的抵顶边也可以为直线,且该直线与所述圆筒10的一条直径平行。所述直线与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的对称面所在的直线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抵顶条14的抵顶边为弧形。在垂直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三抵顶条12、14的穿过所述圆筒10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第二、第三抵顶条13、14的穿过所述圆筒10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以使所述第一、第三抵顶条12、14,以及第二、第三抵顶条13、14之间具有一定的弹力。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第三抵顶条12、14以及第二、第三抵顶条13、14的穿过所述圆筒10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相等且大于150度,具体地,该夹角为160度。通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12、13、14所围成的抵顶腔的内接圆的直径小于所述辐条的直径,从而当辐条插入该抵顶腔时,所述自行车辐条夹设在由该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12、13、14之间,且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14在辐条以及第三抵顶条的抵顶下处于张开的状态,从而使得该辐条夹紧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12、13、14之间。
[0025]
所述反光膜15可以为一个3m反光膜,其一侧具有粘胶,其可以直接粘附在所述圆筒10的外侧,起到反光警示的作用。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辐条反光条,由于其具有三个抵顶条,即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12、13、14,从而可以实现三点定一个平面的结构。由于所述第一抵顶条12和第二抵顶条13以穿过所述圆筒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为对称面,且所述第三抵顶条14以所述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的对称面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从而第三抵顶条14设置在所述插入口11的对面,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12、13、14所围成的抵顶腔的内接圆的直径小于所述辐条的直径,从而使得所述自行车辐条夹设在由该第一、第二、第三抵顶条12、13、14之间,且第一、第二抵顶条12、13在辐条以及第三抵顶条14的抵顶下处于张开的状态,而所述第一、第三抵顶条12、14的穿过所述圆筒10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第二、第三抵顶条13、14的穿过所述圆筒10的中心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因此第一、第三抵顶条12、14之间的连接边,以及第二、第三抵顶条12、14之间的连接边一直会给所述辐条以夹紧力,从而使得该辐条在夹紧力与抵顶力的作用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会被轻易甩向车轮边缘。
[0027]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