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2.滑板车由于可以用于骑行娱乐或轻度代步而得到广泛应用。滑板车在使用时,驾驶者往往需要站立在滑板车的踏板上进行驾驶,由于人体站立时,重心较高,在行驶过程中,在遇到恶劣的驾驶环境或紧急制动时,驾驶者易于从踏板上摔下来,而且在长时间站立的情况下,驾驶者的腿部会产生酸痛感。
3.另外,驾驶者还可以将儿童放置在其前侧的踏板上,儿童站立在踏板上时,儿童的双手放置在滑板车前侧的立杆上,以通过双手扶立杆来保证儿童的站立稳定性。但是,由于在双手扶立杆时,双手处于合拢状态,这种手扶立杆方式并不能保证儿童的站立的稳定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滑板车,该滑板车通过增加座椅组件,可以使得驾驶者坐在座椅组件上驾驶滑板车。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包括:踏板组件;第一转向总成,所述第一转向总成设置于所述踏板组件的第一端;从动轮总成,所述从动轮总成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向总成且通过所述第一转向总成相对所述踏板组件转动;第二转向总成,所述第二转向总成设置于所述踏板组件的第二端;动力轮总成,所述动力轮总成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向总成且通过所述第二转向总成相对所述踏板组件转动;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踏板组件上。
6.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通过在踏板组件上设置座椅组件,可以供用户以坐立的姿势驾驶滑板车,从而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底座、支撑件和座椅,所述底座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踏板组件上,所述支撑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座椅之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件为竖直设置的空心管,所述座椅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空心管的顶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围绕所述支撑件分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踏板组件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对位设置,所述底座和所述踏板组件通过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踏板组件包括:踏板和车架,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踏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且所述车架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下方留有避让区域。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构成平板结构且底面与所述踏板组件的
顶面贴合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板车还包括:手扶杆和扶手组件,所述手扶杆设置于所述踏板组件上,所述扶手组件设置于所述手扶杆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手扶杆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扶手的中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相对设置且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手扶杆穿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于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且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或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且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手扶杆。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轮总成为平衡车且包括:车体和动力轮,所述动力轮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两侧,所述车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向总成。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的立体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的爆炸图。
20.附图标记:
21.滑板车s;
22.踏板组件s1;踏板10;第二安装孔101;车架11;
23.第一转向总成s2;从动轮总成s3;
24.第二转向总成s4;动力轮总成s5;车体50;动力轮51;连接装置52;
25.座椅组件s6;底座60;第一安装孔601;支撑件61;座椅62;
26.手扶杆s7;扶手组件s8;扶手80;连接臂81;第一安装座810;第二安装座811。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8.下面参考图1
‑
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s,滑板车s可以为电动滑板车s。
29.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s,包括:踏板组件s1、第一转向总成s2、从动轮总成s3、第二转向总成s4、动力轮总成s5和座椅组件s6。其中,踏板组件s1可以供用户放置脚部。第一转向总成s2和第二转向总成s4协同作用,以用于完成滑板车s的转向操作。第一转向总成s2设置于踏板组件s1的第一端,踏板组件s1的第一端可以为踏板组件s1的前端,从动轮总成s3设置于第一转向总成s2,而且从动轮总成s3通过第一转向总成s2相对踏板组件s1转动,第二转向总成s4设置于踏板组件s1的第二端,踏板组件s1的第二端可
以为踏板组件s1的后端,动力轮总成s5设置于第二转向总成s4,而且动力轮总成s5通过第二转向总成s4相对踏板组件s1转动。
30.在滑板车s需要转向时,用户可以通过踩踏踏板组件s1左右两侧的方式使得滑板车s进行转向,其中,在此过程中,第一转向总成s2可以控制从动轮总成s3转向,第二转向总成s4可以控制动力轮总成s5转向。由此,通过设置第一转向总成s2和第二转向总成s4,可以使得滑板车s转向方便,可以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而且,通过第一转向总成s2和第二转向总成s4的组合,可以提高用户在踏板组件s1上的稳定性,可以降低用户使用滑板车s的风险性。
31.另外,在踏板组件s1上还设置有座椅组件s6,而且座椅组件s6可以拆卸地设置于踏板组件s1上。这样,用户可以坐在座椅组件s6上来驾驶滑板车s,脚部放置在踏板组件s1上,相比与站立驾驶滑板车s,坐立姿势可以降低人体重心,从而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此外,坐立姿势还可以缓解长时间站立驾驶滑板车s带来腿部酸痛,从而可以提高驾驶舒适性。
32.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s,通过在踏板组件s1上设置座椅组件s6,可以供用户以坐立的姿势驾驶滑板车s,从而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33.如图2所示,座椅组件s6包括:底座60、支撑件61和座椅62,底座60可以拆卸地设置于踏板组件s1上,支撑件61连接在底座60和座椅62之间。也就是说,底座60安装在踏板组件s1的上表面,而且底座60与踏板组件s1为可拆卸的连接关系。支撑件61的一端与底座60连接,支撑件61的另一端与座椅62连接。设置支撑件61可以使得座椅62距离踏板组件s1有一定的距离,以便于用户坐立。另外,由于底座60和踏板组件s1可拆卸,这样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用车习惯,在不需要使用座椅62时,可以将座椅组件s6从踏板组件s1上拆卸,以改变滑板车s的驾驶姿势。
34.进一步地,支撑件61为竖直设置的空心管,座椅62可以拆卸地设置于空心管的顶部。由于支撑件61需要支持人体的大部分体重,故对其抗弯矩能力要求较高。相比较实心管,空心管的抗弯矩能力较强,而且质量更轻,更能减轻座椅组件s6对踏板组件s1的压力,从而使得滑板车s的整车重量减轻,进而可以降低驱动滑板车s启动所需的驱动力,还便于用户对滑板车s进行收纳。
35.更进一步地,底座60上开设有围绕支撑件61分布的第一安装孔601,踏板组件s1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01,第一安装孔601和第二安装孔101对位设置,底座60和踏板组件s1通过紧固件穿设第一安装孔601和第二安装孔101固定连接。
36.具体来说,底座60可以为正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板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60为一正方形板件,支撑件61连接在底座60的中心位置,第一安装孔601围绕支撑件61均匀间隔地设置在底座60上,底座60各部分受力更加均匀,这样可以使得支撑件61与踏板组件s1连接的更加稳定。第二安装孔101以相应的布置方式设置在踏板组件s1上,其中第一安装孔601和第二安装孔101可以为螺纹孔,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钉通过旋转通过两个螺纹孔,以将支撑件61与踏板组件s1进行连接。由此,通过螺钉和螺纹孔的配合,可以使得支撑件61和踏板组件s1稳定地连接在一起,而且螺钉与螺纹孔的配合方式易于安装和拆卸,便于用户将支撑件61和踏板组件s1进行安装和拆卸。
37.此外,踏板组件s1的顶面设置为平面结构,平面结构的顶面可以使得用户脚部放
置在其上时更加舒适。底座60与踏板组件s1的顶面进行连接,通过将底座60构成平板结构,这样可以使得底座60的底面与踏板组件s1的顶面贴合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底座60与踏板组件s1的配合度更高,可以进一步增强底座60和踏板组件s1的连接。
38.如图2所示,踏板组件s1包括:踏板10和车架11,踏板10设置于车架11上,踏板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1,而且车架11在第二安装孔101的下方留有避让区域。详细地,踏板10固定在车架11上,例如,踏板10可以通过螺钉与车架11进行固定连接,或者踏板10可以通过焊接方式与车架11进行固定连接。由于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601、第二安装孔101后,而且需要完全穿过第二安装孔101,才能保证支撑件61和踏板组件s1的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孔101的下方留有避让区域,可以防止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孔101后触碰到车架11,而影响支撑件61和踏板组件s1装配稳定性,同时也对车架11进行了保护。
39.如图1和图2所示,滑板车s还包括:手扶杆s7和扶手组件s8,手扶杆s7设置于踏板组件s1上,扶手组件s8设置于手扶杆s7上。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手扶杆s7可以使得用户操作滑板车s时更加安全,也可以便于在手扶杆s7上设置开关、油门、刹车等控制单元,以便用户对滑板车s进行更好的操控。
40.此外,在手扶杆s7上,而且距离踏板10一定距离的高度还设置有扶手组件s8,扶手组件s8可以供儿童手扶。这样,成年人在驾驶滑板车s时,还可以携带一名儿童,儿童的双手可以扶在手扶杆s7上,这样可以使得儿童站立在踏板10上时或坐在座椅组件s6时更加安全。
41.进一步地,如图1和2所示,扶手组件s8包括:扶手80和连接臂81,连接臂81的一端连接于手扶杆s7,而且连接臂81的另一端连接于扶手80的中部。可以理解的是,设置连接臂81,一方面可以将扶手组件s8与手扶杆s7进行连接,另一方面,连接臂81连接于扶手80的中部,可以使得扶手80一分为二,而且位于连接臂81两侧的扶手80长度可以相等,这样可以使得儿童手扶扶手80时,扶手80两侧受力均匀,不会影响到手扶杆s7,从而可以避免影响滑板车s的正常行驶。连接臂81可以为弧形臂。
42.一种可选地,如图2所示,扶手组件s8还可以包括:第一安装座810和第二安装座811,第一安装座810和第二安装座811相对设置,而且第一安装座810和第二安装座811限定出安装空间,手扶杆s7穿设在安装空间内,第一安装座810连接于连接臂81的一端,而且第一安装座810可以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安装座811。如此设置的第一安装座810和第二安装座811可以保证扶手80的安装可靠性,而且可以减小对手扶杆s7的改动。
43.另一种可选地,扶手组件s8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连接于连接臂81的一端且可拆卸地连接于手扶杆s7。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将扶手组件s8与手扶杆s7连接,可以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进行安装和拆卸。例如,在需要携带儿童时,可以将扶手组件s8安装在手扶杆s7。当不需要携带儿童时,可以将扶手组件s8从手扶杆s7上拆卸下来,这样可以减少扶手组件s8对驾驶的干扰,以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动力轮总成s5可以为平衡车,而且动力轮总成s5包括:车体50和动力轮51,动力轮51设置在车体50的两侧,车体50可以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转向总成s4。可以理解的是,车体50即为平衡车的车体50,动力轮51即为平衡车的动力轮51。由于平衡车结构小巧,动力足,故将动力轮总成s5设置为平衡车,可以避免单独在滑板车s上设置动力装置,从而可以使得滑板车s的结构更加简单。
45.另外,平衡车的车体50与第二转向总成s4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关系,而且第二转向总成s4通过连接装置52与车体50进行连接,也就是说,用户在不使用滑板车s时可以将平衡车从滑板车s上拆卸,而对平衡车单独进行使用,这样可以增加用户的使用多样性。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