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其的牵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0568发布日期:2021-07-16 21:4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其的牵引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其的牵引车。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牵引车,通常将备胎固定在尾横梁上,备胎超出牵引车尾部,在倒车时,备胎容易产生磕碰,存在安全隐患。为此,一些牵引车将备胎通过备胎固定装置固定在鞍座上,该备胎固定装置包括u形螺栓和撑板,u形螺栓的端面与撑板连接,这种备胎固定装置的u形螺栓和撑板的接触面积较小,结构强度较差,容易导致备胎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备胎固定装置,该备胎固定装置具有安全隐患小、结构强度高等优点。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备胎固定装置的牵引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备胎固定装置,所述备胎固定装置包括:备胎固定杆;挂钩,所述挂钩连接于所述备胎固定杆的一端的外侧面;螺母,所述螺母螺纹配合于所述备胎固定杆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备胎固定杆适于依次穿过鞍座和备胎,所述挂钩适于钩挂于所述鞍座,所述螺母适于将所述备胎紧固于所述鞍座。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具有安全隐患小、结构强度高等优点。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备胎固定杆包括:备胎固定段,所述备胎固定段适于依次穿过所述鞍座和所述备胎,所述螺母螺纹配合于所述备胎固定段的一端;鞍座固定段,所述鞍座固定段连接于所述备胎固定段的另一端,所述鞍座固定段与所述备胎固定段垂直设置;其中,所述挂钩连接于所述备胎固定段的外侧面和所述鞍座固定段的外侧面。
8.进一步地,所述鞍座固定段与所述备胎固定段之间圆弧过渡。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挂钩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连接于所述鞍座固定段的外侧面;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基板的一端且与所述基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备胎固定段的外侧面;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基板垂直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基板之间均圆弧过渡。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备胎固定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挂钩的宽度大于所述备胎固定杆的直径。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挂钩焊接于所述备胎固定杆的外侧面。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牵引车,所述牵引车包括:鞍座,所述鞍座设有鞍座安装孔和钩槽;备胎,所述备胎设有备胎安装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备胎固定装置,所述备胎固定杆依次穿过所述鞍座安装孔和所述备胎安装孔,所述挂钩钩挂于所述钩槽,所述螺母将所述备胎紧固于所述鞍座。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牵引车,通过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具有安全隐患小、结构强度高等优点。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鞍座沿车头至车尾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备胎安装孔为多个且沿所述备胎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备胎固定杆穿过离车头最近的备胎安装孔。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和鞍座的装配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备胎固定装置1、
24.备胎固定杆100、螺纹101、胎固定段110、鞍座固定段120、
25.挂钩200、基板210、第一侧板220、第二侧板230、
26.螺母300、
27.鞍座400、备胎安装孔410、钩槽420、鞍座安装孔430、
28.备胎500。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35.首先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车。
3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车包括鞍座400、备胎500以及备胎固定装置1。
37.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1。
38.如图1

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1包括备胎固定杆100、挂钩200以及螺母300。
39.挂钩200连接于备胎固定杆100的一端的外侧面。备胎固定杆100的另一端构造有螺纹101,螺母300螺纹配合于备胎固定杆100的另一端。
40.其中,备胎固定杆100适于依次穿过鞍座400和备胎500,挂钩200适于钩挂于鞍座400,螺母300适于将备胎500紧固于鞍座400。
41.举例而言,备胎固定杆100可以为碳素钢,根据备胎500及鞍座400的尺寸,备胎固定杆100的一端加工有与螺母300配合的m20螺纹101,备胎固定杆100的螺纹101与螺母300配合的轴线与备胎500的轴线平行,其中备胎固定杆100可以配合有双螺母300防松脱,保证备胎固定杆100与备胎500的紧固。挂钩200固定在备胎固定杆100的一端的外侧面,且挂钩200朝向车头的方向弯曲而钩挂于鞍座400。
4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车中,如图1所示,鞍座400设有鞍座安装孔430和钩槽420,备胎500设有备胎安装孔410。备胎固定杆100依次穿过鞍座安装孔430和备胎安装孔410,挂钩200钩挂于钩槽420,螺母300将备胎500紧固于鞍座400。
43.在备胎500安装固定时,首先将备胎固定杆100从下方伸入穿过鞍座安装孔430后,并使挂钩200钩挂于钩槽420,使挂钩200与鞍座400保持固定。然后备胎500通过备胎安装孔410从备胎固定杆100的上端装入备胎固定杆100,最后螺母300螺纹配合于备胎固定杆100将备胎500紧固。
44.其中,钩槽420的形状与挂钩200的第二侧板230相适配,挂钩200钩挂于沟槽后保持稳定,进而备胎固定装置1能够稳定与鞍座400安装。螺母300与鞍座400在备胎500轴向两侧将备胎500夹紧,同时备胎固定杆10穿过备胎安装孔410在备胎500径向与备胎500保持固定。
4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1及牵引车,通过设置备胎固定杆100将备胎500安装于鞍座400,充分利用了牵引车的空间,无需占用牵引车外部额外的空间,同时防止倒车时磕碰备胎500,节约空间,且安全性更好。并且,挂钩200连接于备胎固定杆100的一端的外侧面,相比u形螺栓的端面与撑板连接的相关技术,挂钩200与备胎固定杆100连接面积更大,由此有效提高了挂钩200与备胎固定杆100的连接可靠性,从而提高备胎固定装置1的整体结构强度。
46.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1,具有安全隐患小、结构强度高等
优点。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中,如图1所示,鞍座400沿车头至车尾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备胎安装孔410为多个且沿备胎500的周向间隔设置,备胎固定杆100穿过离车头最近的备胎安装孔410。
48.通过将鞍座400倾斜设置,可以分散备胎固定杆100沿备胎500径向的受力,使备胎500对备胎固定装置1的受力能够分散至螺母300、挂钩200以及备胎固定杆100,提高了备胎固定装置1的连接强度,防止备胎固定装置1受到损坏产生安全隐患。
49.并且,备胎安装孔410为多个,装配备胎500时,任意一个备胎安装孔410均可与备胎固定杆100配合装配,装配更加方便。备胎固定杆100穿过离车头最近的备胎安装孔410,使备胎500在重力作用下能够大部分均装在鞍座400上,备胎500装配更稳定,同时配合鞍座400倾斜设置,备胎固定杆100穿过位置最高的备胎安装孔410,防止备胎500向下滑落,进一步保证了备胎500的连接强度,避免了安全隐患。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备胎固定杆100包括备胎固定段110和鞍座固定段120。
51.备胎固定段110由下至上依次穿过鞍座400的鞍座安装孔430和备胎500的备胎安装孔410,螺母300螺纹配合于备胎固定段110的一端。鞍座固定段120连接于备胎固定段110的另一端,鞍座固定段120与备胎固定段110垂直设置。其中,挂钩200连接于备胎固定段110的外侧面和鞍座固定段120的外侧面,例如,挂钩200连接于备胎固定段110的朝向鞍座固定段120的外侧面,以及鞍座固定段120的上侧表面。
52.由此,备胎固定杆100通过构造彼此垂直的鞍座固定段120与备胎固定段110,不仅使备胎固定杆100能适应于备胎500以及鞍座400的形状,使备胎固定杆100的装配更牢固。而且备胎固定段110和鞍座固定段120可以为挂钩200提供连接载体,由于备胎固定段110和鞍座固定段120彼此垂直,挂钩200与备胎固定段110和鞍座固定段120均相连,连接强度更高。
5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鞍座固定段120与备胎固定段110之间圆弧过渡。
54.由此,备胎固定段110与鞍座固定段120的过渡较为平滑,使备胎固定杆100更容易穿过鞍座400,并且挂钩200更容易钩挂于鞍座400,避免备胎固定杆100与鞍座400发生干涉,从而备胎固定杆100的拆装更加便捷,且消除应力,提高备胎固定杆100的结构强度。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挂钩200包括基板210、第一侧板220和第二侧板230。
56.基板210连接于鞍座固定段120的外侧面。第一侧板220连接于基板210的一端且与基板210垂直设置,第一侧板220连接于备胎固定段110的外侧面。第二侧板230连接于基板210的另一端且与基板210垂直设置。
57.如此,通过构造第一侧板220和基板210,第一侧板220与备胎固定段110连接,基板210与鞍座固定段120连接,挂钩200可以更牢固地固定于备胎固定杆100上,并且牵引车行驶过程中,备胎固定装置1沿前后方向需要更强的支撑力,第一侧板220和第二侧板230均与基板210垂直,进而第一侧板220和第二侧板230相互平行且沿前后方向间隔,第一侧板220和第二侧板230均对鞍座400前后方向提供支撑,从而保证了挂钩200与鞍座400的连接强度,挂钩200钩挂于鞍座400更加稳定。
5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220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230的长度。
59.由此,第一侧板220与备胎固定杆100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挂钩200与备胎固定杆100固定更加牢固,并且第一侧板220长度较长,第一侧板220与鞍座400的受力较为分散,使挂钩200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并且第二侧板230的长度较短,更容易装入鞍座400,起到钩挂定位的作用,第二侧板230与第一侧板220配合,共同将备胎固定装置1固定于鞍座400。
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220与基板210之间以及第二侧板230与基板210之间均圆弧过渡。
61.这样,通过形成圆弧过渡,避免与备胎固定杆100干涉,同时消除了第一侧板220与基板210之间以及第二侧板230与基板210连接处的毛刺,使第一侧板220、基板210以及第二侧板230连接处的表面更加光滑。并且,第一侧板220与基板210之间折弯弧度不小于鞍座固定段120与备胎固定段110之间圆弧过渡的弧度。进而第一侧板220能够贴合于备胎固定段110,鞍座固定段120与基板210具有更大的连接面积。基板210能够贴合于鞍座固定段120,备胎固定段110与第一侧板220具有更大的连接面积。第二侧板230与基板210之间圆弧过渡,进而挂钩200更容易钩挂在鞍座400上,拆装更加方便。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备胎固定杆100的横截面为圆形,挂钩200的宽度大于备胎固定杆100的直径。
63.由此,横截面为圆形的备胎固定杆100受力更加均匀,固定杆非中空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力,以免备胎固定杆100发生变形或断裂。并且,挂钩200的宽度大于备胎固定杆100的直径,不仅保证了挂钩200与备胎固定杆100的连接强度,而且挂钩200与鞍座400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挂钩200与鞍座400的连接强度。
6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挂钩200焊接于备胎固定杆100的外侧面。通过采用焊接的方式,无需在备胎固定杆100上打孔,无需额外装配零件。挂钩200与备胎固定杆100的连接牢固耐久,一体性更好。
6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1和具有其的牵引车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6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