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配置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3955发布日期:2021-03-19 10:5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车辆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配置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车辆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设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缩短剎车油管及防泥水喷溅的车辆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具备水箱的水冷式发动机的车辆,其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安装位置大多位于水箱及发动机的后方或车辆前后轮之间,其缺点在于该防锁死控制器与前剎的刹车管线距离过长,其油管的走势易产生折角或干涉其他部品或受其他部品干涉。某些车型,例如沙滩车或称全地型车(atv)或多功能车(uv),甚至不具备防锁死刹车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配置构造,借此配置可缩短防锁死控制器与前剎的刹车管线距离。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配置构造,所述车辆包含车架、发动机、水箱、车轮组、转向机构及防锁死刹车系统。其中,该发动机设置于该车架并提供该车辆行驶动力,该水箱用以降温该发动机,该车轮组连接于该车架并提供该车辆与地面支撑及行驶,该转向机构操控该车轮组转向角度,其中,该防锁死刹车系统至少包含一防锁死控制器,其中,于车辆侧视下该防锁死控制器位于水箱与发动机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于该车辆侧视下,转向机构位于发动机前方,防锁死控制器位于水箱与转向机构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该车轮组包括一左前轮与一右前轮,于车辆前视下,防锁死控制器位于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于该车辆侧视下,防锁死控制器位于左、右前轮上缘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于该车辆前视下,车辆设有一左前避震器,该左前避震器的上端朝车宽方向中心线倾斜;车辆并设有一右前避震器,该右前避震器的上端朝车宽方向中心线倾斜,防锁死控制器位于左前避震器与右前避震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车架的车头区域设置一前盖,该水箱连接一副水箱,于该车辆侧视下,副水箱位于前盖下方,防锁死控制器位于副水箱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于车辆前视下,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心线通过或靠近防锁死控制器。进一步地,于该车辆前视下,该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心线通过该防锁死控制器的中心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防锁死控制器直接地或透过一转接零部件间接地设置于车架上,且该防锁死控制器与该车架或该防锁死控制器与该转接零部件之间配置有至少一防震垫圈;当然,为提高稳固性及耐震性,该防震垫圈可适当分配地设置为三块,以均摊震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有:由于该防锁死控制器设置于水箱与引擎间,如此一来可达到避免前刹车油管过长,以避免干涉其他部品或为其他部品所干涉的功效;由于该防锁死控制器设置于水箱与传动机构之间,可因而提升前刹车油管走势配置的便利性,避免前刹车油管产生折角,影响其刹车作动;由于该防锁死控制器设置于水箱与引擎之间及轮胎上方,因而可达到避免行驶中遭泥水喷溅的功效;由于该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心线通过或靠近该防锁死控制器,其稳固性佳,且其安装位置有利于包括车身仰俯、倾角、加速度等车辆动态监控,提升惯性测量仪(imu)配置的便利性;由于该防锁死控制器设置于前盖下方,可避免雨水侵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态样的车辆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配置构造的车辆的右侧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态样的车辆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配置构造的车辆的前视示意图;

图3为图2视角的防锁死控制器的细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态样的车辆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配置构造的车辆的右侧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其附图主要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该等附图中仅标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有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附图中未必按比例绘制,举例来说,图中的一些元件的尺寸可能增大或减小,以帮助改进对各种实施方式的理解。同样地,为了讨论某些实施方式,一些组件及/或操作可能被分为不同的区块或组合为单一区块。此外,尽管已于附图中例示性地绘示特定实施例,并且在下文中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看出修改、等同物以及替代物会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内。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防锁死刹车系统的防锁死控制器的配置构造所揭露的车辆适用于全地形车或称沙滩车(atv),也适用于多功能车(uv)。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以全地形车例示说明,本实施例所指的车辆1包含一车架2、一发动机3、一水箱4、一车轮组5、一转向机构6及一防锁死刹车系统7(简称abs);该发动机3设置于该车架2并提供该车辆1行驶动力,该水箱4可降温该发动机3,该车轮组5连接于该车架2并提供该车辆1与地面支撑及行驶,该转向机构6可操控该车轮组5转向角度,其中,该防锁死刹车系统7至少包含防锁死控制器71,亦可包含有惯性测量仪(imu),其中,该水箱4位于该车辆1车头区域,该发动机3位于前轮之后,于该车辆侧视(例如图1的车辆右侧视图)下,该防锁死控制器71位于该水箱4与该发动机3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车辆侧视角度下,该转向机构6位于该发动机3的前方,该防锁死控制器71位于该水箱4与该转向机构6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转向机构6以类似摩托车把手操作的态样呈现,其所操控的该车轮组5包括一左前轮51与一右前轮52,于车辆前视观视下,该防锁死控制器71位于该左前轮51与该右前轮52之间。更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防锁死控制器71位于该左前轮51上缘与该右前轮52上缘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于车辆前视下,该车辆1设有一左前避震器53,该左前避震器53的上端朝车宽方向中心线c1倾斜;该车辆1设有一右前避震器54,该右前避震器54的上端朝车宽方向中心线c1倾斜,该防锁死控制器71位于该左前避震器53与该右前避震器54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车架2的车头区域设置一前盖8,该水箱4连通一副水箱41,于该车辆侧视下,该副水箱41位于该前盖8下方,该防锁死控制器71位于该副水箱41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该车辆前视下(如图2、图3所示),该防锁死控制器71所设置的位置经该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心线c1通过或靠近于该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心线c1。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于车辆前视下(如图2、图3所示),该防锁死控制器的中心线c2通过该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心线c1。

值得一提的是,因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防锁死控制器71设置在水箱4与发动机3之间,如此一来可达到避免前刹车油管过长,以避免干涉其他部品或为其他部品所干涉的功效,且该防锁死控制器71的前、后都有部件包围,且位于车宽方向中心线、更位于车轮组5上方,因此对其结构上的保护及防泥水喷溅的功效较佳。再者,防锁死控制器71其安装在该位置其稳固性佳,且有利于包括车身仰俯、倾角、加速度等车辆动态数据的准确性监控,提升惯性测量仪(imu)配置的便利性。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该防锁死控制器71设置之处的稳固性,该防锁死控制器71直接地或间接地(例如,实务上也可透过一转接零部件)设置于该车架2上,且该防锁死控制器71与该车架2之间配置有至少一防震垫圈9,较佳可为多个(例如设置于三个锁点的三块防震垫圈9)以分散行车时的震动力。

图4揭露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多功能车(uv)的实施例,其转向机构61’为以方向盘控制方式呈现,其中该车辆1’的防锁死刹车系统7’及防锁死控制器71’的配置构造与设置的功效与前述图1的全地形车(atv)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内容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附图标记说明:

1,1’车辆

2车架

3发动机

4水箱

41副水箱

5车轮组

51左前轮

52右前轮

53左前避震器

54右前避震器

6,6’转向机构

7,7’防锁死刹车系统

71,71’防锁死控制器

8前盖

9防震垫圈

c1车宽方向中心线

c2防锁死控制器的中心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