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5624发布日期:2021-08-10 14:1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中的工具越来越多,物料转运装置在建筑工地中最为常见,它在建筑工地使用的优点是:装卸物料比较方便,可适合建筑工地多种物料的运输,尤其适合在建筑物比较狭窄的空间里使用。现有的物料转运装置可以实现对两个组装工位的物料进行自动流转。

但是,现有的物料转运装置大多不具备升降机构,从而在工作人员遇到稍微高点的施工点时需要将整个装置升高,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消耗了工作人员大量的体力,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转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物料转运装置不具备升降机构,从而不方便高位施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转运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把手,另一侧铰接安装有出料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的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零件箱,所述零件箱的顶端沿车体行走方向平行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每一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块,每一所述第一滑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丝母,同一轴线上的两所述丝母具有反向内螺纹,且两所述丝母同时螺纹套装在一丝杆上,丝杆上具有反向外螺纹;

同一轴线上的两所述丝母的底端分别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一第二支撑杆,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相互交叉铰接;

所有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一升降板。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通过锥形齿轮传动组方向变换后同步驱动连接两根所述丝杆。

优选的,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在车体的后壁上和厢底上连通开设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伸出车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伸进车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清洁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在所述第二滑块的内部开设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车体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能够插入进限位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清洁板的端部为斜坡状。

优选的,所述车体前端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车体的两侧插入安装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抵在固定杆的根部,另一端抵在车体的外壁上,所述固定杆插入至车体内部时,对出料门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升降机构,利用丝杆在丝母内部转动,使两个丝母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推动第二支撑杆渐渐立起,从而使升降板逐渐下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第二把手使升降板支撑地面,将车体升高到适当的位置,节省了工作人员的体力。

2、通过设置有限位机构,利用限位杆插入至限位槽的内部,对第二滑块进行限位,防止第二滑块因自身的重力向下滑动,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箱局部剖面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110、车体;111、第一把手;112、出料门;113、车轮;114、第一支撑杆;115、万向轮;2、升降机构;210、零件箱;211、第一滑槽;212、第一滑块;213、丝母;214、丝杆;215、第二支撑杆;216、升降板;217、第二把手;218、锥形齿轮传动组;3、清洁机构;310、第二滑槽;311、第二滑块;312、清洁板;313、连接块;4、限位机构;410、凹槽;411、第一弹簧;412、限位杆;413、限位槽;5、固定机构;510、固定杆;51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建筑施工用物料转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包括车体110,车体1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把手111,车体110的另一侧铰接安装有出料门112;车体110的底部一端安装有车轮113,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14,第一支撑杆114的底端活动安装有万向轮115。

车体110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包括零件箱210,零件箱210安装在车体110的底部,零件箱210的顶端沿车体110行走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211(图6所示),两个第一滑槽211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块212,第一滑块2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丝母213,每一第一滑槽211中的两个丝母213具有反向内螺纹,且两个丝母213同时螺纹套设在一丝杆214上,所述丝杆214上具有反向外螺纹。丝母213的底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杆215,且同一轴线上的两个第二支撑杆215相互交叉,在交叉点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各个第二支撑杆215的底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升降板216上。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2还包括第二把手217,如图5所示,第二把手217,第二把手217通过锥形齿轮传动组218经过方向变换后同步驱动连接两根所述丝杆214。

利用丝杆214在丝母213内部转动,使两个丝母21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推动第二支撑杆215渐渐立起,从而使升降板216逐渐下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第二把手217使升降板216支撑地面,将车体110升高到适当的位置,节省了工作人员的体力。

车体110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3,如图4所示,清洁机构3包括第二滑槽310和第二滑块311,车体110的后壁上和厢底上连通开设有第二滑槽310,第二滑槽310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311,第二滑块311伸出车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313,第二滑块311伸进车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清洁板312,通过第二滑块311在第二滑槽310内部滑动,从而带动清洁板312对车体110内表面的残料进行清理,增加了装置的洁净程度,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进一步的,清洁板312的端部为斜坡状,方便了清洁板312对残留在车体110内表面的残料进行清理,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第二滑块311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机构4。限位机构4包括凹槽410,凹槽410开设在第二滑块311的两侧,凹槽4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411,第一弹簧4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412;车体110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413,限位杆412能够插入限位槽413的内部。利用限位杆412插入至限位槽413的内部,对第二滑块311进行限位,防止第二滑块311因自身的重力向下滑动,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车体110的前端两侧设置有固定机构5,如图3所示,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杆510,车体110的两侧从外部插入安装有固定杆510,固定杆510上套装有第二弹簧511,第二弹簧511一端抵在固定杆510的根部,另一端抵在车体110的外壁上。利用固定杆510插入至车体110的内部,对出料门112进行固定,防止车体110内的物料漏出,增加了装置的牢固性。

工作原理:当工作人员使用装置主体1时,将物料装入车体110的内部,工作人员推动第一把手111,使车轮113转动,与车体110通过第一支撑杆114连接的万向轮115可以控制车体110前进的方向。将车体110推到指定位置后,如果施工点与车体110在同一水平面,工作人员可通过向外拉动两个固定杆510,使固定杆510脱离车体110,将出料门112打开,即可将车体110内的物料倒出。工作人员通过向下拉动连接块313,连接块313带动第二滑块311在第二滑槽310内部滑动,第二滑块311带动清洁板312在车体110内部滑动,对残留在车体110内壁的物料进行清洁,将车体110内的物料全部取出。

如果施工点与车体110不在同一水平面,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第二把手217,第二把手217可带动丝杆214在零件箱210内部转动,由于丝杆214转动,使两个丝母213向相互靠近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一滑块212在第一滑槽211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杆215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使升降板216向下移动,在升降板216与地面接触后,继续转动第二把手217可将车体110升起至与施工点同一水平面,再将出料门112打开,卸下物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