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重卡车架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4305发布日期:2021-07-13 15:14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重卡车架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车车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重卡车架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车架是汽车所有零部件载体,要整体协调各个零部件的安装,协调各系统存在的干涉问题,做到满足整车和各系统功能要求。目前,市场上商用车中、重卡底盘车架各部位横梁连接样式多为联接部件直接与纵梁上下平面采用栓(铆)接结构,这样势必造成在纵梁上安装副车架的设计制作难度,副车架制作时要根据对应底盘车架结构、针对车架纵梁上平面不同部位裸露的铆钉头及螺栓头处采取避让,避让部位的数量、大小及过于密集均会影响整车结构强度与刚度,从而导致副车架通用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纵梁与副车架的适应性安装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中\重卡车架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结构,以保证整车的强度与刚度,同时提高副车架的通用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重卡车架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结构,包括设在两侧的纵梁、纵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梁,纵梁为开口向内设置的槽形结构、包括腹面、上翼面、下翼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与纵梁的连接部仅限于纵梁的腹面和下翼面,纵梁的上翼面顶部构成副车架的贴合安装部,纵梁的腹面外侧间隔固定有多个副车架安装支座,副车架安装支座上设有与副车架相对应的安装孔;

所述横梁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支撑横梁、第一传动轴横梁、第二传动轴横梁、第一车架支撑横梁、后上推力杆支撑横梁、第二车架支撑横梁、第三车架支撑横梁、尾横梁,其中:

所述前支撑横梁的两端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水平方向安装部,前支撑横梁与纵梁之间设有与纵梁相贴合的u型支架,u型支架的腹面与纵梁腹面之间相贴合并固定连接,u型支架的上翼面与前支撑横梁之间固定连接,u型支架的下翼面夹设并固定在纵梁的下翼面和前支撑横梁的底部延伸的安装部之间;

所述第一传动轴横梁两端向外延伸设有l型支架,l型支架的水平段与第一传动轴横梁顶面固定连接,l型支架的竖直段与纵梁的腹面相贴合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轴横梁、第一车架支撑横梁、第二车架支撑横梁、第三车架支撑横梁结构相同,均为平放的k型结构横梁,k型结构横梁上端面两端具有向外延伸的l型的伸出部、其竖直段上设有与纵梁的腹面相贴合的安装部固定连接,k型结构横梁呈八字型的下端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安装部、其与纵梁的腹面相贴合并固定连接;

所述后上推力杆支撑横梁两端与纵梁之间分别设有l形的上腰板和下腰板,上腰板和下腰板的l形面分别与纵梁的腹面、上翼面、下翼面相贴合并与纵梁的腹面固定连接,且上腰板和下腰板之间预留有间隙,后上推力杆支撑横梁两端插装在两侧的上腰板、下腰板之间,后上推力杆支撑横梁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上腰板和下腰板贴合并固定连接;

所述尾横梁两端与纵梁之间夹设有相互贴合的u型支架,u型支架的腹面与纵梁腹面之间固定连接,尾横梁两端插装在u型支架中,u型支架的上翼面、下翼面与尾横梁的顶面、底面之间分别固定连接,u型支架和纵梁的下翼面与尾横梁之间还通过紧固件连为一体。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每根横梁与纵梁间的局部连接结构或有效实施过渡连接,达到了装配孔的转移安装,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使底盘车架纵梁上平面无任何裸露凸起,副车架架装时实现无障碍安装,使副车架可以通用化加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副车架结构强度与刚度,提升了整车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撑横梁与纵梁之间的安装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传动轴横梁与纵梁之间的安装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传动轴横梁与纵梁之间的安装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传动轴横梁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上推力杆支撑横梁与纵梁之间的安装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尾横梁与纵梁之间的安装图。

图中所示:1、纵梁;21、前支撑横梁;22、第一传动轴横梁;23、第二传动轴横梁;24、第一车架支撑横梁;25、后上推力杆支撑横梁;26、第二车架支撑横梁;27、第三车架支撑横梁;28、尾横梁;3、副车架安装支座;4、u型支架;5、l型支架;61、上腰板;62、下腰板;7、u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8所示:

一种中\重卡车架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结构,包括设在两侧的纵梁1、纵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梁,纵梁为开口向内设置的槽形结构、包括腹面、上翼面、下翼面,

所述横梁与纵梁的连接部仅限于纵梁的腹面和下翼面,纵梁的上翼面顶部构成副车架的贴合安装部,纵梁的腹面外侧间隔固定有多个副车架安装支座3,副车架安装支座上设有与副车架相对应的安装孔;

所述横梁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支撑横梁21、第一传动轴横梁22、第二传动轴横梁23、第一车架支撑横梁24、后上推力杆支撑横梁25、第二车架支撑横梁26、第三车架支撑横梁27、尾横梁28,其中:

所述前支撑横梁21的两端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水平方向安装部,前支撑横梁与纵梁之间设有与纵梁相贴合的u型支架4,u型支架的腹面与纵梁腹面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u型支架的上翼面与前支撑横梁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u型支架的下翼面夹设在纵梁的下翼面和前支撑横梁的底部延伸的安装部之间,并通过铆钉固定;

所述第一传动轴横梁22两端向外延伸设有l型支架5,l型支架的水平段与第一传动轴横梁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l型支架的竖直段与纵梁的腹面相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轴横梁23、第一车架支撑横梁24、第二车架支撑横梁26、第三车架支撑横梁27结构相同,以第二传动轴横梁23为例,第二传动轴横梁为平放的k型结构横梁(横梁上片和呈八字型的横梁下片通过铆钉连为一体),k型结构横梁的上端面两端具有向外延伸的l型的伸出部231、其竖直段上设有与纵梁的腹面相贴合的安装部并通过铆接配合螺栓固定连接,k型结构横梁呈八字型的下端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安装部232、其与纵梁的腹面相贴合并通过铆接固定连接;

所述后上推力杆支撑横梁25两端与纵梁之间分别设有l形的上腰板61和下腰板62,上腰板和下腰板的l形面分别与纵梁1的腹面、上翼面、下翼面相贴合,上腰板、下腰板与纵梁的腹面通过铆钉固定连接,且上腰板和下腰板之间预留有间隙,后上推力杆支撑横梁两端插装在两侧的上腰板、下腰板之间,后上推力杆支撑横梁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上腰板和下腰板贴合并通过铆钉固定连接;

所述尾横梁28两端与纵梁之间夹设有相互贴合的u型支架7,u型支架的腹面与纵梁1腹面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尾横梁28两端插装在u型支架中,u型支架的上翼面、下翼面与尾横梁的顶面、底面之间分别通过铆钉固定连接,u型支架和纵梁的下翼面与尾横梁之间还通过铆钉连为一体。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说明之处,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

通过上述结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