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建筑工地用散装钢筋稳定运输装置的工作方法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钢筋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散装钢筋稳定运输装置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3.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在建筑工地上,一般都是批量的散装钢筋存放于附近指定地点,在施工中需用到钢筋时,会将这些散装钢筋运输至施工处,而工地路况普遍比较恶劣,不平整,在运输车运输过程中存在颠簸严重的情况,避免不了散装钢筋的掉落和偏移,从而降低了施工效率,延长了工期。
4.我国专利申请号:cn202010148174.8;公开日:2020.08.25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用钢筋运输输送设备,包括承托板、移动轮、连接轴、盛放框、锁定机构和卡压机构,所述的承托板的中部下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上从左到右均匀设置有连接槽,连接轴的中部穿过连接板上设置的连接槽,连接轴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有一个移动轮,盛放框位于承托板的中部上方,盛放框的下端通过锁定机构安装在承托板的顶部上,盛放框的上方连接有卡压机构。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人工对钢筋进行输送时存在的:建筑工地道路有坡度且不平整,钢筋在输送无法进行牢固的锁定,从而会发生钢筋滑动甚至掉落的现象;钢筋输送时无法将钢筋进行挤压密实,使得推车装载的钢筋较少,造成钢筋输送效率较低等问题。
5.以上案例存在以下不足:1、该装置虽能够将钢筋所锁定在盛放框内,对钢筋进行压实锁定,增加钢筋输送的稳定性,但遇到批量直条的散装钢筋时无法呈弯曲放置于盛放框内。
6.2、该装置虽设计了两个移动轮根据施工的场地情况对钢筋进行横向输送或者纵向输送,增加了灵活性,但还是需要人为将承托板的一端托起并推动,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如若钢筋较重,存在安全隐患。
7.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建筑工地用散装钢筋稳定运输装置的工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散装钢筋稳定运输装置的工作方法。
9.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散装钢筋稳定运输装置,包括底板、侧板、控制器、夹持机构、储放机构和下压机构,所述侧板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底板顶部一端,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搭接板和若干组夹紧组件,所述搭接板固定设置于底板顶部一侧,若干夹紧组件呈直线阵
列状固定设置于搭接板顶部,所述储放机构包括支撑台、驱动组件、滑动组件、撑压组件、限位组件和两组支载组件,所述支撑台固定设置于底板顶部另一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台顶部并与支撑台固定连接,所述撑压组件固定设置于底板顶部并位于搭接板和支撑台之间,所述滑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撑压组件的顶部一侧,并且滑动组件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固定设置于底板并位于支撑台和撑压组件之间,两组所述支载组件对称设置于支撑台一侧,并且两组支载组件与限位组件均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机构包括若干组缓冲组件,若干组所述缓冲组件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撑压组件内部,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支撑台一侧。
10.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板顶部呈直线阵列状设有若干搭接槽,若干所述夹紧组件与若干搭接槽呈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单向螺纹杆、调节转手、两个搭载杆、两个载台、两个顶柱、四个铰接座、四个连杆、两个压紧板、若干第一复位弹簧和若干导向柱,四个所述铰接座两两对称固定设置于对应搭接槽两侧,四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对应四个铰接座上,两个所述搭载杆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四个连杆的另一端,每个所述搭载杆对应两个连杆设置。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载台分别转动设置于对应两个搭载杆上,两个所述顶柱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两个载台的顶部,所述单向螺纹杆呈水平状态设置于两个顶柱上,所述单向螺纹杆的一端与一个顶柱螺纹连接并与另一个顶柱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转手固定设置于单向螺纹杆的一端,若干所述导向柱呈两列对称设置于两个载台的底部,若干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对应若干导向柱上,每个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对应顶柱的底部焊接,两个所述压紧板分别焊接于两列第一复位弹簧另一端。
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机座、电机、减速器、轴座、链条、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两个链轮,所述机座固定设置于支撑台顶部一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固定连接,所述减速器固定设置于机座上,并且减速器的空心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对应链轮固定连接,所述轴座固定设置于支撑台顶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轴座上,并且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固定与对应链轮固定连接,所述链条啮合设置于两个链轮上,所述电机与控制器为电性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撑压组件包括底台、转杆、顶板、连动柱、侧压板、两个横杆和若干分隔板,所述底台固定设置于底板顶部并位于支撑台和搭接板之间,若干所述分隔板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底台顶部,并且每两个分隔板之间均设有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对应底台顶部均设有一个储槽,两个所述横杆对称并固定设置于若干分隔板的两侧,所述转杆固定设置于两个横杆的一端,所述顶板设置于两个横杆之间,并且顶板的一端与转杆转动连接,所述连动柱固定设置于顶板顶部一侧,所述侧压板固定设置于连动柱的底部。
14.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缓冲组件呈直线阵列状设置于顶板底部,并且若干缓冲组件与若干容纳腔呈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安装板、橡胶板、三个限位柱和三个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于顶板底部并位于对应容纳腔顶部,三个所述限位柱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安装板底部,三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分别套设于对应三个限位柱上,并且三个第二复位弹簧的顶部与安装板焊接,所述橡胶板固定设置于三个第二复位弹簧的底部。
15.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载座、滑套、滑块、升降套、滑柱和抵柱,所述载座固
定设置于若干分隔板顶部一侧,所述滑套固定设置于载座顶部,所述滑套一侧设有滑行槽,并且滑套另一侧设有条形孔,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行槽内,并且滑块一侧穿过条形孔与链条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套固定设置于滑块一侧,并且升降套上设有升降槽,所述滑柱一端固定设置于顶板上,并且滑柱的另一端与抵柱固定连接,所述抵柱位于升降槽内并与升降套抵触连接。
16.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支载组件包括搭载套、延伸柱、滑座、封板和第三复位弹簧,所述搭载套固定设置于支撑台一侧,并且搭载套内设有滑槽,所述滑座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封板固定设置于搭载套的顶部,所述延伸柱的一端固定设置于封板上,并且延伸柱的另一端延伸至滑槽内,所述第三复位弹簧套设于滑槽内的延伸柱上,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顶部与封板焊接,并且第三复位弹簧的底部与滑座焊接。
1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上支板、抵触板、若干连接柱和若干第四复位弹簧,所述限位座固定设置于底板上并位于支撑台和底台之间,所述限位座上设有若干限位槽,若干所述限位槽与若干储槽呈一一对应衔接,所述上支板的一侧与两个滑座均固定连接,并且上支板顶部一侧与侧压板抵触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柱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上支板的底部,若干所述第四复位弹簧分别套设于对应若干连接柱上,并且若干第四复位弹簧顶部与上支板均焊接,所述抵触板焊接于若干第四复位弹簧的底部,所述底板的底部两两对称固定设有四个万向轮,所述侧板的一侧固定设有推手。
18.一种建筑工地用散装钢筋稳定运输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利用推手和万向轮将该装置移至运输地点后,操纵控制器打开电机开关,电机和减速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对应的链轮转动,通过两个链轮的配合带动链条转动,链条带动滑块在滑行槽内滑动,滑块带动升降套平移,从而升降套通过与抵柱抵触带动滑柱旋转,此时抵柱缓慢在升降槽内上移,滑柱带动顶板以转杆为圆心向上旋转,从而顶板带动其底部的若干组缓冲组件离开容纳腔直至与两个横杆呈90度,与此同时,连动柱带动侧压板释放上支板,若干第四复位弹簧处于复位状态。
19.步骤二:当顶板打开和上支板处于释放状态时,将批量的散装钢筋通过搭接板上的各个搭接槽放入各个容纳腔内,一端延伸至限位座的各个限位槽内,另一端可延伸出搭接槽外部,批量散装钢筋依次放置好后,转动有钢筋储放的搭接槽顶部的调节转手,调节转手带动单向螺纹杆转动,单向螺纹杆带动一个顶柱移动,同时带动另一个顶柱在单向螺纹杆另一端滑动,从而两个顶柱相向移动的同时并向下缓慢移动,两个顶柱带动两个载台向下移动,两个载台通过对应的两个搭载杆带动四个连杆的一端相互靠近并向下移动,从而两个载台带动其底部的若干导向柱和若干第一复位弹簧向下移动,进而若干第一复位弹簧带动两个压紧板将对应搭接槽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若干第一弹簧起到了缓冲作用。
20.步骤三:操纵控制器打开电机开关,使得电机反转,重复步骤一,使得顶板以转杆为圆心向下旋转,从而顶板带动各个缓冲组件中的安装板进入至各个容纳腔内,安装板通过三个限位柱和三个第二复位弹簧带动对应橡胶板沿着容纳腔向下移动,直至橡胶板抵触至抵槽内的散装钢筋,从而实现对散装钢筋的主干部分压紧固定,三个第二复位弹簧起到了缓冲作用。
21.步骤四:当顶板的以转杆为圆心向下旋转接近分隔板时,顶板带动连动柱向下移动,连动柱带动侧压板向下移动,侧压板抵触上支板并带动上支板向下移动,此时两个滑座
在两个搭载套的滑槽内向下滑动,两个第三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上支板带动其底部的若干连接柱和若干第四复位弹簧向下移动,若干第四复位弹簧带动抵触板向下移动,从而抵触板将位于限位槽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若干第四复位弹簧起到了缓冲作用。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利用推手和万向轮将该装置移至运输地点后,操纵控制器打开电机开关,电机和减速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对应的链轮转动,通过两个链轮的配合带动链条转动,链条带动滑块在滑行槽内滑动,滑块带动升降套平移,从而升降套通过与抵柱抵触带动滑柱旋转,此时抵柱缓慢在升降槽内上移,滑柱带动顶板以转杆为圆心向上旋转,从而顶板带动其底部的若干组缓冲组件离开容纳腔直至与两个横杆呈90度,与此同时,连动柱带动侧压板释放上支板,若干第四复位弹簧处于复位状态,利用电机驱动带动链条转动,从而链条带动滑块的移动,有效使得顶板打开和闭合,电性连接操作简单,精确可控。
23.2、当顶板打开和上支板处于释放状态时,将批量的散装钢筋通过搭接板上的各个搭接槽放入各个容纳腔内,一端延伸至限位座的各个限位槽内,另一端可延伸出搭接槽外部,批量散装钢筋依次放置好后,转动有钢筋储放的搭接槽顶部的调节转手,调节转手带动单向螺纹杆转动,单向螺纹杆带动一个顶柱移动,同时带动另一个顶柱在单向螺纹杆另一端滑动,从而两个顶柱相向移动的同时并向下缓慢移动,两个顶柱带动两个载台向下移动,两个载台通过对应的两个搭载杆带动四个连杆的一端相互靠近并向下移动,从而两个载台带动其底部的若干导向柱和若干第一复位弹簧向下移动,进而若干第一复位弹簧带动两个压紧板将对应搭接槽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若干第一弹簧起到了缓冲作用,每个夹紧组件对应一个搭接槽设置,手动转动调节转手,使得夹紧组件中的压紧板将散装钢筋固定压紧在搭接槽内,针对性强,安全高效。
24.3、操纵控制器打开电机开关,使得电机反转,重复步骤一,使得顶板以转杆为圆心向下旋转,从而顶板带动各个缓冲组件中的安装板进入至各个容纳腔内,安装板通过三个限位柱和三个第二复位弹簧带动对应橡胶板沿着容纳腔向下移动,直至橡胶板抵触至抵槽内的散装钢筋,从而实现对散装钢筋的主干部分压紧固定,三个第二复位弹簧起到了缓冲作用,通过顶板的旋转升降来控制各个缓冲组件的升降,橡胶板将储槽内散装钢筋锁紧固定,同时橡胶板和三个第三复位弹簧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25.4、当顶板的以转杆为圆心向下旋转接近分隔板时,顶板带动连动柱向下移动,连动柱带动侧压板向下移动,侧压板抵触上支板并带动上支板向下移动,此时两个滑座在两个搭载套的滑槽内向下滑动,两个第三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上支板带动其底部的若干连接柱和若干第四复位弹簧向下移动,若干第四复位弹簧带动抵触板向下移动,从而抵触板将位于限位槽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若干第四复位弹簧起到了缓冲作用,通过顶板带动连动柱和侧压板,进而来带动上支板的释放与压紧,与各个缓冲组件形成了连动,侧压板离开上支板后,两个第三复位弹簧的带动上支板进行复位,从而释放限位槽内的散装钢筋。
26.本发明通过操纵控制器转动相对应的各个调节转手,并利用推手和万向轮,即可对钢筋进行稳定锁紧运输,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极大提高了散装钢筋的运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
单地介绍。
2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夹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储放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驱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限位组件和两组支载组件拆分示意图;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撑压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滑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的顶板和下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底板1、万向轮10、侧板2、推手20、控制器3、夹持机构4、搭接板40、搭接槽400、夹紧组件41、单向螺纹杆410、调节转手411、搭载杆412、载台413、顶柱414、铰接座415、连杆416、压紧板417、第一复位弹簧418、导向柱419、储放机构5、支撑台50、驱动组件51、机座510、电机511、减速器512、轴座513、链条514、第一转轴515、第二转轴516、链轮517、滑动组件52、载座520、滑套521、滑行槽5210、条形孔5211、滑块522、升降套523、升降槽5230、滑柱524、抵柱525、撑压组件53、底台530、储槽5300、转杆531、顶板532、连动柱533、侧压板534、横杆535、分隔板536、容纳腔5360、限位组件54、限位座540、限位槽5400、上支板541、抵触板542、连接柱543、第四复位弹簧544、支载组件55、搭载套550、滑槽5500、延伸柱551、滑座552、封板553、第三复位弹簧554、下压机构6、缓冲组件60、安装板600、橡胶板601、限位柱602、第二复位弹簧603。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0.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31.参照图1至图15所示的一种建筑工地用散装钢筋稳定运输装置,包括底板1、侧板2、控制器3、夹持机构4、储放机构5和下压机构6,所述侧板2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底板1顶部一端,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搭接板40和若干组夹紧组件41,所述搭接板40固定设置于底板1顶部一侧,若干夹紧组件41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搭接板40顶部,所述储放机构5包括支撑台50、驱动组件51、滑动组件52、撑压组件53、限位组件54和两组支载组件55,所述支撑台50固定设置于底板1顶部另一侧,所述驱动组件51设置于支撑台50顶部并与支撑台50固定连接,所述撑压组件53固定设置于底板1顶部并位于搭接板40和支撑台50之间,所述滑动
组件52固定设置于撑压组件53的顶部一侧,并且滑动组件52与驱动组件5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组件54固定设置于底板1并位于支撑台50和撑压组件53之间,两组所述支载组件55对称设置于支撑台50一侧,并且两组支载组件55与限位组件54均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机构6包括若干组缓冲组件60,若干组所述缓冲组件60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撑压组件53内部,所述控制器3固定设置于支撑台50一侧。
32.所述搭接板40顶部呈直线阵列状设有若干搭接槽400,若干所述夹紧组件41与若干搭接槽400呈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夹紧组件41包括单向螺纹杆410、调节转手411、两个搭载杆412、两个载台413、两个顶柱414、四个铰接座415、四个连杆416、两个压紧板417、若干第一复位弹簧418和若干导向柱419,四个所述铰接座415两两对称固定设置于对应搭接槽400两侧,四个所述连杆416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对应四个铰接座415上,两个所述搭载杆412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四个连杆416的另一端,每个所述搭载杆412对应两个连杆416设置,四个铰接座415是为四个连杆416提供铰接载体,每个搭载杆412是为连接两个对应的连杆416。
33.两个所述载台413分别转动设置于对应两个搭载杆412上,两个所述顶柱414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两个载台413的顶部,所述单向螺纹杆410呈水平状态设置于两个顶柱414上,所述单向螺纹杆410的一端与一个顶柱414螺纹连接并与另一个顶柱414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转手411固定设置于单向螺纹杆410的一端,若干所述导向柱419呈两列对称设置于两个载台413的底部,若干所述第一复位弹簧418套设于对应若干导向柱419上,每个所述第一复位弹簧418的一端与对应顶柱414的底部焊接,两个所述压紧板417分别焊接于两列第一复位弹簧418另一端,批量散装钢筋依次放置好后,转动有钢筋储放的搭接槽400顶部的调节转手411,调节转手411带动单向螺纹杆410转动,单向螺纹杆410带动一个顶柱414移动,同时带动另一个顶柱414在单向螺纹杆410另一端滑动,从而两个顶柱414相向移动的同时并向下缓慢移动,两个顶柱414带动两个载台413向下移动,两个载台413通过对应的两个搭载杆412带动四个连杆416的一端相互靠近并向下移动,从而两个载台413带动其底部的若干导向柱419和若干第一复位弹簧418向下移动,进而若干第一复位弹簧418带动两个压紧板417将对应搭接槽400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两个搭载杆412是为两个载台413提供旋转安装载体,两个载台413是为两个顶柱414提供固定安装载体,若干导向柱419是为若干第一复位弹簧418提供导向作用,避免第一复位弹簧418移位走偏。
34.所述驱动组件51包括机座510、电机511、减速器512、轴座513、链条514、第一转轴515、第二转轴516和两个链轮517,所述机座510固定设置于支撑台50顶部一端,所述电机511的输出轴与减速器512固定连接,所述减速器512固定设置于机座510上,并且减速器512的空心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5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15的另一端与对应链轮517固定连接,所述轴座513固定设置于支撑台50顶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轴516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轴座513上,并且第二转轴516的另一端固定与对应链轮517固定连接,所述链条514啮合设置于两个链轮517上,所述电机511与控制器3为电性连接,当该装置移至运输地点后,操纵控制器3打开电机511开关,电机511和减速器512带动第一转轴515转动,第一转轴515带动对应的链轮517转动,通过两个链轮517的配合带动链条514转动,链条514带动滑块522在滑行槽5210内滑动,机座510是为减速器512和电机511提供固定安装载体,轴座513是为第二转轴516提供旋转搭接载体,电性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35.所述撑压组件53包括底台530、转杆531、顶板532、连动柱533、侧压板534、两个横杆535和若干分隔板536,所述底台530固定设置于底板1顶部并位于支撑台50和搭接板40之间,若干所述分隔板536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底台530顶部,并且每两个分隔板536之间均设有容纳腔5360,每个所述容纳腔5360对应底台530顶部均设有一个储槽5300,两个所述横杆535对称并固定设置于若干分隔板536的两侧,所述转杆531固定设置于两个横杆535的一端,所述顶板532设置于两个横杆535之间,并且顶板532的一端与转杆531转动连接,所述连动柱533固定设置于顶板532顶部一侧,所述侧压板534固定设置于连动柱533的底部,底台530是为若干分隔板536提供固定安装载体,若干分隔板536是为两个横板提供固定安装载体,转杆531是为顶板532提供转动载体。
36.若干所述缓冲组件60呈直线阵列状设置于顶板532底部,并且若干缓冲组件60与若干容纳腔5360呈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缓冲组件60包括安装板600、橡胶板601、三个限位柱602和三个第二复位弹簧603,所述安装板600固定设置于顶板532底部并位于对应容纳腔5360顶部,三个所述限位柱602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安装板600底部,三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603分别套设于对应三个限位柱602上,并且三个第二复位弹簧603的顶部与安装板600焊接,所述橡胶板601固定设置于三个第二复位弹簧603的底部,当顶板532以转杆531为圆心向下旋转时,从而顶板532带动各个缓冲组件60中的安装板600进入至各个容纳腔5360内,安装板600通过三个限位柱602和三个第二复位弹簧603带动对应橡胶板601沿着容纳腔5360向下移动,直至橡胶板601抵触至抵槽内的散装钢筋,从而实现对散装钢筋的主干部分压紧固定,安装板600是为三个限位柱602和三个第二复位弹簧603提供固定安装载体。
37.所述滑动组件52包括载座520、滑套521、滑块522、升降套523、滑柱524和抵柱525,所述载座520固定设置于若干分隔板536顶部一侧,所述滑套521固定设置于载座520顶部,所述滑套521一侧设有滑行槽5210,并且滑套521另一侧设有条形孔5211,所述滑块522滑动设置于滑行槽5210内,并且滑块522一侧穿过条形孔5211与链条514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套523固定设置于滑块522一侧,并且升降套523上设有升降槽5230,所述滑柱524一端固定设置于顶板532上,并且滑柱524的另一端与抵柱525固定连接,所述抵柱525位于升降槽5230内并与升降套523抵触连接,当链条514带动滑块522在滑行槽5210内滑动时,滑块522带动升降套523平移,从而升降套523通过与抵柱525抵触带动滑柱524旋转,此时抵柱525缓慢在升降槽5230内上移,滑柱524带动顶板532以转杆531为圆心向上旋转,载座520是为滑台提供固定安装载体,滑套521是为滑块522和升降套523提供滑动载体。
38.每组所述支载组件55包括搭载套550、延伸柱551、滑座552、封板553和第三复位弹簧554,所述搭载套550固定设置于支撑台50一侧,并且搭载套550内设有滑槽5500,所述滑座552滑动设置于滑槽5500内,所述封板553固定设置于搭载套550的顶部,所述延伸柱55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封板553上,并且延伸柱551的另一端延伸至滑槽5500内,所述第三复位弹簧554套设于滑槽5500内的延伸柱551上,所述第三复位弹簧554的顶部与封板553焊接,并且第三复位弹簧554的底部与滑座552焊接,当顶板532带动连动柱533向下移动时,连动柱533带动侧压板534向下移动,侧压板534抵触上支板541并带动上支板541向下移动,此时两个滑座552在两个搭载套550的滑槽5500内向下滑动,两个第三复位弹簧554处于拉伸状态,进而对底部位于限位槽5400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载套是为滑座552提供滑动载体,封板553对延伸柱551起到了限位作用,第三复位弹簧554对滑座552起到了限位作用。
39.所述限位组件54包括限位座540、上支板541、抵触板542、若干连接柱543和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所述限位座540固定设置于底板1上并位于支撑台50和底台530之间,所述限位座540上设有若干限位槽5400,若干所述限位槽5400与若干储槽5300呈一一对应衔接,所述上支板541的一侧与两个滑座552均固定连接,并且上支板541顶部一侧与侧压板534抵触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柱543呈直线阵列状固定设置于上支板541的底部,若干所述第四复位弹簧544分别套设于对应若干连接柱543上,并且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顶部与上支板541均焊接,所述抵触板542焊接于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的底部,所述底板1的底部两两对称固定设有四个万向轮10,所述侧板2的一侧固定设有推手20,当顶板532带动连动柱533向下移动时,连动柱533带动侧压板534向下移动,侧压板534抵触上支板541并带动上支板541向下移动上支板541带动其底部的若干连接柱543和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向下移动,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带动抵触板542向下移动,从而抵触板542将位于限位槽5400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限位座540是为散装钢筋提供放置载体,上支板541是通过侧压板534起到了升降目的。
40.一种建筑工地用散装钢筋稳定运输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利用推手20和万向轮10将该装置移至运输地点后,操纵控制器3打开电机511开关,电机511和减速器512带动第一转轴515转动,第一转轴515带动对应的链轮517转动,通过两个链轮517的配合带动链条514转动,链条514带动滑块522在滑行槽5210内滑动,滑块522带动升降套523平移,从而升降套523通过与抵柱525抵触带动滑柱524旋转,此时抵柱525缓慢在升降槽5230内上移,滑柱524带动顶板532以转杆531为圆心向上旋转,从而顶板532带动其底部的若干组缓冲组件60离开容纳腔5360直至与两个横杆535呈90度,与此同时,连动柱533带动侧压板534释放上支板541,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处于复位状态。
41.步骤二:当顶板532打开和上支板541处于释放状态时,将批量的散装钢筋通过搭接板40上的各个搭接槽400放入各个容纳腔5360内,一端延伸至限位座540的各个限位槽5400内,另一端可延伸出搭接槽400外部,批量散装钢筋依次放置好后,转动有钢筋储放的搭接槽400顶部的调节转手411,调节转手411带动单向螺纹杆410转动,单向螺纹杆410带动一个顶柱414移动,同时带动另一个顶柱414在单向螺纹杆410另一端滑动,从而两个顶柱414相向移动的同时并向下缓慢移动,两个顶柱414带动两个载台413向下移动,两个载台413通过对应的两个搭载杆412带动四个连杆416的一端相互靠近并向下移动,从而两个载台413带动其底部的若干导向柱419和若干第一复位弹簧418向下移动,进而若干第一复位弹簧418带动两个压紧板417将对应搭接槽400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若干第一弹簧起到了缓冲作用。
42.步骤三:操纵控制器3打开电机511开关,使得电机511反转,重复步骤一,使得顶板532以转杆531为圆心向下旋转,从而顶板532带动各个缓冲组件60中的安装板600进入至各个容纳腔5360内,安装板600通过三个限位柱602和三个第二复位弹簧603带动对应橡胶板601沿着容纳腔5360向下移动,直至橡胶板601抵触至抵槽内的散装钢筋,从而实现对散装钢筋的主干部分压紧固定,三个第二复位弹簧603起到了缓冲作用。
43.步骤四:当顶板532的以转杆531为圆心向下旋转接近分隔板536时,顶板532带动连动柱533向下移动,连动柱533带动侧压板534向下移动,侧压板534抵触上支板541并带动上支板541向下移动,此时两个滑座552在两个搭载套550的滑槽5500内向下滑动,两个第三
复位弹簧554处于拉伸状态,上支板541带动其底部的若干连接柱543和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向下移动,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带动抵触板542向下移动,从而抵触板542将位于限位槽5400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起到了缓冲作用。
44.工作原理:1、将该装置移至运输地点后,操纵控制器3打开电机511开关,电机511和减速器512带动第一转轴515转动,第一转轴515带动对应的链轮517转动,通过两个链轮517的配合带动链条514转动,链条514带动滑块522在滑行槽5210内滑动,滑块522带动升降套523平移,从而升降套523通过与抵柱525抵触带动滑柱524旋转,此时抵柱525缓慢在升降槽5230内上移,滑柱524带动顶板532以转杆531为圆心向上旋转,从而顶板532带动其底部的若干组缓冲组件60离开容纳腔5360直至与两个横杆535呈90度,与此同时,连动柱533带动侧压板534释放上支板541,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处于复位状态。
45.2、当顶板532打开和上支板541处于释放状态时,将批量的散装钢筋通过搭接板40上的各个搭接槽400放入各个容纳腔5360内,一端延伸至限位座540的各个限位槽5400内,另一端可延伸出搭接槽400外部,批量散装钢筋依次放置好后,转动有钢筋储放的搭接槽400顶部的调节转手411,调节转手411带动单向螺纹杆410转动,单向螺纹杆410带动一个顶柱414移动,同时带动另一个顶柱414在单向螺纹杆410另一端滑动,从而两个顶柱414相向移动的同时并向下缓慢移动,两个顶柱414带动两个载台413向下移动,两个载台413通过对应的两个搭载杆412带动四个连杆416的一端相互靠近并向下移动,从而两个载台413带动其底部的若干导向柱419和若干第一复位弹簧418向下移动,进而若干第一复位弹簧418带动两个压紧板417将对应搭接槽400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若干第一弹簧起到了缓冲作用。
46.3、操纵控制器3打开电机511开关,使得电机511反转,重复步骤一,使得顶板532以转杆531为圆心向下旋转,从而顶板532带动各个缓冲组件60中的安装板600进入至各个容纳腔5360内,安装板600通过三个限位柱602和三个第二复位弹簧603带动对应橡胶板601沿着容纳腔5360向下移动,直至橡胶板601抵触至抵槽内的散装钢筋,从而实现对散装钢筋的主干部分压紧固定,三个第二复位弹簧603起到了缓冲作用,当顶板532的以转杆531为圆心向下旋转接近分隔板536时,顶板532带动连动柱533向下移动,连动柱533带动侧压板534向下移动,侧压板534抵触上支板541并带动上支板541向下移动,此时两个滑座552在两个搭载套550的滑槽5500内向下滑动,两个第三复位弹簧554处于拉伸状态,上支板541带动其底部的若干连接柱543和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向下移动,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带动抵触板542向下移动,从而抵触板542将位于限位槽5400内的散装钢筋压紧固定,若干第四复位弹簧544起到了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