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的连接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5511发布日期:2021-01-30 00:0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乘用车的连接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围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乘用车的连接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前围板是指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它和地板、前立柱联接,安装在前围上盖板之下,前围板上有许多孔口,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电线束通过之用,还要配合踏板、方问机柱等机件安装位置,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对于汽车的安全性的要求也突显出来,需要增加汽车的防碰撞性能,在汽车的前围板上增加防碰撞的结构,可以在汽车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的时候,前围板会受到冲击,前围板可以通过增加的防碰撞的结构将碰撞力有效的向车体后方传递,从而减少对驾驶员的冲击。
[0003]
由于汽车前围板本身的结构强度较弱,并且一般的汽车前围板在受到的冲击时,冲击力不能够有效缓冲,使得前围板抗冲击力能力较弱,容易产生形变,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过程中,通过右前纵梁和左前纵梁的溃缩吸收碰撞能量时,往往容易造成前围板往后的侵入变形过大,导致前排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极大的减小,从而对驾乘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乘用车的连接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的连接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具备了可对汽车前围板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防止前围板受冲击力过大产生变形,对驾乘人员产生威胁的优点,解决了一般的汽车前围板在受到的冲击时,冲击力不能够有效缓冲,使得前围板抗冲击力能力较弱,容易产生形变,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过程中,通过右前纵梁和左前纵梁的溃缩吸收碰撞能量时,容易造成前围板往后的侵入变形过大,导致前排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极大的减小,从而对驾乘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乘用车的连接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包括前围板本体,所述前围板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圆柱,且圆柱贯穿箱体的内顶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环,且滑环的内壁与圆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位于滑环的下方,所述圆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方设置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的滑柱,且滑柱的底面贯穿顶板的底面并延伸至顶板的下方,所述减震板的上方设置有防护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的加强柱,且加强柱的上表面与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0006]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一端贯穿顶板的底面并延伸至顶板的下方,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层。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可对防护板进行导向,防止防护板发生倾斜,造成防护板失去作用的优点。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底面开设有若干组等距离排列的凹槽,所述减震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等距离排列的凸块。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可对防护板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防止防护板受力过于集中,造成防护板断裂的优点。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等距离排列的方块,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等距离排列的减震块。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可防止减震板受到的应力分散到顶板的表面,对应力进行分散缓冲的优点。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方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的滑块,所述减震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槽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位于滑板的下方。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可对减震板受到的应力进行缓冲,使顶板受到的应力减小的优点。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前围板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上表面与基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可提高基板与前围板本体的密封性,防止外部灰尘落入到前围板本体的上表面的优点。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前围板本体的上表面放置有隔音棉,且隔音棉位于密封圈的内部,所述隔音棉的上表面与基板的底面相接触。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可对汽车发出的噪音进行吸收,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优点。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乘用车的连接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9]
1、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板带动方块进而带动滑块运动,滑块抵压滑板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在滑槽的内部滑动,可对冲击力再一次进行缓冲,顶板打动圆柱运动圆柱带动滑环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在箱体的内部滑动,第一弹簧施加给滑环一个反作用力,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具备了可对汽车前围板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防止前围板受冲击力过大产生变形,对驾乘人员产生威胁的优点,解决了一般的汽车前围板在受到的冲击时,冲击力不能够有效缓冲,使得前围板抗冲击力能力较弱,容易产生形变,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过程中,通过右前纵梁和左前纵梁的溃缩吸收碰撞能量时,容易造成前围板往后的侵入变形过大,导致前排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极大的减小,从而对驾乘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的问题。
[0020]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橡胶层的共同作用,具备了可对防护板进行导向,防止防护板发生倾斜,造成防护板失去作用的优点,通过凹槽、凸块的共同作用,具备了可对防护板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防止防护板受力过于集中,造成防护板断裂的优点,通过方块、减震块的共同作用,具备了可防止减震板受到的应力分散到顶板的表面,对应力进行分散缓冲的优点,通过滑块、滑槽、滑板、第二弹簧的共同作用,具备了可对减震板受到的应力进行缓冲,使顶板受到的应力减小的优点,通过设置密封圈,具备了可提高基板与前围板本体的密封性,防止外部灰尘落入到前围板本体的上表面的优点,通过设置隔音棉,具备了可对汽车发出的噪音进行吸收,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块正视剖视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块和减震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板和顶板连接关系立体示意图。
[0025]
图中:1-前围板本体,2-基板,3-箱体,4-加强柱,5-滑柱,6-顶板,7-减震板,8-防护板,9-橡胶层,10-凹槽,11-凸块,12-减震块,13-圆柱,14-滑环,15-第一弹簧,16-密封圈,17-隔音棉,18-第二弹簧,19-滑板,20-滑槽,21-方块,22-滑块,2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乘用车的连接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包括前围板本体1,前围板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6,且密封圈16的上表面与基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具备了可提高基板2与前围板本体1的密封性,防止外部灰尘落入到前围板本体1的上表面的优点,前围板本体1的上表面放置有隔音棉17,且隔音棉17位于密封圈16的内部,隔音棉17的上表面与基板2的底面相接触,具备了可对汽车发出的噪音进行吸收,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优点,前围板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基板2,基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3。
[0028]
箱体3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圆柱13,且圆柱13贯穿箱体3的内顶壁并延伸至箱体3的内部,箱体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环14,且滑环14的内壁与圆柱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圆柱13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15,且第一弹簧15位于滑环14的下方,圆柱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6,顶板6的上方设置有减震板7,减震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等距离排列的方块21,顶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等距离排列的减震块12,具备了可防止减震板7受到的应力分散到顶板6的表面,对应力进行分散缓冲的优点,方块2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的滑块22。
[0029]
减震块12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20,滑槽2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19,滑槽20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18,且第二弹簧18位于滑板19的下方,具备了可对减震板7受到的应力进行缓冲,使顶板6受到的应力减小的优点,减震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的滑柱5,且滑柱5的底面贯穿顶板6的底面并延伸至顶板6的下方,减震板7的上方设置有防护板8,防护板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的支撑杆23,且支撑杆23的一端贯穿顶板6的底面并延伸至顶板6的下方。
[0030]
防护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层9,具备了可对防护板8进行导向,防止防护板8发生倾斜,造成防护板8失去作用的优点,防护板8的底面开设有若干组等距离排列的凹槽10,减震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等距离排列的凸块11,具备了可对防护板8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防止防护板8受力过于集中,造成防护板8断裂的优点,2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的加强柱4,且加强柱4的上表面与顶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
[0031]
使用时,当前围板本体1受到冲击力时,冲击力作用在防护板8的上表面,橡胶层9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冲击力带动防护板8靠近顶板6,凸块11滑入到凹槽10的内部,可对防护板8表面的冲击力进行分散,之后冲击力带动减震板7靠近顶板6,减震板7带动方块21进而带动滑块22运动,滑块22抵压滑板19克服第二弹簧18的弹力在滑槽20的内部滑动,可对冲击力再一次进行缓冲,顶板6打动圆柱13运动圆柱13带动滑环14克服第一弹簧15的弹力在箱体3的内部滑动,第一弹簧15施加给滑环14一个反作用力,对冲击力进行缓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