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0190发布日期:2022-08-30 23:0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6的制作方法
一种6
×
4长头牵引车底盘布置架构
技术领域
1.本技术属于新型商用车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6
×
4长头牵引车底盘布置架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的6
×
4长头牵引车底盘基于平头车底盘进行适应性开发,对于6
×
4长头牵引车车型特点挖掘不充分,无法凸显其技术特点。车架外侧及驾驶室下方空间利用不充分,从而导致前轴轴荷不合理、油箱容积小及排气后处理型式多等问题,底盘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6
×
4长头牵引车底盘布置架构,基于6
×
4长头牵引车自身特点识别,将蓄电池箱、尿素箱、排气后处理器布置于驾驶室下方,充分利用空间进而使得双油箱的对称布置变为现实,一方面提高续航里程,另一方面使得普通车型与危化品车型排气系统通用,减少排气后处理器种类。
4.具体的,本技术提供一种6
×
4长头牵引车底盘布置架构,包括长头车驾驶室、车架、蓄电池箱、尿素箱、排气后处理器、左侧油箱及右侧油箱,所述蓄电池箱、所述尿素箱及所述左侧油箱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左侧,所述蓄电池箱布置于所述长头车驾驶室下方及左前轮后侧,所述尿素箱布置于所述蓄电池箱后部,所述左侧油箱布置于所述尿素箱后部;所述排气后处理器和所述右侧油箱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右侧,所述排气后处理器布置于所述长头车驾驶室下方及右前轮后侧,所述右侧油箱布置于所述排气后处理器后部。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底盘布置架构还包括左侧上车踏步,所述左侧上车踏步布置于左前轮后方及所述长头车驾驶室下方,所述蓄电池箱布置于所述左侧上车踏步内侧。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左侧上车踏步上集成有尿素加注口盖板。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底盘布置架构还包括右侧上车踏步,所述右侧上车踏步布置于右前轮后方及所述长头车驾驶室下方,所述排气后处理器布置于所述右侧上车踏步内侧。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排气后处理器外侧设置有隔热板。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蓄电池箱内安装上层蓄电池和下层蓄电池,所述上层蓄电池和所述下层蓄电池布置于所述蓄电池箱的蓄电池箱体及所述长头车驾驶室的下方,所述上层蓄电池和所述下层蓄电池采用上下堆叠错开布置,且所述上层蓄电池和所述下层蓄电池的长边沿车辆行驶方向成梯形布置。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排气后处理器采用双u型结构,且上下u型采用一定角度布置。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排气后处理器上的排气尾管朝向所述车架内侧且与地面成一定角度。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左侧油箱和所述右侧油箱对称布置,且所述左侧油箱和所述右侧油箱具有互换性,所述左侧油箱和所述右侧油箱容积均为700l,且形状均为长方体。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左侧油箱加注口布置于所述述左侧油箱的后端外侧位置,右侧油箱加注口布置于所述右侧油箱后端外侧位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本技术基于6
×
4长头牵引车自身特点识别,将蓄电池箱、尿素箱、排气后处理器布置于驾驶室下方上车踏步内侧,充分利用空间进而使得双油箱的对称布置变为现实,一方面提高续航里程,满足1400l容积的油箱的布置需求,另一方面使得满足普通车型与危化品车型排气通用性需求,减少排气后处理器种类,提高车辆的底盘适应性;
16.本技术中驾驶室上车踏步下安装蓄电池箱、尿素箱、排气后处理器的集成化设计,其有效改善了长头车前轴轴荷小的问题,同时有效地节约了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6
×
4长头牵引车整体布置示意图;
18.图2为图1除去驾驶室后俯视图;
19.图3为图1除去驾驶室及上车踏步后俯视图;
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排气后处理器及蓄电池箱布置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蓄电池布置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油箱布置示意图;
23.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尿素箱布置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长头车驾驶室;2、底盘;3、左侧上车踏步;4、蓄电池箱;5、尿素箱;6、左侧油箱;7、右侧油箱;8、排气后处理器;9、右侧上车踏步;10、上层蓄电池;11、下层蓄电池;12、蓄电池箱体;13、排气尾管;14、隔热板;15、左侧油箱加注口;16、右侧油箱加注口;17、尿素加注口盖板;18、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加以解释。
33.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6
×
4长头牵引车底盘布置架构,包括长头车驾驶室1、车架18、蓄电池箱4、尿素箱5、排气后处理器8、左侧油箱6及右侧油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箱4、所述尿素箱5及所述左侧油箱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18左侧,所述蓄电池箱4布置于所述长头车驾驶室1下方及左前轮后侧,所述尿素箱5布置于所述蓄电池箱4后部,所述左侧油箱6布置于所述尿素箱5后部;所述排气后处理器8和所述右侧油箱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18右侧,所述排气后处理器8布置于所述长头车驾驶室1下方及右前轮后侧,所述右侧油箱7布置于所述排气后处理器8后部。
34.具体的,如图2和7所示,所述底盘布置架构还包括左侧上车踏步3,所述左侧上车踏步3布置于左前轮后方及所述长头车驾驶室1下方,所述蓄电池箱4布置于所述左侧上车踏步3内侧,将蓄电池箱4布置于左侧上车踏步3内侧下方及左前轮后方,能够有效改善平头车型蓄电池箱距离起动机远的问题,其距离起动机更近,一方面降低功率损耗,另一方面减少起动机线束带来的电磁干扰,且蓄电池箱4无蓄电池箱盖,满足日常蓄电池的维护和保养。
35.如图7所示,所述左侧上车踏步3上集成有尿素加注口盖板17,从而便于日常的尿素加注。
36.更为具体的,如图2和7所示,所述底盘布置架构还包括右侧上车踏步9,所述右侧上车踏步9布置于右前轮后方及所述长头车驾驶室1下方,所述排气后处理器8布置于所述右侧上车踏步9内侧,采用筒式排气后处理器布置于右侧上车踏步9内侧下方,一方面满足危化品车型与其他车型的排气共性需求的同时降低自重及成本,另一方面缩短排气管长度及折弯数量,减小排气背压,提高燃料经济性。
37.如图4所示,所述排气后处理器8外侧设置有隔热板14,从而能够减小对右侧上车踏步9的热影响。
38.如图4和5所示,所述蓄电池箱4内安装上层蓄电池10和下层蓄电池11,所述上层蓄电池10和所述下层蓄电池11布置于所述蓄电池箱4的蓄电池箱体12及所述长头车驾驶室1的下方,所述上层蓄电池10和所述下层蓄电池11采用上下堆叠错开布置,且所述上层蓄电
池10和所述下层蓄电池11的长边沿车辆行驶方向成梯形布置,一方面满足上车踏步y向阶差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日常保养和原地充电的要求;此外,上层蓄电池10和下层蓄电池11上下堆叠布置,能够有效减小布置空间。
39.如图4所示,所述排气后处理器8采用双u型结构,且上下u型采用一定角度布置,从而满足离地间隙和上车踏步y向阶差的要求。
40.如图4所示,所述排气后处理器8上的排气尾管13朝向所述车架18内侧且与地面成一定角度,避免排气直吹上车踏步。
41.如图2和3所示,所述左侧油箱6和所述右侧油箱7对称布置,且所述左侧油箱6和所述右侧油箱7具有互换性,所述左侧油箱6和所述右侧油箱7容积均为700l,且形状均为长方体;本技术采用双油箱对称布置,油箱本体可实现互换,一般的双油箱由于底盘布置架构的影响,本体无法保持一致,容积一般为一大一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油箱容积的变化,可根据整车布置需求,在尿素箱5和左侧油箱6之间布置平铺式蓄电池箱,在堆叠式蓄电池箱处布置工具箱或进行空间预留,提高了车辆对于底盘空间预留的适应性。
42.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加注,左侧油箱加注口15布置于所述述左侧油箱6的后端外侧位置,右侧油箱加注口16布置于所述右侧油箱7后端外侧位置。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